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在社會主義改造高潮來臨之前,上海的乳牛場大多由私人經營管理,他們將產奶期的乳牛經常繫豢在牛棚內;除設備完善而具有運動場之牧場,有條件經常將乳牛放牧在運動場外,其他較小牧場,因場地狹小,僅在天氣溫和晴朗時,將牛由牛棚牽至棚外空地,繫在固定的木椿上。因此,牛的體力活動範圍,也就限制在繩子長短的尺度了。在姙娠後期重胎牛,為了避免互相搏斗撞傷或跌倒,更不允許乳牛放在運動場上作應有的體力活動。因此,乳牛在姙娠期缺乏生理上必需的體力活動,加之其他不利因素,例如飼養管理欠週、缺乏適當的護理、和牛結核菌病或布氏桿菌症的感染,結果造成乳牛在姙娠後期、分娩時及分娩後,常因產科疾病而死亡。  相似文献   

2.
一、基本情况 陕西省西安牛奶場係由原陝西省西安牛奶場及西北企業公司西安牛奶場合併而成。該二牛羣共計大小牛隻九十七頭。原省西安牛奶場之牛隻係1951年7月中旬由陝北三邊家畜改良繁殖損轉來,西北企業公司之牛隻亦係該年四月由哈爾濱到北京,九月抵西安,五二年四月合併建場。牛羣之組成較為複雜,大部為荷蘭牛,餘為西門達荫及澤西牛等。該場因市郊土地使用困難,故牛舍及運動場頗為簡陋,又由於技術人員的貧乏,故飼養管理與痠病防治等工作,亦均未能合理開展,該楊乳牛自一九  相似文献   

3.
一、导言北京国营双桥农場与南郊农場的奶牛羣,在从各机关生产单位調来的过程中,由于調羣前后缺乏检疫防疫措施,以致在併羣之后,結核病、布氏桿菌病两种慢性传染病扩大蔓延,絕大部分成年乳牛遭受感染,空怀率增加,产乳量下降,严重影响乳业发展与人身健康。仅据双桥表1 双桥农场历年成乳牛检疫統計(%)  相似文献   

4.
1950年罗清生氏等曾报告我国各地均有此病存在。但是目前犢牛大群飼养以后,确是一个常見而又严重的犊牛疫病。上海市部分牧場及人民公社的养牛場里均已有发現。被侵襲的犊牛因长期血痢,致貧血、营养不良、生长发育受阻。据1956年W.S.Bailey氏等报告,球虫多局限于牛的小腸下端、盲腸、結腸和直腸等部分,引起整个腸部的充血和出血。严重病例可見腸炎。死亡率可达30~50%。 1958年下半年,我場由于飼养牛数超过牛舍負荷,犢牛来源过广,其中見有球虫病发生,绵延至12月間,很多犢牛发生球虫病。发病后,由于迅速采取措施,短期内即予扑灭,現将防治和扑灭犢牛球虫病的經过报告如下,以供参考。疫病流行情况 1.发病率:从表一可見我場58年7月以前本无此病,8~11月間其发病率亦仅5%左右,但于12月間却突然升至21.05%,嗣經采取措施即告扑灭。  相似文献   

5.
犢牛是補充現有乳牛損失的唯一來源。祇有培育發育良好和身體健康的犢牛,才能使提高產量和發展乳業成為實踐。犢牛培育雖不是一件新的工作,但却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複雜性,且國內目前大規模地進行培育犢牛工作尚不多見。四年來,我場培育了健康乳牛900餘頭,在上海健康乳牛中佔着相當的比重,今將一些初步經驗介紹如下,供作參考: 四年來犢牛培育的概况在1953—1954年間我場所培育的犢牛增重和成活率是比較低的,主要原因在於當時缺乏專人負責和飼養員的明確分工,以及技術管理制度上缺乏經驗,更沒有工人的操作規程和犢牛定向培養方案來保障生產任務的完成。自1955年開始呈顯較顯著的轉變(表1,2)。  相似文献   

6.
上海是全國飼養乳牛最多和歷史最久的城市之一,但由於以前不合理的飼養管理,造成不少乳牛群感染了結核病或傳染性流產病,不但繁殖率降低,並且乳量不高。這種情况,若不加以改變,必然不能满足人民的要求,為此,在1953年1月,上海市北郊成立了第二牧場,其首要任務是改進飼養管理,儘量改善利用舊有牛羣,抢救新生一代,迅速培育新牛群。第二牧場創辦伊始,只有中、小牛148頭,並以培育新生犢牛為主要任務。經過三年多,迄今為止,該場共培育了800餘頭健康犢牛,其中300多頭已育成健康的優良母乳牛,成為現今上海設备最好,規模最大的一個健  相似文献   

