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细毡毛忍冬叶绿原酸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对细毡毛忍冬(Lonicera similis Hemsl.)叶进行化学成分研究,为其进一步利用,并为寻找新的活性物质提供指导。[方法]应用溶剂萃取及柱色谱方法进行化学成分分离、纯化,并利用各种光谱技术分析鉴定结构。[结果]从细毡毛忍冬叶中共分离得到6个绿原酸类化合物,分别为绿原酸(I)、绿原酸甲酯(II)、绿原酸乙酯(III)、5-caffeoyl-1,3-quinide(IV)、3,4-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Ⅴ)和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Ⅵ)。[结论]除绿原酸外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钩藤     
《天然产物分离》2006,4(2):39-40
为茜草科植物钩藤[Uncaria rhynchophylla(Miq.)Jacks.]、大叶钩藤(Uncaria macerophylla Wall.)、毛钩藤(Uncaria hirsuta Havil.)、华钩藤[uncaria sinensis(Oilv.)Haril.]或无柄果钩藤(Uncaria sessilifractus Roxb.)的干燥带钩茎枝。常绿木质藤本。  相似文献   

3.
对摇蚊科(Chironomidea)倒毛摇蚊属(Microtendipes Kieffer),1915小足倒毛摇蚊[M.pedellus(De Geer,1776)]进行再描述,并附主要特征图。  相似文献   

4.
尹文清  冯华芬  段少卿  李叶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138-12140
[目的]研究毛冬青叶的挥发性成分含量及其利用价值,探讨不同溶剂回流提取毛冬青叶中的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方法]分别用石油醚、氯仿提取毛冬青叶挥发性成分,以GC-MS联用技术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毛冬青叶挥发油主要含有烃类、内酯类、脂肪酸、烯醇、苯丙素类等成分。其中相对含量较高为:异丁香油酚(28.967%)、二十烷(8.735%)、十九烷(8.225%)、二十四烷(7.929%)、邻苯二酸-(2-乙基)己酯(7.161%)、十八烷(6.380%)。以石油醚为溶剂提取苯丙素类成分优于氯仿,而提取饱和烃及脂肪酸时,以氯仿为溶剂效果更佳。[结论]毛冬青叶挥发油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研究其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含量为毛冬青叶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大石围天坑群鳞毛蕨科药用蕨类植物资源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仕林  张婷婷  马博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558-18560
[目的]掌握大石围天坑群区鳞毛蕨科药用蕨类植物资源现状。[方法]通过野外实地考察、标本采集、资料查阅及标本鉴定,对大石围天坑群区鳞毛蕨科药用蕨类植物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鳞毛蕨科药用蕨类植物地理分布及其药用价值进行了介绍。[结果]大石围天坑群区具有药用价值的鳞毛蕨科蕨类植物共有4属,分别为复叶耳蕨属(Arachniodes Blume)、贯众属(Cyrtomium Presl)、鳞毛蕨属(Dryopteris Adanson)和耳蕨属(Polystichum Roth);共15种,其中,复叶耳蕨属有1种,为西南复叶耳蕨[Arachiodes assamica(Kuhn)Ohwi];贯众属共有5种,分别为贯众(C.fortunei J.Sm)、尖羽贯众[C.hookerianum(Presl)C.Chr]、尖耳贯众[C.caryotideum(Wall.exHook.et Grev.)Presl]、镰羽贯众[C.balansae(Chrit)C.Chr.]和山地贯众(C.forunei J.Sm);鳞毛蕨属共有5种,分别为黑色鳞毛蕨(Dryopteris fuscipes C.Chr)、奇数鳞毛蕨[D.sieboldii(van Houtte)O.Ktze.]、变异鳞毛蕨[D.ryopteris varia(L.)O.Ktze]、狭鳞鳞毛蕨[D.dickinsii(Baker)C.Chr.]和齿头鳞毛蕨[D.labordei(Christ)Ching];耳蕨属共有4种,分别为黑鳞大耳蕨[Polystichum makinoi(Tagawa)Tagawa]、革叶耳蕨(P.neolobatum Nakai)、乌鳞耳蕨(P.piceo-paleaceum Tagawa)和对马耳蕨[P.m tsus-simense(Hook.)J.Sm]。大石围天坑群区蕨类植物根据药物功效可以归为清热止痛类、平喘化痰类、解毒利尿类、止血收敛类、驱寄生虫类、治骨伤类、抗病毒和抗肿瘤类及镇惊、平肝、降压、安神类。[结论]大石围天坑群区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十分适宜蕨类植物的生长繁衍,蕨类植物资源分布数量与繁殖程度上较为丰富,是桂西重要的植物资源,且该地蕨类植物中的植物活性成分相对较高,保护这一重要资源的生物多样性及实现其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可为进一步研究和分析鳞毛蕨科植物的药用及开发利用价值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6.
汕头市产2种广东省新记录植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曾宪锋  邱贺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050-5050,5175
报道了采自汕头市澄海区的2种广东省新记录植物,分别是海桑[Sonneratia caseolaris(Linn.)Engl]、多枝狼尾草[Pennisetum polystachion(L.)Schult],标本存放于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植物标本室(CANT)。  相似文献   

