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茶叶的采摘是个非常重要的措施,因为合理的采摘能够保证茶叶收成的稳步增长。许多茶园因为不能及时合理采摘而减产。茶叶的收获和其他农作物的收获不同,我们在收获茶叶时夺取了茶树生长所需要的物质。因此,良好的采摘制度应当取得最高的符合质量的茶叶产量,而又不致于损伤茶树的健  相似文献   

2.
茶树采摘是收获过程,又是栽培技术的末端,为了持续地获得优质高产的鲜叶,必须实施合理采摘。1新梢伸育规律:合理采摘是以新消伸育为基础的,了解其规律,才能采得较多鲜叶,并使茶树持续丰产。1.1新梢神育量:冬季低温,茶芽休眠,当春季温升至茶芽萌动起始温度时,细胞激活,内含物转化,如果此时水份充裕,芽萌动,从鳞片展开一鱼叶—3~5片真叶,完成一个生长过程,然后进人休止。当季长叶多少,受芽中叶原基已形成雏叶数支配。休止一段时间后,第二次生长开始,从1叶一3—5片真叶一休止。第二次生长在一次生长的顶端向上延伸展开,…  相似文献   

3.
浅谈茶树的合理采摘万和平(湖南省祁东县外贸茶叶公司·祁东·421600)目前,我省部分茶区在茶叶采摘问题上,滥采乱摘,杀鸡取卵,不讲科学摘茶,老嫩一把抓的现象非常普遍。不仅影响茶叶质量和茶叶经营的效益,而且由于严重摧残树势,势必影响持续优质高产高效茶...  相似文献   

4.
1958年,在社会主义建設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我們霞浦人民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发揮了敢想敢干的共产主义风格,在全县范圍内雷厉风行地开展了以更新、重修剪、移植归并、移苗补植为中心的改造旧茶园运动,取得了輝煌的成就。經改造的茶园当年不但没有減产,反而大大增产,1958年全县茶叶总产量,比1957年增产50.5%;改造的第2年——1959  相似文献   

5.
茶树是多年生的木本植物,自然生长又高达三、四公尺,树型高大,枝条稀少,高低参差不齐,发芽少,不仅影响采摘效果,而且影响到茶叶产量和品质的提高。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一定要很好的管理,细心地管理”的教导,新建立的茶园或衰老茶园通过修剪、台刈改造,加强肥培管理和合理采摘等技术措施,可使茶树枝条密集、生长健壮、枝条整齐,发芽多而形成一个广阔的采摘面,为茶树高额丰产奠定良好的基础。目前我区有些产茶社,队单产较低,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茶树没有很好修剪,再加上采摘  相似文献   

6.
机采茶树采摘适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机采茶树开采时期恰当与否,直接影响茶叶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所以,研究其采摘适期,是机采茶树栽培技术中一项重要内容。六十年代初期,日本簗赖好充等人曾作过机采适期的研究,提出驻芽率达80%时开采最好,我国尚无这方面的资料报道。茶叶  相似文献   

7.
茶树是以收获鲜叶为栽培目的的,采摘是茶叶收获的主要手段。研究采摘后茶树体内物质的生化反应对指导合理采茶具有积极的意义。近几年来,作者对采摘茶树与自然生长茶树的生化问题进行了一些研究,根据研究结果,阐述采摘对茶树生化成分的影响。茶树95%的生物产量是依靠光合作用来取得的,而叶片是进行光合作用最基本的部位,故称为茶树的营养器官。长期来人们对采摘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试图利用合理的采摘技术措施激发茶树的生理活动,促进新陈代谢。采摘解除了茶树新梢生长的顶端优势,促进了侧枝和芽叶的生长,同时也打破了茶树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理平衡,从而引起茶树机体内部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如果不采摘,茶树生理机能会受到一定影响,新陈代谢只能维持在一个低水平上,有机物质的积累相应就少。因此,在某种程度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适宜机采的茶树品种,2012~2014年对14个茶树品种机械采摘和手工采摘芽梢中标准芽叶比重和破碎芽叶比重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丹桂、黄观音、白芽奇兰、茗科1号(金观音)、悦茗香、黄棪、福建水仙、金牡丹等8个品种机械采摘与手工采摘的完整芽叶比重(符合乌龙茶采摘标准)和新梢破碎芽叶比重接近。而肉桂、毛蟹、本山、梅占、铁观音、黄玫瑰等6个品种机械采摘的完整芽叶比重比手工采摘低,新梢破碎芽叶比重均比手工采摘高;初步得出丹桂、黄观音、白芽奇兰、金观音、悦茗香、黄棪、福建水仙、金牡丹等8个品种机采效果较好,且这些品种生长速度较快,产量较高,较适宜机械采摘。  相似文献   

9.
基于适宜机械化采摘的弧形与平形茶树树冠,分析了两种形状树冠在树高与树幅变化、叶层分布、新梢生长及产量等方面的异同,提出了机械化采摘茶园树冠培育的基本方法,以及幼龄茶园、手采茶园改机采茶园的机采树冠培育技术。  相似文献   

