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县自1982年9月发现耕牛锥虫病以来,目前已有28个乡(镇)发生流行。据我站最近对17个乡(镇)的选点调查,两年多来死于锥虫病的耕牛达532头,已成为威胁我县耕牛最严重的一种疾病。现将我们在锥虫病调查和治疗工作中的几点体会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我县自1982年9月发现耕牛锥虫病以来,目前已有28个乡(镇)发生流行。据我站最近对17个乡(镇)的选点调查,两年多来死于锥虫病的耕牛达532头,已成为威胁我县耕牛最严重的一种疾病。现将我们在锥虫病调查和治疗工作中的几点体会分述如下。一、从临床发病情况和以间接血凝法普查结果来看,此病在流行病学方而有下列特  相似文献   

3.
索巴嘧啶(TRYPAMIDIUM)是法国罗纳·美里奥公司生产的一种抗锥虫药,属菲啶类产品中活性最高的一种,经在苏联中亚、非洲、亚洲试用证明,对骆驼、羊、牛的锥虫病非常有效。为考核TRYPAMID-IUM对耕牛伊氏锥虫病的防治效果,于1987年11月至1988年11月,在我省锥虫病严重流行地区兰溪市和金华县共防治耕牛41头,并以NAGANOL(纳加诺尔)作为同期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耕牛伊氏锥虫病是伊氏锥虫寄生于耕牛的造血脏器和血液中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其临床表现为不定期的间歇热、进行性消瘦、四肢肿胀、皮肤龟裂等,常发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笔者自1984年以来应用IHA对本县丰山、新圩进行耕牛伊氏锥虫病流行规律的调查,结果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诊断液由兰州兽医生物药品厂提供,批号(5101)1.2牛的选择在2个乡9个大队分别选择不同性别、年龄的黄牛、水牛共615头。在牛出现体温升高时,采用针刺破牛耳静脉,再用滤纸在牛的耳静脉吸血40mm左右,另一端编号,待干燥后冷藏待查。2.检验结果:2.1不同地区…  相似文献   

5.
耕牛锥虫病系伊氏锥虫所引起。其特征是出现间歇热和水肿,特别是四肢水肿。所以耕牛锥虫病又称肿脚病。我省原无锥虫病,于1976年上半年在新建县樵舍公社首次发现该病。其中的一个生产队耕牛全部肿脚,无法使役。之后又在贵洒、金洒、新干、新余、广丰、彭泽等县以及萍乡市发现锥虫病。以浙赣铁路沿线的县市,疫情严重。此病仲夏多发,时值夏收夏种,农事繁忙,急需畜力,而病牛却部分或全部失去役力,严重地影响农业生产。耕牛锥虫病的诊断:根据耕牛锥虫病特征性的临床症状,虽可基本上作出诊断,但  相似文献   

6.
第一次南方家畜锥虫病防治科研协作会议于1981年12月11日至15日在昆明召开。会上介绍了家畜锥虫病流行资料和防治经验,交流了科研成果和目前研究动态。情况说明,我国南方家畜伊氏锥虫病流行相当严重,如湖北省1973年有六个县锥虫病大爆发,患病牛、马达8241头,死亡5288头,经济损失达211万元。近年来经过有关单位的共同努力,已在一些地方得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县耕牛越冬期间普遍存在营养不良、体质衰弱、毛焦、贫血、慢性拉稀等症状,以致春耕农忙季节死牛现象严重。我们认为,除饲养因素外,与寄生虫的侵袭有直接关系。为此,我们对北半县贝岭镇4个村和南半县鹤市镇3个村的199头耕牛进行了寄生虫病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1 检查对象和选点规模此次主要调查耕牛体内寄生虫病,尤其是锥虫病。我们选择了地理和气候条件不同,饲养管理有差异的北、南半县的2个镇7个村13个自然村。随机抽检耕牛199头,其中1~2周岁小牛40头,3~8岁壮年牛141头,9岁以上老牛18头。2 检查方法2.1 粪便检…  相似文献   

8.
<正> 耕牛伊氏锥虫病(以下称牛锥虫病)在我县早有发生,流行较广,危害严重。牛锥虫病是造成我县耕牛冬春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我们从1983年8月开始,在省地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对全县大部分地区的耕牛进行了普查与治疗。现将三年来查治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 耕牛的伊氏锥虫病,自70年代在泗洪县开始流行以来,已有十几年了,其症状日趋复杂,近两年来,又出现了一种以血红蛋白尿为特征的锥虫病,因本病与本地区流行的缺磷性血红蛋白尿一致。开始曾引起误诊。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含山县水牛伊氏锥虫病流行病学调查路光,许东,倪静(安徽省含山县畜牧兽医站238100)安徽省合山县在1980年以前无锥虫病发生的记载,但自1981年水牛发生伊氏锥虫病以来,一直在全县流行。为了对本病的流行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特对合山县1981...  相似文献   

11.
我市畜牧兽医站分别于1982、1983和1986年组织各县(市、区)站,按照《耕牛伊氏锥虫病间接血凝诊断技术操作规程及判断标准试行草案》的规定,对我市耕牛伊氏锥虫病进行了全面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上海郊区耕牛锥虫病可能很早就存在 ,1 969年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两位同志赴金山县枫围调查 ,调查工作开展之前未见耕牛锥虫病的正式报道。所以他们的调查诊断报告可能是最早的有据可查的资料。为了使广大畜牧兽医研究人员对该情况有所了解 ,现部分转载 1 983年《畜牧兽医研究年报》(内部资料 )上有关耕牛锥虫病的检验报告  相似文献   

