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 毫秒
1.
胡武林 《茶业通报》1989,11(4):41-44,40
这里的徽州用的是一个历史概念,即原徽州府属之歙县、黟县、婺源、祁门、休宁、绩溪六县。茶商是徽州最早的商业集团,茶商资本是徽商中最大的商业资本之一。为什么徽州的茶商这样发达?它有什么特色呢?笔者仅根据初步接触到的资料,读一些粗浅的认识,求教于方家。徽州茶商的形成和发展茶叶是徽州的主要农副产品,为了获取必需的生活资料,就要拿茶叶去交换,于是出现了自发性的易货贸易,便有了商人。茶叶生产和茶叶贸易得到发展,茶商资本随之水涨船高。宋代的茶商是中国最大的商业资本之一,这时徽州已有大茶商出现:“朱元者,徽州人,蔡京改茶法,(朱)元为茶商,坐私贩抵罪”。这则资料收集在《夷坚志》甲集,  相似文献   

2.
“茶叶不炒不香”、“茶叶的香气是烘出来的”两句俗语,说明了干燥对于茶叶品质作用之大和重要性。干燥是制茶的最后一道工序,从传统的制茶技术开始,干燥技术的变迁只是在日晒、笼烘、锅炒以及烘干机的使用上徘徊,随着各行各业科学化、机械化的发展,制茶干燥技术也将开始新的突破,远红外线干燥在茶叶上的应用体现了茶叶干燥技术  相似文献   

3.
一九八一年春,开始了恢复仙人掌茶的研制工作。四年来,仙人掌茶多次被省、地茶叶科技部门和商业部门评定为地方名茶。现将几年来的研制工作,初步总结如下:一、关于仙人掌茶的发掘和考证仙人掌茶是地方传统制茶技术资源。发掘和考证仙人掌茶是很有意义的,第一、仙人掌茶的“诗并序”比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的完成还略早,它记叙当时的茶叶的品质和制法详细,对研究我国茶叶发展史,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第二、为恢复仙人掌茶的技术流程,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婺源产茶历史悠久,约有一千七百余年。索有“茶乡”之称。“婺绿”是我国主要传统外销茶之一,品质优异,驰名中外。了解“婺绿”的历史,对于指导我们今天的茶叶生产是大有裨益的。一、“婺绿”溯源婺源早在唐代以前就出产茶叶。据唐力新《茶的传布》所载:“汉朝茶叶传到江苏、浙江一带,江南初次饮茶始于三国”。陈椽教授指出:“在公元二世纪时,饮茶和种茶已流传到江苏,浙江和皖南茶区(婺源属皖南)。以此,婺源产茶当始于三国两晋之间。至  相似文献   

5.
一、茶叶产量质量双跃进的伟大成就 1959年的茶叶生产,不仅产量比大跃进的1958年又增加8%,同时普遍提高了品质,获得了产量质量双跃进的巨大成绩。茶叶品质大大提高了。可是有个别人不承認这个事实,说什么“茶叶品质一年不如一年”、“机械制茶不如手炒品质高”、“双手采茶降低茶叶质量”、“大采秋茶是杀鸡取蛋”等謬論。事实胜于雄辯,建国以来,特別是大跃进以來,广大茶区群众在党的总路綫光辉照耀下,認真地貫彻执行农业“八字宪法”,加强茶园培  相似文献   

6.
毕军生 《茶业通报》2003,25(3):109-109
徽州白茶产于歙县璜田乡蜈蚣岭村,由蜈蚣岭茶厂在科技人员指导下进行开发的特色茶叶产品,并注册为蜈蚣岭牌徽州白茶,因产地居古徽州府所辖,而取名徽州白茶。徽州白茶的原树种在百年前就沉睡在歙县璜田乡蜈蚣岭村海拔600m以上,地名叫“九龙凹”横向两公里一线上。现存25丛原树种,分布于三个村民组中十多户茶农的承包茶园和菜地内,据传:古代仙源村(蜈蚣岭村别称)居有程、梅两大姓,程姓中有位“程道仙”炼剑将白茶作为药用,能治百病。一直沿传至七十年代,蜈蚣岭村实行集体核算时,白茶产量尚有10余斤,白茶是茶树群体种的变异种,由于数量小和其叶…  相似文献   

