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秸秆覆盖对降雨入渗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为研究作物秸秆覆盖对改善农田自然降水利用效果的作用 ,采用人工降雨的方法模拟小雨、中雨和大雨 3种不同降雨强度 ,对雨后玉米、小麦秸秆覆盖地与裸地 0~ 2 0cm土层土壤含水率分布情况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 :小雨后 ,由于秸秆覆盖阻滞入渗的作用 ,秸秆覆盖地 0~ 5cm土层土壤含水率短时间内低于裸地 ,但降雨后 2 4h玉米秸秆覆盖地已与裸地持平 ,以后逐渐高于裸地 ,降雨后 5 2h小麦秸秆覆盖地已高于裸地 ,且裸地水分蒸发量高于秸秆覆盖地 ;中雨后 ,秸秆覆盖阻滞入渗作用表现在土壤 5~ 2 0cm土层 ;大雨后 ,秸秆覆盖阻滞入渗作用表现在10~ 2 0cm土层。秸秆的吸水性会暂时阻滞雨水的入渗 ,但随着时间的延长 ,以及秸秆覆盖抑制水分蒸发的作用 ,秸秆覆盖地雨水入渗效果均高于裸地 ,秸秆覆盖在降雨小的情况下仍然有利于雨水的利用。  相似文献   

2.
秸秆覆盖对旱地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97,自引:1,他引:97  
 根据多年田间定位试验资料,研究分析了秸秆覆盖对土壤蓄水、保水和供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秸秆覆盖下土壤蓄水比对照多45.2~69.3mm,土壤蒸发量比对照减少21.5%~63.2%。而且秸秆覆盖所增加的蓄水量的60%~83%集中在0~50cm土层内;秸秆覆盖有调控土壤供水的作用,使作物苗期耗水减少,需水关键期耗水增加,农田水分供需状况趋于协调。在秸秆覆盖下作物耗水系数比对照减少15.5%~16.7%,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比对照提高0.11~0.31kg·mm#--1·亩#--1。秸秆覆盖技术大面积推广后,可能会大量节约农业用水,使北方旱区有限的水资源得到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3.
秸秆覆盖对土壤水盐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不同盐分含量(轻度盐化、中度盐化、重度盐化)的砂壤土进行了秸秆覆盖的模拟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可有效地控制土壤水分的蒸发,从而控制盐分的表聚性,减轻土壤表层的盐化程度,从而达到改良盐渍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秸秆覆盖对盐渍土水分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3种质地(砂壤、轻壤、中壤)、3种盐化程度(中度盐化、重度盐化、盐土)的土壤上进行了秸秆覆盖条件下的水分运动的模拟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可明显降低土壤水分蒸发,与不覆盖相比,覆盖1.5t/hm2土壤水分蒸发减少量,砂壤中度盐化土为26.87%,砂壤重度盐化上为39.24%,轻壤重度盐化土为39.31%,轻壤盐土为40.20%,中壤重度盐化土为40.24%,中壤盐上为55.56%。覆盖6.75t/hm2土壤水分蒸发减少量,砂壤中度盐化土为69.09%,砂壤重度盐化土为71.18%,轻壤重度盐化土为75.94%,轻壤盐土为73.86%,中壤重度盐化土为74.25%,中壤盐土为88.13%,并且覆盖量在1.5~6.75t/hm2的范围内,土壤水分蒸发量随着覆盖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5.
一、特征特性树香瓜属森林野果训化种,多年生常绿小乔木,树高1.5~2米,株型优美,四季常青,叶鹅掌型,用种子繁殖,露地播种第2年开花,室内或温棚播种8~10个月开化,花期全年,四季花果同株,瓜型及吃法似白兰瓜,两次转色提高了观赏价值,味清香甘甜营养特高,是名符其实的纯天然  相似文献   

