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该文在介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机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制定生态补偿定价机制、建立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资金保障机制、建立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机制的有效约束机制、建立矿产资源开发的补救性生态补偿制度等对策。  相似文献   

2.
为了完善苏州市生态补偿机制,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换代,建立资源合理利用的现代循环体系,运用规范的分析方法,从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原因开始着手分析,总结归纳了苏州市近几年来实行生态补偿的特点是资金投入正逐步加大、一开始就通过立法的形式加以确定、主要以“水”为代表,依然还存在着得到补偿的地区和村民期望值正在逐渐升高、生态补偿资金来源过于单一、尚未实现全民参与的问题,未来可以通过完善生态补偿标准、扩大生态补偿资金来源、完善生态补偿的社会制度进行解决。  相似文献   

3.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是促进我国生态保护、协调区域发展一项重要制度设计.尽管我国在国家、区域、流域等尺度上的生态补偿实践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存在缺乏系统的制度设计、政府单方面决策为主与利益相关参与不够、补偿范围界定方法不科学、生态补偿对象和补偿方式不完善;补偿标准低与确定方法缺乏科学基础;缺乏监督机制和政策效果不明显等方面不足.围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制度建设,提出了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生态补偿机制的原则,并从以下方面探讨了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措施与对策:科学确定生态补偿地域范围;明确生态补偿载体与补偿对象;建立合理的生态补偿经济标准核算方法;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措施,以期为建立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建立农业生态补偿机制是在稳农惠农的前提下,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客观要求,实现在发展中保护,以保护促发展。通过对江苏探索建立农业生态补偿机制过程的研究,分析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技术储备有限,尚未形成系统的补偿体系;重视程度不高,尚未发挥既定的补偿效果;融资渠道不足,尚未建立完善的投入机制等。提出了符合江苏现状的严格农业生态补偿顶层框架设计、建立农业生态补偿试验示范区、建立多元化农业生态补偿途径、构建农业生态补偿长效保障机制、强化农业生态补偿宣传教育等政策建议,为江苏率先建立健全农业生态补偿机制提供了参考,也为推进江苏生态文明建设与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5.
建立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是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革命老区达州是矿产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若没有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将会带来更大破坏性开采。达州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需从生态补偿的法律政策体系、管理体制、完善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建立市场调节的生态补偿机制、创新天然气资源生态补偿机制、健全生态环保公众参与机制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福建省闽江、九龙江等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重要性、流域生态补偿的主要机制模式、实践效果及现存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进一步完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4点建议,旨在为福建省乃至全国类似地区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生态系统中生态补偿的特点及策略(英文)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在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中,环境安全与生态补偿问题已是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在分析生态补偿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生态补偿的一系列特征:生态补偿的理论与实践问题错综复杂,生态补偿的对象、实体、财政制度等是补偿机制建立的关键,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以及生态足迹核算,是探索生态补偿定量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的重要基础。倡导生态经济的利益补偿机制,探索生态补偿的原则,是建立新的环境管理模式,体现社会公平与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方式。同时提出了保障环境安全的生态补偿机制思路与途径。可以说,建立健全的生态补偿机制是防止资源配置失衡的重要途径,实现西部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以及节约资源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生态补偿理论的研究和中国生态补偿实践的探索,分析了生态补偿的几种模式、补偿的主客体、补偿标准、补偿资金来源等现状,同时探讨建立富营养化水体治理生态补偿机制的可行性,构建富营养化水体治理生态补偿机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构建富营养化水体治理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实现全县与自治区、全国同步迈入小康,兼顾公平与效率,缩小东西部差距,加快推进区域经济发展,实施生态补偿,找出一条途径,为限制开发的生态区探索一条新的发展模式和道路,就隆德县生态林业建设补偿机制进行了认真调研。基于此,针对隆德县现行生态公益林补偿范围小、补偿标准较低等主要问题,提出今后隆德县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建议。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福建省闽江、九龙江等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重要性、流域生态补偿的主要机制模式、实践效果及现存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进一步完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4点建议,旨在为福建省乃至全国类似地区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是建立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的核心内容之一,研究矿产开发过程中引起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对解决生态补偿在矿产资源开发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在系统总结我国矿产资源生态补偿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已有的矿产资源补偿经验,提出了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框架,在法律法规、政策制度体系和评价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并对今后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国内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生态补偿机制的内涵、国内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发展过程、补偿标准的确立、生态补偿制度依据以及生态补偿模式等几个方面对国内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进行了回顾与探讨.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在标准制定、补偿制度连贯性与持续性、法律制度建立、以及理论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应该制定合理的补偿标准、有效的监督制度、健全的法...  相似文献   

