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体外评定技术是利用离体方法评定反刍动物饲粮营养价值的一系列方法与技术。目前常用的体外评定技术包括瘤胃微生物消化法、酶法、尼龙袋法和体外产气法等。本文针对上述几种方法的特点及优缺点进行了评述,并详细介绍了体外产气技术,比较了注射器式和压力传感器式两个体外产气系统。  相似文献   

2.
体外产气技术是反刍动物饲料营养价值评定中常用的方法之一。文章比较了体内法、瘤胃尼龙袋法和体外法在反刍动物营养价值评定中的特点,并着重从体外产气技术的技术细节、测定装置和应用范围进行了全面的论述,为该技术的标准化和自动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体外评定技术是用活体外测定方法评定反刍动物饲料营养价值的一系列方法与技术。可避免体内法的一些不足。体外评定法从20世纪50年代出现.主要有体外产气法、两步法;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人工瘤胃持续发酵法;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应用的近红外反射光谱技术.另外还有酶解法及溶解度法等。体外法与体内法、半体内法相比较,具有操作简便、容易标准化、结果重演性好等优点.从而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体外产气法在动物营养学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生产中饲料营养价值的高低直接影响动物的生产性能及畜产品的品质,实验室常用体外法来评价和估测饲料降解率。体外法主要通过测定底物如饲料降解后的残余量和发酵产物生成量(微生物数量、挥发性脂肪酸)或气体的产量来评价饲料营养价值。体外产气法是基于瘤胃发酵与产气高度相关的一种瘤胃体外模拟技术,该法具有简便、经济、快速、费用低等优点,目前在国内外多用于评价反刍动物饲草的饲用价值。作者主要综述了体外产气法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及体外产气法中较为经典的发酵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5.
瘤胃体外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刍动物瘤胃发酵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各种各样的瘤胃体外培养方法也随之产生.综述了几种主要瘤胃体外培养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两步法、产气法、体外连续培养法等的优点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海存秀 《草业与畜牧》2006,(8):52-53,56
阐述了体外产气法的原理、影响体外产气量的因素及其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体外产气法的原理、影响体外产气量的因素及其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8.
反刍家畜饲料营养价值体外法评定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综述了评价反刍家畜饲料营养价值的几种主要体外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体外产气法、两步法、人工瘤胃持续发酵法、酶解法以及近红外反射光谱技术等。  相似文献   

9.
此文论述了评价反刍动物饲料营养价值的几种主要体外方法,包括体外产气法、两步法(短期瘤胃法)、人工瘤胃持续发酵法(长期瘤胃法)、酶解法、溶解度法以及近红外反射光谱技术(NIRS)等。主要介绍了这几种方法的基本原理、优缺点、发展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
牛蛋白质需要量的测定方法有体内法、半体内法和体外法。体内法能准确反映牛蛋白质需要量,但操作复杂。半体内法因重复性好,与体内法有较好的相关性而被广泛应用。体外法操作简单,结果具有一定的可靠性,但不能完全真实的反映瘤胃内实际发酵情况。对上述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以为研究牛的蛋白质需要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消化率测定有体内法和体外法之分。体外法由于限制因素较多而未得到广泛应用。体内法又可分为粪法和回肠法。粪法,即收集有完整消化道或切除盲肠的鸡的粪便,来测定饲料氨基酸消化率。前人对全粪法收集排泄物进行了大量的研究(Sibbald,1979;McNab,1994)。粪法在20世纪80、90年代  相似文献   

12.
体外产气技术在三江源区动物营养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畜牧科研中,体外产气法是被广泛应用在动物营养研究领域的成熟技术。该文阐述了目前体外产气技术可应用的研究领域,并结合青藏高原三江源区动物营养研究的实际情况,讨论并展望了体外产气技术在高原动物营养研究中的应用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虽然尼龙袋法是国际公认的评定饲料蛋白质瘤胃降解率的常规方法,但是尼龙袋法耗时、复杂,受瘘管动物的限制,不能满足大规模评定饲料蛋白质降解率的要求。为了寻求能在一般实验室条件下即可完成的体外评定饲料蛋白质降解率的方法,国内外做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体外发酵法、动物模型法、酶解法等典型的体外法。其中以酶解法的操作最为简便,费用最低,结果也与体内法和尼龙袋法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试验的目的是研究用胃蛋白酶—胰蛋白酶两步酶解法评定保护处理豆粕中粗蛋白质降解率的最适反应条件,包括最适酶浓度、底物浓度、缓冲液pH值、水浴温…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建立体外测定日粮和常用饲料原料中外源代谢葡萄糖(MG)含量的方法。试验采用单因子设计,以小肠消化时间为处理因素,分为1、2、4、6 h和8 h共5个处理。通过"胃蛋白酶-胰蛋白酶两段法"以四种不同日粮为底物进行体外模拟消化。将体外法测得的日粮淀粉降解率与体内法测得的日粮淀粉消化率进行相关性对照,确定两者相关系数最高的时间点,且将此设定为体外模拟消化的最佳时间。用此模拟消化时长,测定6种猪料原料外源MG水平。结果显示,体外法测定淀粉消化率,最佳的消化时长为6 h,此时与体内法测定的淀粉消化率建立的回归方程为:y=0.137 4x+84.834(R2=0.871 1)。最终得到体外法估测日粮外源MG的公式:外源MG=小肠淀粉量×(0.14×体外法测的小肠淀粉消化率+84.83)/0.9,并根据此方法测定出了几种常用饲料原料外源MG。  相似文献   

