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外三叶草斑潜蝇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三叶草斑潜蝇[Liriomyzatrifolii(Burgess)]属潜蝇科、斑潜蝇属。它是斑潜蝇属中11种杂食性昆虫中的一种。它可寄生在各种蔬菜、花卉、观赏植物、杂草和棉花上,并且寄主范围不断扩大。它已分布在世界上的42个国家和地区,并且还在继续蔓延。它不仅影响作物的光合作用,严重时导致落叶、落花,使植物发育延迟,产量降低,使观赏植物和花卉的美学价值降低,从而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如商业菊花,三叶草斑潜蝇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达85%,另外三叶草斑潜蝇还会传播植物病毒。三叶草斑潜蝇与拉美斑潜蝇(LlllOOyzahuidobrensiJ和美洲斑潜蝇(…  相似文献   

2.
屈娟 《昆虫天敌》1997,19(3):138-139
贝氏潜蝇姬小蜂的人工繁殖方法屈娟(广东省深圳动植物检疫局518010)三叶草斑潜蝇(Liriomyzatrifoli)是蔬菜、花卉上的重要害虫,其寄生范围达100多种植物。1972年被欧洲和地中海植物保护组织(EPPO)列为检疫对象。由于三叶草斑潜蝇...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检疫性斑潜蝇寄生天敌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1995年发现检疫性斑潜蝇以来,迅速蔓延至全省9个地州市。随着斑潜蝇的发生,其天敌数量随之上升。1996年一些地区在室内饲育南美斑潜蝇时,发现一种蛹寄生蜂,经专家鉴定为潜蝇茧蜂(Opius spp.),为摸清天敌种类和寄生率,在有关县进行饲育,结果发现全省斑潜蝇的寄生天敌资源丰富,种类多,寄生率高。全省共寄30余批次天敌给中国农科院专家鉴定,目前已知种类4种,以潜蝇茧蜂为主,姬小蜂类为次。不同地区、不同作物、不同季节,寄生率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4.
采用RT-PCR及RACE技术克隆了三叶斑潜蝇Hsp90基因全长cDNA序列,并用实时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其在不同发育阶段受到高温胁迫后的表达水平。该基因的cDNA序列全长2 408 bp,开放阅读框为2 145 bp,编码714个氨基酸;5′非编码区为151 bp,3′非编码区为112 bp。该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昆虫同源序列比较有很高的相似性(80%~99%)。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三叶斑潜蝇与美洲斑潜蝇和南美斑潜蝇的亲缘关系最近。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三叶斑潜蝇Hsp90基因的表达受到热胁迫的诱导,诱导3龄幼虫最大表达量的温度比诱导其他发育阶段的温度低,在43 ℃时预蛹和蛹的表达量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最高,在检测的高温胁迫条件下,雄虫比雌虫的表达量更高。该结果为阐明三叶斑潜蝇胁迫耐受能力及其对其他潜蝇种群的取代机制奠定了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5.
啮小蜂寄主接受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啮小蜂Tetrastichus sp.是一种群聚性蛹的内寄生蜂,主要寄生于茶长卷叶蛾的蛹。在实验室中,它还能寄生蓖麻蚕、粘虫、亚洲玉米螟、棉褐带卷蛾和家蝇等寄主蛹。在小环境中,啮小蜂雌蜂搜寻大蛹(粘虫)花费的时间要明显少于寻找小蛹(棉褐带卷蛾)所花费的时间。雌蜂多戮从寄主的腹部爬上蛹,其次为胸部和头部。88%的雌蜂产卵管插入蛹的位置与上蛹的部位一致。蜂龄(2-6天龄)对雌蜂接受寄主的行为无明显影响。雌蜂对寄主蛹龄有一定的辨别能力,在第7天龄粘虫蛹中产的子蜂数明显减少,对第9天龄的粘虫蛹雌蜂虽作刺探,但未见寄生。随着寄主密度增加,平均每雌寄生的蛹数和产的子蜂数均相应增加,而寄主蛹的寄生率却逐渐下降。随着雌蜂密度增加,寄主蛹的寄生率和平均每头寄生蛹中的子蜂数相应提高,但平均每雌产的子蜂数则逐渐减少。雌蜂在寄生(平均1.74±5.05分.秒)和未寄生(平均2.90±6.50分.秒)寄主中产卵管插入的时间无明显差异,但在寄生(平均每蛹为182.20± 85.06头)和未寄生(平均为87.80±69.50头)寄主中产的子蜂数则有明显差异(P<0.02)。表明啮小蜂雌蜂对已寄生寄主蛹无明显的辩别能力。  相似文献   