7.
由于茶汤品质是在制造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因此,“发酵”在制茶过程中的意义就显得极为重要。本文讨论的将是:茶叶“发酵”机理;包括不同“发酵”类型和影响“发酵”的诸因子以及茶汤品质特点的发展变化。本文特别着重讨论的是“发酵”室的理想条件和“发酵”室灭菌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徽州是一个多种经济作物产区,茶叶为其拳头产品和一大经济支柱。茶叶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所产“屯绿”、“祁红”驰名中外,黄山毛峰、黄山银钩、太平猴魁、竹铺大方、休宁松罗等素为茶中珍品。全区茶叶商品率在95%以上,商品茶中外贸出口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徽州地区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采取了提高茶叶收购价格、减税近利、恢复和提高奖励标准等一系列扶持茶叶生产的政策和措施,特别是多种形式的茶叶生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调动了茶叶生产者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茶叶生产的  相似文献   

9.
云尖属绿茶的尖茶类,是徽州近三年来新创名茶之一,独特风格,优良品质,夺得了湛与尖茶之王——猴魁并肩比美的盛誉。前年七月在黄山接待中央负责同志时,再次受到赞许,被列为其它名茶之首。云尖的品质特征是:二叶抱一芽,芽肥毫显,含而不露。色择翠绿、匀润,芽叶扁  相似文献   

10.
李锦标 《茶业通报》1993,15(2):40-41
皖东地区虽然不是我省主要茶区,但茶叶生产历史源源流长,宋朝我区曾产名茶“南谯茶”明朝陈继儒的《眉公笔记》中记载:“云桑茶、琅琊山出,茶类桑叶而小,山僧焙而藏之,其味甚青”今年我区的“西涧春雪”和“西涧雪芽”又被评为省级名茶,这证明皖东茶叶品质不亚于皖南和皖西茶区,但皖东茶叶的销售包装较差,它已严重影响其品质和市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镇巴县位于陕西省南部的大巴山腹地,是陕南的重点产茶县,产茶历史悠久,所产茶叶品质优异,久负盛名。尽管民间流传着“雌鸡岭上茶,白河井中水”的佳话,历史上镇巴县并无名茶,与紫阳县并称“中原茶区”,以紫阳毛尖为历史名茶。1984年陕西省首只名茶“秦巴雾毫”研制出来通过鉴定,随后一时间市场名茶林立,品质参差不齐。  相似文献   

12.
张续周 《茶业通报》2004,26(2):82-83
青岛茶叶产品按其加工方法和品质外形可分成两类,即扁平挺直外形和紧细卷曲外形。其中扁型茶以其独有的品质特征和风味特点在北方市场持续走俏,成为青岛茶叶的主流产品。其加工方法基本工序组合是“摊青——杀青——理条——造型——辉干”。“辉干”作业绝大部分是通过电炒锅手工完成。由于青岛种茶历史较短,有些县市乡镇近几年才开始种茶,茶农炒茶技术积累不够。就目前来看,凡是以机械制茶为主的工序操作,产品质量相对稳定,像“辉锅”等需要手工和感官因素较多的工序操作较容易出现质量问题。青岛茶区多数茶厂在扁型茶“辉锅”工序中普遍…  相似文献   

13.
祁红是我国传统的出口产品,向以幽雅馥郁的香气和浓厚醇隽的滋味驰名中外。而祁红品质的优良,必须掌握两大要素,即优良的鲜叶和熟练的烘茶技术。祁红馥郁茶香的形成,取决于在适当温度下,茶叶内含物质的化学变化,因而与精茶中的再干燥有着密切的  相似文献   

