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华北落叶松是高大的乔木,为华北地区中、高山山地主要造林树种。华北落叶松的天然林,主要分布在山西、河北两省,垂直分布在海拔1380—2700米的山地。1800米以上山地多为纯林,或混生少量云杉和桦树;在低山区常与油松、栋类混交生长.  相似文献   

2.
<正> 华北落叶松是我国优良的速生用材树种、树干通直高大,材质致密,纹理通顺,树形美观。自然垂直分布在1300米以上。天然落叶松林在太行山区分布极少,仅在北段驼梁有零星分布。 太行山的造林树种比较单纯,一般是低山侧柏、刺槐、高山松(油松),除北段中段高海拔地方有少量落叶松人工造林外,其余地方很少有。特别在太行山南段因  相似文献   

3.
我区引种落叶松已有十几年之久,但长期以来发展较慢。根据1984年对本所定植区的华北、兴安、日本等落叶松(1978年定植)调查结果分析,华北落叶松生长最好,平均高4米,最高5.75米,最大年生长量达1.98米。为了探讨华北落叶松能否全面在榆林地区推广,我们选择了该树种的生态适应型,应用 Fuzzy 综合评判分析了我区府谷、神木、榆林、横山、靖边、定边、绥德、清涧八县的气候条件对引种华北落叶松的适宜  相似文献   

4.
<正>寒温性针叶林寒温性针叶林是横断山区分布面积最多的森林植被类型,由适应寒冷潮湿气候的云杉、冷杉、红杉(落叶松)等树种构成,主要分布在海拔3000米~4000米的亚高山带。图为在四川稻城亚丁"三神峰"之一的夏诺多吉峰映衬下的落叶松森林景观。  相似文献   

5.
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r Mayr.)是我国北方的重要造林树种之一,主要分布于山西、河北两省。在我省境内,华北落叶松主要分布于关帝山、管涔山、五台山、恒山和太岳山等海拔1600—2700米山地,以1600—1900米分布最多。华北落叶松耐严寒干旱,生长迅速,材质坚硬,用途广泛,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造林面积不断扩大。由于华北落叶松分布范围广,自然分布区内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生态条件的差异非常大。分布区内不同地点的生态条件,长期以来对种群内大量发生的不定变异进行定向的选择和积累,结果在天然种群内分划出彼  相似文献   

6.
落叶松是一个高纬度、高海拔的树种,据报导,全世界共有25种,在我国分布的天然落叶松有10种5个变种,它们主要分布于我国的西北、华北、华中、东北和西南山地与高山地区。兴安落叶松和长白落叶松是我国东北地区主要的用材树种之一。它分布广泛,生长迅速,易于栽培。各地区都营  相似文献   

7.
落叶松是我国的主要造林树种。如何因地制宜的确定该树种的造林密度,是当前生产上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根据在原辽宁省林研所时的调查材料和我省的具体条件和经营水平,对落叶松的造林密度提出如下意见: 一、立地条件和密度的关系辽宁东部属长白植物区,从全区看来,是营造落叶松的良好基地。但由于局部地区立地条件的不同,落叶松生长的差异十分显著。如,清原县湾甸子林场,在好的立地条件下营造的每公顷6,666株的朝鲜落叶松,栽后7年(2年生苗),平均树高5.3米,平均胸径4.25厘米;而条件较差的平均树高只有2.05米,平均胸径1.07厘米。为了使立地条件不同的林分,能够按期郁闭,人们常用不同的造林密度进行调整,一般的立地条件坏的密度要大,立地条件好的要小。  相似文献   

8.
为了丰富我场造林树种,尽快改善次生林面貌,我场1970年引进华北落叶松,1971年秋季开始造林,5年来共造林2000多亩。今年5月我们对幼林作了调查,6年生华北落叶松平均高1.02米,最高达2.16米,生长健壮,长势喜人。  相似文献   

