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德宏州一些从外地购进肉鸡饲养的农村散养鸡户所饲养的鸡只前期体温增高,后期体温降低;病鸡排白色稀便,羽毛蓬乱,啄自己的肛门,食欲减退或废绝,大量饮水,随着病程延长出现眼窝凹陷、脚爪和皮肤干枯等脱水症状。经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诊断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相似文献   

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断与防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由双股RNA病毒引发的破坏鸡的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的病毒性传染病,因该病1957年深秋首次确诊于美国东海岸特拉华洲的甘布罗镇而得名甘布罗病(Gunborodisease)。1发病情况最近4年间,我们对肉鸡3个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品种(AA、哈伯德、艾维茵)和蛋鸡5个品种(罗曼、海赛褐、哥伦比亚、金彗星、宝万斯)共剖检431例法氏囊病鸡,结果分析如下:1.1从1日龄到96日龄间,发病最早的是13日龄,占4%;最晚的是90日龄,占4%;最多的是30日龄,占9.7%…  相似文献   

3.
甄志刚 《畜禽业》2006,(9):34-3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双股RNA病毒引起一种免疫抑制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传染性法氏囊病毒侵蚀的靶器官是法氏囊,破坏了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嵯,并造成严重的免疫抑制,可诱发多种疫苗(如:新城疫疫苗、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免疫应答的失败,同时增加了鸡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球虫等病原易感性,给养殖业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如:死亡率和淘汰率的增加、饲料的利用率降低、商品肉鸡的增重减少、多种疫苗的免疫失败、增加了饲养的成本.  相似文献   

4.
洪美菊 《畜禽业》2007,(8):39-40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以破坏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为主要发病机制的病毒性传染病。该病危害不仅是影响鸡只增重、淘汰、死亡,更重  相似文献   

5.
张绮琼 《畜禽业》2001,(6):48-4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传播迅速、危害极大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在受IBDV污染严重的环境下,若消毒不严格,免疫预防不当,易造成鸡群发病。2000年秋季白云区某鸡场发生IBD,经实验室诊断后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对本次发病的诊断与防制情况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6.
何丽贞 《畜禽业》2010,(8):65-66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腔上囊炎、传染性囊病,是鸡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险传染病。7~15周龄鸡均可被感染,主要发生于3~6周龄的鸡群,是目前危害养鸡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而鸡大肠杆菌病是山埃希氏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病,其特征是引起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腹膜炎、输卵管炎、滑膜炎、大肠杆菌性肉芽肿和脐炎  相似文献   

7.
粟元文 《畜禽业》2002,(3):Y041-Y041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咳嗽、喷嚏、气管罗音、产蛋量下降、肾病变、腺胃肿大、出血为主要特征,是危害目前养鸡生产最严重的病毒性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8.
何欣云  钟建钢 《畜禽业》2002,(7):X035-X035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病首发现于美国特拉华州的冈博罗,又称冈博罗病(Gumborodisease).目前,也是威胁我国养鸡业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该病主要危害幼鸡,死亡率差异很大,低者为3%~5%  相似文献   

9.
程泽华 《畜禽业》2003,(1):48-4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以损害法氏囊为特征。由于法氏囊是中枢免疫器官,能促使B淋巴细胞形成,使之产生抗体,参与体液免疫,故该器官被损伤时明显增加了鸡对多种疫病的易感性,由此可见能很好的预防和及时治疗该病,就会大大减少由疫病造成的经济损失。1流行特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主要发生于2~15周龄的鸡,3~6周龄的最易感。在流行病学上本病具有一过性的特点,即本病的潜伏期极短(1~5d),发病突然,病程一周左右。感染后第3d开始出现死亡,4~6d达到高峰,后逐渐减少,8~9d停止。发病…  相似文献   

10.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本病最早在美国特拉华州的甘保罗镇发现,又称甘保罗病。我国于1979年发现该病。传染性法氏囊病主要侵害雏鸡和成年鸡的法氏囊等免疫免疫器官,破坏法氏囊产生B淋巴细胞,导致鸡体液免疫能力下降,使鸡处于免疫抑制状态,对ND、IB等疫苗免疫应答能力下降,容易感染其他疾病。给养禽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1病原  相似文献   