7.
以紫楠(Phoebe sheareri)、浙江楠(P. chekiangensis)、闽楠(P. bournei)、楠木(P. zhennan)、白楠(P. neurantha)、山楠(P. chinensis)为试材,对6种楠木属植物的幼茎及表皮细胞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紫楠幼茎密生锈色被毛,圆柱形,接近顶芽位置呈扁平状,表皮细胞形状相似,不规则,分布杂乱;浙江楠幼茎有白色被毛,少量斑点,表皮颜色较绿,侧枝部位扁平状,表皮细胞分布整齐,形状规则,近矩形;闽楠幼茎表皮无被毛,光滑,颜色绿紫,似圆锥形,较细,表皮细胞大,分布整齐,形状各异;楠木幼茎表皮无被毛,有白色附属物,扁平状,有菱有凹,有不规则形状的红色斑点,表皮细胞小,杂乱不规则;白楠幼茎表皮无被毛,近圆柱形,有凹痕,颜色较绿,紫色斑点较多且向外凸出,幼茎表皮细胞间隙大,分布较乱;山楠幼茎表皮无被毛,光滑,有菱又有凹痕,大量的红色斑点,斑点呈长条状,表皮细胞分布均匀,大小相近,较密。该结果可以用于对6种楠木属植物进行童期鉴定。  相似文献   

8.
周婧  李巧云  关欣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638-13640
就芒荻类植物利用现状及其发展前景进行综合评述,重点介绍了芒(Miscanthus sinensis Anderss)、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La-biu).Warb]、荻[Triarrhena sacchariflora(Maxim).Nakai]、南荻(Triarrhena lutarioriparia L.Liu)4种植物的生长性状和分布,分析了它们的利用现状,并对其发展前景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9.
一株撑绿杂交竹内生菌的分离鉴定及主要培养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天全撑绿杂交竹秆中分离到一株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内生真菌。形态特征表明,该菌株为毛壳菌属中的一员,但与目前查阅范围内的记载种均存在差异,且国内该菌在竹类植物内生菌分离上尚未曾见有报道,故暂定名为竹毛壳菌(Chaetomium sp.)。竹秆组织分离表明内生真菌的生态分布存在季节、组织部位与年龄差异。此外,对其培养特性进行了初步摸索,结果表明:(1)竹秆煎汁对该毛壳菌生长、产孢速度及产孢量均有促进作用,且同等条件下含蔗糖的培养基对菌的生长和繁殖都优于含葡萄糖的培养基;(2)该毛壳菌生长对低温和高温敏感;(3)该毛壳菌生长对pH值的适宜范围较宽;(4)该毛壳菌对光照敏感,对通气状况要求不严格。  相似文献   

10.
曾宪锋  王瑞江  邱贺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594-10594,10596
报道了采自梅州市丰顺县的2种广东省新记录植物,分别为长花蓼(Polygonum macranthum Meisn.)、宽叶下田菊[Adenostemma lavenia(L.)O.Kuntze.var.latifolium(D.Don)Hand.-Mazz.]。标本存放于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植物标本室(CANT)。  相似文献   

