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1957年,西弗吉尼亚大学的Olson等人在研究滑液膜支原体的致病性时,从发病鸡的病变部位分离出了一种对金霉素、呋喃唑酮不敏感并能导致滑膜炎的病原体。Olson在1959报道,这种特别的病原体对链霉素也不敏感。Kerr和Olson还发现这种病原体只对青年鸡致病,而这个日龄的鸡对支原体也很易感。随后,Olson和他的同事确认这种病原体是一种病毒,他们称之为“病毒性关节炎致病因子”。由于它具有双股核酸,所以第一次被误诊为痘病毒,随后这种病毒被Walker等人通过电镜观察定名为呼肠孤病毒。毫无疑问,这种呼肠孤病毒在给鸡试验感染…  相似文献   

2.
1957年,Norman Olson博士等在西弗吉尼亚大学研究支原体滑液囊炎的病原时,自有滑液囊炎的肉鸡体内分离到一病原,此病原对氯霉素和呋喃唑酮不敏感.Olson在1959年报道这一特定病原对链霉素也不敏感.Kerr和Olson也观察到一滑液囊炎的新病原仅对幼龄鸡致病,而这种年龄性抵抗力在支原体引起的滑液囊炎是不常见的.随后,Olson和他的同事们鉴定出这一滑液囊炎的病原是病毒,他们称为"病毒性关节炎因子",最初,因为该病毒是双链核酸,将其错鉴定为痘病毒.最终由Walker等经电镜鉴定为呼肠孤病毒.  相似文献   

3.
呼肠孤病毒的历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7年,西弗吉尼亚大学的Olson等人在研究滑液膜支原体的致病性时,从发病鸡的病变部位分离出了一种对金霉素、呋喃唑酮不敏感并能导致滑膜炎的病原体。Olson在1959报道,这种特别的病原体对链霉素也不敏感。Kerr和Olson还发现这种病原体只对青年鸡致病,而这个日龄的鸡对支原体也很易感。  相似文献   

4.
鸡病毒性关节炎又称“传染性腱鞘炎”、“腱炎”、“呼肠孤病毒感染”、“呼肠孤病毒性败血症”、“呼肠孤病毒性肠炎”,是由传染性关节炎病毒引起的一种鸡的传染病。主要侵害关节滑膜、腱、腱鞘和心肌,特别是胫、肘关节腱鞘肿胀,腓肠肌腱破裂,趾屈腱鞘和蹠伸腱鞘肿胀,病鸡跛行、蹲坐,不愿走动,生长发育受阻,体重减轻,淘汰鸡增多,可引起1%—5%的鸡死亡,在商品蛋鸡群中可使产蛋量下降10%~15%,特别对肉鸡饲养业危害更大。1957年美国首先报道了本病,最初由 Olson 等从鸡的关节炎病例中分离出滑膜支原体,尚有病毒存在。直到1967年 Olson 等才证实呼肠孤病毒是引起鸡群发生关节炎的重要原因。目前本病已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在养鸡业较发达的一些国家,被列为重要传染病之一,在我国已成为广泛流行的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5.
<正>鸡病毒性关节炎(Avian Viral arthritis,AVA)是由禽呼肠孤病毒(Avian reovirus,ARV)引起鸡的一种以关节炎、腱鞘炎等为特征的重要传染病。1957年美国学者Olson等首次报道了此病,1959年他们利用从鸡关节内分离到的1株病毒成功地复制了关节炎病例,命名为鸡病毒性关节炎。目前在全世界多数国家均有该病发生,并分离出不同的禽呼肠孤病毒株。其后在英国、美国、意大利和荷兰等都有报道,逐渐成为世界广泛流行的一种鸡病。鸡群感染呼肠孤病毒后免疫力下降,饲料  相似文献   

6.
正鸡病毒性关节炎首次报道于1957年,目前世界各地均有发生,在一些鸡群中,本病多呈亚临诊感染,且容易被其他营养代谢性疾病和引起关节炎的疾病所掩盖,易被忽视。本病可导致鸡关节肿胀、发炎,行动不便,跛行,饲料利用率下降,淘汰率增高,在经济上造成一定的损失。1病原体鸡病毒性关节炎的病原体是禽呼肠孤病毒,属于呼肠孤病毒科,正呼肠孤病毒属。病毒无囊膜,对热稳定,能耐受60℃达8~10 h。在低温条件下,存  相似文献   