6.
南美斑潜蝇在芹菜上的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忠善  李光西 《植物检疫》1998,12(5):264-267
本文以芹菜为寄主观察记录南美斑潜蝇在15℃、20℃、25℃、28℃、30℃和35℃等6个温度下各虫态的历期,计算各虫态的发育速率(Y)与温度(X)的回归方程,结果如下:卵为Y=0.0241X-0.1745,幼虫为Y=0.0082X-0.0550,蛹为Y=0.0071X-0.0575,卵-蛹为Y=0.0033X-0.0248,卵、幼虫、蛹、卵-蛹的发育起点分别为7.24℃、7.14℃、8.16℃和7.52℃,有效积温分别为41.46、118.16、138.94和301.47日度,并描述各虫态的形态、大小及习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高低温胁迫对三叶草斑潜蝇hsp70表达量的影响,采用RT-PCR和RACE技术获得了1条三叶草斑潜蝇诱导型热激蛋白基因hsp70,命名为Lthsp70-1,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其在温度胁迫后的表达量.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为1923 bp,编码640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中含有HSP70家族的签名序列IFDLGGGTFDVSIL和IVLVGGSTRIPK、DnaK特征基序IDLGTT(Y)S(C)V、非细胞器基序RARFEEL,以及C末端的保守序列EEVD.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成虫在31~33℃范围内,其hsp70表达量随温度升高而上升,33℃时达到最高峰;35~39℃时,hsp70表达量迅速下降;蛹经0℃胁迫0.5~2.0 h,其hsp70表达量随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由此可见,高低温胁迫均能诱导三叶草斑潜蝇hsp70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温度是影响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生长发育、繁殖和分布地区的主要环境因素。本研究利用室内恒温饲养的方法,测定了草地贪夜蛾各发育阶段的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和生命表参数,并构建了发育历期的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对草地贪夜蛾各发育阶段的发育历期、化蛹率、蛹的存活率与羽化率以及成虫繁殖力有显著影响。各发育阶段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15~35℃下幼虫的发育历期为55.26~9.58 d。20~30℃为种群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成虫繁殖的最适温度为20~25℃。卵、幼虫、蛹和卵到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0.27、11.10、12.20和11.34℃,有效积温分别为44.57、211.93、135.69和390.55日·度。本研究结果可为预测草地贪夜蛾的发育历期、发生区域、发生期和发生世代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三叶草斑潜蝇发生动态及检疫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王音  问锦曾 《植物检疫》1995,9(1):10-11
三叶草斑潜蝇发生动态及检疫王音,问锦曾(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北京100094)斑潜蝇是一类形体十分微小、潜入植物叶片中取食的双翅目昆虫。其中有些种类是蔬菜、花卉上的重要害虫,由于体小常常被忽视,直至发生了较严重的危害才引起人们的注意。三叶草斑潜蝇Li...  相似文献   

10.
用赤眼蜂蛹饲养捕食性瓢虫初步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赤眼蜂蛹作替代饲料包头捕食性瓢虫初步试验的结果。以赤眼蜂蛹饲养四斑月瓢虫、龟纹瓢虫和七星瓢虫,结果表明赤眼蜂蛹能基本满足三种瓢虫生长发育的需要;发育历期分别为11.9天(27℃)、9.7天(27.5℃)和17.5(25℃);成虫获得率分别为82.05%、78.4%和70.6%。以赤眼蜂蛹连续饲养四斑月瓢虫12代,龟纹瓢虫3代。  相似文献   

