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蟹养殖池中青苔的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的河蟹人工养殖规模和养殖效益正在不断扩大和提高,亩产量也有所增加,但每亩养殖水面所获得的养殖效益却不尽相同,低的只有1000多元,最高的可达万元左右,一般为2000~5000元。造成养殖效益出现巨大差别的原因,除了河蟹养殖过程中的生态条件、营养水平和管理水平不同外,还与技术措施的运用合理与否有着较大的关联, 相似文献
2.
河蟹养殖池套养鳜鱼注意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河蟹养殖池中套养其他名贵鱼类,现已成为养殖户增加养殖经济效益的常规方法。淮安市楚州区近几年主要推广河蟹养殖池中套养鳜鱼,给养殖户带来了可喜的收益,但也有部分养殖户盲目实施套养,导致失败。在此笔者认为在河蟹养殖池套养鳜鱼要想获得成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池塘条件 相似文献
3.
4.
5.
一、河蟹生物学特性: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属甲壳动物,是洄游性的水产养殖品种;秋冬季从湖泊顺江而下到江口咸淡水交汇处交配产卵,而后孵化出的蟹苗再逆江而上,到水草丰富的浅水湖泊育肥,土长。河蟹适宜于偏碱性的清瘦水质,水体的水质调节就成了养殖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在河蟹人工育苗过程中,水质条件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苗种的产量与质量。水质受多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直接影响,经常处于较大的变动之中,因其检测手段的局限性导致盲目地大量使用抗生素和大量换水成为大多数技术人员在河蟹人工育苗过程中进行水质控制的两大“法宝”。然而,大量使用抗生素将导致细菌的耐药性和苗种的赖药性,可能获得较高的苗种产量和较低的苗种质量,低质量的苗种必然将风险带入到下一个养殖环节;大量换水除了增加养殖生产成本外,更难以在育苗水体中形成稳定的生态环境,不利于苗种的正常生长,一旦换水不及时则水质很… 相似文献
7.
养蟹就是养水,有过多年养殖经验的养殖户对此都有深刻体会。三天两头看到水色剧烈变化,心里就会很焦急。有些池塘水色长期稳定在黄绿色,即使刮风下雨也不会剧烈变化,此种池塘河蟹养成规格一般都较大,有套养青虾的,青虾产量也很好。那么如何调节稳 相似文献
8.
<正>常熟地区现有养殖池塘面积约6 013.33 hm2,其中河蟹养殖面积超5 333.33 hm2。2021年水产品产量超2.46万t,其中鱼类产量1.35万t,虾蟹类1.05万t,还有其他一些特色水产品种,为市民餐桌提供了丰富的优质水产品[1]。但随着配合饲料大量投喂、冰冻杂鱼大范围使用以及养殖动物排泄物的增加,导致水体中氮、磷等污染物超标,造成水环境污染[2-4]。近年来,长江“十年禁渔”、天然水域禁捕等环保措施陆续出台,传统的池塘养殖,已经到了转型的关键节点。渔业生产必须走低碳、绿色、循环的养殖模式[5]。 相似文献
9.
<正>近几年,随着土池育苗技术的日益成熟,蟹苗的产量、质量均得到了大幅提高。笔者多年来一直从事河蟹的人工繁殖,在生产中发现不少育苗场在育苗后期水质易变化,造成部分育苗池塘减产,甚至绝产,给育苗场带来不小的经济损失。针对这一现象,笔者从2006年开始,对育苗过程中水质的控制进行了探索试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在河蟹养殖池中栽种适当适量的水草能够吸收水体和淤泥里的氨氮和亚硝酸盐,维持水体中的理化因素=子的稳定,有效的净化水质;水草能够通过光合作用从而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使水质呈现氧化状态,从而降低有害无机物含量;水草能够有效的固定底泥,有效的减少水体中营养盐的含 相似文献
11.
12.
13.
正一、虾苗投放前的准备工作1.药物清除池塘中的小杂鱼,避免青虾投放后摄食幼虾,影响回捕率。2.进水泵口用80目的密网过滤进水,防止养殖中再将外源水中的野杂鱼带入。3.在青虾苗投放前杀虫并消毒,适度肥水。二、自繁虾苗套养1.开挖一个边角塘,池塘大小根据繁育苗种需要而定。2.增设水车式或微孔增氧设备。 相似文献
14.
15.
16.
通过在河蟹(Eriocheir sinensis)育苗池中添加微生物制剂调控水质,降低育苗过程中的用药和换水量,提高幼体的变态率.在试验组中分别添加光合细菌和芽孢杆菌及二者混合制剂,与批次的对照池进行比较.试验组的水质状况均好于对照组,幼体变态率平均提高了20%,抗生素等药品使用量平均减少85%,病害发生率平均降低31%,对照组的换水率为485%,而微生物制剂处理组均为150%,平均减少换水量56%,生产成本平均降低21%.微生物制剂在河蟹育苗中能有效控制氨氮等有害物质,降低换水成本,减轻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我省南美白对虾养殖产量的提高,虾池发病率大幅度上升,不仅给养殖户带来了经济损失,甚至影响到南美白对虾在我省的推广和发展.我省南美白对虾养殖周期短,从5月20日后水温上升到23℃并稳定在20℃时开始放苗,到9月底成虾出池,养殖周期只有约130天左右.养殖中出现的水质恶化,不仅影响成虾的规格和商品价值,严重的可引起虾病发生而引起死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