7.
病毒性关节炎是由一种呼肠孤病毒引起鸡的传染性疾病。经肠道外接种呼肠孤病毒可引起全身性感染和关节炎,侵害器官是跗关节和胫股关节,腱发生坏死和纤维化。病症是腱滑膜炎和心肌炎。自Olson等1957年发现本病以来已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云南(1988年)鸡的感染率高达79.5%,一般感染率为50%,肉仔鸡的死亡率近45%。鸡群  相似文献   

8.
禽呼肠孤病毒(Avianreovirus,ARV)属于呼肠孤病毒科,呼肠孤病毒属的成员,是一种能引起关节炎、心包炎、肠炎、肝炎、法氏囊及胸腺萎缩、骨骼异常、产蛋下降和营养吸收障碍等疾病的双链RNA病毒。1957年Olson等首次分离到禽呼肠孤病毒,此后英国、美国、  相似文献   

9.
<正>鸡病毒性关节炎是由禽呼肠孤病毒引起鸡关节异常的传染病,以侵害禽类腱鞘滑膜、腱、关节滑膜、关节软骨和心肌为特征。本病多发生于肉用鸡,偶见于蛋鸡和火鸡,鹦鹉、鸽和鸭也可感染。1病原及其传播方式该病病原属于呼肠孤病毒科、呼肠孤病毒属,核酸为核糖核酸型,无囊膜,有两层衣壳,病毒粒子的大小约75纳米。其对乙醚不敏感,对氯仿轻度敏感,对热和酸有抵抗力,能在鸡胚的肺细胞、肾细胞、睾  相似文献   

10.
鸡病毒性关节炎(Avian Viral Arthritis,AVA)是由呼肠孤病毒(Avian Reovirus,AR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Olson等在1957年描述了一个自然发生了滑膜炎的鸡群,并从病鸡中分离到一种病毒,这就是后来称为的"病毒性关节炎因子".1972年Walker确定为呼肠孤病毒.1984年我国的王锡坤首次报道我国有本病存在,主要危害商品系肉用雏鸡.笔者于2013年1月接诊一例病例,现将该肉鸡场发病与诊断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鸡病毒性关节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原为呼肠孤病毒(Avian Reovirus,ARV)。通常导致鸡表现跛行、关节炎、腱鞘炎、矮小综合征、生产性能低下、增重减少、饲料转化效率低,从而使养鸡业的经济效益大大降低,1984年王锡坤首次报道在我国发现的禽病毒性关节炎(AVA),此病特别对一些商品系肉用鸡危害尤为严重。之后,耿培梁等报道了蛋用雏鸡发生病毒性关节炎。1990年肖成蕊等从患鸡关节内分离得病原并鉴定为呼肠孤病毒J-1毒株。在国外,1954年Fahey和Crawley首次从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鸡呼吸道内分离到禽呼肠孤病毒,1957年01son等从患有滑膜炎的病鸡中分离到“病毒性关节炎病毒”,1972年Walker确定为呼肠孤病毒。目前,呼肠孤病毒感染已在各国流行。呼肠孤病毒引起的关节炎主要发生于肉鸡,也发生于蛋鸡,火鸡,并与另外一些疾病,如腓肠肌腱破裂、心包炎、心肌炎、心包积液、泄殖腔粘糊、雏鸡早期死亡、吸收不良综合征(或称矮小综合征)等,有密切的关系。一、鸡病毒性关节炎的流行鸡与火鸡是唯一的天然宿主。其他禽类和鸟类体内虽可发现呼肠孤病毒,但不发病。各种类型的鸡都能感染,但重型鸡更易发生,尤以5~7周龄的肉用仔鸡发病最多,发病率可高达100%,而死亡率低于6%。1日  相似文献   

12.
<正>鸡关节炎是养禽业中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可由细菌、病毒和支原体引起。其中细菌性关节炎主要是由大肠杆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巴氏杆菌等引起;病毒性关节炎主要由禽呼肠孤病毒(ARV)引起;支原体病是由鸡滑液囊支原体(MS)引起。此外,某些营养性疾病如日粮中缺乏维生素D、日粮蛋白水平过高引起痛风和缺乏某些必需无机元素时也可引起鸡关节炎的发生[1]。鸡关节炎的主要症状为关节肿胀、发炎、单侧或双侧跛行,严重时病鸡卧地不起,造成行动不便、采食困难等  相似文献   

13.
鸡病毒性关节炎是由呼肠孤病毒(Rcovirus)引起鸡关节异常的传染病,主要侵害关节滑膜、腱,腱鞘和心肌等为特征。以往还称之为腱滑膜炎。此病对养鸡业,尤其是肉用鸡危害很大。1957年Olson首次于美国报道了本病,接着在意大利、荷兰、日本、澳大利亚,香港,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均陆续报道有此病发生,并相继分离到呼肠孤病  相似文献   