14.
目前,采用任何物理检验与化学分析手段,还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茶叶的级别、品质与价格之间的关系,故世界各国对茶叶品质的评定,都依靠感官审评。它具有准确、快速全面的优点。茶叶感官审评的具体内容包括茶叶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五项,简称“五项因子”,但商业上对茶叶感官审评,将外形一项分拆成条索、整碎、净度和色泽四项,与汤色、香气、滋味、叶底构成了八个检评项目,简称“八项因子”。采用八项因子评茶,其操作方法与五项因子方法类同,但我从茶叶审评实践中体会“八项因子”评茶缺陷很多,不利于全面评定茶叶品质,其…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农业厅于1982年1月6日在合肥召开茶树品种资源调查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产茶地区农业局,省祁门茶叶研究所,安徽农学院、劳动大学茶叶系,屯溪茶校等多人。会议认为鉴于安徽省是全国重点产茶省之一,产茶历史悠久,茶叶品质好,茶树品种资源丰富,有不少优良群体品种及名丛单株。为了摸清我省资源家底,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一、名茶的概念和命名名茶的概念很明确,就是在国内外有名气的茶叶。名茶的命名一般就产地、名山名水、生态环境、节令、茶叶品质特点等结合在一起而成。如“洞庭碧螺春”名茶,传说由乾隆皇帝赐名,其中“洞庭”为太湖的洞庭山,“碧”是茶汤的颜色,“螺”是茶叶的形状,而“春”是该茶生产的节令;再如“君山银针”名茶,其中“君山”为洞庭湖的君山,“银”是嫩毫色泽,“针”是该茶的外形;“秦  相似文献   

17.
茶鲜叶的保鲜及预加工不仅仅是为了保持茶鲜叶的品质,更多是为了茶叶品质的形成。本文对鲜叶的品质保藏、摊放和萎凋这三方面在茶叶加工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做了详细的综述,以期为今后制茶工艺的改进和茶叶品质的提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制茶“发酵”一词是外国货,不是中国货。中国货:红茶是渥红,青茶是做青或摇青,白茶是摊放萎凋,湖南黑茶是渥堆,湖北黑茶是转色,黄茶是闷黄,四川晒青边茶是做色。这些概念是中国历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从实践中的经验总结。这些概念:是抓住了制茶的本质,不是看制茶现象,是制茶的全体,不是制茶的片面;是制茶的内部联系,不是制茶外部联系。“发酵”与感觉的概念,不但是数量上的差别,而且有了性质上的差别。认识劳动人民创造这些群众性的科学化、通俗化的概念。为茶叶分类理论的制法系统性,品质系统性的法则。总结这些概念,归根到底是制茶色的变化。据此,就概括为“变化”一词,可以表明六大茶类的制法和品质的区别。“变色”外  相似文献   

19.
金山时雨     
“金山时雨”属炒青绿茶之条形茶,是徽州地区茶叶珍品之一。解放前,主销上海市,声誉很高,甚受赞赏。据传,“金山时雨”已有一百多年的生产历史。起先,并未有此名茶。当时由于茶商觉得金山茶品质特佳,便运至上海茶行单独经营试销,标号为“金山时雨。”由于金山茶的品质在一般的绿茶中独具一格,因此当时很快抢购一空,自此“金山时雨”步入名茶行列。嗣后,对“金山时雨”的采摘、加工技术更为精细考究,更充分发挥了该茶的品质特点,而成为我县的地方名茶。  相似文献   

20.
从紫阳富硒茶开发,谈名优茶规模效益田元成(陕西省紫阳县茶叶局725300)紫阳县是富硒茶发源地。紫阳茶久负盛名,自古以品质优良、"每岁必贡"而著称。清代成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境内岩石、土壤、动植物含硒量达3.9826-58.2088ppm。茶叶含硒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