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灵芝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保健、药用真菌。灵芝的药用价值最早记载于2 000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其中记载的"赤芝"就是现在广泛栽培当作保健食品的灵芝。经研究比较赤芝与所有相近种的形态以及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核酸序列,证实赤芝既不是Ganoderma lucidum(亮盖灵芝),也不同于过去发表的所有灵芝种类,因此在2012年被作为新种Ganoderma lingzhi发表。中国南北各地栽培的赤芝证实是相同种类。产于北美的G.curtisii(柯蒂斯灵芝)其亲缘性最接近赤芝。在中国,亲缘性和形态上与赤芝接近的有生长于华南的G.multipileum(重伞灵芝)、G.flexipes(弯柄灵芝)及G.tropicum(热带灵芝)等。  相似文献   

2.
不同配方培养基栽培灵芝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永莉  李军 《北方园艺》2006,(5):147-147
灵芝属无隔担子菌亚纲,多孔菌目,多孔菌科,灵芝属.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的一味珍贵药物.具有益心气,益肺气、安神补肝,坚筋骨、通九窍、治耳聋等多种功用,同时还兼有养生美容,延年益寿的功效.灵芝为热带、亚热带地区生长发育的中、高温型菌类.在青海省高海拔地区栽培尚未见报道.为了探索在高海拔寒冷地区种植灵芝是否成功,采用什么培养基栽培灵芝较适宜青海省,灵芝生长环境条件如何等,我们于1999年1月~2000年10月在校实验基地温室进行了灵芝的栽培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位于海南岛西南部的尖峰岭林区,是我国较典型的热带雨林之一,林区内热量丰富,水湿条件较好,热带动植物资源种类繁多,不愧为我国热带生物资源的天然基因库。尖峰岭林区大型真型资源也极丰富,据初步调查结果,目前已鉴定的有262种,其中灵芝菌的分布及数量颇为突出。灵芝菌科真菌主要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少数产温带。我国灵芝的分布也主要在长江以南地区,以华南特别  相似文献   

4.
白肉灵芝(Ganoderma leucocontextum)是我国西南地区灵芝属的一个重要种类,因其菌肉洁白,活性成分多糖和三萜含量较高,是高品质的灵芝种类,市场开发前景广阔。通过对白肉灵芝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和活性功能成分等研究进行综述,以期对白肉灵芝人工栽培技术和药用价值开发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灵芝是名贵的食药用菌,含有多糖等多种活性物质,具抗氧化、抗肿瘤、免疫调节、降血糖、降血脂以及保肝护肝等多种药理作用。对灵芝生物活性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灵芝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对江西省9个野生灵芝属菌株以及全国多地收集的31个栽培灵芝菌株进行ITS序列测序和分析,结果 9个野生菌株有灵芝、紫芝、南方灵芝、有柄灵芝、树灵芝等。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9个野生灵芝属菌株与31个栽培灵芝菌株间的系统发育关系,为9个野生灵芝属菌株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灵芝是一种多孔菌科药材,具有极佳的药用价值与保健功效。灵芝在我国历史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关于灵芝的著作、典故、佳话、文化传统艺术等都有着丰富的记载。对我国灵芝的历史文化进行简述,并研究灵芝对于当今社会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灵芝是我国传统食药用菌,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如多糖、三萜等一直是医药、保健领域的研究热点,已被证实在改善癌症、糖尿病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现代疾病方面具有潜力,因此市场需求不断增加。段木栽培的灵芝品质好,有效成分含量高。本文对段木灵芝的高效栽培、生物活性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我国灵芝产业的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我国灵芝资源丰富,被称为“灵芝的故乡”。灵芝又名瑞草,古代人们仿照灵芝形态用玉石雕刻成“玉如意”等吉祥物,象征“吉祥如意”、“祥瑞长寿”。用灵芝制作的盆景,古朴清新,景象美观,深受中外人士的青睐。为使古老而神奇的灵芝更加多姿多彩,很有必要对观赏灵芝的培育技术进行研究,开发灵芝的观赏价值。灵芝的艺术美要通过灵芝的生物造型技术和后期合成技术来完成,现就灵芝盆景制作过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对灵芝(Ganoderma lucidum)色素进行了提取、纯化和鉴定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灵芝色素易溶于碱性溶液,不溶于水、氯仿和乙醇等有机溶剂;经紫外-可见光谱和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初步鉴定灵芝色素属于3,4-二羟基苯丙氨酸类黑色素;20~60℃范围内,黑暗条件,pH 4~8范围内灵芝色素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测定了灵芝发酵产物和添加薏苡仁的灵芝发酵产物对小鼠抗氧化性。结果表明:灵芝和加薏苡仁后的灵芝能提高小鼠的器官指数和SOD、GSH-PX活性、降低组织中MDA、脑褐素的含量。添加薏苡仁后的灵芝中剂量组能提高血清肝组织中的SOD活性,而低剂量组能提高脑中的SOD活性;低剂量组能降低血清中MDA含量,而中剂量组能降低脑中MDA的含量;低剂量组能提高血清、肝的GSH-PX活性,但不能提高对脑中的GSH-PX活性;高剂量组能降低心脂褐素的含量,而中剂量组能降低脑脂褐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12.
灵芝多糖与三萜类的提取纯化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多糖和三萜两大类活性物质是灵芝的主要药效成分.本文综述了从灵芝子实体、菌丝体和孢子中提取纯化灵芝多糖和三萜类物质的提取纯化工艺研究现状、研究趋势及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3.
基于ITS序列分析鉴定灵芝属菌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11个本所保藏灵芝属菌株及9个灵芝属野生菌株的ITS序列,应用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对其产物进行测序,并从GenBank上下载2条赤芝(Ganoderma luncidum)、1条黑紫灵芝(Ganoderma japonicum)和1条无柄紫灵芝(Ganoderma mastoporum)的ITS序列,以猴头菇(Hericium erinaceum)为外类群,用NJ(Neighbor-Joining)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20个灵芝属菌株聚为4个簇,其中赤芝组和树舌亚属的菌株各自聚为1组,其组内同源性均达99.7%以上,紫灵芝组的菌株分成2组:无柄紫灵芝和黑紫灵芝。系统发育分析也表明仅根据形态学特征难以将灵芝属菌株进行有效的分类,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技术手段对灵芝菌株进行分类是一种更有效的方法,ITS序列分析在近缘种的分类鉴定上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4.
2种灵芝液体培养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赤芝和松杉灵芝液体培养菌丝体生物量和多糖含量。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对赤芝和松杉灵芝进行液体培养,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干燥菌丝体多糖,通过蒽酮-硫酸法测定赤芝和松杉灵芝多糖含量。测得赤芝多糖含量为7.22%,松杉灵芝多糖含量为3.78%,液体培养赤芝生长速度比松杉灵芝快,多糖含量也比松杉灵芝高,因此,赤芝更适合用于液体培养生产灵芝多糖。  相似文献   