9.
落叶松是落叶的针叶乔木。树高30-50米,胸径可达1米。落叶松包括25个树种,分布很广。华北落叶松原产山西,河北等省。我场于1969年开始引种,从山西省引到甘肃省祁连山林区。落叶松树干通直,材质坚硬,有光泽,抗压力强,耐水温、耐腐蚀,是水底建筑,电杆、枕木、造船的优良用材。落叶松木材纤维较长,可作造纸原料,树皮中可提取大量单宁。树脂中可以提取松香及松节油。  相似文献   

10.
以内蒙古根河林业局潮查林场境内的在20世纪80年代初主伐利用后形成的兴安落叶松过伐林为研究对象,利用兴安落叶松林8块标准地每木定位数据,分析林木分布格局和样方(5 m×5 m)林木株数对枯立木株数影响,探讨了林分大树和更新幼树位置与枯立木位置的关系,阐明了枯立木分布格局形成机制。结果表明:1)各树种枯立木比例,随树种组成成数增加而增大。枯立木主要在更新幼树阶段形成,径级分布集中在4径阶以下,其株数占总数的比例平均达82.2%。在更新幼树(含枯立木)中,生成枯立木的比例平均达8.8%。2)枯立木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林木分布格局、样方林木株数和更新株数与枯立木株数有显著正相关关系,林木分布格局对枯立木分布格局无显著影响。林木聚集度越大,形成枯立木的可能性越大,数量也就越多。3)枯立木位置与更新幼树和大树位置有显著相关关系。主要表现为落叶松和白桦相互关系。枯立木出现位置主要在大树和更新幼树集聚区域。大树对枯立木形成影响较更新幼树大,而且均以落叶松较白桦明显。白桦更新幼树对落叶松枯立木的形成,无显著影响。受影响的枯立木主要是枯立木株数中所占比例和树种组成成数较高的树种。影响枯立木位置的林木主要取决于其样方内位置和林木株数。  相似文献   

11.
落叶松是我国北方速生用材树种之一,树高可达30余米,胸径可达60厘米以上。它的寿命长,生长快,材质好,适应性强。树皮、树脂是生产单宁、松节油、酒精、木栓等的化工原料。引种落叶松对于提高森林生产率,丰富造林树种,促进社会主义林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省从1958年起,先后在黄龙山、桥山、秦岭、关山林区和长城沿线风沙区十多处进行了落叶松引种试验。树种有华北落叶松、朝鲜落叶松、长白落叶松、兴安落叶松,近年还引进了日本落叶松、卜氏落叶松和西伯利亚落叶松。引种较早的4种落叶松已初见  相似文献   

12.
<正>华北落叶松(Lαrix principisvαr.Rup-rechtii),是华北地区的主要山地造林树种,材质好,用途广,耐腐朽,生长快,且具优良生物学特性。对土壤有较强的适应性,并具有较强的抗风能力及涵养水源的功能。 落叶松在我县集中分布于2000米上下山地,而且大都是天然起源。本文试图从华北落叶松在我县不同海拔高度上的生长情况,探讨华北落叶松在我县的适生垂直带,分析和论述在我县发展落叶松人工用材林的可行性。 一、华北落叶松的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13.
华北落叶松生长迅速、材质坚硬、抗压和抗弯强度较强,是建筑、造船、纸浆及地下工程的良好用材,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是我省山区营造速生丰产林的主要树种。1华北落叶松在山西的分布及栽培现状华北落叶松是华北地区寒温性针叶林中的主要树种之一。根据资料记载,华北落叶松在山西中北部曾为辽阔的连续性的空间分布,由于人为活动,使之遭到严重的破坏,呈现出现今零散的岛状分布。全省共有5大片,即恒山(包括草垛山、桦林背)、管涔林区东部、五台林区、关帝林区、太岳林区好地方林场;垂直分布一般在海拔1600m~2700m。自然分布…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华北落叶松人工纯林的空间结构特征,从林分树种组成、直径分布特征以及垂直结构特征3方面对河北省北沟林场的华北落叶松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林分中落叶松为绝对优势树种,树种结构单一;落叶松人工林的直径大致符合正态分布情况,林下更新较差,处于不良的发育阶段;树高分布呈现双峰分布情况,落叶松上层分层较为明显。以林分树种组成,直径及树高分布为依据,提出林分结构调整的几种方法,使林分结构更加接近最优状态。  相似文献   

