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巨囊坚盘吸虫成虫体被两种电镜观察:腹面前端有三种乳突,1.纤毛球型大乳突。2.纤毛花朵型小乳突。3.纤毛花朵型阱乳突。虫体背腹面有大量尖刀形单生棘,前端密集,后端稀疏。皮层基质中尚有分泌小体和线粒体。前端皮层有分泌小滴,通过分泌管排出于皮层外间隙。  相似文献   

2.
3.
东方次睾吸虫体被两种电镜观察:口吸盘有纤毛圆丘型乳突。背面和腹面前3/5体表有鱼鳞状簇生棘,前端密集,后端稀疏;皮层薄,突起小,无分泌腔、管、孔,皮层下有皮层细胞。腹面后2/5体表无棘,皮层厚,突起大,有分泌腔、管、孔,皮层下有分泌细胞。  相似文献   

4.
应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棘口科(Echinostomatidae)的似锥低颈吸虫(Hypoderaeutnconoideum)和宫川棘口吸虫(Echinostomamiyagawei)的成虫体被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前者头领呈半圆形,头棘埋于体被皱襞中,依稀可见。体棘自头领分布至腹吸盘处,棘呈鳞片状,瓦片状重叠排列。后者头领发达,头棘37枝清晰可见。体棘自头领后分布至虫体后1/3处,前1/3部体棘分布最密,腹吸盘后逐渐分布稀疏,棘呈扁长形和鳞片状。似锥低颈吸虫皮层明显厚于宫川棘口吸虫。两虫皮层含杆状和圆形分泌小体,但似锥低颈吸虫皮层中部还有较多的线粒体。  相似文献   

5.
应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棘口科的似锥低颈吸虫和宫川棘口吸虫的成虫体被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前者头领呈半圆形,头棘埋于体被皱襞中,依稀可见,体棘自头领分布至腹吸盘处,棘呈鳞片状,瓦片状重叠排列,后者头领发达,头棘37枚清晰可见。体棘自头领后分布至虫体后1/3处,前1/3部体棘分布最密,腹吸盘后逐渐分布稀疏,棘呈扁长形和鳞片状,似锥低颈吸虫皮层明显厚于宫川棘口吸虫,两虫皮层含杆状和圆形分泌小体,但似锥代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透射电镜对棘口科似锥低颈吸虫(Hypoderaeumconoideum)和宫川棘口吸虫(Echinoasotomamiyagawai)的排泄系统进行了初步研究和比较。结果显示,两种吸虫的排泄系统均由焰细胞、排泄管和排泄囊组成。似锥低颈吸虫焰细胞的纤毛数为115条,宫川棘口吸虫为125条。似锥低颈吸虫的排泄管和排泄囊壁内面具有丰富的微绒毛,而宫川棘口吸虫则含少许微绒毛。两种吸虫的排泄管壁合胞体和管腔内含有丰富的脂滴。两种吸虫排泄系统均具有吞噬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粪便学检查,对南京部分奶牛小区和农户散养的220头奶牛进行肝片吸虫和前后盘吸虫感染情况调查。结果表明:肝片吸虫阳性57头,阳性率为25.91%(57/220),其中大厂的阳性率为30.77%(16/52),龙潭的阳性率为21.43%(3/14),谷里的阳性率为23.08%(21/91),麒麟的阳性率为39.39%(13/33),汤山的阳性率为11.76%(2/17),燕子玑的阳性率为15.38%(2/13);前后盘吸虫阳性106头,阳性率为48.18%(106/220),其中大厂的阳性率为42.31%(22/52),龙潭的阳性率为42.86%(6/14),谷里的阳性率为50.55%(46/91),麒麟的阳性率为45.45%(15/33),汤山的阳性率为47.06%(8/17),燕子玑的阳性率为69.23%(9/13)。经统计学分析,各区、各乡镇间的两种吸虫的感染均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年龄两种吸虫的感染亦无显著差异(p>0.05),但随年龄的增加两种吸虫的感染率有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似锥低颈吸虫的成熟精子分为前段和主段。前段含两鞭毛轴丝和一圈连续纵向排列的膜下微管;主段含两条不等长鞭毛轴丝、核线粒体、糖原,背侧和腹侧的膜下微管。在精子形成过程中,精子细胞出现胞质突起,核与胞质突直民部的质膜之间出现特殊分化区域。  相似文献   

9.
大白菜小孢子胚状体发生早期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大白菜小孢子培养诱导胚状体发生的小孢子所处最佳时期是单核后期,该时期小孢子最大特征是有一个大的中央液泡,占整个细胞的50%以上,着重报道高温处理对大白菜小孢子培养在形态,早期分裂方式,细胞器的变化超微结构上所造成的影响。有丝分裂前高温处理的小孢子大部分为圆形,质体内充满淀粉粒,24小时进入第一次有丝分裂,该时期25℃培养条件下,不对称分裂占绝大多数,而高温处理条件下,则观察到较多的对称分裂,这两种  相似文献   

