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太白红杉 ( Larix chinensis Beissn)又名太白落叶松 ,属松科落叶松属 ,落叶乔木 ,太白山特有种 ,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太白红杉对涵养水源 ,维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 ,同时对研究高山植物生长的气候特征和地质地貌等也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近年来 ,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 ,天然林遭受破坏日益严重。从1 998年起 ,我们历时 3年 ,连续对太白红杉林内人为活动类型的影响进行了监测调查 ,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1 太白红杉分布概况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地处秦岭主峰太白山 ,最高海拔为 376 7.2 m。因秦岭山脉的东西阻隔又将保护区分为南、北坡。太…  相似文献   

2.
太白山太白红杉林的分布及其人为活动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4~12月,我们对秦岭主峰太白山太白红杉林的分布及其人为活动影响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太白红杉林广泛分布于东、西太白山,形成了13个植被类型;影响太白红杉林的主要人为活动有8种,其干扰程度排列顺序为:建索道、修庙宇、搭帐篷、烧柴、修路、用火、盗伐和采药等,同时提出了保护好太白山太白红杉林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王文利 《陕西林业》2011,(Z1):42-43
一、综合研究1、第一次综考。1982-1985年,开展了"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取得了太白山自然保护区气候气象、地质地貌、冰川地貌、森林资源、资源植物、珍稀濒危植物等诸多学科的系统资料,编辑出版了《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论文集》,录制了太白山自然保护区植被景观及太白山自然保护区概貌录像带各一套,太白  相似文献   

4.
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典型的暖温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自然历史遗迹和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为主的综合性保护区,保护区地处暖温带到亚热带过渡地区,为我国南北生物的过渡地带,是秦岭地区大熊猫分布的最北界,是具有全球保护意义的A级保护区,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优先行动区之一。一、太白山保护区的区位优势太白山保护区位于秦岭山脉的中段,周至、太白和眉县的交界处,总面积56325公顷,主峰拔仙台海拔3767.2米,  相似文献   

5.
一提到大秦岭,自然会想到秦岭主峰太白山,而太白山保护区,正是以保护太白山56325公顷的森林生态系统和自然历史遗迹为主的综合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太白山保护区位于秦岭自然保护区群的核心位置,向南可以俯瞰黄柏塬、老县城、佛坪、长青自然保护区,东边是"周保"、观音山、天华山、皇冠山、平河梁、鹰嘴石自然保护区,西边是牛尾河、桑园和摩天岭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6.
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是依托秦岭主峰太白山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在原眉县国有太白风景林场的基础上创建的。1988年经省林业厅批准建立省级森林公园;1991年经原林业部批准建立国家森林公园。太白山是  相似文献   

7.
正陕西太白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是秦岭国家森林步道经过的区域,因其秦岭最高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而闻名。从都督门至铁甲树的"太白南南穿越"是这片山区的经典户外路线之一。2016年年末,我和几个朋友用3天时间重装行走这条线跨年。初见第四纪冰川遗迹12月30日午后,我们包车前往西安市周至县的黑河国家森林公园。百转迂回的盘山公路过后,安好防滑  相似文献   

8.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金丝猴分布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丝猴 (Rhinopithecus roxellanae Milne-Edwards)为我国特产的国家 Ι级保护野生动物。分布于陕、川、甘、鄂及云、贵的局部山区 ,秦岭仅分布在太白、周至、洋县、佛坪和宁陕5县境内[1 ] 。据文献记载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南坡的太白县黄柏塬以东至周至县厚畛子地区有金丝猴分布 ,1 982~ 1 984年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时未记载有金丝猴的分布 [2 ]。迄今未见保护区内有金丝猴分布的报道。 1 999年 7月下旬我们进行野生动物野外监测时 ,在保护区南坡周至县厚畛子乡行政区域范围内的保护区龙洞沟发现了一群金丝猴。为了搞清保护区内的金…  相似文献   

9.
一、太白山自然概况太白山保护区位于陕西省太白、周至、眉县三县交界处,为秦岭山脉的主峰,最高峰拔仙台海拔3767.2m,是典型的暖温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区。太白山西端的鳌山、东端的拔仙台,由海拔3000~3600m的东西向秦岭主脊和跑马梁相连,构成太白山的主脊。秦岭主脊自跑马梁西端折向南成北南走向,海拔由.3400m急剧下  相似文献   

10.
紫斑牡丹的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斑牡丹的栽培张金良,孙瑞生(陕西省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紫斑牡丹为中国特产树种,主要分布于秦岭、陕北、甘肃陇东至四川西北部,垂直分布于海拔1000~2800m。在秦岭主峰太白山多生于向阳山坡林下、稀疏灌丛中、岩缝及石质山梁上。其为喜光的中早生类型...  相似文献   

11.
太白山为秦岭主峰,自然地理位置特殊。保护区内山峦起伏,森林茂密,沟壑幽深,河流交错,为各种野生动物和昆虫的繁衍生息提供了优越的栖息环境。动物区系复杂,种类繁多,珍稀濒危物种丰富,被誉为"中国天然动物园"。迄今为止,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共调查有脊椎动物5纲28目79科334种(亚种),其中兽类7目25科72种(亚种),鸟类14目40科218种(亚种),两栖类2目5科10种,爬行类3目6科26种,鱼类2目3科8  相似文献   

