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水稻胞质不育的恢复基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滕利生  申宗坦 《作物学报》1996,22(2):142-146
以结实率为育性指标,研究了粳稻恢复系C57和ZH157对BT型、WA型胞质雄性不育恢复性的遗传。C57和ZH157分别有恢复BT型雄性不育的一对显性和一对不完全显性的恢复基因Rf1RF1和Rf2Rf2;对WA型雄性不育,C57和ZH157则分别具有一对不完全显性恢复基因Rf4Rf4和一对显性恢复基因Rf3Rf3,等位性测验证明,Rf1与Rf2、Rf3与Rf4是独立遗传的。C57的Rf1与恢复系台中  相似文献   

2.
9个水稻品种对水稻白叶枯病的抗性遗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章琦  施爱农 《作物学报》1994,20(1):84-92
研究了8个灿稻抗病品种4号、川植5号、三黄占2号、二九丰、扬稻1号、75-34、83007、NT02和1个粳稻抗病品种湘虎25对水稻白叶枯菌系P1、HB84-17或T1的抗性遗传。这些抗病品种分别与感病品种沈农1033或金刚30杂交,所得的F1、F2和B1F1群体的抗性反应,表明8个灿稻品种对P1和HB84-17的全生育期抗性均由一对不完全显性的基因控制,该抗性基因与Xa-4是等位的;粳稻品种湘虎  相似文献   

3.
小麦抗源兴资9104抗条锈性遗传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常规杂交和基因推导法相结合,在苗期和成株期对小麦优良抗病种质兴资9104进行抗条锈性遗传研究。结果表明,兴资9104至少含有1对显性全生育期抗条锈病基因和1对成株抗条锈病基因,分别控制对条锈菌生理小种条中17号的全生育期抗性和对条中32号的成株期抗性。兴资9104可能携带有YrSK基因。建议在小麦抗病育种中  相似文献   

4.
小麦抗源材料对白粉病菌的抗性遗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燕小黑1-1和81-7241两个小麦抗源材料,目前在四川是高抗白粉病的。它们对小麦白粉菌411菌株的抗性,受控于显性的主效基因。前者含有两对抗病基因,后者含有一对基因,在整个生育期中均起作用。根据寄主和病原物相互作用专化反应的结果表明,燕小黑1-1和81-7241两品系可能含有不同于 Pm 1,2,3a,3b,3c,4,5,6,7,8的一对新抗病基因或  相似文献   

5.
为建立黄瓜抗炭疽病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体系,以黄瓜抗病亲本66和感病亲本A18以及它们的F1、F2、BC1群体为试材,对黄瓜抗炭疽病的遗传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其抗性是由一对单隐性基因控制的,感病相对抗病为不完全显性.将炭疽病抗性相关基因的一个共显性AFLP标记进行了测序,根据序列特点设计了特异的SCAR引物SCE...  相似文献   

6.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是一种严重威胁全世界番茄生产的病害,培育抗病品种已成为防治该病害的主要技术手段.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抗性基因Ty-1和Ty-3为不完全显性遗传,本研究采用PCR技术,对来自于内蒙古包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的11份番茄抗病、耐病及感病育种材料进行了抗病基因Ty-1及Ty-3的检测,并对Ty-1抗性基因进行Taq I酶切.结果发现,11份育种材料中,材料3和材料7中含有Ty-1及Ty-3抗性基因,材料1、材料4、材料5及材料7中含有Ty-3基因,其余材料无抗病基因.研究结果对准确鉴定番茄育种材料的黄化曲叶病抗病基因,抗病育种材料的辅助选择及缩短育种周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Mo17抗玉米丝黑穗病的基因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人工接种条件下研究了玉米丝黑穗病重要抗源Mo17在不同感病背景下的基因效应差异。两背景下不同世代间玉米抗丝黑穗病程度存在极显著差异,F1和F2的病株率介于双亲之间,偏向与抗病亲本,均无超亲优势,F1与双亲回交,后代的病株率基本偏向于回交亲本;玉米抗丝黑穗病的遗传分别符合六参数和四参数模型,其遗传贡献中主要以加性和显性效应为主,但在黄早四背景下表现为超显性且存在明显的上位效应,而3788背景下加性、显性效应相当,且仅存在加性、显性上位效应;以Mo17为抗病亲本组合的抗病性至少由1对抗性基因控制,估计的基因对数为0.48~1.03。  相似文献   

