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野外调查和查阅资料研究了陕西天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区系及其分布,结果表明:保护区内有鸟类138种,其中非雀形目鸟类13科28属39种,雀形目鸟类19科55属99种;区系特征为区内以繁殖鸟为主,旅鸟以古北界型为主,食虫鸟种类、数量丰富;区系分布具有明显的水平差异性和垂直地带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调查和查阅资料,分析研究了天华山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区系特性和分布,表明天华山自然保护区有两栖动物8种,隶属2目5科6属;爬行动物21种,隶属2目6科17属;区系为以东洋界区系为主,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两栖爬行动物的垂直分布不明显.对两栖爬行动物的保护提出了建议,以期使两栖爬行动物得到有效保护并充分发挥它们的生态、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远程红外视频监控技术的引入,为深入了解羚牛种群的种群结构提供了新的手段.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对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羚牛种群进行了连续监测.通过视频在线和回放的形式,以15?min为间隔的固定时间抽样法,在9968次有效观察中,记录羚牛45188只次.雌雄性比为1.64:1,雌性成年与亚成体、幼体的构成比例...  相似文献   

4.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以羚牛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保护区西部的光头山地区是羚牛主要的栖息地,2007年9月-2008年12月该保护区开展了光头山地区羚牛野外调查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5.
秦岭羚牛(Budorcas taxicolor bedfordi)是秦岭体型最大的食草动物,也是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的关键物种之一,及时掌握其种群动态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大熊猫国家公园佛坪管理分局是秦岭羚牛主要分布区之一,近十年来尚未开展过资源调查。2021年冬季采用路线法对佛坪管理分局秦岭羚牛种群数量、分布及栖息地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佛坪管理分局秦岭羚牛的种群数量为(396±53)只,主要分布在1 500~2 000 m海拔区间;平均样线痕迹遇见率为每千米0.53处,痕迹遇见率较高的样线主要分布在西河黄桶粱、草坪及龙潭区域;凉风垭管护站痕迹遇见率最高(每千米0.96处),大古坪管护站痕迹遇见率最低(每千米0.33处);秦岭羚牛主要活动在温性针阔叶混交林,其次为落叶阔叶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与大熊猫同域分布,种群数量较大,越冬地段树皮被羚牛啃食现象日益严重,给大熊猫栖息地保护管理造成一定压力。建议加强秦岭羚牛保护生态学研究,为该区域濒危物种及生物多样性精准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掌握长青自然保护区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的资源状况,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采用样线法对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青钱柳种群分布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辖区内的青钱柳多分布于1 300~1 700 m范围内的山沟中,且具有耐阴性;(2)分布广泛,样线发现率高达90%;(3)共发现青钱柳31株,其中实生苗2株,生长状况均良好,多单生,结果率75.86%,但发育不良的翅果较多。  相似文献   

7.
山西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猕猴分布及种群数量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1991年和2002~2003年,在山西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猕猴的分布及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历山保护区内猕猴主要分布于转林沟等7个区域,群体数总计7群,种群数量为480~572只,同时对猕猴栖息地特征、繁殖、食性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对湖南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17处钟萼木分布点的立地因子、点间分布格局、群落特征、龄级结构、不同起源1年生幼苗根系以及人类活动等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影响钟萼木分布的原因。结果表明:在该保护区内,钟萼木分布以北坡为主,海拔区间550~930 m,人类活动、生境片段化、山地小气候以及科普宣传缺失是制约钟萼木分布的主要因素。钟萼木的根系发育是其适应生境地进化的结果。加强宣传、严格保护、迁地保护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是保护钟萼木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9.
采用方差/均值的t检验法以及负二项式分布指数K、聚块性指数,IP、丛生指标IMorisitar指数对九连山保护区米槠群落的主要乔木种群的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群落重要值排在前17位的种群中,8种为聚集分布,9种为随机分布;该群落中,竞争力较强的种群主要表现为聚集分布,竞争力较弱的种群主要表现为随机分布;种群的不同径级分布格局是,随着径级的增加,先表现为聚集程度的增加,当种群的径级增长到一定程度时又表现为聚集程度的减小;优势灌木的分布格局是,除狗骨柴与山血丹外,树参、草珊瑚、黄楠、鼠刺等4种优势灌木均表现为聚集分布;各优势种群的格局规模都表现为多种格局规模分布。  相似文献   

10.
<正>天华山位于秦岭中部,是宁陕县与佛坪县界梁上险峻而秀丽的主峰。这里是秦岭大熊猫六大局域种群天华山种群的核心分布区,基于良好的生态环境、重要的生态区位以及在秦岭大熊猫栖息地中的重要廊道作用,2002年经陕西省政府批准建立了陕西天华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并于  相似文献   

