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振俭 《科学养鱼》1997,(11):38-38
轮虫的体长仅100~500微米,与下塘鱼苗的口径相适应,故适口性好。它营养价值较高,轮虫粗蛋白含量高达58.2%,粗脂肪含量为14.2%;它可得性强,在水中的游动缓慢,分布均匀,易被鱼苗捕食。由于轮虫具有以上特点,因此,是下塘鱼苗最适口的天然饵料。下塘鱼苗的生长速度与池塘中轮虫的生物量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其生长速度随着轮虫生物量的增加而加快。鱼苗下塘时轮虫的生物量以每升水含一万个左右为宜,此时称为轮虫的高峰期。若在轮虫的高峰期将鱼苗适时下塘,并采取延续轮虫高峰期的措施,每亩放养10万尾左右的鱼苗,即使不喂豆浆…  相似文献   

2.
为了让鱼苗下塔后就能获得数量多质量好的适口天然饵料,必须先将鱼苗培育他的水质培育肥。这种方法以前称为肥水下塘。比不施肥的清水下塘效果好的多。由于水质肥、饵料生物多、鱼苗生长快、成活率高,要做到鱼苗在轮虫高峰期下塘,首先要了解鱼苗池中浮游生物的变化规律。当水温20-25℃,用生石灰清塘后水中浮游生物的出现顺序见下表:从上表可见,鱼苗下塘应选择在清塘后的7-10天,此时鱼苗下塘正值轮虫高峰期。但生产上无法根据清塘日期来要求鱼苗何时下塘,而且天然轮虫数不多,不够鱼苗吃。因此,人为施肥创造铃虫繁殖高峰期才能为…  相似文献   

3.
轮虫,对于刚下塘的鱼苗,具有适口性好、易得、营养价值高等优点。利用轮虫培育鱼苗,生产成本低、效益好,鱼苗生长速度快,规格一致。因而,这一技术有着很高的推广应用价值。而轮虫育苗的关键在于做到轮虫高峰期鱼苗下塘,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相似文献   

4.
<正> 1 清塘消毒 用生石灰等药物清塘,以杀死野杂鱼和敌害生物,提高鱼苗的成活率。清塘后,在鱼苗下塘前7d施基肥,用发酵后的鸡粪3000~4500kg/hm~2。一般施肥后5~7d,轮虫到达高峰期。2 掌握好下塘时间 鱼苗下塘时的适口饵料—轮虫,对鱼苗的成活率有很大影响。因此,轮虫繁殖  相似文献   

5.
鱼苗成活率的高低,主要决定于鱼苗下塘时的适口饵料。塘中天然饵料——轮虫高峰期,则  相似文献   

6.
轮虫数量的多少是鱼苗生产中确定鱼苗下塘时间的重要依据,是显示鱼苗池水质好坏的标准,一般要用显微镜、计数板计算轮虫的数量,但绝大部分生产单位特别是广大的养鱼专业户没有这些设备,给养鱼生产带来了诸多不便。现介绍一种轮虫数量的简易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盐城市郊区大纵湖乡水产养殖一场夏永久,1991年承包了该场0.5公顷鱼种塘,在科技人员的指导下,采取了快速育种法,连续二年产量、效益创当地最高记录。去年亩产鱼种520公斤,总产达3900公斤,产值2.2万元,纯收入1万多元。其经验是: 一、清整池塘,施足基肥冬春进行鱼池改造,挖除淤泥,平整塘背,曝晒塘底。鱼苗入池前半个月用生石灰彻底消毒,并改变鱼苗清水下塘的传统习惯,做到肥水下塘,培育鱼苗的适口饵料——轮虫,力求鱼苗下塘与轮虫高峰期相遇。一般在鱼苗下塘前  相似文献   

8.
“轮虫”这节教材,在《淡水生物学》中占有重要位置。在鱼类养殖生产中,鱼苗下塘开花前,常进行清塘除野,施放肥料、培育水质,促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其中尤其是轮虫务期达到增殖高峰,让鱼苗下塘时有个丰富而又适口的饵料环境,以利于鱼苗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9.
1.鱼苗放养前的准备。发塘池面积1300~2000m^2.水深1.5m左右.排灌水方便.水质良好.池周无杂草.每667m^2用125~150kg生石灰消毒。鱼苗下塘前一星期先注水50cm.每667m^2施发酵人畜粪250~400kg。一星期后水色呈淡黄色或淡油绿色.表示已是轮虫高峰期.这是鱼苗下塘的适口饵料。如因故鱼苗未运到.  相似文献   

10.
<正>轮虫作为许多水产动物的优质开口饵料,在苗种生产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根据轮虫、鱼苗的生态学和生物学特征及鱼塘中的浮游生物的消长和鱼苗个体发育中食性转化规律,探索出鱼塘肥水增殖轮虫技术。预测和掌握轮虫繁殖高峰,适时投放鱼苗,称为肥  相似文献   