7.
關於牛只痘疹在我國獸醫文獻報導不多,近年來似僅在家畜病例彙報中述及南京某牛乳場曾發生牛痘。1953及1954年兩年間,上海市牛奶公司某牧場大規模的發生牛只痘疹,發病率估產奶牛的95%以上。1955及1956年,由於採取了適當措施,病勢仍被遏止,只有零星發生。在本病流行期間,該場1394及1580號2頭乳牛於同一季度連續發生2次,擠奶工人也有重複感染情  相似文献   

8.
一、流感病的流行情况上海的乳牛羣从1938年以来,在这20年的中間就遭受了五次流行性感冒的袭击,第一次是发生于1938年的8月間,第二次是发生于1949年的7月間,第三次是发生于1952年的7月間,第四次是发生于1955年的7月分,第五次就是今年的(1958年)7、8月間,除第一、二两次的发病間隔时間比較长以外,其余三次均是每隔三年流行一次。从这五次流行的情况来看,要算1938年、1955年和1958年三次最为严重,特别是1958年7、8月間这一次,发病牛只多,病势兇猛,併发症多,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牛奶公司所屬某些牧場在1956年10月4日至10月13日期間,曾先後有15頭乳牛罹病,症狀劇烈,結果8頭死亡,7頭經治療後,恢復健康。在經過臨床診斷、治療、屍體剖解和甘藷的檢疫後。確診為甘藷黑斑病中毒。今摘要報告如下: 發病經過 1956年9月29日至10月2日期間,曾飼餵有黑斑的甘藷,至10月4日開始有乳牛發病。今將有記錄的13頭乳牛經過情况,列如表1:  相似文献   

10.
我場于1959年7月从南宁种畜場引进10头瑞士羊作为血統更新,于8月底便发現羊群中有眼炎发生,传染很快、前后不够10天时間整个羊群256头受传染者計有220头、感传率占86%,不論大,小,公、母一律都受感染,其中以本地山羊易感性最强发病亦最严重,其次是印度杂种羊,純种瑞士羊及  相似文献   

11.
1958年7月中旬至8月中旬,××地区发生一次牛的流行性威冒。流行高潮时期是在7月28日至8月2日,以后漸趋下降,至8月中旬該病即停止流行。在这次疫病流行中感染率最高的是黄牛,其次是乳牛,水牛感染率最低。輕度者不經过治疗就告痊癒,重症者往往併发其他疾病而引起死亡,一般的經过治疗2—4日就告痊癒,个別继发腸胃疾病或肺部疾病者需一星期才告恢复。現将診疗123个病例的資料綜合叙述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王逢寶是上海市牛奶公司第一牧場的擠奶員,熱愛自己的工作,在生產實踐中做到了愛護牛、關心牛、了解牛,和以自己的擠奶技術,在1956年中共擠乳121,222磅,超额完成生產計劃39.79%,以及百分之百完成產犢計劃和創造300天的泌乳新記錄。它被選為本市優秀擠奶員,和評為市勞動模範,並為出席全國农業勞模会議之代表。它的工作經驗主要有下列幾點: 1.注意乳牛的健康和僻好乳牛的健康對於產乳量頗有影響,所以王逢寶同志無時不刻不在關心乳牛的健康,做到細心觀察,和掌握牛隻的僻好,並在不同的时期,用不同的方法來加强饲养管理。如喂青草時,採用少給勤喂之方法,因一次給草多了,時間一長,草就會發熱而影響牛的食欲。喂精料時,夏季拌得  相似文献   

13.
本場首次發現牛胎毛滴蟲是在1954年10月;第二次證實牛胎毛滴蟲是在1955年7月,由上海市第一醫學院葉英教授分離培養,其培養結果,另有專文報導。自1954年起,本場即展開了治療及預防牛胎毛滴蟲病的工作,收到效果。在1955年7月~1956年年底期間,本場未再發現牛胎毛滴蟲。茲將本場防治的初步經驗,報導如下: 一牛胎毛滴蟲病流行情况 1.發病率 1954  相似文献   