13.
据一些教科书和一些杂志报道,耕牛伊氏锥虫病有一个很特征的症状是耳尾等一些末梢部位发生坏死脱落,甚至有些地方将锥虫病叫做“焦耳病”、“焦尾病”,我认为这种提法欠妥。从1985年4月到8月,我们在全县24个乡随机取样检查耕牛3105头,其中有耳尾坏  相似文献   

14.
家畜伊氏锥虫病是由伊氏锥虫(Trypanosomaevansi1885)感染而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马、骡、驴、骆驼、黄牛、水牛、牦牛、象、猪、狗、羊均可感染。霍步赢、迮文琳(1940、1943)在我省安顺首次发现马骡伊氏锥虫病,温俊板、吉炳发(1981)又在普定县发现耕牛伊氏锥虫病,但均未见虫体系统鉴定的报道。为了解我市盘县特区耕牛伊牛伊氏锥虫病的感染情况,我们用血清学方法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进行虫体鉴定,现报道如下。1材料和方法1.1血清的来源:在盘县随机选择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饲养方式,自繁自养的耕牛作为调…  相似文献   

15.
1958年6月浙江省农业厅和卫生厅派来家畜血吸虫病调查队,在本县17个乡范围内进行了一次耕牛血吸虫病普查。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查,共检查了耕牛7,359头,检出病牛1,471头;其中黄牛921头,占受检数的33.4%,水牛550头,占受检数的11.9%,平均感染率20%。这证明本县的耕牛血吸虫病十分严重,不但影响了耕牛健康,同时成为人血吸虫病的传染病源。如果不消灭家畜血吸虫病,就不能彻底消灭血吸虫病的流行。因此县委很重视,在9月5日全面开展防治工作,苦战一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耕牛役力,民国时期已出现耕牛繁殖场站和杂种牛耕地.民国27年(1938年)中央农林部于四川彭水县建耕牛繁殖场,后迁南川县建成南川耕牛场,养种牛500头,建6个配种站给农民耕牛配种.民国31年(1942年)中央农林部四川推广繁殖站,委托四川农业改进所畜牧改良场三台分场代办耕牛配种站,为农民耕牛配种.民国36年(1947年)三台县引进荷兰公牛与本地黄年200多头配种,杂种牛既可提高役力,又可挤奶.1951年4月川北农林厅在巴中县南龛坡建立巴中耕牛试验场;有种牛362头,建立民间配种站694个,1954年撤销.1952年,川南农林厅在叙永县大树区长秧乡建川南叙永耕牛试验场,1954年撤销.1955年后,四川先后引入荷兰、秦川、三河牛等公牛20头,开展杂交改良本地黄牛.1959年,四川引进南阳牛、秦川牛.为了保证杂交改良的开展,1955年三台县率先建立耕牛人工授精站后,阆中、简阳、重庆、巴中等县分别建立耕牛人工授精站,1958年全省有耕牛人工授精站24处.1959年全省有杂种黄牛2万余头.1960年四川从苏联引进拉托维亚牛,分别在万县、涪陵、西昌、重庆等地与本地黄牛杂交.1964年全省有杂种牛7万多头.1971年  相似文献   

17.
我县是商品牛基地县。1983年将我县确认为耕牛伊氏锥虫病疫区,近几年来,我县先后采用补体结合反应、全血压滴、小白鼠  相似文献   

18.
<正> 伊氏锥虫病是一种主要寄生在牛、马、骆驼、驴等家畜血液、淋巴、骨髓、脾脏等组织中的一种原虫病。本病在我市流行面较广,且有蔓延趋势,冬春四本病致死的牛较多,对耕牛危害严重。历来诊断本病的方法,常采用血液抹片染色法、全血压滴法、毛细管集虫法等查虫法进行诊断。这些诊断方法,虽有较大诊断价值,但在普查本病工作中,存在着花工多、费时长、器材损耗大,而检出率较低等缺点,远远不能适应当前普查耕牛伊氏锥虫病的需要。为探求一种简便、快速、准确诊断牛伊氏锥虫病的方法,近年来,对血清免疫学诊断伊氏锥虫病的研  相似文献   

19.
耕牛伊氏锥虫病在我省流行甚为严重,在有的地方成为冬季耕牛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诊断上,主要困难是血中少量的锥虫难于发现,且病牛严重性与锥虫的数目并无一定规律,甚至濒死的耕牛有时也难于或不能在血中发现雄虫。为提高检出率,3M〕作了本病病原诊断方法的比较。l方法和结果1.l显微镜检查法:选定疫区太阳、瑞昌、九江等县耕牛280头,颈静脉采血,取每头牛的全血按操作方法”‘j进行血检,详见表正。可见.5种血检诊断方法以试管集虫法和毛细管集虫法检出率最高(6,4%)。1.2重复检查法:锥虫在外周血液中出现无规律件,重…  相似文献   

20.
牛的流行热、红眼病和锥虫病,属于牛的群发病,一旦发生,则往往广泛传播流行,而感染锥虫病的耕牛,病程长,治疗棘手。现将我们在临床诊治中所获心得,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