11.
中华蜜蜂csd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不同地理群体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csd的多态性。【方法】以吉林长白山、海南海口、广西南宁、湖北神农架和江西靖安5个省市的中蜂工蜂为试验材料,提取每个工蜂样品的基因组DNA,对csd 3区进行PCR扩增、克隆和测序,分析csd的多态性。【结果】对中国5个省市的中蜂csd 3区基因组序列进行了克隆测序,获得32条csd基因单倍型,其中吉林长白山和江西靖安群体csd的多态性显著高于其它群体,而吉林长白山群体和江西靖安群体之间,广西南宁群体、海南海口群体和湖北神农架群体之间csd的多态性没有显著差异。利用csd进行群体分析表明江西靖安中蜂与吉林长白山中蜂的核苷酸分歧度和遗传距离均最大,湖北神农架中蜂与广西南宁中蜂之间核苷酸分歧度和遗传距离最小。系统进化树表明来自5个地理群体的单倍型在进化树上混杂在一起,并没有按照地理来源分为5支。【结论】中华蜜蜂csd在各个地理群体中均具有很高的多态性,并且多态性水平在群体间有差异。  相似文献   

12.
低温胁迫下不同西葫芦品种抗寒性生理指标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测定了4个受低温胁迫的西葫芦(Cucurbita pepo L)品种叶片的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植物组织中自由水/束缚水比值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在4个西葫芦品种中,早青一代的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可溶性糖含量最高,自由水/束缚水比值最低,电导率最小;而纯丰美玉的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可溶性糖含量最低,自由水/束缚水比值最高,电导率最大;艺农特早、银青一代的各指标居中。综合比较可得抗寒性顺序为:早青一代>艺农特早或银青一代>纯丰美玉。  相似文献   

13.
巨峰葡萄自然发酵不同阶段酵母菌的组成及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巨峰葡萄发酵不同阶段的发酵液,通过酵母菌的分离、纯化、WL培养基的鉴别培养、表型性状的聚类分析以及显微细胞形态观察,对酵母菌进行初步的表型分群,挑选不同表型群的代表菌株进行DNA的提取以及26S rDNA D1/D2基因扩增和测序分析。共得到64株酵母菌,经过对获得酵母菌菌株的表型鉴定得到14个表型群,通过26S rDNA基因测序、比对,酵母菌最终鉴定为3个不同的酵母菌种群,分别为假丝酵母、路氏类酵母和酿酒酵母。其中发酵前期包含的酵母菌种群是假丝酵母(64%)和路氏类酵母(36%);发酵中期包含假丝酵母(10%)、路氏类酵母(5%)和酿酒酵母(85%);发酵后期则包含路氏类酵母(43%)和酿酒酵母(57%)。结果表明,发酵不同阶段的优势酵母菌种群是存在差异的,酿酒酵母在发酵的中后期均占优势,假丝酵母仅在发酵的前中期存在且只在前期占优势,路氏类酵母在发酵的各个时期均有发现,但发酵后期占比最高。  相似文献   

