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邵志鹏系湖北省浠水县人,生前是浙江林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负责人。2003年4月作为浙江省首批科技特派员到泰顺县黄桥乡开展科技扶贫工作。同年12月31日,他在前往景宁考察竹笋加工技术时,返回途中发生车祸不幸遇难,时年33岁。中共浙江省委追授他为“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浙江省委组织部,省农办、省科技厅等单位联合追授他为“浙江省模范科技特派员”。 在泰顺期间,邵志鹏始终以科技服务农村,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为任,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刚到黄桥乡开展工作,他就跑遍了全乡17个自然村,了解农民的需求。乡亲们亲切地称他为“农民博士”。县领导和乡干部都说,邵博士到乡下不是来镀金的,他把扶贫目标定得长远,把科技扶贫扶到产业上来。 黄桥乡17个自然村有很多闲置土地,在进行土质分析后,邵志鹏决定带领乡亲们种甜玉米,当玉米还在长苗的时候,他就开始一边四处联系销路,一边在实验室里夜以继日地开展甜玉米保鲜技术研究。 黄桥乡有1.8万亩竹林,办一家竹笋加工厂是当地老百姓多年的夙愿。为此,邵志鹏四处奔波:买设备、找资金、问专家、搞实验……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合作人、厂房、资金都已到位。就在他牺牲的那天一大早,他来到已经选好的厂址,仔仔细细用皮尺再次丈量了一遍。 在黄桥乡的8个月里,他从来没有报销过一分钱的车途费和一张发票,就连联系工作的电话,也是用自己的手机打的:他到县城办事,住几十元一夜的旅馆,吃路边的小店;黄桥乡的农民说。邵博士比我们还简朴。他说“我是农民的儿子,我来这里的使命就是帮助农民早日脱贫.” 他对农民的真情,对事业的挚爱永远地留在了泰顺县黄桥乡…… 在黄桥、邵志鹏的努力没有因为他的离去而中止,乡里以他的思路为基点,继续着毛竹、竹笋、甜玉米等特色农产品的深加工。乡干部们说。“他的终点,就是我们的新起点。” 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邵志鹏对农民群众怀有深厚的感情,他理解农民,关心农民、尊重农民,真心实意为农民服务,作为一个科技特派员,邵志鹏恪尽职守,认真履行作为科技特派员的职责,他始终把增加农民收入放在心里,落实到行动上,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术,帮助农民致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邵志鹏中践行宗旨、忘我工作,他心系农民,为工作献身,忠实履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职责。 邵志鹏是科技特派员在建设新农民过程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代表。当前,我们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新农村建设需要千千万万个像邵志鹏这样有专业特长,有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能吃苦耐劳,具有奉献精神的科技特派员。正是广大科技特派员深入农村生产一线,扎根农村广阔天地,同农民一起深刻地改变了农村生产方式,推动了现代农村的发展, 本期,我们隆重推出纪念科技特派员邵志鹏博士的通讯——《我永远是农民的儿子》,表达我们对这位优秀的科技特派员的缅怀和敬意,激励广大科技特派员学习邵志鹏博士在平凡的岗位上崇高的奉献精神。[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一天,在某乡镇听到高音喇叭不停地播放着玉米、小麦等农作物的收获、播种技术。一打听,原来是一位农民技术员投资自办的科教广播。他通过这种方式,把一些种田的新技术送到千家万户。此举深受农民朋友欢迎。  相似文献   