11.
2009年1月~2010年12月,采用路线调查与访问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牛背梁保护区血雉种群数量与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血雉仅分布于牛背梁保护区境内秦岭主脊以南海拔1 725~2 615m的地带,而以光头山、小甘沟、牛背梁与花门楼地区海拔2 115~2 387m的分布最为集中。血雉在区内的分布面积为41.7km2。根据调查数据计算,牛背梁保护区境内血雉的间接数量为1 902只,在整个保护区内的平均分布密度为11.288只/km2。  相似文献   

12.
以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山玉兰(Yulania cylindrica)为研究对象,对其种群分布、物种多样性、生活型与生境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内黄山玉兰主要集中分布在干坑林区,数量相对不多;群落内共有50种植物(含变种),以蔷薇科(Rosaceae)、菊科(Asteraceae)、百合科(Liliaceae)、樟科(Lauraceae)为主,乔木层优势种是杉木(重要值43.86)与黄山玉兰(重要值25.81),灌木层优势种是阔叶箬竹(Indocalamus latifolius)(重要值17.06);群落垂直结构明显,物种生活型谱中高位芽占一半以上;群落内草本层的Simpson指数(0.897)、Shannon-Wiener指数(3.632),Pielou均匀度指数(1.234)均最高,乔木层的3个指数最低。综上所述,保护区内黄山玉兰资源较为珍稀,虽然目前群落结构较为稳定,但仍存在被群落内其他物种演替取代的可能,建议采取措施对其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13.
呼中自然保护区土壤分布规律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呼中自然保护区土壤分布规律及特性的研究,获得了详实的数据和化验结果,为呼中自然保护区生态建设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广东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内分布的6种森林植被类型土壤的养分、贮量及其在海拔、土壤深度的分布格局研究表明: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养分大小表现为半落叶阔叶林、灌丛草甸>常绿阔叶林、沟谷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人工针叶林;半落叶阔叶林和灌丛草甸的土壤养分含量和贮量较高。大部分养分元素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从海拔100m的低山到900m的中山,植被类型分布逐渐由针叶林向阔叶林转变,土壤肥力即随海拔增高而增加,而在900m以上,植被由半落叶阔叶林向灌丛草甸转变,土壤肥力即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5.
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有效践行,生态旅游空间布局是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指南。基于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以西藏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研法、跨学科研究法等研究方法,界定生态旅游空间范围、划定生态旅游功能分区、搭建生态旅游空间结构,从打造丰富多元的旅游产品、加强建设旅游解说餐饮住宿设施、推出富有特色的旅游商品等3个方面提出生态旅游提质升级建议,旨在为该保护区生态旅游的提质升级提供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16.
对宁夏南华山自然保护区进行适度景点、景区的开发与利用,从整合、挖掘现有生态资源的角度进行规划研究。通过旅游资源评价,发展生态旅游的区位优势分析,进行旅游发展前景预测、客源和市场分析,规划出"四圈一带"旅游空间格局,并进行旅游效益分析,以期为西部地区生态旅游规划的科学性、可持续性提供规划样本。  相似文献   

17.
采用野外跟踪调查、村寨走访调查、半结构式访问调查等方法,分析了野生亚洲象自2002年以来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腊子自然保护区种群数量与分布变迁情况。结果表明,如今野生亚洲象数量越来越多,种群数也有所变化,分布范围越来越广,活动区域和栖息地逐渐朝北迁移,并且主要分布在人类活动频繁区域。对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以及亚洲象的生存环境现状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保护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8.
水禽是扎龙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和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监测扎龙保护区鸟类的动态变化,2011年3—5月,我们对湿地内迁徙水禽和繁殖水禽的数量和种类等做了系统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2011年扎龙湿地春季迁徙水禽35种,繁殖水禽46种;迁徙时间从3月中旬持续到5月上旬;扎龙湿地实施补水后,繁殖鹤类的数量较补水前显著增多;与以往的监测数据比较,黑翅长脚鹬等鹬类和白翅浮鸥、须浮鸥等鸥类的数量有逐年增加的趋势,黑水鸡、骨顶鸡以及苍鹭、草鹭等水禽的数量趋于减少。  相似文献   

19.
薤山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野外观察、收集历史资料、座谈访问等方法,初步确定薤山自然保护区鸟类125种,隶属于11目,33科;薤山鸟类地理型:留鸟64种,夏候鸟32种,冬候鸟17种,旅鸟种12;薤山鸟类季节型:古北种45种,东洋种55种,广布种25种;观赏鸟类34种,食虫鸟类65种,食鼠鸟类23种;国际贸易公约的鸟类31种,被列入该公约附录Ⅰ的有1种,被列入该公约附录Ⅱ的有28种,被列入该公约附录Ⅲ的有2种;国家Ⅰ级野生保护鸟类2种,国家Ⅱ级野生保护鸟类34。  相似文献   

20.
为了加强毛杓兰生境保护,对太统—崆峒山自然保护区毛杓兰分布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毛杓兰仅在保护区海拔较高、坡度较缓的阴坡及半阴坡、腐殖质丰富的疏林地及郁闭度较低的有林地区域分布,且种群数量较少,林地郁闭度、坡向、海拔、土壤腐殖质对毛杓兰分布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