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向红  程林  查旭光  韩正英 《农技服务》2009,26(8):58-58,60
高温对作物的生长发育以及产量造成的危害,称为高温热害。高温热害的气象指标是日最高气温连续3 d以上≥35℃,敏感期在水稻盛花期。实践表明,在水稻开花期,35℃以上高温持续1 h就会引起颖花的严重不育,正开放的花朵受害尤重。2006年8月中旬,桐城市经历了一段高温天气,部分单季稻遭遇高温热害。通过与农业部门的合作,调查了热害损失情况,分析了热害产生原因。并时该市单季稻热害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对有效避免农业气象灾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利用人工仿真气候室,模拟重庆自然条件下高温状态,设计不同程度的高温热害试验(33℃、35℃、37℃、40℃),研究水稻抽穗期高温对其光合作用、叶片叶绿素值以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水稻的光合作用受温度的影响较大,且随高温时间的延长下降幅度增大;同时,极端高温也会导致干物质积累减少,结实率明显下降。根据试验显现,连续3d以上日最高气温35℃以上可作为水稻高温热害指标。  相似文献   

3.
水稻在抽穗扬花至灌浆结实期往往会遭受高温热害,高温热害的受害指标是:日最高气温连续3天以上≥35℃,敏感期在水稻盛花期。实践证明,在开花期,35℃以上的高温持续I小时就会引起颖花的高度不育,其中已开放的花受害最大。一般要损失10%左右。严重的可达20%以上,是影响水稻高产优质的一个主要原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4.
<正> 夏秋季节,农作物一旦遇上异常高温,植株的正常生长发育就会受到抑制,引起高温热害。 1 热害表现 高温热害对作物的影响表现在多方面,如水稻花期花药开裂后遇到高温,会使花粉管的伸长受阻,花粉很快失去活力,若气温高于35℃,受精能力丧失,结实率下降10%~72.6%;灌浆期遇到高温,灌浆速度下降,妨碍干物质的积累;高温还会加速呼吸作用,使叶温上升,植株水分代谢失调;高温热害可使千粒重降低0.42~3.24克。棉花现蕾期遇30℃以上的高温,会使顶芽生长过快,侧芽  相似文献   

5.
利用定远县国家基本气象站1957—2018年及境内20个区域气象站点2009—2018年的气象资料,统计分析历年逐站7月和8月日最高气温≥35℃和≥37℃的高温气候分布特征。按照水稻生育期资料和水稻高温热害的等级指标分析轻度、中度、重度不同程度水稻高温热害发生频次差异,利用GIS空间分析,选取反距离权重法对定远县水稻高温热害进行风险区划。在此基础上,从建立县级水稻高温热害监测预警系统、避免生育期出现持续高温天气、选择适宜的水稻品种、改善稻田小气候、加强病虫害防治和借助融媒体快速传播水稻高温热害防御信息等6个方面提出了水稻高温热害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6.
<正>早稻从抽穗到蜡熟,正值"小暑南风十八朝"的高温季节。在此期间,35℃以上的高温连续出现,对早稻尤其是杂交早稻高产极为不利。如果此时再遇上空气干燥,则对早稻生产的影响就会更大。高温热害对产量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早稻抽穗前后各10天对温度敏感,日平均温度达35℃以上就会产生不利影响;孕穗期如遇35℃度以上持续高温,水稻根系早衰,吸收养分的能力减弱,  相似文献   

