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又称为出血性败血症。【病原】可能是一种嗜水气单胞菌。【流行情况】本病一般在饲养密度较高的鳖池暴发,流行季节是6~8月,有时至9月上旬,7~8月份是流行的高峰季节,流行水温是30~32℃,流行区域主要在我国的长江流域,日本和我国台湾此病流行也颇为严重,该病的发病率为25%~30%,致死率为10%,病程一般只有3~7天。【症状和病变】出血是该病典型、基本的症状:病鳖的背壳和腹部底板出现直径2~10毫米大小的出血点和出血斑,并常伴有化脓或糜烂症状;颈部呈水肿状,口、鼻流血,咽喉内壁及辅助呼吸器官的纤毛状小突起(亦称鳃…  相似文献   

2.
中华鳖出血性肠道坏死症流行病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华鳖出血性肠道坏死症是近两年来发生且危害性较大的一种新的流行病,主要危害成鳖、亲鳖和100~200g的幼鳖。肠道糜烂出血,胃肠粘膜组织坏死是该病的主要症状。养殖区流行该病的主要流行季节为5~7月,6月是发病高峰月,占发病总例数的39.8%;水温25~30℃时该病较易发生。该病潜伏期较长,发生期(14.3±6.9)d,暴发期(14.7±6.2)d。对湖北省95个养殖场(户)的调查结果表明,该病发病率为43.2%,平均死亡率(44.5±25.6)%,日平均死亡率(6.9±6.5)%。  相似文献   

3.
中华绒螯蟹“抖抖病”流行情况初步调查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河蟹“抖抖病”是对二龄蟹危害极大的常见病。该病正在我国华东地区的主要养蟹地流行并逐步蔓延。据调查,在流行区发病率为30%~80%,死亡率10%~100%;流行季节4~10月,其中8~9月是流行高峰期。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生态环境不良,病原体以弧菌为主,不排除病毒因素。  相似文献   

4.
笔者根据近几年鳖病诊治的一些经验,将目前对养鳖业危害较严重的“白底板’偏的防治技术报告如下:一、该病的流行和病害情况鳖的“白底板”病是集约化、高密度养殖过程中的一种危害较严重的疾病,是由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引起。流行于春末至夏秋季节,水温26-28C时最易发生此病,6月中、下旬为发病死亡高峰期,主要危害幼、成鳖和亲鳖。据调查,本区今年几个养鳖场由该病造成的损失惨重,总计价值300余万元,尤其是由温室转出进入室外大池养殖时,发病最为严重,其死亡率一般为10-60%,有些地方甚至高达90%,严重地制约了养鳖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李明锋 《内陆水产》1996,(12):23-23
亲鳖冬眠死亡症及防治措施浅析近年来,笔者发现一种鳖冬眠死亡症,主要发生在鳖冬眠苏醒后一段时间,有的可持续到7月份。幼鳖、成鳖、亲鳖均有发生,但以亲鳖为主,尤以雌亲鳖危害严重,死亡率一般为存塘亲鳖的10%左右,最高年份曾达30%以上。笔者依据观察、解剖...  相似文献   

6.
本文描述了1996年9月福建莆田水产联合公司养鳖场发生的中华鳖幼鳖藻类病一新病例的观察方法和主要症状,并对该病进行了治疗试验。结果表明:病害的病原是两种蓝藻,一种是微囊落;一种是颤藻。疗效最佳的治疗方法:将发病池的水放干,冲洗一遍,然后用100ppm福尔马林和5ppm呋喃唑酮消毒,连续处理三天,每天一次,再用40ppm生石灰泼洒三天,每天一次,日换水量30%,至第7-8天病鳖体表橄榄绿色粘滑的绒垫  相似文献   

