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歙县现有茶园30多万亩,低产茶园约占70%,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严重衰退型解放前栽植的老茶园,约4万亩,其主要特点为:茶园零星分散,茶树丛栽稀植(每亩100—300丛),树势十分衰老,布满苔藓地衣,茶园土层浅薄,管理粗放,多间作,单产在20公斤/亩以下。 2、衰退型 50—60年代建园。种植方式有丛栽稀植、条栽密植,缺棵缺行严重。由  相似文献   

2.
潜山县现有茶园总面积3万面,其中60年代前后发展的茶园约占15%,这部分茶园由于当时建园基础差,栽培管理粗放,树势减退,单产水平低。而七十年代后期发展的部分茶园,树势也在衰退,使低产茶园面积比重扩大。据统计,全县2.5万亩成龄茶园中,亩产低于25公斤的茶园约达8000亩,占全县茶园总面积的1/3。在这些茶园中,多数树龄不算太大,骨架基本完好,但由于不修剪或修剪不当,采摘过度致使树势衰退,有的树冠形成“两层楼”,叶层薄,叶面积指数低,鸡爪枝也大量出现,茶叶单产明显下降。根据目前  相似文献   

3.
4.
茶树红锈藻病是致使茶树未老先衰的一种枝干病害,能导致茶树大量落叶、枯枝,造成减产,严重的甚至成片桔死。据调查,全区发病茶园达23万亩,占茶园总面积的74.2%,发病率一般在80%以上,据桃江县7个区调查,茶园面积5万多亩,发病率100%,该县大力港乡黄龙咀村古家湾茶场,茶园面积130亩,原来是该县的先进高产单位,1975年亩产干茶达200斤以上,1980年后,主要因采摘不合理,培管不善,病害加重,致使产量逐年下降,到1982年亩产干茶只有50斤,比1975年每亩减少150斤,而且树势衰老,叶片稀疏,  相似文献   

5.
孝感市凤凰山茶场一九七三年建园于凤凰山南麓的山坡上,现有投产面积250亩,但由于建园的质地较差,标准不高,茶树长势瘦弱,到一九八三年,平均亩产只有21公斤。为了改造低产茶园,发挥壮年茶园的生产潜力,一九八四年以来,我们因地制宜,对这个场进行了低产茶园改造,使茶叶产量连年上升。一九八五年生产干茶16000公斤;  相似文献   

6.
新联村民组现有68户,茶园总面积213亩。其中有条栽,也有丛栽,树势衰老,缺棵严重,土壤瘠薄,单产较低的中、低产茶园占全组茶园面积的68%,对全组茶叶产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能改造得好,全组茶叶产量和效益就能显著增加。为此,我们先后召开干部会和农户会,通过协商,制定方案,决定进行连续五年的改造以提高全组茶叶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开阳县双流茶场是贵州较大的县级茶场之一,现有茶园3580亩(其中投产茶园2600亩),职工421人。该场茶树多属六十年代初期种植,正值壮龄时期。但由于建园时基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新化县先进农茶社现有茶园1,038亩,位于资江北岸丘阜地带,地势平坦,土地成片,土质为红壤,自然条件很好。但是,由于茶园缺蔸缺行率达39.1%,1956—1957年冬该社进行了有计划的大面积补植缺蔸缺行工作,共补植茶园660亩;计128,913蔸,用去茶籽4,174斤,实生茶苗16,500栋,压条苗5,000株,成活率都很高,实生苗和压条苗达98%,56年冬和57年春种籽直播的茶苗,成活率为80%以上。原  相似文献   

9.
一、科学种茶提高单产茶树适当密植是我省茶叶生产的技术改革,是我国茶叶生产者多年的实践和科学种茶的经验。它的特点是充分利用土地和空间、合理肥培和综合技术管理。使茶树快速成园。我省湛江地区到82年底己有亩植4,000株以上的密植茶园一万多亩,其中五年以上亩产超  相似文献   

10.
一九五九年茶叶生产在一九五八大跃进的基础上继续跃进,茶叶产量和新辟茶园都有很大增长。大面积丰产和高额丰产茶园比一九五八年有了扩大和提高,全国亩产一百斤以上的茶园面积达一百万亩,亩产二百斤以上的茶园面积达十万余亩。群众性技术革命运动有了蓬勃发展,双手快速采茶技术已普及各茶区,学会掌握这项技术的达三十八万人,采茶的效率提高百分之五十以上,其中日采茶叶五十至一百斤的有六万人,日采一百斤以上的采茶能手有一万多人。  相似文献   

11.
我所试验场共有试验茶园196亩。分布于西湖区感应桥至外大桥一带坵陵山地,土质除沿溪有部分属于冲积土以外,其余均为红、黄壤粘质壤土,树龄都在30—40年生以上,当地的茶园管理是年施基肥一次,追肥2次,中耕1—2次,除草4—5次。1958年平均亩产190斤。由于建所时间较晚,冬季管理措施拖迟,但全场职工在所党支部领导下,发挥了社会主义积极性,特别是在党中央八届八中全会公报决议的贯彻以后,广大职工的革命干劲一鼓再鼓,终于克服了底子薄弱,战胜了不少困难,争得了大丰收。196亩茶园在58年大跃进的基础上继续增产75.8%,创造了亩产龙井茶333.7斤的大面积丰产。茶叶品质也显著提高,平均单价比全市平均单价提高五成以  相似文献   