11.
《畜禽业》2017,(4)
简述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病原、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科学的综合防控方案,并提出防治建议,供业内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杨松 《畜禽业》2013,(6):72-73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传染性法氏囊炎或腔上囊炎。是由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免疫抑制性疾病,发病率高,病程短,其持征是,法氏囊肿大,排白色稀便,浆液下有胶冻样水肿液。主要侵害鸡的体液免疫中枢器官一法氏囊,影响各种疫苗的免疫应答,导致免疫失败,给养鸡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被国际公认为鸡的三大疫病之一。鸡大肠杆菌病在临  相似文献   

13.
浅谈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断与防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建浩 《畜禽业》2008,(4):82-83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由病毒(IBDV)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主要危害雏、幼鸡。严重腹泻,以胸、腿部肌肉出血,法氏肿大、出血和坏死为其特征。发病多在4~9周左右雏、幼鸡,发病突然,发病率较高,可达80%~100%,病程短,  相似文献   

14.
《畜禽业》2016,(6)
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病原学特征,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临床诊断以及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旨在为养鸡生产中该病的综合防治提供技术建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5.
目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特点、病因及防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的发生不仅能直接引起病鸡的死亡,更为严重的是能引起病鸡产生免疫抑制,从而使病鸡发生多种疾病继发感染,死亡率高,有的高达80%以上。给IBD防治工作带来困难,使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现就该病的流行特点、病因及防治对策等几方面加以分析,希望能对该病的防治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琼脂扩散试验(AGP)检测为阳性的传染性法氏囊(IBD)病料经常规处理后,经口腔和滴鼻接种SPF鸡。接种后约48h,攻毒组鸡表现精神沉郁、昏睡、厌食、翅膀下垂、羽毛蓬乱、拉白色水样稀粪等症状。接种后72h、96h、120h攻毒组没组分别扑杀2只,通过是扑杀1只对照组鸡。接种后144h将耐过鸡群扑杀。剖检,有胸腿肌出血,腺胃与肌胃交界处斑点状或条状出血,法氏囊出血、有胶冻样或黏液样渗出、肿大或萎缩等病变。同时取剖检鸡的脾脏、法氏囊、胸腺做病理切片。发现IBDV引起法氏囊初期淋巴滤泡肿大,间质水肿,淋巴细胞减少,出血,有蛋白质性渗出,后期间质增宽,异嗜性白细胞浸润;脾脏白髓萎缩,看不见明显的淋巴小结,有大量的坏死灶;胸腺出血,淋巴细胞坏死、数量减少,间质水肿。总的来说,IBDV对法氏囊的损伤比较大,而脾脏和胸腺的组织病变较轻,说明IBDV主要侵害B淋巴细胞。不同毒株造成的组织损伤不尽相同,说明IBDV的毒力存在地区差异。对照组鸡未见有任何异常临床症状、肉眼病变和组织学变化。  相似文献   

17.
在目前禽病流行过程中,疾病的毒力常发生变化,有些病源的毒力减弱。加上鸡群中免疫水平不高或不一致,导致某些禽病流行,且症状和病理等方面出现非典型化,发生非典型感染和发病,使某些原有的旧病以新的面貌出现。现将非典型性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发病特点和综合防制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主要具有高度接触性传染、免疫抑制性以及危害严重等特征,倘若无法进行有效的防治,其极为容易与其他病原之间进行混合感染,导致养殖户承受巨大的经济损失。鉴于此,针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病原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畜禽业》2014,(6)
近段时间以来,重庆市璧山县传染性法氏囊病呈现多发的趋势。文章简述了该病的流行特点,介绍了对该县王某饲养的6 000只25日龄麻鸡发生该病的诊治经验。  相似文献   

20.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或亚临床性病毒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10~85日龄鸡,15~60日龄鸡最易感,一旦发病,发病率高达100%,死亡率20%~35%,对鸡群特别是大规模饲养的鸡群危害极大。现将漳州市某新建养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