13.
福建漳江口红树林湿地生态补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作为全国首批生态文明试验区,推进生态脆弱区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是其重要任务之一。红树林湿地作为海岸生态关键区,其自然分布日益缩减,湿地保护及恢复将会面临很大困难,对政府的保护管理职能提出更高要求。以福建漳江口红树林为研究对象,探索红树林湿地生态补偿机制具有重要实践价值。主要从3方面探讨:1)建立DPSIR模型分析生态补偿机理;2)通过实地调查,结合条件评估法,调查漳江口红树林湿地周边居民的基本情况及生态补偿意愿,建立Tobit模型,分析居民受偿意愿的影响因素;3)针对不同地区对3种生态补偿标准方案进行讨论。结果表明:漳江口红树林湿地周边居民文化程度较低,环保意识薄弱,非现金补偿优先考虑土地补偿、安排就业和基础设施建设3种方式,不同村庄之间的受偿意愿有较大差异,被调查者的学历、家庭人口、红树林湿地生态效益了解程度和生态环境的满意度对受偿意愿有着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庄添淇  王大庆  王宏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9):5452-5453,5506
根据拜泉县统计年鉴和土地利用情况,分析了拜泉县27年间生态足迹,以此建立和完善拜泉县生态补偿机制,为拜泉县生态农业县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推进农村经济良性循环发展,并为同类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提供参考。拜泉县27年间总的生态足迹变化较大,耕地生态足迹大于其他生物生产面积土地类型的生态足迹,耕地、林地、草地生态足迹增加迅速,其他生产性土地生态足迹增长缓慢。在生态足迹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拜泉县生态建设补偿标准、明确补偿原则、确定补偿对象等对策,实现其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标准初探——以官厅水库流域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是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重点和难点,研究以官厅水库流域上游的河北省张家口市部分地区和下游的北京为例,初步探讨了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标准,目的是将张家口地区为保持官厅水库水资源的质量所做的贡献用货币的形式加以量化。研究应用影子工程法、市场价值法等环境经济学的方法,计算了流域生态补偿标准中包含的上游地区在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林地的建设与维护、污水处理厂运行等方面的投入,研究了上游地区林地发挥的涵养水源、减少水库泥沙淤泥等生态服务的价值,得出了流域下游的北京市应承担的生态补偿费用,即官厅水库下游的北京市应每年支付5.9亿元给上游的张家口市,可以增加稳定优质的水资源约1.5×109m3,减少上游地区直接排入河流的污水约1.02×109m3。  相似文献   

16.
建立中国草原生态补偿长效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魏琦  侯向阳 《中国农业科学》2015,48(18):3719-3726
生态补偿是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生态资源可持续开发的重要环境经济政策。如何建立公平和效率相统一的生态补偿长效机制,是国内外生态补偿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具有长期挑战性的课题,关系着补偿政策的方向和重点、政策实施的效果和效率、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永续性的关键问题。草原作为中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生物多样性保存中心、生态安全屏障和食物安全的接续地,草原生态补偿机制已初步建立,投资规模和覆盖面均较大,并已取得明显成效,但草原生态环境“局部好转、总体恶化”的形势仍然没有根本转变。因此,探讨和建立公平性和长效性相结合的生态补偿长效机制,是协调草原资源的多重功能、实现生态生产生活“多赢”、确保草原资源保护利用可持续性的重要手段。笔者通过对国内外生态补偿概念、理论和长效机制发展趋势的分析,阐述建立生态补偿长效机制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农牧民致富中的必要性。通过对不同草原区域实施草原生态补偿进行实地调研、对牧户固有的生产决策行为对草原生态补偿效果的影响进行分析,以及对中国当前草原生态补偿政策实施效果分析,认为目前草原生态补偿存在如下主要问题:长期欠账,草原生态治理难度巨大;草原生态投入少、周期短,保护成果尚难以得到有效巩固;牧民存在心理载畜率和超载惯性,对生态补偿减畜产生影响。针对以上问题,提出进一步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草原生态补偿长效机制的政策建议:延长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期限;增加草原生态补奖经费;实行多样化的适应性减畜模式;大力发展草原生态畜牧业经营模式和加强草原畜牧业制度保障体系。旨在为中国脆弱性生态资源的科学保护和草原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17.
运用博弈论,通过建立策略模型与补偿模型对乡镇企业与农民的农村生态资源补偿行为进行分析,得出纳什均衡与帕累托最优的条件,验证农村生态资源补偿机制的有效性,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山地旅游资源生态补偿机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敏  张伟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4629-4631
在分析山地旅游资源特点的基础上,总结了山地旅游资源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并针对山地旅游资源提出了生态补偿的标准及措施。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生态公益林建设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SWOT分析法,论述了生态公益林建设的发展过程,并对生态公益林建设的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进行系统的分析,正确认识生态公益林建设和保护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和意义;提出了建设好生态公益林必须加大宣传力度、拓展投入渠道、强化破府行为、明确保障措施、建立补偿新机制、建立限制性利用机制等对策措施,进而推进效益补偿的市场化改革,调动生态公益林经营主体积极性,促进福建省生态公益林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