7.
利用定远县国家基本气象站1957—2018年气象资料,对历年高温进行了气象变化分析,统计历年7月和8月日最高气温≥35℃和≥37℃的日数变化及7月和8月各旬≥35℃的极端最高气温出现的次数及各旬分布。按照水稻高温热害的等级,统计出每年轻、中、重度热害的发生次数、日数变化及出现的时间分布,分析其年代际变化及线性趋势变化情况。并从建立县级水稻高温热害监测预警系统、避免生育期出现持续高温天气、选择适宜的水稻品种、改善稻田小气候及加强病虫害防治等5个方面提出了高温热害防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水稻在开花及灌浆期,最适宜的日平均气温为25~28℃,日最高气温34℃。当持续数小时的高温极易导致水稻开花期颖花败育,造成空壳率大幅增加。灌浆期的高温也对产量形成不利,35℃以上的高温加快籽粒灌浆,引起秕粒和早衰,缩短灌浆期,对水稻的千粒重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影响水稻最终的经济产量。因此,开展水稻的高温热害分析迫在眉睫,也是做好水稻气象服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9.
水稻“只开花不结实”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我县杂交中稻特优559单产只有200~300千克,农民怀疑种子是否有问题。2003~2004年我县又有多个品种(组合)有不同程度结实率低的问题,造成大面积的减产,甚至绝收。水稻是喜水作物,但在抽穗前后10天左右对温度极为敏感,最适宜温度为25~30℃,日平均温度30℃以上,就会产生高温热害,如遇35℃以上的持续高温,水稻花器官就会发育不全,花粉发育不良,活力下降,在抽穗扬花期,热害主要影响颖花的开放、散粉、花粉管的伸长、花粉粒的萌发和授精,导致不能受精而形成空壳粒。当温度在35℃以上时,温度越高,持续时间越长,对水稻花期造成的危害也就越…  相似文献   

10.
以安徽省江淮地区14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3年逐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气象数据为基础,采用线性趋势法,分析了江淮地区高温热害发生次数和日数、时间分布、极端最高气温等变化特征,并分析高温热害发生日数对水稻结实率、千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3年安徽省江淮地区水稻高温热害发生次数、日数均无明显变化趋势;水稻高温热害开始时间主要在7月中下旬,结束时间主要在8月上中旬;极端最高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增幅为0.15℃/10 a;高温热害日数与水稻结实率、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高温热害对水稻结实率的影响大于对千粒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正笔者对水稻主要自然灾害发生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同时提出预防及补救措施。1发生原因长江沿岸季节分明、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多雨年份降水量多,使田间水层深厚,导致水稻植株缺氧,生长受阻甚至死亡。7~8月多为高温伏旱天气,常有35℃以上持续高温。研究表明:抽穗扬花期如遇35℃以上高温就会产生高温热害,影响散粉和花粉管的伸长,导致不能授精,影响结实率,最终减产。2涝灾预防措施2.1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加强泵房改造,修建水渠,疏通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水稻高温热害的发生愈加频繁。为此,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展了水稻高温热害监测和评估模型研究。首先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反演逐日最高气温和平均气温,云覆盖区域则以相应站点气温数据插值后补充,生成"卫星—插值"气温时间序列数据。同时提取水稻种植区域并判别其是否在高温热害的关键期——抽穗开花期。然后基于以上数据,依据水稻高温热害指标展开水稻高温热害监测和评估,对热害进行等级划分与统计。模型可实现任意时间点之前水稻高温热害的快速监测与评估,也可以给出全研究区域水稻全生育期总体的高温热害监测与评估结果。以江苏、安徽两省为例进行2013年夏季水稻高温热害监测和评估模型的应用,该模型达到了较好的使用效果,将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正据中国气象局预计,未来10天,南方大部地区仍将持续较大范围日最高气温在35~39℃的高温天气,局地超过40℃,高温日数5~8天。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对农作物生长发育易造成不利影响,特别是对处于抽穗扬花期的水稻和抽雄吐丝期的玉米造成热害。为此,农业部紧急部署高温热害防范工作。一是广泛动员战高温。二是及  相似文献   