3.
系统总结了宝鸡市农民技术教育网络平台建设的最新进展,基本实现了卫星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和省市县乡村五级办学体系网络的有机结合,具有天网、地网和体系网"三网合一"的特征,初步形成了现代化、开放式的农民技术教育新模式。深刻分析了新教学模式的几条实现途径及其在农民技术教育中的优势和潜力,根据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网络环境下大规模、高性能地开展农民技术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建瓯市房道镇七道村农民技术员江鹿华,把农技推广当作一项甜蜜事业来经营,在农技传播、试验、示范中摸索出帮助农民朋友拓宽致富的门路,并从中得到乐趣。村民们亲昵地称他为"田专家"。他也被光荣地授予建瓯市劳动模范称号。在推广农业技术中,他有一套自己的作法:"要搞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首先要抓好农技试验、示范,让农民朋友有样可看,有样可学,有效益农民朋友自然会向你学,跟你干。他就是凭着这  相似文献   

5.
农民罗宏柱(见本期封面照片)开发出以各种粮食籽粒制作特殊书法作品的技术, 使每500克(1市斤)仅几角钱的廉价粮食能产生数千元甚至上万元的价值。他的作品不但在国内供不应求,就连外国人也纷纷抢购收藏。更为感人的是:他拥有这一致富特技后,外国人出巨资几百万元要买断这项技术,他断然拒绝,却毫无保留地把这项绝活传授给中国贫困农民,已使10多位学员迅速走上了致富路。罗宏柱热心扶贫的事迹已传为佳话,全国许多媒体纷纷予以报道。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村科技》2008,(1):68-71
他并不是啥教授,他是一名科技特派员。50多年来,他跑遍了武安山区乡村的各个角落,为鸡猪牛羊防疫、治病,给老百姓传授科学养殖技术,把“教授”的论文写在农民的鸡舍、牛棚、猪场里,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在农民的庭院里。 50多年来,有多少个濒临倒闭的猪场被他救活,又有多少个将要“全军覆没”的鸡场在他的抢救下“起死回生”,他记不清了,但养殖户们忘不了。养殖户们感激他、信任他,尤其是佩服他“神仙一把抓的技术”,所以顺着嘴叫他“郅教授”。  相似文献   

7.
在美国不能单纯地用行政的方法来推广农业科技,农民交税给政府,政府有义务为他们服务,而农民可以无偿地获得最新的农业技术。  相似文献   

8.
辛勍 《天津农林科技》2014,(3):F0002-F0002,F0003
<正>农民田间学校是农民为中心,以田间为课堂,农民提出技术要求,在农技人员引导下互动探讨解决方法的农技推广模式。农民的全程参与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潜移默化地提高了科技知识和团队概念,促进农业金额及成果的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9.
彭湃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农民运动的先驱,他主张建立农会。推广农民教育。从减租逐渐发展至土地革命,他始终以极大的革命热情投身到农民运动当中,唤醒农民为维护自身利益。积极地和地主作斗争。他光辉革命的一生是我们党对广大领导干部进行革命教育的生动教材。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农民田间学校培训对农民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用的影响。【方法】以北京市农户设施番茄生产为例,通过对农民田间学校农户的随机抽样调查,采用probit模型估计农民田间学校培训对农民环境意识影响的净效果。【结果】目前条件下,北京市农民在番茄生产上采用环境友好型技术的比例还不足20%。在控制其它因素的条件下,农民田间学校培训使田间学校学员采用环境友好灌溉技术的比例比非田间学校村农户高14.7%,而采用环境友好施肥技术农户的比例比非田间学校村农户高8.3%。【结论】农民田间学校培训显著提高了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使其在生产上较多地采用了环境友好型灌溉和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业近年来不断向现代农业转变,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农民各个方面的需求开始朝着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方向发展,文化素质、社会环境以及市场因素等各个方面对于农民行为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农村生产技术需要得到创新,而农民的具体行为也要发生改变,使其可以更好地适应当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如何提高农业技术的到位率是保障农业增产增效的关键。实际生产中有多种因素影响农民对农业技术的采用。本文在2010年冬至2011年春我国北方麦区遭受几十年不遇气象干旱的背景下,以曲周县—中国农业大学万亩小麦玉米高产高效技术研究基地(以下简称双高基地)早春农民采用麦田中耕划锄这一技术为例,通过大样本的农户调查,分析了这一有利于土壤保温、保墒的抗旱节水措施在实际生产中为农民所采纳的情况。结果表明,所调查农户(n=150)中虽然有97.2%的人肯定了划锄在小麦保墒保温中的积极作用,但采纳这项技术的农户仅占总调查样本的4.8%。导致农民不愿采纳这项技术的主要原因有没有合适的划锄工具(35.7%)、缺少劳力(24.8%)、劳动强度大(16.8%)及经济不合算(12.2%)等。采用划锄技术消耗的劳动力成本相对于采用该技术农民获得的增收预期过高,是造成大多数农民不愿采纳这项技术的深层次原因。在调查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技术位率的建议,即国家增加对技术应用的补贴、研制合适的机械以及建立专业的农业技术服务队伍。  相似文献   

