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薛志成 《新农村》2010,(6):29-29
<正>高温天气对肉鸡生产很不利。肉鸡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8~21℃。当气温超过25℃时,就会影响食欲,超过32℃时,就有发生中暑与死亡的危险。因此,高温季节饲养肉鸡应做好  相似文献   

2.
夏季是饲养肉鸡难度最大的季节。所以把夏季称为肉鸡饲养的“逆季”。温度对肉鸡的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健康状况都有很大的影响。肉鸡生长的适宜温度一般为18~21℃。当气温超过25℃,肉鸡的食欲即开始下降;气温升至32℃时,肉鸡有发生中暑与死亡的危险。笔者总结夏季养好肉鸡应采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当环境温度超过28℃时,肉鸡就开始出现热应激反应,表现为张口呼吸,饮水量显著增加;超过30℃,鸡体温度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而上升;超过38℃就有死亡的危险.  相似文献   

4.
《北京农业》2004,(8):27-27
肉鸡适宜的生长温度是18~24℃,对热应激耐受力较差.在高温环境条件下,轻则采食量减少,增重减慢,免疫能力下降,重则死亡.而夏秋高温季节,肉鸡舍内气温往往超过24℃,甚至可高达35℃.在此季节如何饲养肉鸡?  相似文献   

5.
<正> 一、肉鸡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肉鸡是恒温动物,在环境温度为4—27℃时,鸡体可通过自身产热或散热来调节体温,保持体温恒定,对生产无明显影响。当外界环境超过27℃或低于4℃时,鸡就不能自行调节,而必须由人工调节来补充,否  相似文献   

6.
肉鸡高密度饲养在夏季容易发生热应激,给肉鸡生产带来很大经济损失,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1发生原因肉鸡体表羽毛丰厚,皮肤没有汗腺,生长迅速,新陈代谢旺盛,本身体温较高。正常情况下依靠呼吸蒸发散热,因此环境温度对肉鸡生产影响很大。肉鸡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5.6~21.1℃,在适温范围内,产热和散热维持平衡,肉鸡体温不升高,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死亡率低,温度超过28℃时,肉鸡发生明显的热应激反应,达38℃以上就出现死亡。2临床变化热应激时肉鸡采食量减少,生长速度变慢,饲料转化率降低,死亡率增…  相似文献   

7.
曹玉佩 《新农村》2014,(7):28-29
饲养肉鸡的最适环境温度为20~25℃。夏季饲养肉鸡,如果环境温度超过32℃就会引起肉鸡生理、精神上的一系列不良反应,即热应激。主要表现为机体散热受阻,体内蓄热,体温升高。产热的增加进一步加重了体热的蓄积,最终导致高热稽留,出现精神异常、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2020,(7)
正白羽肉鸡具有生长快,饲料利用率高,养殖效益好等特点。但是,当养殖环境温度超过32℃,且伴有高湿(相对湿度80%)时,白羽肉鸡就会遭受热应激,出现体温升高、呼吸频率加快、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生长缓慢,且易感染引发多种疾病,严重时甚至可能引起大批死亡,造成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9.
广西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域,年平均气温16-23℃,日均温>10℃,积温5000-8300℃,持续日数240-358天,年日照时数为1400-2000小时,年太阳辐射总量达90-110千卡/平方厘米.以五天一候的日平均气温<10℃为冬季,>22℃为夏季,按这个指标统计,广西大部分地区夏长冬短,在夏秋高温季节时,肉鸡舍内气温往往超过24℃,甚至可高达35℃,而肉鸡适宜的生长温度是18℃~24℃,对热应激耐受力较差.在高温环境条件下,肉鸡轻则采食量减少,增重减慢,免疫能力下降,重则死亡.为了让肉鸡能安全度过盛夏,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鸡没有汗腺,环境温度超过30℃,就必须通过增加呼吸频率来散发体热。对于没有经受过高温环境的鸡,温度突然提高到36℃时,则会发生死亡。鸡群在正常的生长过程中,对环境温度有一定的适应范围(即等热区)。鸡的等热区为一狭窄的温度范围,一般认为肉鸡的等热区为10~27℃,蛋鸡的等热区为13~25℃。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1999,(7)
夏季高温、高湿气候对肉鸡生长发育极为不利,往往会引起食欲下降、抗病力差,死亡率高、出栏率低。要维持夏季肉鸡的正常生理机能,促其快长速肥,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应抓好“三降”、“三保”和“三防”工作。1.“三降“——降温、降能、降密度 (1)降温即降低鸡舍温度鸡没有汗腺,体内产生的热量只能靠呼吸散失,对高温的适应能力很差。当舍温超过25℃时,可在进风口处设置水帘,使热空气经过冷却后再进入鸡舍。这种方法可使舍温降低4~5℃,保持降温时间6~8小时,当舍温超过30℃时,可用高低雾量旋转嘴喷雾器,向房顶或鸡体直接喷凉水,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2017,(5)
<正>热应激是集约化养鸡场肉鸡生产中非常关注的问题之一。因为,热应激不但可导致肉鸡采食量下降,而且还可明显影响肉鸡的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给养鸡生产带来严重损失。据试验,环境温度在20℃以上时,每增加5~10℃,肉鸡的采食量就可能下降5%~17%,从而必定会严重影响肉鸡的生长性能。因此,广大养鸡场(户)必须引起重视。1.热应激引起的生理机能变化肉鸡生产的最适温度为8~12℃,当环境温  相似文献   

