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风能资源动态评估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贺志明  聂秋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5913-15918
根据国标《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方法》的要求,开发了风能资源动态评估系统,并采用该系统对沙岭风场2007年10月1~31日的风能资源各参数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沙岭风场测风塔50m高度2007年10月风能资源达到风功率密度等级4级。  相似文献   

2.
选择2006年作为湖北省区域风能资源代表年,利用中尺度气象模式MM5和小尺度诊断模式CALMET组成的风能资源评估模式系统,模拟了代表年湖北省1 km水平分辨率下各高度层的风向风速,并以此为基础分析得到各风能资源参数,利用湖北省4座测风塔实测资料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给出了湖北省风能资源分布图,并对风能资源丰富地区进行了分区。结合GIS技术估算出湖北省50 m高度层风功率密度≥250 w/m2的面积为1 664.16 km2,风能资源储量为332.8万kW。最后给出了湖北省风能资源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青藏高原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安全策略(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国内外有关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的监测、预测、评估现状,提出了青藏高原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安全的科学意义及策略。建议在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建立青藏高原气候与生态环境监测、预测、评估和预警的综合体系,包括:①建立"天气气候综合观测网"。发展思路:观测领域要从常规天气向综合气候观测转变;加大地面观测遥测化、自动化的水平,加密自动化观测站点的布网,增加对草地、湿地、湖泊、高山、沙漠、戈壁滩等典型生态系统的气候观测;开发多途径、多尺度的气候观测技术体系,对于天气、气候和气候变化实现空基、地基的立体监测;强化自动站定位观测、移动观测与卫星遥感监测的跨区域、跨尺度的综合性野外观测体系;加强传感器网络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体系的应用,建立基于多尺度观测和多种数据资源融合的远程管理和共享系统;建立基于多尺度观测的模型模拟系统。②开展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包括CO2、H2O、热量、动量、能量和物质交换等基础性观测。③加强气候资源监测,应开展从顶层研究和设计青藏高原风能、太阳能等气候资源储存量的勘测和普查工作;开展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太阳能、风能资源区划及其资源承载能力评估研究,建立太阳能光热转化、光电转换的使用指标及相关参数;对气候资源、气候能源给出明确界定;合理划分太阳能、风能资源区,对大面积推广利用太阳能、风能进行资源和效益评估。④建立气候预测、评估系统。生态环境、气候预测、评估系统的组成部分为:气象预报和缓解战略;气候预测;气候变化对资源与生态系统影响评估及预测;气候风险管理与决策;气候变化、气候变异性与生态系统。⑤建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预警系统。⑥建立重大工程影响评估系统。开展青藏高原气候长期观测不仅可以揭示气候变化特征,还可以揭示气候球变化对东亚区域物种栖息、生态圈的影响机理及其变化趋势,将对东亚及中国等地区应对气候变化及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李卫宁  匡昭敏  卢远  李莉  何立  罗永明  曾行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296-17298,17329
[目的]简化制作农业干旱监测、评估产品的操作流程,提高监测评估图件的精细化水平。[方法]综合运用GIS和数学、气象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等技术手段和学科知识,以干旱监测、评估为核心,研发了基于GIS技术的农业干旱监测与评估系统。[结果]应用该系统对广西2006年11月4日的干旱进行监测,并用实际情况进行检验,证明取得了较好的监测效果。[结论]基于GIS的农业干旱监测与评估系统实现了GIS与专业监测、评估模型的有机结合,提供了灵活的人机交互界面和可视化表达,实现了农业干旱的监测、评估功能,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GIS技术的农业干旱监测与评估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简化制作农业干旱监测、评估产品的操作流程,提高监测评估图件的精细化水平。[方法]综合运用GIS和数学、气象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等技术手段和学科知识,以干旱监测、评估为核心,研发了基于GIS技术的农业干旱监测与评估系统。[结果]应用该系统对广西2006年11月4日的干旱进行监测,并用实际情况进行检验,证明取得了较好的监测效果。[结论]基于GIS的农业干旱监测与评估系统实现了GIS与专业监测、评估模型的有机结合,提供了灵活的人机交互界面和可视化表达,实现了农业干旱的监测、评估功能,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6.
资源调查与监测是保护资源和环境、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建立非木材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预警机制是资源监测最有效手段和方法。利用MapObjects 2.2和ASA 7.0开发出非木材森林资源监测与预警系统,包括了非木材森林资源数据库建立,产量、质量等的相关监测指标和预警指标、预警模型,能实现监测数据的输入、存储、显示、查询、分析,以及发布预警信号和提供辅助决策等功能。系统除了能对非木材森林资源状态进行的测定、观察、记载、分析和评价外,还能揭示区域资源演变轨迹和变化趋势,满足国家对资源评价的需要,为合理管理非木材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水环境监测方法平台系统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毅  李鹏  杨海蓉  徐巍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999+5006
在总结国内外水环境监测方法资源信息的基础上,开发研究水环境监测方法平台系统,进行了平台系统和数据库的总体设计、结构构建和操作界面设计。利用JAVA和SQL设计了数据管理、数据查询、数据分析、系统管理4个功能模块,实现对水环境监测方法资源信息进行编辑、查询、统计分析和系统管理等功能,并对平台系统的运用提出建议和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玉树高寒草原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加强青海省玉树地区高寒草原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以C#为开发语言,MicrosoftSQL Server 2005为数据库管理系统,采用UML进行了面向对象系统分析、静态建模和动态建模,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集成开发环境下开发了玉树高寒草原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实现了监测数据的Excel批量导入,个性化数据查询和图表化数据统计功能。设计过程中采用了多层、泛化的设计模式,可在其他环境监测系统中实现代码复用。  相似文献   