6.
设置不同的玉米(Zea maysL.)秸秆还田量分别为3 680、4907、6 133、7 360、8 567 kg/hm2和对照共6个处理.土体内含水量在90 g/kg时,秸秆覆盖对抑制土体内水分蒸发不显著,水分子之间在毛管力的作用下比较稳定.当土体内含水量较高,为180 g/kg时,此时土体内毛管水连续运动,下层水分向上层土体弥补得较快.而秸秆翻土覆盖对土体起到阻碍作用,随着还田量增大,阻碍越明显,拟合方程为S=ptq.秸秆翻埋覆盖阻碍雨后雨水的入渗,使水分入渗延迟.  相似文献   

7.
秸秆覆盖在农业节水增产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8.
免耕和秸秆覆盖对小麦、油菜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和土壤水分的测定,探讨了免耕和秸秆覆盖还田对小麦、油菜土壤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稻草覆盖还田对土壤有明显的抑蒸保墒作用,其效果主要发生在土壤表层(0~10 cm),稻草覆盖对小麦的保墒效果大于油菜的保墒效果.小春阶段与对照相比,免耕和秸秆覆盖还田土壤储水量增加13 560~33 360 m3·hm-2,麦油的水分生产效率提高了5.9 %~26.9 %.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用TRIME-TDR土壤水分测定系统在肥城市潮泉镇苹果园进行水分定位动态观测,分析秸秆覆盖和无秸秆覆盖下苹果树盘不同层次水分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对树盘土壤含水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少雨季节(4~5月)和土壤浅层(0~40?);在多雨期(6~10月)和土壤深层(40~80?)对含水量影响不显著。秸秆覆盖能有效提高树盘表层土壤的含水量,使土壤水分在各土壤层之间的分配比无秸秆覆盖更均匀。  相似文献   

10.
覆盖秸秆对梨树几项水分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7~ 1998年对梨园覆盖秸秆后的土壤含水量和叶片几项水分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秸秆覆盖后 ,能明显增加梨园不同土层的含水量 ,其中表层土含水量增加最多。这种效应在覆盖两年后及干旱季节表现更加明显。秸秆覆盖后 ,明显提高了叶片的水势、相对含水量、饱和渗透势和膨压消失点的渗透势 ,增大了细胞最大体积弹性模量  相似文献   

11.
秸秆覆盖对旱地土壤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干旱干半旱区实施秸秆覆盖技术,具有多方面的功效,其中蓄水保墒、改土肥田效果明显。研究表明:小麦、玉米秸秆覆盖在全生育期土壤含水量可提高2~5个百分点,水分利用率提高25%左右。  相似文献   

12.
秸秆残茬覆盖地表是保护性耕作的主要特征之一。通过秸秆残茬覆盖地表达到保护土壤、减少降水对土壤的侵蚀,减少径流,从而大面积控制土壤水蚀的发生和无效水分的蒸发,提高天然降水利用率,达到增产、增收和保护环境的双重目的,此项技术保护性耕作的四大关键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13.
秸秆覆盖对农田土壤物理条件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周凌云 《农业现代化研究》1997,18(5):311-313,320
利用秸秆覆盖农田,是减少棵间无效蒸发量,提高水资源利用的有效措施。在封丘三年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秸秆覆盖麦田可耕层土壤(0-50cm)温度提高0.5-2.5℃,土壤含水率提高4.2%,土壤总也隙度增加2%;覆盖后减少棵间蒸发量26.1mm,节约灌溉水量270m^3/hm^2,其工同理主要是覆盖麦田可产生调节地温,蓄水保墒的作用,提高了田间水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4.
应用秸秆覆盖技术,使玉米田浇水次数减少1次,平均土壤含水率却高5.5%,产量提高1.1%,经济效益增加明显。表明秸秆覆盖是一套简便易行、具有巨大经济效益的干旱防御技术。  相似文献   