13.
倪颖 《农家致富》2023,(16):36-37
<正>持续高温高湿天气,对集约化高密度饲养的肉鸡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如通风降温等应对措施不到位容易引起肉鸡机体产生热应激,导致抗病力下降,引发各类疾病。同时还会影响肉鸡采食、生长等行为和生产性能,严重的甚至导致死亡。养殖户应做好应对措施,保证养殖效益。一、加强饲养管理一是饲养密度要有变化。尽量降低饲养密度,做到出栏时白羽肉鸡每平方米不超过10只,黄羽肉鸡每平方米不超过12只。二是给料要有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非线性分段回归模型,分析随环境温度逐渐升高,肉鸡体表、体核温度和呼吸频率开始升高时的环境温度,即拐点温度(IPT),估测肉鸡热中性区、热舒适区的上限温度。方法 试验选择21日龄AA肉鸡10只,饲养于人工环境控制舱内。舱内温度由18℃开始,每0.5 h升高1℃,至33℃维持0.5 h后,逐渐降至20℃,循环3 d。利用微型温度记录仪连续监测肉鸡体表和体核温度(每10min记录1次)。结果 经非线性分段回归分析,3次(天)估测出的肉鸡体表温度的拐点温度(IPTST)分别为21.18、21.09、21.13℃,平均21.13℃。肉鸡IPTST个体之间的变异较大,3次测定的变异系数分别为6.31、6.15、5.64;而同一只肉鸡3次估测的IPTST差别较小,10只鸡的变异系数平均为0.52,表明这种估测IPTST的方法重复性较好。肉鸡体核温度的拐点温度(IPTCT)3次测定的结果分别为27.80、27.98、27.67℃,平均27.82℃。个体之间IPTCT的变异系数为2.82、2.75、2.78,而同只肉鸡3次估测的IPTCT变异较小,平均变异系数为0.90,表明这种估测IPTCT的方法重复性较好。肉鸡呼吸频率的拐点温度(IPTRR)3次测定的结果分别为28.42、29.52、29.25℃,平均29.06℃。由于肉鸡在高温环境下喘息并非持续发生,本试验呼吸频率的测定时间过短(每个温度下每只鸡测定了1 min),造成部分肉鸡测定的呼吸频率过低,导致估测的IPTRR偏高。结论 根据热中性区的定义,3—4周龄肉鸡热舒适区上限温度即为IPTST(21.13℃),而热中性区上限温度应低于IPTCT(27.82℃)。  相似文献   