7.
嗜水气单胞菌苗免疫接种试验表明,室温30℃时,试验鱼注射接种1.8~2.7×108个/尾的灭活菌苗,8-10天后即产生较强的免疫力,注射接种1%一1‰的灭活组织苗0.2-0.3ml/尾,6-8天后即产生较强的免疫力,两者的保护力均达92%以上,浸泡相当于1.8×106个/ml的脂多糖粗提物(LPS),10—12天后产生的保护力可达70%左右。不同温度的接种试验表明,水温30℃时接种比15℃时接种,免疫力的形成早4—7天。大池试验表明,灭活苗苗接种鱼的免疫时效达6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8.
一龄半商品鳖冬季产卵试验在自然界,野生鳖需生长3—5年左右才可性成熟产卵,而要获得优质卵,需要耗费6-8年。鳖交配期一般在3—7月,产卵期多在5月中旬至8月上旬。据报导,在国内已有人进行了人工饲养2—3周龄,体重在1公斤以上的商品鳖繁育年龄试验,取得...  相似文献   

9.
白点病是稚鳖阶段发病率最高且呈烈性传染的疾病之一。高温是其发病的重要条件。在半开放式的养殖模式中,7-8月发病率高于其他时段。发病率与外界温度(气温与水温)的高低呈正相关。另外,外伤感染也是该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人工感染试验表明,肌注感染快且重于浸泡感染,在水温为26℃ ̄30℃时,肌注感染只需36h,而浸泡感染则需7d。  相似文献   

10.
在稚鳖的养殖过程中。毛霉病是危害较大的病害之一,也是较特殊的一种。致病霉菌在流水池的新水中具有迅速繁殖的倾向,而在浮游植物丰盛的水体则发病率低。其它竞争性细菌的存在可抑制这种霉菌的生长。使用抗菌素药物反而促进此病恶化.我县水产良种场养殖的稚鳖今年1月份出现此病,病情迅速恶化,并出现死亡。笔者现将此病的防治方法总结如下: (一)病因: 该病主要是毛霉菌寄生于稚鳖体表引起。 (二)流行情况: 此病常年发生,5-8月最流行,主要危害稚鳖,3月龄的稚鳖染上此病死亡率高达80%,患病稚鳖是因身体衰弱而死。 (…  相似文献   

11.
白点病是温室稚鳖培育中危害较大的疾病之一。其命名是根据外部病症而定。该病发病时间早、传染速度快、死亡率高。本文就该病的流行情况、致病原因及防治方法作一介绍:1.流行情况:在恒温封闭或半封闭温室内发病率较高。发病时间在7-10月份,8-9月份为发病高峰期,适宜水温29-30℃。感染对象多数是50克以下的稚鳖。感染前首先表现的症状是摄食量下降,食台上开始出现糊状剩料。疾病潜伏期一般3-ed天,严重时食台上出现病鳖,并开始出现死亡。随着病势的加重,病鳖数量逐渐增多,夜晚观察食台上病鳖有堆叠现象。死亡严重时,单地日死…  相似文献   

12.
EM制剂在中华鳖温室养殖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应用EM制剂进行全池泼洒,并添加于鳖饲料中进行近温养殖试验,参试池7-9号,其中9号为对照池,7、8号试验池,全池泼酒EM原露10mmp,饲料中添加1%EM原露,通过258天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7号、8号池日增重率分别比对照池提高19.6%、15.7%。结果还表明,EM制剂全池泼洒可改善水质,延长池水使用时间;EM制剂添加于鳖饲料能增强鳖体抗病能力,提高饲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13.
王金宝 《齐鲁渔业》2001,18(2):21-21
在草鱼养殖过程中,出血病是鱼种培育阶段一种广泛流行、危害性大的病毒性鱼病,发病率高,流行季节长,可造成大批草鱼鱼种的死亡,危害甚大。笔者根据多年实践经验,现将此病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1)清除池底过多淤泥,并用200× 10-6生石灰或20×10-6漂白粉(含有效氯30%)或10×10-6漂白精(有效氯60%)消毒。 (2)鱼种下塘前,用聚乙烯氮戊环酮碘剂 60×10-6药浴25分钟左右,或用鱼复药3号 20~30×10-6药浴 30~60分钟。 (3)每万尾鱼种用水花生 4 kg,捣烂后拌入 250g…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水产》2000,295(6)
白斑病也称为毛霉病、白霉病,是一种寄生性真菌病,病原是毛霉菌属的一种霉菌。严重危害稚鳖、幼鳖,传染快、死亡率高,在我国南北各个鳖养殖区都有发生。白斑病一年四季均可流行,但以早春4-6月稚鳖、幼鳖越冬苏醒后和晚秋9-10月越冬前最为严重;流行水温是15-35℃,当水温在25℃以上最易发生;流行区域遍及我国南北,尤以湖南。湖北、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北京、上海等省市最为严重。该病的危害对象有:1.驯养开食后20-60天的雕鳖发病率最高,体长10厘米以上的幼鳖则极少有因该病而造成死亡者;2经过长途运输或者由于捕捞、放…  相似文献   