14.
正湖南省一般每年从7月下旬开始进入高温天气,大部分地区日最高气温将达35~39℃,局部可达40℃,高温天气将持续20天以上。此期间,湖南中稻正处于抽穗扬花和灌浆结实期,一季晚稻处于分蘖及幼穗分化期,双季晚稻正处于返青分蘖期。针对夏季持续高温天气,提出如下水稻高温天气热害防控培管技术措施,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水稻生长中后期的高温、低温、病害、虫害、倒伏、早衰等灾害频频发生,严重影响水稻产量。水稻后期喷施新美洲星能显著提高抗逆能力,而且还具有增加产量、提高品质、提前成熟等多重功效。现将新美洲星等药剂在水稻上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总结如下。1预防高温热害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发展和人类生产、生活对大气环境污染程度的加剧,气候向逐渐变暖的趋势转变,高温热害的发生频率加大,每年都有较长时段超过35℃,甚至出现38℃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资》2012,(30):23
<正>当前江淮中下游一季粳稻正处于分蘖末期,籼稻处于拔节长穗至抽穗期,也是水稻生长发育需水、需肥最多的时期,也是对气温敏感的时期。根据江淮中下游地区水稻苗情特点,农业部水稻专家指导组提出了加强田间管理的技术指导意见。以水调温防高温热害。已进入孕穗至抽穗期水稻,如遇35℃以上的高温,会影响扬花授粉和结实率,可采取深水灌溉以水调温,还可采取叶面喷施磷钾肥等措施缓解或减轻危害。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稻田与邻近气象站的温湿度差异及其对水稻高温热害损失评估的影响,利用HOBO温湿度传感器,在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柯郑村通过稻田小气候观测,分析了稻田与邻近气象站的温湿度差异,并利用水稻高温败育模型评估了该差异对水稻高温热害损失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从分蘖至成熟期,稻田的相对湿度比邻近气象站点高8百分点左右;分蘖至抽穗开花期稻田日最高温度比气象站点低1.1℃,灌浆期稻田与气象站日最高温度差异逐步减少,黄熟期后两者差异不大;而分蘖至抽穗开花期稻田日最低温度比邻近气象站低0.7℃左右.此后,随着低温过程的出现,稻田与邻近气象的日最低温度差异在增加,灌浆至成熟期差异达到2.0℃以上.当最高温度低于35℃时,考虑稻田和气象站点温度差异后,估算得到的败育率比直接利用气象台站数据低50%,随着高温指标的增加,该差异在减少.  相似文献   

18.
利用四川省40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90—2012年的农业气象观测资料和7月中旬至8月中旬逐日气象资料,选取早稻高温热害的主要影响因子,建立四川省稻抽穗扬花期和灌浆结实期高温热害影响评估模型,并利用1994—2012年农业气象观测站代表点的水稻千粒质量、四川灾害大典对灾害记录资料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最高气温、气温日较差和高温持续日数是四川省水稻高温热害的主要影响因子。在此基础上,结合主成分分析法构建高温热害评估计算模型,其准确率较高,可以用来定量评价四川省水稻高温热害发生程度。据此确定的高温热害评价指标:高温热害指数Y0.35时,发生重度高温热害,水稻减产率10%;在0.25Y≤0.35时,发生中度高温热害,水稻减产5%~10%;0.1≤Y≤0.25时,发生轻度高温热害,水稻减产5%。  相似文献   

19.
陕西果树高温热害气象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高温热害是陕西果业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研究提出了果树高温热害气象服务预报预警等级和温度指标,高温害(35℃相似文献   

20.
水稻在孕穗至抽穗扬花期前后的最适宜的温度为25~30%,当日温高于30℃时对开花结实有明显伤害。孕穗期如遇35℃以上连续高温,则水稻花器发育不全,花粉不良,活力下降。抽穗扬花期如遇连续高温就会产生热害.迅速失水,影响开花散粉和花粉管伸长.导致不能正常授粉,或花粉没来得及开放就枯死而形成空壳粒.即“花而不实”。在恒温38℃下抽穗的水稻全部不结实,高温还能直接杀死花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