11.
台湾省斑潜蝇种类及其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邓晓峰  王峻 《植物检疫》1997,11(5):284-289
台湾省斑潜蝇种类及其防治研究进展邓晓峰王峻屈娟(深圳动植物检疫局518010)中国过去有记录的潜蝇科共计有111种,其中台湾有77种[1],9种隶属于斑潜蝇属,分别如下。(1)三叶草斑潜蝇Liriomyzatrifoli(Burgess)(2)番茄斑...  相似文献   

12.
美洲斑潜蝇幼虫入土化蛹习性的初步观察石桥德(全州县农业局541500)1997-10-23收稿美洲斑潜蝇Liriomyzasativae属双翅目潜蝇科,是近年传入的检疫性蔬菜害虫。其主要寄主有葫芦科、豆科、茄科、十字花科和菊科等作物,尤以黄瓜、西瓜、...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做好美洲斑潜蝇的防治、控制工作 ,我们在对浙江省瓜、果、蔬菜、花卉等作物上斑潜蝇种类调查的基础上对其寄生天敌进行了初步研究。现将有关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1 斑潜蝇种类调查  1 995~ 1 999年结合全省美洲斑潜蝇疫情普查和定点监测 ,采集有潜叶为害症状的植株叶片于室内饲育 ,待成虫羽化后 ,由浙江大学植保系老师鉴定种类。1 .2 寄生天敌调查1 )田间天敌寄生率调查。 1 995~ 1 996年在杭州等地于美洲斑潜蝇发生、为害高峰期 ( 9~ 1 0月 )采集有被害症状的叶片 ,室内镜下检查被寄生虫数 ,并计算田间天敌寄生…  相似文献   

14.
用不同温度(50℃、60℃、70℃、80℃、90℃、100℃)的热水处理刚羽化的替代寄主蛹,再分别接两种不同的肿腿蜂(子蜂和抱卵蜂),发现川硬皮肿腿蜂Sc/erodermas/chuanensis Xiao子蜂只能取食50℃-70℃热水处理过的蛹并在其上产卵;其抱卵蜂能够取食并产卵于50℃~100℃热水处理过的蛹,并且取食率和产卵率有随热水温度降低而增强的总趋势。观察发现,50℃热水处理过的蛹体晾干后即会苏醒,表明替代寄主蛹没有被烫死,60℃及以上的温度处理过的蛹不会苏醒且都不同程度地变黑(白)、干扁或长出霉菌,证明60℃及以上的温度都能使替代寄主死亡。实验结果发现,肿腿蜂子蜂能否被取食和产卵主要是看寄主是否变硬,而不是它的死活;而肿腿蜂抱卵蜂能够在死亡寄主上产卵,证明寄主体壁的性质是刺激肿腿蜂在寄主上产卵的最重要的因子。  相似文献   

15.
温度对美洲斑潜蝇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经测定明确,美洲斑潜蝇卵的发育起点为(8.54±1.66)℃,有效积温为(62.40±5.79)日度;幼虫的发育起点为(8.02±2.99)℃,有效积温为(72.21±11.89)日度;蛹的发育起点为(10.51±1.37)℃,有效积温为(141.20±14.11)日度;卵至蛹的发育起点为(9.78±1.05)℃,有效积温为(270.74±19.77)日度;成虫羽化适宜温度为20~30℃。  相似文献   

16.
美洲斑潜蝇是一种世界性检疫害虫,目前在我省很多种作物上已发生并产生危害。由于美洲斑潜蝇发生危害的寄主多,繁殖速度快,在适合温度条件下每12d即可发生1代,因此在发生期世代重叠严重,成虫、卵、幼虫、预蛹、蛹各种虫态同时存在;加上美洲斑潜蝇虫体小,危害隐...  相似文献   