14.
鸡关节炎是鸡养殖过程中易发、多发性疾病之一,呼肠孤病毒、滑液囊支原体、细菌等病原感染鸡后均可导致该病的发生。研究表明,近年来细菌性关节炎尤其是沙门氏菌引起的关节炎在养殖过程中呈多发趋势,患病鸡主要表现为跗关节肿胀、关节腔内炎性渗出物增多、关节液浑浊[1] 。  相似文献   

15.
雏半番鸭呼肠孤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自以肝脏、脾脏、胰腺、肾脏表面出现多量针尖大的白色坏死点和法氏囊出血为特征的病死雏半番鸭脏器中 ,以番鸭胚分离到病毒 ,经对分离的病毒株 (FZ2 株 )进行形态学观察、理化特性测定以及血清定性中和试验等 ,发现该病毒无囊膜 ,直径为 5 5~ 70 nm;对氯仿处理敏感 ,对乙醚处理不敏感 ;无血凝活性 ;可被鸡关节炎病毒阳性血清、雏番鸭呼肠孤病毒阳性血清所中和 ,但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鸡减蛋综合征病毒无血清学关系。据此 ,确定 FZ2 株病毒为呼肠孤病毒  相似文献   

16.
呼肠孤病毒感染就是病毒性关节炎,是鸡常患的病毒性传染病。另外,许多学者证实矮小综合征、呼吸道疾病综合征、肠道疾病和所谓"吸收不良综合症"等疾病也与呼肠孤病毒有关。呼肠孤病毒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可自消化道和呼吸道分离出来。病毒无囊膜,对脂溶剂和热有抵抗力,-20℃可存活4年以上,病毒在细胞内复制可形成包涵体。呼肠孤病毒造成的经济损失通常来源于鸡的跛行  相似文献   

17.
鸡病毒性关节炎是由禽呼肠孤病毒(ARV)引起鸡和火鸡的一种以关节炎、腱鞘炎、吸收障碍为特征的免疫抑制病.该病毒在商品鸡群中普遍存在,主要侵害肉鸡,也感染商品蛋鸡和火鸡.鸡群感染呼肠孤病毒后免疫功能低下,对其它传染病的易感性增加,生长缓慢或停滞,饲料报酬率降低,死亡率增加,给养鸡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呼肠孤病毒不同毒株在抗原结构、致病性、细胞培养特性以及宿主特异性上都存在一定差异,且目前已经出现了高致病株[1].……  相似文献   

18.
鸡呼肠孤病毒病是家禽的常见疫病之一,感染后引起鸡群关节炎、肠道疾病、消化吸收不良、生长不良以及免疫抑制等多种疾病.其病毒存在于鸡体内的多种组织.鸡群感染呼肠孤病毒致病受多种因素影响,诸如病毒的致病力、鸡群的日龄、饲养管理及其他疫病感染状况等. 1 病毒特征自然环境中鸡呼肠孤病毒广泛存在.  相似文献   

19.
番鸭呼肠孤病毒MW9710株S1基因片段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参考GenBank番鸭呼肠孤病毒(muscovy duck reovirus,MDRV)S1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对番鸭呼肠孤病毒MW9710株S1基因进行RT-PCR扩增,并对PCR产物进行了克隆和测序.结果显示扩增产物为300bp,与预期的目的片段大小一致,经PCR、酶切反应鉴定后克隆到pGEM-Teasy载体中,核苷酸序列经BLAST软件分析表明:番鸭呼肠孤病毒MW9170株S1基因的目的片段与番鸭呼肠孤病毒法国89026株同源性为91.7%,与鸡关节炎病毒S2基因同源性为68.7%,结果提示番鸭呼肠孤病毒MW9710株与鸡关节炎病毒亲缘距离较远.  相似文献   

20.
番鸭病毒性疾病--花肝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原 “花肝病”病原为番鸭呼肠孤病毒。该病毒呈球形,正二十面体,立体对称,在超薄切片电镜中有时呈品格状排列,粒子直经为42-70nm,无囊膜,属无囊膜的RNA病毒。该病毒对氯仿不敏感,耐热,耐酸,不被DNA抑制物所抑制。不能凝集豚鼠、鸡、鸭、鹅、山羊、人的O型红细胞。该病原与禽呼肠孤病毒有一定的抗原相关性,可致死敏感番鸭胚、半番鸭胚和鸡胚,并能经接种种蛋感染出壳番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