15.
1温度管理进入结果期,白天温度保持20℃~25℃,超过30℃要及时放风;夜间前半夜14℃左右,后半夜10℃以上。当外界气温最低在15℃以上时,昼夜通风。西红柿果实膨大  相似文献   

16.
持续偏热环境对肉鸡盲肠菌群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环境温度是影响家禽肠道菌群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环境温度的改变,家禽肠道正常菌群也会受到影响,研究持续偏热环境对肉鸡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及结构的影响,为肉鸡健康养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选取22 d爱拔益加(AA)肉鸡144只转入环境控制舱,随机分成3个处理组(21、26和31℃),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公母各4只),在21℃、相对湿度60%的环境下适应7 d。29 d时,试验温度分别调整到21、26和31℃,相对湿度60%,至试验结束,共14 d。于试验第7、14天末,每处理随机选取6只(公母各3只;每重复选1只),无菌采集盲肠内容物,将同一处理组的6个样品混合均匀,迅速放入无菌的离心管中,液氮速冻,-80℃冰箱保存备用。采用16S rDNA的PCR-DGGE分子技术,结合共性和特异性条带割胶回收DNA进行克隆和测序,分析持续偏热处理7、14 d时,对盲肠内容物菌群的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1)26、31℃组肉仔鸡盲肠DGGE条带数(菌群丰富程度)均低于21℃组,且31℃组低于26℃组;31℃组肉仔鸡盲肠DGGE条带数,在试验14 d明显低于试验7 d;(2)不同组之间聚类图和多样性指数分析可知,26、31℃组对肉鸡盲肠菌群的影响较大,且31℃组肉鸡盲肠菌群多样性,在试验14 d明显低于试验7 d;(3)DGGE图谱条带序列分析表明,适温和偏热环境下肉鸡盲肠内的共性菌群是Alistipes timonensisBarnesiella viscericola,21℃组肉鸡盲肠中特异性菌群是Ruminococus faecis,26、31℃组肉鸡盲肠中特异性菌群是Lutispora thermophila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31℃组肉鸡盲肠中特异性菌群是Gemmiger formicilis。【结论】持续偏热处理(26和31℃)与21℃组相比,影响肉鸡肠道菌群的结构和多样性,且不同偏热程度、偏热处理时间对肉鸡影响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7.
改善饲养环境长毛兔适宜的环境温度为5~25℃,气温超过30℃时,采食量减少,产毛量下降,0℃以下营养消耗多,也影响产毛量。  相似文献   

18.
1保持适宜温度华北地区越冬栽培荷兰豆播种后,应立即把日光温室的塑料薄膜扣上,白天大通风,夜间扣严塑料薄膜,保持温度在15℃~18℃,以促进迅速出苗。出苗后,白天保持在20℃左右,超过25℃时放风,避免30℃的高温;夜间保持在10℃~15℃。幼苗期和抽蔓期,华北地区正值10~11月份,气温  相似文献   

19.
<正>目前肉鸡饲养普遍采用的是任鸡自由采食,昼夜给药的饲养方式,这种饲养方式虽然在饲料供给上有所划分,但不限制采食,不重视肉鸡体质的培育,从而造成肉鸡生长后期易发生腹水症、猝死症等病。如果把肉鸡的生长期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区别饲养管理,则可以有效地避免上述疾病的发生,从而提高饲养效益,降低饲养成本。1三段的划分根据肉鸡的生理特点,刚出壳的雏鸡绒毛短而稀,且体温比成年鸡低3℃左右,4日龄后体温逐渐升高,10日龄达到  相似文献   

20.
一、温湿度管理 1、温度管理。当自然界夜间最低气温降到15~18℃时,就要扣盖棚膜,此时西瓜多数已进入开花结果期。这时需要保持白天28~30℃。夜间16~18℃,超过31℃时要及时通风。坐瓜后昼夜温差保持15℃左右,最有利于西瓜的碳水化合物的形成和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