12.
刘付Miao 《茶业通报》1993,15(3):13-14
面对当前茶叶发展的大好形势,应认真总结以往的经验和教训,把立足点从低标准建园、低水平管理,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山区茶叶生产水平”上来。一、我省山区县、市的茶叶生产概况和科技发展水平 1978年以来,我省三十八个山区县、市的茶叶生产有了很大发展,现除茶园的统计面积比1978年减少了3900多亩外,茶叶产量达到42.1万担,比1978年增长70.9%,茶叶既是农民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杂交水稻制种不仅产量高,而且种子质量好。主要特点是: 1.制种产量高。据统计,全省杂交水稻制种,1986年为12.83万亩,平均亩产156.4公斤;1987年为15.67万亩,制种期间多数地方虽遭受台风暴雨袭击,平均亩产仍达142公斤;两年制种亩产分别居全国各省、市、区的第2和第3位。 2.种子质量好。全省有80%以上的制  相似文献   

14.
韩祖高 《茶业通报》1990,12(2):36-38
茶黑毒蛾(Dasychira bovibarna Matsumura)是黄山地区茶园间歇发生的重要茶叶害虫,今年六月至七月上旬,当地不少茶场遭受该虫第二代幼虫严重为害。如休宁县茅山茶场650亩茶园有400亩发生该虫。其中叶子被吃80%以上的达60亩,叶子被吃50%以上的达100亩,叶子被吃20%以上的达160亩,叶子被吃20%以下达30亩。虫口最多的茶园每丛竟达600多头,一般茶园每丛虫虫也达200头以上。经大力防治后,夏茶损失仍达50%。祁门茶场共有1700亩茶园,受该虫危害的达900亩,经喷药防治一遍后,每丛茶树仍有虫30  相似文献   

15.
我所茶场现有单行条植(行株距130×30厘米)的新式茶园822亩,其中1956年冬播的500亩,从播种到采叶仅两年零五个月,目前茶树平均高度60厘米,幅度55厘米,有30个旁枝,茶树大部为中型椭圆叶,生长健壮。今年春季对1956年播种的500亩茶园,实行了打顶轻采,每亩采摘生叶60斤,连夏季轻采,秋季打顶采平均每亩达生叶140斤,折合干茶35斤。  相似文献   

16.
蒋业武 《茶业通报》2001,23(3):25-26
皖东南茶区是安徽最大的绿茶产销基地 ,年茶叶产值超亿元 ,是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尤其是五大国营茶场拥有茶园 3735hm2 ,“九五”期间最好年份 ,产量 850 0t,产值达 450 0万元 ,对推动本区经济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制约茶叶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因素仍很多 ,充分发挥茶叶资源优势 ,提高经济效益的难度较大 ,低产衰老茶园占茶园总面积的 40 %以上 ,部分茶园衰老速度加快 ,产量、质量、效益逐步下降 ,更新改造中低产茶园和巩固已改茶园成果的任务十分艰巨 ,因此国有茶场在抓好茶园改种换植 ,试验推广嫁接换种工作的同时 ,要有计划、有针对…  相似文献   

17.
1985年冬,我到江西铅山县河口茶场参观,看到该场1941年冬播种的百亩双行条列式平地茶园,迄今树势生长仍十分旺盛,满园郁郁葱葱,采摘面为140厘米,覆盖度为80%以上;从1955年起,单产超过百斤,1958年来,亩产干茶一直保持在250~400斤;另外,25龄以上的千亩茶园,亦连年亩产干茶超过200斤。使该场改变了长期亏损的落后状况,而年年有盈余。如此大面积老龄茶树的高产隐产,不仅为全国老茶园的改造提供了经验,也为茶  相似文献   

18.
<正>建设高标准无性系茶园,是提高茶叶产量、品质的关键。近年来,竹山县在建设无性系茶园上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茶苗成活率由最初的不足50%逐步提高到90%以上,基本实现一栽全苗、三年成园,不少茶园已进入开采阶段,少数已进入盛产期,一般亩收入在5000~6000元,最高亩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为进一步提高新建  相似文献   

19.
覃士才 《茶业通报》2002,24(3):23-25
应用无性系茶树良种发展新茶园,是提高茶园建园质量,开发名优茶、提高茶叶品质的基础,是培植五峰新世纪茶叶新的经济增长点,使我县茶叶再上新台阶、再上新水平的一项重大科技措施。因此从1997年冬开始,我县引进国家级无性系茶树良种“福鼎大毫”、“福鼎大白”、“福云6号”、“白毫早”等,在全县3000多个农户中栽植茶苗2800万株(其中自繁240万株),建无性系茶树良种园250hm2,占全县茶园总面积的4.85%,实现了“一年栽、二年采、三年亩收入过千元”的目标,最高的茶农亩收入达到2500元以上。春茶开园…  相似文献   

20.
本镇是稳、麦轮作产粮区,每年种植水稻面积5万余亩,其中杂交水稻种植4.6万多亩,占水稻总面积的90%以上。可是近几年来,杂交稻的产量不理想,产量下降。通过对28个村168个组户3626产21212亩杂交稻的调查与分析,找出产量下降的原因有如下3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