17.
美洲斑潜蝇的为害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表明,美洲斑潜蝇的寄主植物主要有茄科、豆科、葫芦科,其次有十字花科、菊科、锦葵科等。受害严重的作物,平均单叶有虫道100.4个,单叶有幼虫46.3头,被害叶率达85.2%,有虫株率和被害株率均达100%;研究还表明,美洲斑潜蝇从植株下部开始为害,且以植株中上部虫量最多,而被害叶位多逐叶上移;通过室内饲养和田间观察获知美洲斑潜蝇在茄子、西葫芦和地芸豆上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并描述了其习性  相似文献   

18.
在温度26℃、RH70%、光周期L∶D=14h∶10h的条件下,研究了蝇蛹俑小蜂Spalangia endius Walker对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蛹的寄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桔小实蝇蛹的密度变化对蝇蛹俑小蜂的寄生作用有很大影响,用功能反应HollingⅡ模型模拟,其模拟方程为Na=0.4473N0/(1+0.0142N0)。桔小实蝇蛹密度越高,被寄生的蛹量随自身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当蛹密度大于30头时,被寄生的蛹量增幅急剧变小而接近极限水平。通过该方程可明确单头雌成蜂在24h内最多寄生31.55头桔小实蝇蛹,其寄生1头蛹所需时间为0.76h;此外蝇蛹俑小蜂雌成蜂的自身密度对寄生有一定的干扰作用,其干扰作用通过Hassell-Varley模型拟合,方程为α=0.0621P-0.3062,表明蝇蛹俑小蜂雌成蜂的发现域随着自身密度的增加而逐渐变小,寄生蜂雌成蜂个体间的相互干扰效应降低了寄生效能。温湿度对蝇蛹俑小蜂成虫平均寿命的影响研究表明26℃、RH60%~70%为蝇蛹俑小蜂成虫存活的最佳温湿度。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温度对白蜡吉丁肿腿蜂Sclerodermus pupariae Yang et Yao寄生情况、子代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在室内21、24、27、30和33℃共5个恒温条件下,以麻竖毛天牛Thyestilla gebleri幼虫为寄主,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白蜡吉丁肿腿蜂的寄生率、寄生成功率,产卵前期、卵、幼虫、茧蛹和整个幼期阶段的发育历期、发育速率、子代数量以及性比等生物学参数。结果显示,随着温度的升高,白蜡吉丁肿腿蜂对寄主幼虫的寄生率和寄生成功率有所提高,寄生率在30℃时达到最高,为100%,寄生成功率在27℃和30℃均达到最高,为93.33%;当温度超过30℃时,二者均分别下降至73.3%和60%。随着温度升高,子代数量从58头/窝(21℃)显著增多至91.14头/窝(30℃);当温度高于30℃时,羽化数量开始大幅度下降至52.5/窝(33℃)。在21~33℃范围内,白蜡吉丁肿腿蜂的产卵前期随温度升高呈递减趋势;幼虫、茧蛹及整个幼期阶段的发育速率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而卵的发育速率在27℃时最快。表明人工繁殖白蜡吉丁肿腿蜂的最适温度范围为27~30℃,研究结果为提高该蜂的人工繁育效率以及优化野外释放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在25℃恒温和RH75%条件下,观察了川硬皮肿腿蜂在黄粉虫蛹上的寄生能力和繁殖能力,及其各个阶段的发育、存活情况,编制了川硬皮肿腿蜂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川硬皮肿腿蜂具有较强的寄生力,首次接蜂的寄生率平均为91.67%,转移1次、2次、3次、4次后的寄生率分别为91.30%、94.92%、84.62%、78.13%;同时,转移接蜂试验显示川硬皮肿腿蜂有84%能转移寄生1次,33.33%能转移寄生4次;川硬皮肿腿蜂在单个黄粉虫蛹上每雌平均产卵量为71.22粒,在多个黄粉虫蛹上每雌平均总产卵量为191.73粒;川硬皮肿腿蜂的卵、幼虫、蛹的存活率分别为93.82%、56.73%、67.36%;种群趋势指数I为24.4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