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稻田养殖在南方地区兴起.起初是稻田养鱼,后来出现了稻田养虾、稻田养蟹等模式.盘锦市地处辽宁省西南部,境内沟渠纵横交错,水资源十分丰富,为稻田养蟹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盘锦河蟹的学名是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H.Milne-Edwards),是我国蟹类中产量最高的淡水蟹[1]....  相似文献   

2.
稻田养蟹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6月,我们水产养殖试验组,在我校种植养殖综合试验场内0.487hm2的稻田中投放规格为3~5g的幼蟹6050只,经4个多月的精心饲养管理,于10月底通过了市科委组织的专家验收,结果,每667m2平均收成蟹37.4kg,产值5984元,每667m2平均产稻628.6kg,纯收入4992.7元,比对照田增收4112.7元。现将主要养殖技术介绍如下。1养蟹试验相田的选择养蟹试验稻田选在我校种植养殖综合试验场内,面积0.487hm2,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无污染,且保水力强,天旱不干,洪水不淹,适合养蟹。2养自试验相田的结构改造2.1加高加固田埂为了防止满水后逃蟹,…  相似文献   

3.
稻田养蟹技术稻田养蟹,稻蟹共生,是提高经济效益、致富农民的一条重要途径.江苏省不少地区推广稻田养蟹,每亩产螃蟹25kg左右,产稻谷400kg左右,亩收入2000元以上.现将稻田养任技术作一介绍,有兴趣的农户不妨一试。1、稻田设施养蟹稻田要求靠近水源,...  相似文献   

4.
陈永祥 《科学养鱼》1994,(5):8-8,24
稻田养蟹技术近几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稻田养蟹在我县发展较快,形成热潮,全县稻田养蟹面积达三万多亩。稻田养蟹使养殖业和种植业在人为条件下科学地结合起来,达到互利共生、高产、高效、立体开发利用的理想模式,而且是农民致富的有效途径。现将其技术要点归...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盐城市从1992年开始试验稻田养蟹以来,发展势头很猛,效果良好,1993年仅阜宁县就发展稻田养蟹330多公顷,每公顷产水稻6750公斤以上,蟹150公斤,纯收入达7500元以上,与单长水稻相比,效益翻了两番多。为进一步推动稻田养蟹生产的稳定发展,笔者进行了较长时间的专题调查研究,现将其技术管理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盐城市从1992年开始试验稻田养蟹以来,发展势头很猛,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1993年仅阜宁县就发展稻田养蟹5000多亩,亩产水稻450千克以上,蟹10千克,亩纯收入500元以上,与单种水稻相比,效益翻了两番多。为进一步推动稻田养蟹生产的稳步发展,笔者进行了较长时间的专题调查研究,现将其技术管理措施介绍如下。 一、田块的选择与整理 养蟹的稻田要求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保水力强、土质肥沃的中熟晚粳或杂粳田块。常年不脱水的沤田也可,面积以20~50亩为宜。  相似文献   

7.
稻田养蟹是一种把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结合起来的生态立体生产方式、既增粮、又产蟹,经济效益显著。该技术亩增产粮食5%以上,亩产蟹25公斤以上。其技术要点为:一、田间工程建设1.田块选择:宜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符合渔业用水标准,保水力强,土质肥活的田块。2.田块改造:(1)开挖蟹池,在田块的一角或一边挖成上口长为6米宽4米深1—1.2米面积占大田面积的3—4%的蟹池。(2)开挖环形蟹沟:沿田埂四周距田埂1.5—2米处挖成上口1.5—2米深0.7—0.8米的环形蟹沟。若田块面积较大,可挖成几道支沟或十字沟,其上口宽为0…  相似文献   

8.
<正> 4 稻蟹共生阶段的管理措施 稻田养蟹需要水稻种植技术与河解养殖技术实现有机结合,既不能因种稻而影响养蟹,也不能因养蟹而制约种稻,应使二者形成共生互利的生态体系,更为有效地利用土地、光、热等资源,达到三益协调(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增(增产、增收、增效)、  相似文献   

9.
稻田养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田养蟹,蟹稻共生,好处很多。蟹能清除田中杂草,吃掉害虫;排泄物可肥田,促进水稻生长。而水稻田又为河蟹的生长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和良好的栖息环境,互惠互利,形成良性循环系统。我国稻田广阔,河蟹又是名贵水产品,发展稻田养蟹已成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稳定粮食生产,致富农民的重要举措。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稻田养蟹配套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8年以来,南通市在“畦面种稻,畦沟为渔”的思想指导下,开展了稻田养蟹配套技术的试验研究。实践结果表明:稻蟹共生的生态结构,既有利于水稻生产,又适合河蟹生活习性要求的外界环境和水体条件,具有投资少、效益高、技术简单、管理方便  相似文献   