8.
两个甜瓜品种对白粉病菌的抗性遗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空调温室,利用风媒接种方法研究了2个甜瓜品种PI414723和宁甜1号对北京的1个白粉病菌系的抗性遗传。结果表明,这2个品种对该菌系的抗性均由1对不完全显性抗病基因控制。等位性测验表明,这2个品种携带的抗病基因为同一基因或彼此间为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9.
甜瓜白粉病抗性基因的遗传与分子标记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为了建立甜瓜抗白粉病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法,以杂交组合1A151/恒进红瓤酥的6个世代群体 P1,P2,F1,F2,BCr和BCs为材料,利用风媒接种方法和分群法,研究了抗病基因的遗传和分子标记。结果表明,抗源 1A151对白粉病菌的抗性由1对不完全显性抗病基因控制,并寻找到了1个与抗病基因位点连锁的分子标记RAPD- S329,其距离为6.81±1.67个遗传单位。  相似文献   

10.
水稻沈农606抗稻瘟病基因遗传分析及SRAP标记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抗稻瘟病水稻品种沈农606为抗病亲本,以普感品种丽江新团黑谷为感病亲本配制杂交组合.对两亲本及其F2代单株进行苗期抗病鉴定,结果表明抗病亲本的抗性由核基因控制,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根据F2代单株的抗病鉴定结果,采用BSA法,从110对SRAP引物中筛选出了4对在抗、感池间表现出多态性的引物,表明这些引物可能与沈农606的抗病基因连锁.利用这些标记对F2代112个感病单株进行扩增,根据扩增结果,采用Mapmaker 3.0软件计算遗传距离,结果显示,标记m5e1-500与抗病基因间的遗传距离最近,为2.8 cM.  相似文献   

11.
小麦河农6251苗期抗叶锈病基因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河农6251含有的抗叶锈基因并对其进行分子定位,以抗病品种河农6251与感病品种Thatcher的杂种F1、F2、F3群体为材料,对河农6251的苗期抗叶锈基因进行定位。分子标记辅助鉴定结果表明,河农6251中含有抗叶锈基因Lr26和Lr ZH84,可能含有Lr2c和Lr17a;遗传分析表明,河农6251对叶锈菌PBGP的抗性由1对显性抗病基因决定,暂命名为Lr H6;用SSR技术和分离群体分组法(BSA)分析河农6251 F2群体和F3家系,结果位于1B染色体的3个SSR标记wmc419、wms582和barc120与Lr H6连锁,遗传距离分别为21.6,25.8,27.9 c M。河农6251中含有Lr26、Lr ZH84等多个抗叶锈基因,其对PBGP的抗性由一对位于1BL染色体上的显性抗叶锈基因决定。  相似文献   

12.
天然有色棉纤维和短绒色泽遗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利用不同纤维色泽材料及其 F1和 F2 代对有色棉纤维和短绒色泽遗传进行了综合分析 ,结果表明 :棕色和绿色纤维各由一对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主效基因控制 ,表现不完全显性 ,棕色和绿色短绒也各由一对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基因控制。绿色纤维和短绒相对棕色为显性 ,棕色纤维和短绒相对白色纤维为显性。短绒色泽基因与纤维色泽基因存在着互作  相似文献   

13.
白菜型油菜双显性核不育896AB恢复系基因型的鉴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董振生  刘创社 《作物学报》1999,25(2):193-198
以白菜型油菜双显性核不育896AB为材料,采用成对兄妹交和相应可育株自交,验证显性不育基因的遗传;用恢复系与全不育系测交,测交一代与临保系复交,验证显性恢复基因的抑制作用,并区分F2代育性分离为3:1和13:3的遗传类型。经4个年度的研究认为,育性是由一对显性不育基因MSMS和一对显性可育基因RfRf互作控制,且显性可育基  相似文献   

14.
甘蓝型黄籽油菜产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加性-显性-母体的遗传模型,分析了7个不同遗传来源甘蓝型黄籽油菜品系所配制的完全双列杂交资料。结果表明,产量性状主要受加性和显性效应共同控制,环境对产量性状有一定的影响而母体效应影响很小。基因效应分析发现y4单株粒重有极显著的加性效应,y3×y4单株粒重有极显著的显性效应。  相似文献   