14.
选择316日龄的笼养海兰褐壳蛋种鸡14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设6个重复,每个重复组12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添加复方电解质的基础日粮.结果表明:(1)试验组每只鸡日采食量、蛋重、产蛋率和种蛋合格率比对照组高8.89 g、2.41 g、2.98%和2.46%,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死亡率比对照组低1.86%,差异显著(P<0.05).(2)试验组蛋壳厚度、哈氏单位比对照组高0.021 mm和5.28,差异显著(P<0.05).(3)试验组孵化率和健雏率比对照组高4.53%和5.21%,差异显著(P<0.05).(4)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蛋型指数和受精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表明日粮中添加复方电解质能有效地缓解蛋种鸡的热应激,调节机体的电解质平衡,提高蛋种鸡的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感染APP对猪外周血免疫功能影响,将24头健康杜洛克、长白猪和约克夏三元杂交(DLY)仔猪按性别、体重分为2组,分别用生理盐水(对照组CG)和含3.8×107CFU.mL-1猪放线杆菌(APP)稀释液(试验组TG)喷雾鼻腔。结果表明,TG猪血液中白细胞总数(WBC)、中性粒细胞数(GRA)、中间细胞数(MID)均极显著升高(P<0.01),淋巴细胞数(LYM)却极显著降低(P<0.01)。TG猪外周血CD3+T细胞降低(P>0.05),CD3+CD4+T细胞极显著降低(P<0.01),CD3+CD8+T细胞及CD4+/CD8+值显著降低(0.010.05)。结果表明,感染放线杆菌后,猪整体防御机能和呼吸道粘膜局部免疫功能增强,而机体整体免疫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16.
郑州奶牛球虫病流行病学调查与虫种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郑州市郊8个奶牛场奶牛球虫感染情况的调查,发现7个场为球虫阳性;是性率最高的场为58.33%,平均感染率29.6%;成年牛感染9.82%,OPG值163.64,青年牛感染率40%,OPG值369.23,犊牛感染率63.04%,OPG值1862.07,发现13种艾美耳属球虫和2种等孢属球虫,分别是椭圆艾美耳球虫(检出率33.72%),奥博艾美耳球虫(检出率12.27%),阿拉巴艾美耳球虫(检  相似文献   

17.
利用9个微卫星标记,采用PCR扩增,体积分数8%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96只优质细毛羊基因组DNA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除G54279外,8个微卫星化点均具有高度多态性;群体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768 8,遗传杂合度(h)为0.774 2,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4.7.均高于国内外部分研究结果。证明微卫星可以作为有效的遗传标记用于优质细毛羊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18.
将24头健康DLY仔猪按性别、体重随机分为2组,采用鼻腔喷雾法一组接种生理盐水(对照组CG),另一组含3.8×107 cfu·mL-1猪放线杆菌(APP)的稀释液(试验组TG),研究感染APP对猪血常规指标和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猪感染APP后,血液中的白细胞总数(WBC)、中性粒细胞数(GRA)、中间细胞数(MID)均极显著升高(P<0.01),淋巴细胞数(LYM)却极显著降低(P<0.01);TG的E-C3bRR(红细胞C3b受体花环)极显著高于CG组(P<0.01),E-IC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低于CG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表明,感染放线杆菌猪的防御能力增强,但其免疫力下降,并且红细胞免疫功能及清除循环血液中免疫复合物的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一起放牧羊群布鲁氏菌病(布病)分析检测方法适用性,为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RBT、GICA、SAT、MAT、FPA、iELISA、cELISA和PCR等方法检测90份来自流产羊群的血清样品,并从诊断方法的适用性特点、现场调查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90份羊血清样品中,RBT、GICA、SAT、MAT、FPA、iELISA、cELISA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89%(8/90)、12.22%(11/90)、17.78%(16/90)、14.44%(13/90)、21.11%(19/90)、25.56%(23/90)、24.44%(22/90),PCR检测出14份阳性。【结论】初筛可选用RBT、GICA、FPA或iELISA等方法,确诊选用SAT、MAT或cELISA等方法。放牧羊群布病阳性率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成年羊42%>断奶羔羊2.5%);雌性羊布病阳性率高于雄性(雌性29.68%>雄性11.54%),有流产史的羊群患布病的风险更高,成年雌性羊更易感染布鲁氏菌。检出阳性羊进行无害化处理,羊舍和周围环境进行彻底消毒,使用布病M5-90弱毒疫苗对阴...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姜黄(Curcuma longa L.)非药用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姜黄非药用部位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姜黄非药用部位中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通过波谱解析分别鉴定为3-吲哚甲醛(1)、光色素(2)、3-O-(α-D-半乳糖)-(1″→6')-O-β-D-半乳糖苷–丙三醇(3)、姜糖脂A(4)和noralpindenoside B(5)。[结论]5个化合物均是首次从姜黄非药用部位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和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