10.
茶是常绿树木,是全年可进行光合作用的作物。茶树的新芽依靠其间进行的光合作用和树体内蓄积的碳水化合物等而生育。另外,虽然老叶的光合强度在冬季降低,到春季才稍显恢复,但通过秋冬两季同化产物的蓄积,仍对来年头轮茶的收获量和树势维持有很大影响。还可从头轮茶比其他二、三轮茶品质最好这一点看出保护冬季叶(老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茶树枝梢上的各个腋芽能否萌发及其发育能力的强弱受内外各种因素影响。观察结果发现:不同采摘处理后的小桩上的腋芽各有其不同的萌发方式,且在不同树势上和不同季节的表现又略有差异。  相似文献   

12.
采摘是人们栽培茶树的直接收获手段,又是重要的管理措施。在这方面已作了大量的研究实践。但是,在如何采摘与留养,仍存在着一些不同看法。另外,虽然某些植物已证实了摘除部分叶片对光合作用有一定刺激作用。然而,就茶树而言,采去不同程度的新梢对留养叶光合能力的影响尚不十分清楚。因此,设计了这组试验。在研究茶树自身光合、呼吸生理  相似文献   

13.
日本的头茶、二茶和三茶的采摘期分别在4~5月、6~7月和8~9月。相对而言,头茶的新梢生长主要依靠上年储存的碳水化合物供应营养物质,随着头茶的生长与采摘,贮存的碳水化合物不断被消耗而减少。因此,二、三茶的生长主要依靠光合作用供应营养物质。据此认为,在头茶采摘时留养一批新叶,对保持二、三茶高强度的光合作用,从而提高二、三茶的产量与品质将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茶树植物生殖能力的强弱,除直接表现在花、果与种子量上,还表现于子室的能育程度上。但这些与不同的种群或品种间的演化程度、遗传特性或雌雄两性结构形式等似有密切关系。据我们已研究结果表明:西南及华南区系中,许多原始或较原始的乔木大叶种,其生殖能力普遍低于东南或中北部灌木中、小叶种。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以四川主栽品种福鼎大白茶、名山131、福选9号、乌牛早和川农黄芽早的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和一芽三叶为原料,采用传统黄茶加工工艺制成黄茶,通过对其内含成分测定和感官审评,分析得出夏季加工制作成黄茶的最佳品种、最佳采摘标准。结果表明:福选9号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为最适宜制作黄茶的原料,其次为川农黄芽早嫩叶(一芽一叶)。  相似文献   

16.
采摘“笑口棉”的弊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原棉品质、增加经济效益,棉花适时采摘,越来越受植棉专业户的重视。据将棉铃从成铃到吐絮分四类测试,其强力、成熟度和细度分别为:青铃(未裂)分别为1.9克、1.39和4640千米;笑口(线裂)分别为2.9克、1.49和5700千米;半笑口(绽裂)分别为3.9克、1.65和5600千米;吐絮(全裂)分别为4.1克、1.69和5300千米。棉铃开裂越好,则纤维强力和成熟度越高。据9月份同一时期采摘不同成熟度棉铃称重比较,  相似文献   

17.
测试分析不同适制乌龙茶品种(系)小至中开面的对夹二、三叶嫩梢茶叶铝含量,分析采摘时期对茶树新梢及茶汤铝含量的影响,阐明不同茶树品种及采摘时期对茶叶铝累积的影响并评价茶叶饮用安全.结果表明,福建省主栽适制乌龙茶品种(系)小至中开面的对夹二、三叶嫩梢茶叶铝含量在445.17~814.51 mg·kg-1之间,肉桂、黄玫瑰和紫玫瑰茶树品种茶叶铝含量较高,梅占、金牡丹和佛手茶叶铝含量较低.茶树新梢茶叶铝含量随着生长时间的延长迅速提高,采用指数方程可以很好模拟茶树新梢铝累积与生长时间的关系,控制茶叶采摘时期是控制茶叶铝含量的有效措施;随着新梢生长时间的延长,茶汤铝含量、茶叶铝溶出量及茶叶铝溶出率迅速升高,但日常饮用乌龙茶铝摄入量在安全限量范围内,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相似文献   

18.
不同茶树品种实行优质绿茶机械化采摘的适应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宗茶机械化采摘已在生产中普遍应用,技术较为成熟。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优质绿茶的效益显著高于大宗茶,并在生产中占据了绝对的优势。然而当前优质绿茶主要靠人工采摘来完成,由于采茶工紧缺,采茶高峰期有些地方无法将茶叶及时采下,导致效益降低;采茶工资普遍上涨,增加了茶叶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9.
芽梢是构成产量的基础,收获的对象。它们在茶树采摘面上是如何分布的?不同树冠形状的采摘面对芽梢的分布和产量构成有否影响?为此,我们把条栽福鼎种茶树树冠修剪成三种不同形状——水平型、弧型、屋脊型;将树冠中心至茶行两边采摘面划分成50×20cm~2的采摘小框,每次采摘时分别记载小框内的芽数及产量。茶树树冠经不同的整形后差异明显,由于修剪,水平型树冠较强地抑制了顶端生长优势,促使枝条侧面横向发展,表现为树的高度较低,而树幅最宽;弧型及屋脊型是顺树势修剪,顶端生长优势抑制较轻,尤其是屋脊型的屋顶更促使了顶端生长,因此屋脊型茶树最高而树幅最小。树冠采摘幅则由于弧型及屋脊型采摘面均有一个弧度,因此采摘幅的差距相对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