10.
浅谈梅花鹿前后盘吸虫和肝片吸虫病混合感染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顺福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2):51-51,71
于2008年发现有部分梅花鹿出现被毛粗乱、消瘦、拉稀等临床症状,先后死亡4头,剖解后发现瘤胃中有大量粉红色长圆锥状虫体,在胆管处堆满灰白色的扁形虫体。后经实验室检查,证实为前后盘吸虫和肝片吸虫,用氯硝柳胺(灭绦灵)、硫双二氯酚治疗,14d后康复。梅花鹿吸虫单独感染的病例报道较多,这次发现混合感染,希望引起广大养鹿场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黑水鸡卵壳超微结构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黑水鸡卵壳的扫描电镜观察表明,壳膜层由膜带状,沟状和线状纤维构成。纤维上有球状、茬状芽突和纤维孔,有的纤维伸向锥体内,可能参与气孔的形成;乳锥层的锥体为多角形,锥突有盘状花瓣状多种形态,有纤维锚连其上,锥核也有多种;柱状层气孔管内有球形塞和膜状横隔,有助于控制气流;表层下尚有块状结晶层。  相似文献   

12.
朱砂叶螨体表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朱砂叶螨雌成螨表皮肤纹突起,在第I对背中毛之间为三角状,密度为8.6个/10μm;第Ⅱ、Ⅲ对背中毛之间的为串珠状.密度为3.35个/10μm;第Ⅲ、Ⅳ对背毛之间的也是串珠状,密度为7.66个/10μm;第Ⅳ对背毛之间区域为三角状,密度为7.9个/10μm.腹部和足上无任何效突.生殖区肤绽放射状,上部区域有粒点,无纹突.眼背侧区域肤纹纵向,纹突三角状,密度为8.1个/10μm.腹部区域肤纹斜向,无纹突.雄成螨末端尖,体背有3~4条深凹陷,体背腹表皮均无肤纹突起。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详细报导了大中华鱼蚤的口器、胸部、腹部、排卵孔及日本鲺的背甲、腹部、吸盘、口器及雄鲺副性征的超微结构,并对大中华鱼蚤口器各附肢在取食时的动作、功能及日本鲺雄性副性征的功能作了观察。  相似文献   

14.
本文摘述了大连小三毛金藻(Prymesium parvum Carter)的显微结构和亚显微结构,并用电镜鉴定了天津小三毛金藻。指出小三毛金藻细胞上所覆盖的鳞片都具有一凸起的周边,但是周边分两种类型:一种是稍微内折的窄边,另一种是内折明显的宽边.首次报道这些周边可以脱落.文章讨论了小三毛金藻和舞三毛金藻的分类问题及用电镜鉴定三毛金藻属(Prymnesium sp)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朱砂叶螨精子染色质高度浓缩,无核包被、鞭毛和顶体结构,精子内部无线粒体和核糖体。精子双层膜厚度为0015~0.025μm,精细胞管状膜的高度和宽度分别是0.25~1.33μm和0.025~0.033μm,精子和核直径分别为1.3~1.5μm和0.6~0.7μm。精子形成时,首先精子内核物质分散,有包被,无管状膜内陷;然后管状膜内陷,放射状;接着管状膜内隐不断扩展成为小囊泡状,核物质集中在中央,核包  相似文献   

16.
小麦病叶中观察到大小为50~55nm×330~450nm的病毒粒体,粒体大多为弹状,少数为两端削平的杆状;粒体横切面有3层同心环结构;本病毒粒体主要存在于感病细胞的细胞质中及细胞核的周围;在个别细胞的核质中发现无被膜粒体。细胞质中的病毒粒体常聚集成团粒体结构,此结构的外缘有膜状物包围。未成熟的筛管分子中和胞间连丝附近的病毒粒体呈散乱无规则分布。观察到病毒粒体通过胞间连丝运转的状态及粒体运转对胞间连丝的影响,还发现高尔基体囊胞增生现象和粒体在细胞质中的出芽现象。将电镜观察结果同已报道的有关文献进行比较,认为该病毒为北方禾谷花叶病毒(国内称小麦丛矮病毒)(NCMV)。  相似文献   

17.
家蚕微孢子石和MC1两种孢子超微结构差异显著。家蚕微孢子虫孢子的外壁,质膜均只见一层结构,极膜呈封闭锥体,膜的层次清晰,极丝平均13圈,极丝与孢子中轴倾角41°左右;MG1微孢子的外壁有3层结构,质膜分2层,极膜层次不清,极丝平均11圈,极丝也孢子中轴倾角45°左右,极泡有许多大的颗粒状物。  相似文献   

18.
瓦氏黄颡鱼肝和胰的组织学及超微结构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采用组织化学和电镜技术对瓦氏黄颡鱼肝脏和胰腺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越冬期间肝细胞内糖原颗粒减少,脂滴分解;肝细胞具有明显的双态现象,依据细胞质电子密度的高低可区分为“L”型肝细胞和“D”型肝细胞。偶见双核肝细胞;2-3个相邻的肝细胞间形成毛细胆管;相邻肝细胞质膜连接处有紧密连接结构,肝细胞与毛细胆管、终末胆小管和肝血窦接触面则有许多微绒毛。胰腺腺泡细胞锥形,内含异常发达的粗面型内质网和核糖体,泡心细胞、成纤维细胞清晰可见;内分泌部细胞经组织化学染色。可分为A,B和D细胞3种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