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鱼苗放养前轮虫的培育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轮虫是鱼苗的开口饵料。在池塘中直接增殖轮虫是解决鱼苗开口饵料,降低鱼苗成活率的关键。发塘池培育轮虫的具体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 一、前言轮虫是各类鱼苗的适口饵料,又是鳙鱼的终身食物,白鲢也取食它们,并且消化良好。轮虫的培养和利用在提高水域生产力上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日本等国在室内工厂化培养轮虫已获成功,国内一些教学单位也曾做过室内培养轮虫的试验,但多半用于教学实验取材,至于用于生产的室外大面积培养,特别是在养鱼池塘的直接培养和利用方面的资料,所见尚少。  相似文献   

4.
<正> 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具有生长快、繁殖力强,营养丰富等特点,现已成为鱼、虾、蟹类人工育苗不可缺少的优良动物性饵料,且在生产中需求量很大,特别在近几年来的河蟹育苗中,由于育苗时间较早,野生轮虫远远不能满足生产需要。为提高育苗成活率,降低成本,笔者结合省内外轮虫室内高密度培养实践简要总结如下,供育苗同仁参考。 1 培育池  相似文献   

5.
<正>轮虫作为许多水产动物的优质开口饵料,在苗种生产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根据轮虫、鱼苗的生态学和生物学特征及鱼塘中的浮游生物的消长和鱼苗个体发育中食性转化规律,探索出鱼塘肥水增殖轮虫技术。预测和掌握轮虫繁殖高峰,适时投放鱼苗,称为肥  相似文献   

6.
轮虫是淡水浮游动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来源广、繁殖迅速、适应性强、易于培养、营养丰富、大小适宜、游泳速度慢、在水体中分布均匀、不污染水质等优点.是绝大部分鱼类的鱼苗从内源性营养向外源性营养转化阶段中最适口的优质饵料.在生产实践中,提高鱼苗培育水体中轮虫的含量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育苗培育率的关键.一、试验方法1.池塘清理及池塘条件鱼苗培育池采用生石灰彻底消毒清塘,清塘后人工机械搅动底泥,施有机粪肥(发酵腐熟鸡粪),分期注入水.  相似文献   

7.
依据淡水轮虫的营养需求特性,以豆浆为基础饵料,鱼油、维生素C和维生素E为饵料添加剂,搅拌均匀后投喂。3种添加物质各设定三个水平进行正交试验,共设计9组配方。试验结果表明:黄豆91.9g、鱼油8.0g、维生素C0.1g和维生素E0.0g为最佳饵料配方。  相似文献   

8.
如何提高草鱼鱼苗培育成活率,加快培育速度、为塘提供大量大规格的苗种是目前渔业生产中极待解决的一个问题之一。提高草鱼苗种培育成疾率和成长度又是四大家鱼苗种培育中比较难的一个问题。为此我们于1983年5~6月份对于提高草鱼苗种培育成活率和成长度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正>一、浮萍的培育一般在4月初浮萍开始萌发,此时选择面积1~2亩,池深1~1.5米,光照条件好,池底淤泥肥厚,保水性好的鱼塘。用生石灰清塘后,每亩施腐熟的鸡粪800  相似文献   

10.
胡坤寿 《内陆水产》2002,27(12):9-9
为了更好地提高我州稻田养鱼质量,解决农户购买鱼苗存在的实际问题,充分利用稻田插秧前空闲条件,就近就地培育鱼苗鱼种,满足农户稻田养鱼的需要,同时增加稻田收入。我们结合凯麻产业带开发项目,2001年3月在麻江县滥坝村一组选择杨政泽、杨政元两农户稻田1800米2进行培育鱼苗试验,投放建鲤乌仔鱼苗40500尾,经过62天饲养,收获鱼苗26530尾,收入2646.5元,每667米2增纯收入335.37元,投入产出比1∶1.51,鱼苗出售后插水稻。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1试验材料与方法1.1试验田的选择试验…  相似文献   

11.
<正> 近来与养鱼户交谈,时常听到他们反映鱼苗下塘成活率低,投放不几天就大批死亡,养殖效果不佳等情况,根据自己的养殖体会和所见所闻,笔者就鱼苗下塘前应注意的事项谈以下几点看法,供养鱼户参考。  相似文献   