15.
卞伟 《内陆水产》2001,26(11):19-20
1手术季节选择及育珠蚌年龄要求一般选择在上半年的3~6月,下半年的10月至12月。插蚌水温要求在10~30℃,最低不低于5℃,最高不高于35℃。最佳插蚌时间是每年的4~5月,10~11月;最佳插蚌水温是18~26℃。现在对插蚌的要求较高,一般要求1周龄内的蚌。当年繁殖培育的蚌,插后养殖效果最好,即当年9~12月(1-龄蚌)、第2年上半年3~6月(1龄蚌)插的蚌,养殖效果还可以;第2年7月以后的蚌(1+龄蚌),一般不主张插,就是插了,养殖的效果也较差。插蚌的个体要求在7~10厘米范围。2插蚌前的准…  相似文献   

16.
各地信息     
各地信息稚鳖的暂养技术暂养地面积以6-12米2为宜,水深0.6米,池底铺8厘米细砂。其要求设斜面休息台和水下食台。饲料要求蛋白质含量在50%以上,每日投喂2次。投喂量约为稚鳖总重的5-10%,对刚出壳不久的稚鳖先投喂煮熟的蛋黄或红虫,1周后逐渐改投细...  相似文献   

17.
中华鳖台湾群体耶尔森氏菌病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完其 《水产学报》1999,23(2):174-180
从中华鳖台湾群体病鳖的肝脏分离到菌株97-7-2C,97-9-2A‘,用这两种菌株人工感染10-15g稚鳖,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100%,经菌体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生理生化反应测定,鉴定97-7-2C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97-9-2A’为结核耶尔森氏菌,这两种菌都会引起鳖败血症。  相似文献   

18.
通过采用民用灯泡放热,提高鳖池空气温度、渗透增加水温的加温方式,保持水温28-30℃,经过135天加温试验,消除鳖冬眠期,稚鳖育成功鳖成活率75.5%,平均个体重达112克,缩短从稚鳖至鳖的养殖时间一年多,每只幼鳖获得34.8元的纯收入,广范适应于城乡居民家庭养殖,具有较好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养鳖池3280m^2,放养50-150g的中华鳖幼鳖7211只,1.5-2只/m^2,搭养少量鲢鳙夏花以调节水质,投喂含蛋白质45%-48%的优质甲鱼全价配合饲料,适当投喂福寿螺肉及海鱼,采取综合防治病害措施,经5-6个月的饲养,共产400-1000g的商品鳖6679只,3280kg成鱼11251kg,幼鳖的成活率为92%,总产值65.8万元,生产开支为45.8万元,获纯利20万元,每平方米61元  相似文献   

20.
黄鳝“神经紊乱症”流行病学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贺顺连 《内陆水产》2001,26(5):33-34
黄鳝“神经紊乱症”是近几年出现的对成鳝危害极大的常见病。该病在湖南黄鳝主要养殖地区流行并逐步蔓延。调查发现,在流行区发病率约为50%,死亡率为80%-100%;流行季节是5-9月。疾病发生与养殖密度、水质环境成正相关。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生态环境不良,可基本排除寄生虫等病原生物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