15.
近1个世纪以来,科研人员致力于研究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产生具有功能的精子。直到近几年,研究人员才成功利用体外组织培养的方法获得了具有受精能力的精子。体外研究精子发生的方法主要有组织培养法和体外培养分离细胞的方法,结合两种方法将分离的生殖细胞移植到睾丸组织中进行组织培养。作者回顾了体外精子发生的培养方法,为临床应用和阐明精子发生机制的基本问题提出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16.
奶牛体外受精胚胎的不同培养方法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屠宰场奶牛卵巢为试验材料,研究体外、体内培养法对体外受精胚胎发育的影响。(1)体外受精胚胎在体外培养体系是否加输卵管上皮细胞单层(颗粒细胞单层)(2×106个/mL)的培养液中培养与临时受体绵羊体内培养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在培养的第8天囊胚发育率无显著差异,体外培养体系囊胚形成主要集中在第8天(受精日为第0天)。体内培养体系囊胚的形成多数在第7天。加体细胞的体外培养体系与体内培养法囊胚生成率无显著差异,但却显著好于不加体细胞的简单体外培养法。(2)进行两种方法生产胚胎的程序冷冻、解冻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体内培养法和普通体外法生产的胚胎解冻后存活率(90%、60%)和囊胚孵化率(85.7%、44.4%)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7.
以出生24 h的和田羊羊羔为实验对象,利用胰蛋白酶消化大脑皮质组织后采用贴壁法纯化细胞后进行体外培养,并通过形态学观察、Nissl′s染色、NSE/Hoechst 33258荧光双染、Neuron-specific classⅢβ-Tublin免疫组化染色、CCK-8法和MTT法检测细胞活性及纯度,研究和田羊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的体外培养特性。结果表明:培养基中加入3μg/mL阿糖胞苷可提高神经细胞纯度,在体外培养至1~8 d的和田羊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形态和核型均为正常。结果表明成功建立了和田羊大脑皮质神经细胞体外培养模型。  相似文献   

18.
为了优化鸡胚小肠上皮细胞体外培养、纯化方法,本研究利用胶原酶对鸡胚小肠进行体外消化处理,利用酶消化法和细胞反复贴壁法对所培养细胞进行纯化,并绘制了纯化细胞的生长曲线.结果显示:利用1 mg/mL V型胶原酶对16胚龄的鸡胚小肠上皮组织进行体外消化,将获得的分离细胞培养在DM EM(Dulbecco's modified...  相似文献   

19.
为了增加优质高产奶牛的数量,本研究用进口体外性控胚胎进行了大规模的移植。两年累计移植2 201头次,在移植后50~70 d,用B超和直肠检查法确定妊娠728头,受胎率为33.1%。相对于常规冷冻法体外性控胚胎,使用玻璃化冷冻的体外性控胚胎的受胎率为35.1%,明显高于常规冷冻法的胚胎(29.2%);解冻后的A级胚胎比率...  相似文献   

20.
为了筛选凤尾草乙醇提取物体外抑菌试验最佳方法,通过打洞法、牛津杯法、干、湿纸片法、二倍稀释法测定乙醇以及中药凤尾草乙醇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体外抗菌效果。结果二倍稀释法中乙醇的最低抑菌浓度为6.25%;无水乙醇在打洞法、牛津杯法、纸片法、二倍稀释法中均无抑菌圈;凤尾草乙醇提取物在打洞法、牛津杯法、湿纸片法中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0±1 mm、14±1 mm、13±2 mm;凤尾草乙醇提取物在干纸片法中无抑菌圈。表明无水乙醇可作中药提取物的溶剂用于打洞法、牛津杯法、湿纸片法;打洞法用于凤尾草乙醇提取物的体外抑菌试验重复性好,抑菌圈质量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