12.
<正>太白山上的杜鹃和红杉初夏,秦岭太白山主峰白雪皑皑,这里矮小的太白红杉树叶已经掉光。杜鹃灌丛采取的生存策略则是把叶绿素转变成花青素、叶黄素等以减缓光合作用,以抵御低温和紫外线。皱叶绢毛苣皱叶绢毛苣又名空桶参、啦叭花,是一种藏药,生长在太白山海拔3500米左右的第四纪冰川石缝中。摄影/肖亮  相似文献   

13.
指出了太白山是我国著名的秦岭山脉主峰,鳌太线贯穿秦岭第二高峰鳌山与最高峰拔仙台,在此探险被誉为"行走在中华龙脊"上的探险,近年备受国内户外旅游者追捧。但户外旅游者随意进入鳌太线保护区的核心区,对这一区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日渐严重。2016年,对太白山鳌太线人为干扰情况进行了调查,并结合保护区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为了明确旅游相关活动对寺庙附近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程度,运用典型样地法对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太白庙前两侧的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受干扰后,群落物种数量明显降低,其中乔木和灌木的物种数量降低明显而草本则不明显;群落中各类群物种组成及优势度变化明显;群落物种的丰富度(R)明显降低,右侧的多样性指数(D、Dmc、H′、H)明显降低而左侧稍降低,右侧的均匀度指数(J)明显降低而左侧稍升高。认为旅游相关活动对公园太白庙附近植物多样性造成了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眉县位于关中西部.南依秦岭.北临渭河,东距西安120公里,西距宝鸡65公里.地处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秦岭主峰太白山就位于眉县境内,海拔3767米,是我国内陆东部第高山.以高、寒、险、奇、秀著称华夏.“太白积雪六月天”是著名的关中八景之一。依托太白山奇特的自然风光、丰富的地热水资源和独有的科研价值而创建的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和红  相似文献   

16.
秦岭保护区群位于陕西秦岭山脉的中部地区,是秦岭山脉的精华所在。它包括太白山、佛坪、周至、牛背梁、长青五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朱鹦保护观测站。太白山、佛坪、周至、长责保护区已经连成一片,东部有牛背梁自然保护区,南部的朱鹤保护观测站,构成了秦岭自然保护区网络。东西长约150km,南北宽95km,总面积2055万hm2。主峰太白山海拔3767.2m,是我国大陆东经105°以东地区的最高名山,群内相对高差3000m。同时在太白山高山区保留着第四纪冰川活动遗迹,冰斗、角峰、槽谷、石海、石河等冰川地貌类型多样,被人们称作冰川地貌的天然博物…  相似文献   

17.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位于秦岭中部,地跨陕西省太白县、眉县、周至三县,总面积56325公顷。1965年,陕西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建立太白山自然保护区。1986年7月国务院批准太白山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45年的发展历程中,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得到各级政府和当地群众的关心与支持,各项工作得以全面开展,森林防火工作更是取得了连续45年无森林火灾的好成绩,为太白山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1988年,成立了"陕西太白山国  相似文献   

18.
指出了太白茶生于高寒山地,有一定的药用价值。通过设定区域,对太白山高海拔地区进行了调查,收集资料。调查结果发现:太白茶主要分布在头花杜鹃灌丛下及周围,当海拔在3400~3700m之间,头花杜鹃灌丛盖度的变化对太白茶的个体重量、数量及产量都有影响;生境是在高山苔藓的区域内的太白茶的个体重量最大;海拔的变化与太白茶的数量及产量呈反比。根据调查的资料进行了整理,为保护区的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老县城自然保护区位于秦岭中段太白山主峰南坡,属典型的内陆季风气候区,自然植被保存完好,动植物资源丰富、区系复杂、分布典型,景观格局具有多样化特征,保护区内湑水河是汉中盆地农业及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补充和西安引水工程的重要后备水源。文章介绍了老县城自然保护区的自然概况、生物资源、景观资源、社会经济状况和在秦岭自然保护区群中的重要地位,并对保护区的保护价值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0.
点尾尺蛾(Euctenurapteryx nigrocciliaria),是粗榧科(Cephalotaxaceae)植物的一种毁灭性害虫。2015-2016年对陕西省太白林业局、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点尾尺蛾发生情况调查研究,点尾尺蛾在太白林区中山区1年发生1代,以卵在寄主的叶背、树皮裂缝及附近杂草上越冬。该虫在中山地带山坡、沟谷地均有不同程度发生,有虫株率为79.4%~96.4%,虫口密度60~207头·株-1。受害最重的是陕西省太白林业局苏家沟林场王家沟管护站。该虫每年5月下旬始发,至9月下旬成虫产卵结束。本文针对点尾尺蛾的发生危害程度提出了点尾尺蛾的综合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