11.
<正>8.鱼病防治从水质和饵料方面入手,保持稳定、良好的水质,保证投喂新鲜的饵料,使鱼苗体质良好,以减少疾病发生的机会。9.防止残食提供充足的适口饵料,缩小个体之间的差异,减少鱼苗空腹的时间以及大个体对小个体的攻击、残食。轮虫和桡足类无节幼体是鱼苗开口后的主要饵料,所以鱼花下塘时要求塘中浮游动物以轮虫和桡足类无节幼体为主,这样才能减少下塘仔鱼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一、冬春下塘 常言道:冬入鱼苗长三分。由于冬季至初春时节,鱼苗壮、鳞片紧,适应力强,加之水温低,损伤小,此时下塘能较快适应新的生活环境,是放苗的黄金时期,不但成活率是1年四季中最高的,还极有利于来年生产。 二、壮苗下塘 选择体质健壮、规格整齐、游动活泼的良种鱼苗下塘,方可提高成活率。 三、安全下塘 鱼苗下塘前必须严格检查清塘药物是否已经彻底失效。可先试放几十尾鱼苗入塘内的网箱,观察1昼夜,看鱼苗活动、浮头情况有无异常,如出现  相似文献   

13.
池塘面积一般为5亩左右,水深在1.5—2m。要求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注水方便,塘底坚硬平坦,保水性能强。在夏花投放前,亩用50—75kg生石灰水溶液全池泼洒消毒,以杀死池塘病原体。在夏花鱼苗下塘前5—7天注水30cm,每亩施腐熟人畜粪肥300—400kg作为基肥,以培育水中轮虫和大型枝角类,使池水中水骚成团但早上不显红色为佳。鱼苗下塘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鱼苗的成活率,培育出健壮的夏花鱼苗,在鱼苗下塘时应注意如下几个关键因素:1.注意鱼苗是否能独立生活:鱼苗只有鳔充气(出现腰点)、自由平游,能摄食外界食物时方可下塘,这一点鱼苗生产单位应把好关,过早下塘容易造成大批死亡。2.注意鱼苗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塑料袋充氧密闭运输的鱼苗,体内往往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特别是长途运输的鱼苗,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很高,造成鱼苗处于麻醉状态甚至昏迷死亡。肉眼观察,塑料袋内大多沉底打团,如将这种鱼苗直接下塘,成活率极低。因此,凡是运输鱼苗,必须先放在鱼苗箱中暂养。…  相似文献   

15.
黄颡鱼种苗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夏花培育1.放养密度:一般亩放养6万~12万尾。2.鱼苗放养时工作要点:一要单养,不宜搭配其他鱼类混养,尤其是肉食性鱼类。二要适时下塘,鱼苗必须要在能够游动正常和主动摄取外界食物后下塘。三要  相似文献   

16.
一、适时清水下塘。淡水白鲳鱼苗;在出现腰点的第二天下塘效果较好。鱼苗太嫩下池,成活率低。下塘时应避免雷雨天气,同时注意新旧环境的水温不能超过3℃,并预先淘汰体质较差的鱼苗。放苗时应细心操作,动作不宜过猛。一般密度为每公顷150~300万尾,水温25~30C,水质以弱酸性为宜。国淡水白鲳仔鱼前期鱼苗个体小,游泳缓慢,较激弱,易被水中划水蚤或其他大型浮游动物、野杂鱼类侵袭而死亡,所以应清水下塘。若鱼苗池的水太老,即大型浮动物过多,鱼苗不能下池,可先用水泥地或网箱暂养,投喂熟蛋黄或全脂奶粉等人工开口饵料,并将鱼…  相似文献   

17.
不少养鱼专业户买回同一批水花(从鱼卵中孵出七天以内的鱼苗),放养密度和后期管理方法一样,但是,有的出池鱼种达70—80%,有的仅20—30%,产生差异的原因主要是:水花入池时,池中适口的天然饵料——轮虫的多少,影响着鱼苗的成活率和鱼苗体质的好坏。如池中轮虫高峰期未到,  相似文献   

18.
韩素芹 《淡水渔业》2003,33(6):22-22
一、冬春下塘。常言道 :冬入鱼苗长三分。由于冬季至初春时节 ,鱼苗壮、鳞片紧 ,适应力强 ,加之水温低、损伤小 ,此时下塘能较快适应新的生活环境 ,是放苗的黄金时期 ,不但成活率是一年四季中最高的 ,还极有利于来年生产。二、壮苗下塘。选择体质健壮、规格整齐、游动活泼的良种鱼苗下塘 ,可提高成活率。三、安全下塘。鱼苗下塘前必须严格检查清塘药物是否已经彻底失消 ,可先试放几十尾鱼苗入塘内的网箱 ,观察一昼夜 ,看鱼苗活动、游动情况有无异常 ,如出现焦燥不安、浮头挣扎、四处串游现象 ,说明清塘药物还有残留 ,应待其药效完全消失后方…  相似文献   

19.
余梅  詹世盈 《河南水产》2004,58(1):21-21
鱼苗培育是培育优质大规格鱼种的关键,其成活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养殖效益,如何提高鱼苗下塘的成活率是养殖户关心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工作实践,总结了提高鱼苗下塘成活率的五措施。  相似文献   

20.
正在水产养殖业中,每年4-5月是水花鱼苗下塘的高峰期,水花培育的成败对全年的生产尤为重要,但由于此时的鱼苗十分稚嫩,对外界刺激反应敏感,稍有不慎,往往会全军覆没。根据多年的养殖经验,我们根据鱼苗生物特性设计制作了一种装置,该装置操作简单,经历次使用,可显著提高水花成活率。现将该装置的设计原理、制作方法、使用效果简介如下,供广大养殖户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