15.
秸秆覆盖条件下土壤水分蒸发的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建立了不同秸秆覆盖量下的土壤水分蒸发动力学模型,并对不同水分条件下秸秆覆盖量与土壤水分蒸发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水分累计蒸发量W与时间t的关系为W=a·tb,当初始含水量较高时,秸秆覆盖的保水效果十分明显,而且秸秆覆盖量越多,保水效果越好;当初始含水量较低时,秸秆覆盖的保水效果更加显著,但其保水效果与秸秆覆盖量的多少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6.
旱地玉米免耕秸秆覆盖量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3年多点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旱地玉米免耕秸秆覆盖适宜的覆盖量为500~800kg/亩;在亩产300~500kg的地块,其秸秆量就是适宜的覆盖量。  相似文献   

17.
秸秆覆盖对旱地土壤水分及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秸秆覆盖方式与覆盖量对冬小麦田土壤水分及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在陕西渭北旱塬,通过连续2年(2007-2009)的不同秸秆覆盖方式(全程覆盖、生育期覆盖、不覆盖(CK)与不同覆盖量(9000,6000,3000kg/hm2)的大田试验,研究秸秆覆盖对土壤水分及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2年的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同一覆盖方式不同覆盖量处理的土壤含水量与覆盖量呈正相关;同一覆盖量不同覆盖方式下土壤含水量表现为全程覆盖优于生育期覆盖和CK;全程覆盖方式9000,6000和3000kg/hm2覆盖量处理0~200cm土层平均含水量较生育期覆盖分别提高了11.5%,10.0%和8.0%,较CK分别提高了19.2%,12.9%和8.8%;全程覆盖方式和生育期覆盖方式下,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均以覆盖量为3000kg/hm2处理最大,其中全程覆盖方式的水分利用效率较CK增加了31.5%(P0.05),生育期覆盖方式下2年平均的水分利用效率较CK增加了12.8%(P0.05);不同覆盖量在全程覆盖方式下冬小麦产量较CK增加41.1%~65.7%(P0.05),在生育期覆盖方式下冬小麦产量较CK增加了27.1%~30.2%(P0.05)。【结论】同一秸秆覆盖方式不同覆盖量均可增加冬小麦产量,而同一覆盖量下以全程覆盖方式的增产效果较优;覆盖量为3000kg/hm2时,2种覆盖方式的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均最大。  相似文献   

18.
<正>秸秆残茬覆盖地表是保护性耕作的主要特征之一。通过秸秆残茬覆盖地表达到保护土壤、减少降水对土壤的侵蚀,减少径流,从而大面积控制土壤水蚀的发生和无效水分蒸发,提高天然降水利用率,达到增产、增收和保护环境的双重目的,此项技术是保护性耕作的四大关键技术之一。一、朝阳县自然状况朝阳县属严重干旱区,水资源匮乏。全县有耕地132万亩,其中80%为旱地,秋收后,地表秸秆从地里全部清除,休闲期地表长期裸露,水分蒸发,土壤流失  相似文献   

19.
小麦秸秆覆盖还田技术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秸秆覆盖还田技术是安顺市近年来重点推广的一项农业新技术,它能使玉米增产10%,经过添加酵菌素、石灰等催腐措施,其增产效果更为明显,具有示范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砂砾覆盖能防止土壤表面受到雨滴侵蚀,切断土壤的毛细管作用,从而对土壤入渗和蒸发规律产生影响。介绍了国内外砂砾覆盖对入渗和蒸发规律影响的研究成果,现有研究结果表明,降雨入渗与砾石覆盖度之间既有正相关关系,又有负相关关系,入渗不仅与砂砾粒径有关,还与砂砾在土壤表面所处的位置有关;砂砾覆盖能够抑制蒸发,抑制效果与砂砾粒径大小、颜色和厚度等有关。另外,一些国外学者通过定量化模型描述了砂砾覆盖条件下入渗和蒸发规律,但这些定量化模型还是最基本的简化模型,主要偏重于理论说明,直接应用于实践还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