15.
华北落叶松是个优良的用材树种,在山西分布范围逐渐扩大。本文从苗圃地选择、整地做床、种子处哩与播种工序、抚育管理等方面介绍了太行区华北落叶松育苗以及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16.
华北落叶松是我国特有树种,天然分布在山西中、北部和河北北部海拔1,600-2,700米的较高山地。它具有生长快、材质好、耐腐性强等特点,为优良的建筑和桥梁用材,是华北高海拔地区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在毛主席革命教育路线指引下,我们走出校门,到生产第一线实行开门办学,向工人和贫下中农学习,根据当前落叶松育苗中的问题,在朔县薛家庄林场进行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华北落叶松是我省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在海拔1500—2200米生长良好,它具有生长快、材质好、易成活等特点,是群众喜爱的速生树种。建国以来全省营造华北落叶松人工林60万亩,半数以上郁闭成林,但因初植密度较大,抚育不及时,大多分化严重,影响了林木的生长。因此,编制一个合理的经营密度表,是当前生产上的迫切需要。目前编表方法较多,我们曾采用几种方法试编,经过统计检验比较,以利用标准地平均胸径与平均树冠面积相关关系所编密度  相似文献   

18.
通过样地调查,分析了不同结构草类-落叶松林和杜香-落叶松林林木分布格局特征。研究表明:(1)年龄36 - 65年草类-落叶松林和年龄54 - 63年杜香-落叶松林分布格局中,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和聚集分布所占比例分别为6.2%、50%、43.8%;(2)按林型分,草类-落叶松林分布格局中,均匀分布和随机分布所占比例均11.1%,聚集分布占77.8%。杜香-落叶松林分布格局均为随机分布;(3)树种组成在6落4阔 - 10落范围内,草类-落叶松林和杜香-落叶松林分布格局主要为聚集分布和随机分布两种类型。聚集分布主要集中在树种组成7落3阔 - 9落1阔范围内。  相似文献   

19.
为弄清间伐对落叶松人工林内环境因子,进而对落叶松林内天然更新的影响,在辽东山区对40年生落叶松人工林进行了5种不同强度的间伐试验(分别为0%、10%、20%、30%和40%)。间伐后,对环境因子和更新状况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林冠开阔度随间伐强度增大而增加,间伐后其林冠下光量子数量、地表平均温度、不同层次土壤平均含水量与空隙度大小成线形关系;落叶松人工林间伐一年内,更新树种丰富度没有显著变化,而更新密度和更新频度都明显增加(p<0.05)。更新树种数量增加与树种特性有关,增长幅度为阳性树种>耐荫树种。所有的更新树种中,对林冠开阔度变化响应最大的是黄波罗(Phellodendronamurense)。实验结果证实了辽东地区落叶松人工林间伐后,更新数量变化与周围保留的树种分布、树种特性和立地条件有关。图9表2参43。  相似文献   

20.
长白松(Pinus sylveshris var·sylveshriformis(Takenouehi)Cheng ehC.D.Chu)又叫美人松,为我国长白山特有的珍贵针叶树种。原产长白山北侧,在海拔690—1000米分布较多,并有纯林分布,面积不广;海拔1000—1300米与红松、鱼鳞云杉,长白落叶松和岳桦等树种混生,随海拔增高而显著减少;海拔1500米以上几乎绝迹。长白松是常绿高大的乔木,具有干形园满通直,树枝弯曲俊俏,单位面积产量高和木材用途广等优点。此外,在天然更新方面具有明显的两个世代分布特点。在残留的散生高大母树附近都有繁茂的天然幼树,而无其它树种侵入和更替的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