15.
灵芝[Ganoderma lucidum(Curtis:Fr.)P.Karst.]子实体经热水提取,乙醇沉淀,透析,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单一组分GL-LPP3;采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进行纯度鉴定,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相对分子量测定和单糖组成分析,ACCQ-TAG衍生法分析氨基酸组成,红外扫描分析多糖初级结构。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6.
灵芝组方保肝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国家保健食品审批标准,对灵芝组方后提取有效部份,进行保肝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以0.67、2.00、6.00g/kgBw剂量的灵芝益甘粉灌胃给予小鼠30d,并以四氯化碳造成急性肝损伤模型.灵芝益甘粉067、6.00g/kgBW剂量组的AST,6.00g/kgBW剂量组肝细胞坏死病变程度均低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灵芝益甘粉对化学性损伤有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17.
发酵灵芝菌粉和灵芝子实体中灵芝多糖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李刚 《中国食用菌》2000,19(1):35-36
灵芝多糖是灵芝中的主要有效成份。本研究对工业发酵方法生产的三种灵芝菌粉与相应的野生或栽培的灵芝子实体进行灵芝多糖含量方面的比较,结果表明:通过发酵方法生产的灵芝菌粉在灵芝多糖含量上显著超过了野生和栽培的灵芝子实体。从而说明,利用现代发酵技术生产灵芝菌粉将很有希望成为以后生产灵芝的一种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8.
对不同生长期(接种前、出芝前、出芝后、发酵后)菌草灵芝培养基的常规营养成分及Ca、P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并且对出芝菌糟的粗多糖、氨基酸和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灵芝菌糟营养成分含量丰富,富舍粗多糖、粗蛋白、粗脂肪、矿质元素、氨基酸等营养成分。重金属含量在饲料卫生标准规定的范围内,且远低于有机肥料的标准。饲用价值大小排序为发酵菌糟〉出芝菌糟〉未出芝培养料〉培养基质。菌草灵芝菌糟在用作饲料及饲料添加剂、肥料、无土栽培基质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9.
鲍程  谢春阳 《食药用菌》2020,28(2):107-111
以灵芝生长特性、液体发酵、药理作用为切入点,综合查询近5年发表的收录于中国知网和艾斯维尔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就灵芝的生物学特性、液体发酵条件、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更好地开发利用灵芝资源提供依据。指出现今灵芝的药理作用等基础研究较多,而生长栽培和发酵条件优化的研究报道则较少,而其临床应用的机制则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