9.
根据广西外向型蔬菜产业质量安全溯源和监管需求,集成RFIP技术、Web、BDS和传感器技术等,详细设计了蔬菜质量溯源系统总体架构和农业投入品管理、模型管理、生产管理、生产环境信息监测、仓储管理、加工流通、质量安全保障、溯源查询等系统功能模块,研发了广西外向型蔬菜质量溯源系统,并在相关蔬菜种植企业进行推广应用,为广西外向型蔬菜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一种溯源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基于WEB和FTP的广西农业气象移动短信业务平台研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WEB和FTP技术为依托建立了广西农业气象移动短信业务平台,并对农业气象短信编写、审查、上传到移动公司服务器、移动网关发送短信等相关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该系统采用4层架构,4层分别独立,提高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维护性。  相似文献   

11.
水源涵养林评价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源涵养林是一种复杂的森林生态系统,具有多种功能和不同的效益,其效益不能直观认识,也不是单纯由其技术性和经济性决定,需要进行系统的研究评价。利用经济学、生态学和GIS的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建模,以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为开发平台,设计开发了水源涵养林的评价系统。系统由监测子系统、评价子系统和专题图子系统三大部分组成,实现过程监测、任务监测、成效监测和资源监测,还具有综合评价、满意度评价以及专题的绘制等功能,本系统采用AHP-模糊综合评价分析法为水源涵养林建设工程进行评估,可对区域的发展、规划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唐仕荣  刘恩岐  陈尚龙  巫永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3,(27):11232-11233,11235
针对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管理制度及质量标准,建立开放的实验预约与管理系统,实施多渠道、多角度和多层次的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实践表明,科学、规范的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构建具有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功能的网络课教学系统。多年来,该教学系统应用于天津师范大学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中。该系统由学生学习平台和教师教学控制平台、教学资源、监控系统、学习自评系统与作业考评系统、在线咨询与问题回复系统等组成。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的干旱遥感监测及定量评估系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尝试依托GIS技术,利用VBA及ArcObjects建立干旱监测评估系统,通过对辽宁省再分区,不同区域分别建立干旱遥感监测模型,进行辽宁省干旱灾害监测。同时,结合高程数据和土地利用等地理信息系统数据,通过调用不同作物、不同等级的灾损系数进行干旱定量评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概括了我国森林资源监测体系发展的现状,并阐述我国森林资源监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监测目标单一、管理体系分散、综合评价较低、技术标准各异以及保障体系不全。文章最后为我国森林资源监测工作提出5点对策。  相似文献   

16.
笔者围绕“净化水源、清洁空气、改良土壤”三大主题,结合首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工程总体要求和实际情况,按照农业生态环境监测、评价、治理、再评价的闭环链条,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研究构建符合北京市农业生态环境的质量定量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5大类常规监测与评价指标、3大类8小类23项治理与评价指标,及其与之对应的标准和模型。依据指标体系,采用模型、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设计开发了具有农业生态环境数据监测、质量评价、治理规划等核心功能的信息系统,实现了北京市农业生态环境的定量评价,并统一了评价数据源标准,尤其突破了大规模定量关联评价的难题,具有较高的评价模型和标准的智能匹配能力。这将为整个农业生态环境领域定量评价做出重要贡献,为北京市制定生态农业环境监测、治理、规划等重要方针政策提供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17.
郭力娜  马仁会  崔长宾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545-19547,19576
[目的]构建农用地质量监测体系框架,为建立农用地质量动态监测提供理论支持。[方法]资料收集和理论分析法。[结果]农用地质量监测体系至少应该包含4个层面:①农用地质量监测网络体系——确定监测范围与监测对象;②农用地质量监测指标体系——确定监测内容与项目;③监测指标信息采集体系——确定监测方法和技术;④数据处理与监测评价体系——对监测结果做出判定。[结论]研究适用于已全面完成农用地分等工作的省市自治区,尤其是国家和省级层面对农用地(等级)质量进行动态监测和实时更新。  相似文献   

18.
基于遥感动态监测技术的苏州城市湿地公园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苏州城市湿地的构成和生态系统特征,综合考虑城市湿地类型、湿地水资源状况、湿地土地利用状况等因素,确定湿地动态监测的具体内容。通过引入遥感动态监测技术,配合传统地面固定点观测手段,实现多尺度的湿地动态监测。在此基础上,建立遥感监测指标体系,以指标体系为基点将监测、评价、规划与政策进行有机衔接。并运用现代生态学及生态工程学的理论与技术,提出苏州城市湿地生态恢复的基本模式及生态重建方案,为生态修复与重建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9.
遥感在水土流失定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鑫鑫  李巧云  关欣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453-13454
阐述利用遥感技术对流域内进行水土流失生态环境监测,能够实现流域水土流失定量评价及水土保持效益全面准确的实时、动态监测,从而可以掌握主要监测区内水土流失分布、面积与流失量的逐年变化情况的动态变化过程;如果地面遥感监系统能在水土流失定量评价中得到充分应用,将使部分监测工作自动化、数字化、高效化,使水土流失定量评价工作更加系统、完善。探讨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在水土流失定量评价中的应用、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完善参与式畜牧技术开发模式、方法以及对将来的项目评估提供参考。[方法]以云南省贡山县实施的"滇西北农牧区生计改良项目"为例,概述了参与式畜牧技术发展过程,并介绍了参与式畜牧技术的监测与评估过程。[结果]总结出了包括技术、机制化体系、人员能力建设、效益4个层面的参与式畜牧技术检测与评估指标体系,下辖技术特征、优劣性对比、社区和农户、技术人员、项目人员、经济指标、社会指标等11个3级指标。[结论]为参与式监测与评估在畜牧技术开发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