15.
在前期对空间诱变品系进行稻瘟病表型鉴定的基础上,选取部分空间诱变粤香占和青华占抗性变异高代品系(6代以上)进行稻瘟病抗性变异基因的遗传分析及分子标记研究。经遗传分析,发现突变品系YX03和QH06对菌株01—18a的抗病性分别受一对显性主效基因控制,而突变品系YX04和QH05分别受两对显性主效基因控制;并将QH06的抗病突变基因定位于第8染色体,与微卫星标记RM547连锁,遗传距离为8.5cM。研究结果表明空间诱变可以产生稻瘟病抗性基因的变异。  相似文献   

16.
大豆对SMV抗侵染与抗扩展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智海剑  盖钧镒  何小红 《作物学报》2005,31(10):1260-1264
大豆花叶病毒(SMV)抗性研究最早着重于系统病症,后来发现感病材料还存在发病程度上的遗传差异,抗侵染与抗扩展并不相同,从而鉴别出一批具不同类型抗性的抗源。本研究利用抗侵染和抗扩展品种(系)配置10个不同类型杂交组合,在分别接种Sa或SC8株系条件下,研究两类抗性的遗传模式。结果表明,大豆对大豆花叶病毒抗侵染和抗扩展分属不同遗传体系,抗侵染由一对主基因控制,抗病对感病表现为显性;抗扩展由一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F2代主基因和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23.91%~74.97% 和18.43%~37.04%,F2∶3代主基因和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49.46%~82.42% 和17.42%~39.93%,抗性大小依亲本而异。两类抗性都有育种价值。因中抗×高感组合的遗传率明显低于高感×高抗组合,抗扩展育种应尽量选择抗性强的品种作亲本。  相似文献   

17.
籼粳杂交稻米品质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徐辰武  张爱红 《作物学报》1996,22(5):530-534
应用增广NCⅡ设计研究了籼粳杂交稻米有关品质性状的遗传。结果表明;直链淀粉含量的遗传符合加性模型;其增、减效等位基因频率在供试籼稻和粳稻间无显著差异;粒长、粒宽和糊化温度则中快,显性模型,其增、减效等佃基因频率在供试籼稻和粳稻彰极显著差异。一般来说,供籼稻中比供试粳稻中含有更多的控制粒长、粒宽糊化温度和显性基因。平均而言,长对短、窄对宽、高糊化温度对低糊化温度为显性;显性 粒长和粒宽性状上为部分显  相似文献   

18.
芥蓝紫薹性状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薹芥蓝中含有大量花青素而呈现紫色,不仅具有重要的保健功能,而且还与植物的抗病抗逆性密切相关。研究芥蓝紫薹性状的遗传规律及基因定位,对芥蓝紫薹性状分子育种及探索花青素合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紫薹芥蓝"HJJL"和绿薹芥蓝"612F"为亲本,构建6世代分离群体,对芥蓝紫薹性状进行遗传分析。遗传分析表明,芥蓝紫薹性状由一对不完全显性基因控制,命名为Bopur。以"HJJL"和"612F"杂交的F2分离群体作为定位群体,利用BSA法结合基于双亲全基因组重测序开发的In Del标记,将紫薹基因Bopur定位于C06染色体2个In Del标记Y35和Y24之间约67.4 kb的区域内,该区域内共有6个预测基因。  相似文献   

19.
粳稻半矮秆突变体Y98149的矮生性遗传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粳稻半矮秆突变体Y98149矮生性遗传研究的结果表明:(1)控制半矮秆材料Y98149矮生性表达的基因为一对显性核基因;(2)该显性基因与控制KL908矮生性表达的显性核基因及控制AKs1-108矮生性表达的隐性核基因sd-1均非等位;(3)分析F2群体株高资料后认为,在C078遗传背景下,可以检出在近等基因系遗传背景下无法检出的另一对显性主基  相似文献   

20.
张京  孙立军 《作物学报》1993,19(2):173-178
用大麦半矮秆品种资源米麦114和尺八大麦与高秆测验种Bowman杂交的P1、P2、F1、F2及B1和B2六个世代群体为试村,研究了这两份半矮秆资源株高等性状的遗传规律及其之间的遗传关系。发现它们的半矮生性状均主要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千粒重由微效多基因决定,符合基因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式。米麦114的穗长和穗密度各受一对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