12.
鱼苗由于身体纤弱.鱼苗下塘时对天气、水温、水质、敌害及放养时的操作等要求比较严格,养殖者稍微疏忽,轻则造成鱼苗不同程度的死亡,重则整个养殖过程失败。在此将鱼苗下塘技术要点概括为十个方面。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李光合 《齐鲁渔业》2004,21(12):38-38
鱼苗培育的要点是:前期培养轮虫;中期培养红虫,即枝角类;后期注重精料,豆浆泼洒均匀,逐步注入新水。做到这些,夏花鱼种出塘前可达4-6厘米,培育时间为4周。  相似文献   

14.
<正>培育优质足量的苗种是搞好水产养殖的重要一环。在鱼苗培育中,由于一些养殖户忽略了培育过程中的一些细节,使鱼苗成活率降低,效益不理想。经过多年实践经验摸索,笔者体会到:鱼苗下塘初期,身体细小嫩弱、游动缓慢,摄食范围小、  相似文献   

15.
16.
正多年来,苗种培育成活率差一直影响着成鱼的产量和规模化生产。培育鱼苗比养殖成鱼技术要求高,这是因为鱼苗体小,游动力弱,摄食能力低,对外界环境条件和敌害生物侵袭的抵抗力差,新陈代谢水平高。因此,在鱼苗生产中,常常出现成活率不高,甚至全军覆灭的情况。其根本原因是在鱼苗生产培育中的某个重要环节未能满足鱼苗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条件,造成了鱼苗大量死亡。我县鱼苗培育方法多是采取肥水下塘,并投喂豆浆。肥水与投饵相结合比单一施肥培育法容易掌握,比清水下塘把握性大,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由于技术水平不同,鱼苗  相似文献   

17.
利用越冬后闲置的温室大棚,在水泥池内用天然海水和含有藻种的养殖废水培育褶皱臂尾轮虫。培育用水的比重为1.009~1.011,水温16~25℃,轮虫种由培育池内上一年的冬卵萌发而成,以小球藻、微绿球藻等混合型藻类作为轮虫的饵料。试验结果表明,温度是培育轮虫的一个关键因素,水温在18~25℃时,培育15d即可达到密度峰值。如全部采用养殖废水,培育不出轮虫;若培育过程中不用敌百虫杀灭敌害,则轮虫产量低。饵料是培育轮虫的另一个关键因素,以藻类作饵料,操作简便,易管理,轮虫在投喂前也无须事先强化培育。此种培育方法具有操作简便,产量高而稳定,可以提前培育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轮虫作为鱼、虾、蟹等幼体的开口饵料,其适口性,营养价值及饲养效果均优于其他饵料。近年来,由于轮虫规模培育技术的突破,促进了种苗产业的发展与提高。在射阳县沿海地区,河蟹土池生态育苗产业的飞速发展,主要得益于轮虫规模培育技术成熟后满足了蟹苗幼体培育阶段的饵料供应难题。目前轮虫培育产量一般稳定在250kg/667m^2,最高达300kg/667m^2以上,平均产值3000元/667m^2,效益可达2000元/667m^2以上,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现将射阳县沿海地区轮虫规模化培育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池塘培育鱼苗在我省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利用江河水源,直接泼洒熟豆浆进行培育;另一种是利用地下水源,施肥兼泼洒生豆浆进行培育。不管采用何种方式培育,都应严格把好以下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胡坤寿 《科学养鱼》2006,(10):11-11
一、合理安排池塘茬口,利用自然条件培育多季鱼苗 由于我省早春气温回升慢,在4月中下旬水温才稳定在16℃以上,故我省鱼苗繁殖在4月中下旬才能正常进行,这样不仅浪费了池塘利用时间,同时由于培育时间短往往达不到养殖户所需的规格。根据这一实际情况,我场充分利用现代交通条件和我国气候资源,合理安排池塘鱼苗培育茬口,在早春季节(即3月初)引进南方(广东、广西)冬片鱼种或早繁鱼苗进行强化培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