14.
京郊国营农場都是以畜牧为主,农牧結合,多种經营,生产大量乳品,肉类,蔬菜,果品来供給首都人民需要;同时还要积累經驗,繁殖良种,向农民示范,支援人民公社畜牧事业的发展。目前所有国营农場共飼养有乳牛一万多头,还养有大量的鸡、猪、兔、鴨、鵪鶉、海里鼠等各种畜禽。 1958年按照总路线的精神,在全国农牧业生产大跃进形势的鼓舞下,結合2月間中央农垦部和市农林局召开的农牧場积极分子代表比武大会,各場都掀起了生产大跃进的高潮,因而在畜牧生产上获得了大跃进和大丰收,仅就其中牛奶一  相似文献   

15.
1960年8月份,某乳牛場突然发生?拘越悄そY膜炎,曾参考过去經驗,对病牛健牛使用不同方法进行防治,意在寻求效力較高的防治方法。詳細观察发病情况和痊癒經过,以便加强对該病流行病学及药物治疗效果的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16.
夏忠貴:(國营第二牧場) 第二牧場從1954年採用兩種間隔的四次擠奶工作日程後,工人一般反映第二、四次擠奶困難,多加熱敷按摩亦无效果,耗費的勞力却很多,根據統計第一、三次每擠一磅奶只耗0.7分鐘,而第二、四次却要耗費1.63分鐘,工人每天要擠搾乳頭在20,000次以上。根據我在第一牧場時的統計,改用上述日程擠妍後,乳牛的乳房炎增加了16%,同時由於飼養工為適應擠奶工上班就擠奶的情况,很早就把牛趕起,减少了牛只休息的時間,影響健康。目前發現牛的尾部有彎曲現象,應當進行研究是否由於擠奶次數的關係,這一種擠奶的制度除了在第二、四次挤出的乳中脂肪率高一點外,我  相似文献   

17.
乳牛場合理的工作日程,是关系到提高乳牛場劳动生产率,改进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京郊几个农牧場都曾先后不同的自1955年开始采用了苏联科斯特洛姆农学院教学試驗农場新两班制工作日程的先进經驗,在实行过程中,  相似文献   

18.
乳牛場合理的工作日程是关系列提高乳牛场劳动生產率的一个重要环节。过去我国各地乳牛場的工作日程,以沿用旧的等班制佔多数,1954年后少数农場学习并採用了苏联KocTpoMa农学院教学试验农场新两班制工作日程的先进经验,有了初步的体会,但都未及时进行经验交流。今年,在苏联关於乳牛場工作日程方面又介绍推广了“两次挤乳”的先进经验,并於2月9日苏联国营农場部发出了“关於国营农場改用雨次挤乳的通知”(见“机械化农业”1956年4月号)。目前,我国少数农場亦已有开始採用的,但都还未进行经验总结。究竟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乳牛場合理的工作日程以採用何者为合适?对高產乳牛究竟又应该採用什么工作日程?这些都待於大家的充分讨论与交流经验。这里的两篇文章是关於採用了新两班制工作日程后的一些初步经验,介绍出来借供大家参考与讨论。  相似文献   

19.
实踐证明每天四次挤奶能比三次挤奶提高奶产量,但过去一些四次挤奶的操作制度,不論是一班到底的,和两种間隔日程的或是两班制的四次挤奶,都存在有缺点。一班到底的四次挤奶,工人每天四次操作,不仅劳动量增加,而且得不到真正长时間的休息,容易过分疲劳。两种間隔日程的制度,在挤第二、四次奶时,不仅含脂率差异很大,而且有些牛挤不下奶来,并且牛只往往在两次挤奶间得不到很好的休息。两班制过去在国营上海牛乳場也曾試驗过,由于牛只休息时間太少沒有推广应用。所以四次挤奶虽然增产,但总不能持久,就象上海各牧場到1958年上半年时,又全部实行了三次不均衡的挤奶制,主要是  相似文献   

20.
过去已有很多研究报告証明,增加挤奶次数可以增加产奶量,但次数增加过多时反而奶量降低,一般在間隔时間相等或近似相等的情况下,每天挤奶三次的产奶量較挤奶兩次为多,四次又较三次多,但奶量的增加随牛个体不同而有差異,凡日产量多者則增加愈多,由于挤奶次数及間隔时間不仅对泌乳量及質有影响,并对劳动組織及生产成本有密切关系,所以一般在决定挤奶时間及次数时,均进行全面考虑,并采用了間隔时間不相等的兩次、三次或四次挤奶。苏联及我国有許多畜牧場經过多次改革后,目前則多采用了兩次上槽四次挤奶的制度(即每日上槽兩次,每次上槽时間为四小时,在此时期內挤奶兩次,間隔时間为三小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