11.
<正> 随着河蟹市场的走俏,河蟹养殖成为淡水渔业养殖队伍中的一支新军。我所于1996年6~11月进行了稻田养蟹生产性试验,旨在以点带面,推动唐海县稻田养蟹事业的发展。实践证明稻田养蟹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等优点,应大力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稻田养蟹是一种立体、生态种养模式,河蟹能清除稻田内杂草,减少水稻病虫害,增加稻田土壤肥力,提高水稻产量,同时水稻能够净化水质,为河蟹生长、发育、觅食、栖息等提供良好的环境。2018年山东省高青县探索多模式渔业转型升级工程,积极试验推广稻田养蟹,示范工程区位于大芦湖湿地西部瑞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水源充足,水质清新,田块基础条件好,质地粘壤,盐碱较轻,保水性能好,非常适宜稻田河蟹养殖,是该县今年稻田养蟹的技术示范点。示范点共规划稻田养蟹面积6.7 hm^2 ( 100亩),每667m^2产水稻550kg,收获河蟹30kg,达到水稻稳产、河蟹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1994年,江苏省金湖县涂沟镇涂沟村有6户农民利用5.3公顷水田进行稻田养蟹,取得较好效果。其中有一户叫顾金春的农民稻田养蟹1.3公顷,收获商品蟹650kg,稻谷近8000kg,利润10.7万元,折合8.23万元/公顷。实践表明,稻田养蟹,稻蟹共生互利,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他们的做法是: 1、选择排灌方便,水源充足,无污染的低洼水田用作稻田养蟹,围绕田块四周开挖成宽5~6m,深1.5~2m的蟹沟,面积约占稻田面积的20~25%,在蟹沟中适当放一些水草,以利于螃蟹蜕壳。将开挖蟹沟的泥土用来加高加固  相似文献   

14.
稻田养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稻田养蟹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水产养殖业。这种养殖方式既可使稻田少施肥、节肥、增产、省工、而且并不妨碍河蟹生长。连续三年养蟹的稻田,耕作层0~15cm的土壤有机质含量,由养蟹后比养蟹前提高一倍多。1 稻田的选择与整理养蟹稻田,应选择水源丰富、水质无污染、排灌方便、保水性好的单季稻田。首先在田周围离田埂15~20m处开挖一条围沟。然后,每25m左右开条畦沟,与围沟相通,一般宽05m,深06m左右,这样整理好的稻田,畦面供种稻,沟内则供养蟹。在水沟沟坡离畦面20~30cm之间每间隔50cm左右造一个与畦面呈15度左右倾斜角,深20…  相似文献   

15.
为了充分利用稻田空间 ,提高稻田生产综合效益 ,推广生态种植养殖技术 ,发展名特优新品种 ,2 0 0 3年我们实施了稻田养蟹项目 ,其主要技术要点如下 :1 稻田基础工程建设1 .1 选择排灌方便、保水性好、水源充足、无污染、土质较肥沃的地块。1 .2 工程改造稻田养鱼分两排或多排 ,各排之间设进水渠或排水渠 ,每排根据稻田大小可以用田埂隔成若干小区 ,在离埂 2m处开挖围沟 ,沟宽 1m ,沟深 0 .5m。围沟与条沟相通 ,条沟比围沟略浅略窄 ,形成“田”字形或“井”字形。在进水口处设一蓄水池 ,条件恶化时还可以起“避难所”的作用。1 .3 防逃设…  相似文献   

16.
稻田养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渊 《淡水渔业》2000,30(7):28-29
江苏省里下河地区从 80年代末 90年代初开始推广稻田养蟹 ,养殖面积不断扩大 ,农民收入不断增加。笔者通过对近 10 0户农民稻田养蟹情况进行调查 ,稻田养扣蟹 1hm2 可获纯利 5~ 10万元 ,相当于单一种稻效益的 7~ 15倍 ,最高的可达 17万元 /hm2 ,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他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1 准备工作1 1 地块选择养蟹的稻田选择在灌排水方便 ,水质无污染 ,汛期不被淹没的地块。田格四周挖好宽 50cm、深 30cm的环形沟 ,并加宽加高埂埝 ,以防打口子跑蟹 ,并便于行走。1 2 水稻作业放蟹苗前稻田一切作业与一…  相似文献   

17.
18.
<正> 1 概述 种养结合,是提高稻田利用率的好方法。我国在稻田中实行种养结合,有着悠久的历史。曹操在《四时食制》中写道:“鄙县子鱼,黄鳞赤尾,出稻田”。这说明早在1700年前的三国时代,四川鄙县就在稻田中实行种养结合了。近几年来,自稻田养鱼之后,由于市场上河蟹货缺价高,稻田养蟹又在全国各稻区蓬勃兴起,已经成为淡水养殖的一支新生劲旅,大幅度地提高了稻田经营效益,有效地促进了“两高一优”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稻田养蟹,稻蟹共生,是提高经济效益、致富农民的一条重要途径.江苏省不少地区推广稻田养蟹,每亩产螃蟹25kg左右,产稻谷400kg左右,亩收入2000元以上。现将稻田养蟹技术作一介绍,有兴趣的农户不妨一试。  相似文献   

20.
稻田养蟹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具体实例剖析了稻田养蟹者在防止蟹种性早熟中,采取了加大投放密度,停上投饵、延长注排水时间等技术措施,控制蟹种营养以达到予防蟹处性早熟之目的。但由于上述技术措施实施不当,结果造成河蟹自身营养不足,同时也破坏了田内稻一蟹之间达成的一定的、合理的生态平衡,使命河蟹生病,水稻被河蟹大量残食。其次笔者还指出了养蟹田内的边沟工程面各点稻田面积太少,致命稻与蟹之间不能在同一水体内建立起合理的生态平衡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