13.
本文是笔者1984年对江苏、上海等四省、市农民职业技术教育情况的调查研究报告。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的兴办,迅速改变着农民的智力结构,有力地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和商品生产的发展。其共同特点是:多层次,适应性强;多专业,因需设班;多规格,易形成人才梯队;多形式,灵活性大;多渠道,筹建较易,在我国走出了一条投资少、育才快、效益高的农民职业教育的新路子。本文的目的在于探索农村职业教育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14.
湖南省岳阳市云溪区文桥镇西瓜种植能手卢盛树.几个月前去江西省给江西农民当西瓜种植技术顾问.现在,他挣回来8000多元顾问费。在云溪区.像卢盛树这样在外“吃种养技术饭”的农民目前已达3000多人.每年能挣回6000多万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农民素质对农业技术扩散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临漳县獭兔养殖技术的扩散为例 ,分析了农民素质对农业技术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 :农民素质影响着农业技术扩散过程的关键阶段 ;影响着农业技术扩散周期性模型两拐点间及其与原点的距离 ,进而严重影响农业技术扩散模型的形状。为构建高水平的农民素质培训工程 ,制订农业推广计划 ,改进推广方式方法 ,加速农业技术扩散 ,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姚美华 《新农村》2007,(5):38-39
要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各项目标,需要有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队伍。因此,如何充分发挥成人教育的作用,为农民送科学、送技术,使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得到普遍提高,使成人教育更好地服务社会需要,这是我们成人教育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1·搞好农村  相似文献   

17.
服务之窗     
为更好地服务三农工作和新农村建设,《农村.农业.农民》杂志从即日起开通《三农热线》栏目,对农民朋友在农业技术、生产、销售、消费等方面遇到的困难事儿.进行政策咨询、现场调解等服务。  相似文献   

18.
《农家致富》2005,(5):1-1
有一位农民,生活很拮据.问他为什么不打工挣钱.他说.每天二三十元根本看不上眼,要挣钱就要挣大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位农民仍没有找到挣大钱的门路,生活仍很贫困另有一农民.考虑到自己年过四十,学技术怕文化低学不成.于是他用自行车驮着一个爆米花机,走村串乡爆玉米花.  相似文献   

19.
<正>为了推进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加快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步伐,增强科技对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支撑能力,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中化化肥黑龙江分公司与农业部积极配合,共同创办了农民田间学校。近日,该农民田间学校在绥化市举行了隆重地揭牌仪式,与此同时授课也正式开始。黑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杜成福在揭牌仪式上发表了讲话,他说:"农民田间学校是以农民为中心,以田间为课堂,采用非正式成人教育的方法,以启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山西、天津、湖南、河南4地的调查,浅析转基因技术在农业方面的应用及其利与弊,通过田野调查,了解农民对转基因技术的了解状况和对转基因产品的接纳和包容程度。调查得知,农民由于传统思想、获取信息的能力、接受的教育程度以及政府相关工作等的影响,对转基因的认知程度和态度各不相同。政府应采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有关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作物的宣传,加派相关技术和指导人员,积极研发自主品牌等措施,消除农民的"恐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