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55年,25家美味悠远、享誉港澳的佛山古酱园合并重组,取名为海天酱油厂,天时、地利、人和,佛山制酱业的“原始积累”为海天提供了高起点的发展平台。1994年,海天成功转制成为佛山市海天调味食品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2.
通过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对产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渭河试验站9年生的秦黑杨1号、秦黑杨2号、陕林3号的纤维形态及材性进行研究。秦黑杨1号、秦黑杨2号、陕林3号杨木的纤维长度分别为1 317.18、1 201.32、1 317.72μm;木纤维长宽比分别为49.08、45.29、47.30;气干密度分别为0.551、0.502、0.623 g/cm3;体积干缩系数分别为0.541%、0.472%、0.513%;顺纹抗压强度分别为46.258、42.582、53.310 MPa;抗弯强度分别为87.558、85.000、105.336 MPa;抗弯弹性模量分别为10 441.514、10 830.987、13 523.756 MPa。结果表明,木纤维长度秦黑杨1号和陕林3号相近,大于秦黑杨2号;木纤维长宽比秦黑杨1号大于陕林3号,秦黑杨2号最小;2种秦黑杨新品种的气干密度与材性均小于陕林3号,干缩系数秦黑杨1号最大,陕林3号次之,秦黑杨2号最小。为探讨秦黑杨木材的用途,综合分析秦黑杨纤维形态及材性指标,3种杨木均可作为造纸和纤维工业用材,且秦黑杨1号综合性能要优于陕林3号...  相似文献   

3.
利用GC-MS对5种固态发酵食醋岐山醋、北京米醋、山西陈醋、镇江陈醋和海天陈醋的香味物质定性、定量分析,并对其食醋香味物质的组成、种类和相对含量进行较为系统的比较及评价。结果表明,5种固态发酵食醋的香味物质主要由酯类、醛类、醇类、酮类、酸类、酚类和杂环类及其他类共8类香味物质组成。岐山醋、北京米醋、山西陈醋、镇江陈醋和海天陈醋中分别含有63种、54种、62种、55种和60种香味物质;岐山醋中主要香味物质为乙酸、糠醛、乙酸乙酯和丙酸乙酯,北京米醋为乙酸、苯甲酸和3-甲基丁酸,山西老陈醋为乙酸、糠醛和乙酸乙酯,镇江陈醋为乙酸和糠醛,海天陈醋为乙酸、糠醛、乙酸乙酯和苯甲酸。5种固态发酵食醋中的酯类香味物质相对含量分别为岐山醋33.37%,北京米醋6.53%,山西老陈醋14.4%,镇江老陈醋8.31%,海天陈醋13.58%。  相似文献   

4.
考古资料证明,在甘肃大堡子山秦公陵园的种字形大墓[1]、甘肃礼县圆顶山秦贵族墓地[2]、陕西凤翔秦公一号大墓[3]、咸阳市黄家沟战国秦墓[4]、秦始皇兵马陪葬坑[5]及四川青川战国中晚期墓葬[6]、成都羊子山第172号墓[7]、四川?经古城坪Ml[8]、湖北云梦睡虎地十一号秦墓[9]、湖北云梦木匠坟秦墓[10]、湖北云梦龙岗秦汉墓的M10[11]、河南泌阳秦墓[12]等均有秦漆器的出土。这些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出土的秦漆器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充分说明了秦漆  相似文献   

5.
为充分发挥甘薯品种秦薯5号的高产潜力,在总结秦薯5号高产典型案例的基础上,按照秦薯5号超高产量栽培的技术路径,探索总结了一套秦薯5号亩产5 000 kg的栽培技术措施在产区推广应用,进一步提高了秦薯5号品种的种植效益。秦薯5号亩产鲜薯5 000 kg产量构成:密度3 500株/亩,单株薯重1.4~1.6 kg,单株结薯数5~8块,单块薯重0.2~0.6 kg。  相似文献   

6.
秦粮315是西安秦粮种业有限公司用自育自交系秦001为母本,自育自交系秦002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玉米新品种。该品种于2012年3月通过陕西省审定。文章介绍了秦粮315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栽培要点和制种要点。  相似文献   

7.
筛选优化适于秦白杨扦插繁殖的最佳条件,提高秦白杨扦插成活率。试验通过设计L9(34)正交试验,选取扦插时间、插穗长度、生根粉浓度、灌溉次数4个因素,在不同因素水平下,观察秦白杨扦插成活率及其生长量,采用极差分析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到扦插时间在3月17日、插穗长度18cm、生根粉浓度3.2g/L、灌溉次数4次为增加秦白杨生长量的最佳扦插条件;扦插时间在3月22日、插穗长度18cm、生根粉浓度3.2g/L、灌溉次数4次为提高秦白杨成活率的最佳扦插条件。本试验是秦白杨扦插技术的初步研究,以期能为构建秦白杨种苗繁育有效技术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秦白杨系列品种木材材性及纤维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测试了杨树新品系秦白杨系列1、2、3号与对照毛白杨无性系30号的物理力学性质和纤维形态特征。结果表明,秦白杨1号的物理力学性质与毛白杨无性系30号接近,且横纹抗压强度、抗弯强度等指标略优于毛白杨无性系30号。秦白杨2号和3号的物理力学性质次于这两者。秦白杨1号、3号和毛白杨无性系30号的纤维长宽比均43,且秦白杨3号纤维长度最大。综合纤维形态和材性测试结果,秦白杨1、2和3号均可大面积推广,是适宜制造家具等木材工业和造纸工业的优良新种。  相似文献   

9.
从新出简牍看,秦的"授田"主要是授予荒地,且数量较小,"授田"的程序是民户先向基层官吏提出申请,基层官吏再向上级申报并须得到批准,"授田"的获得需要一定条件。这说明秦的"授田"并非全民性的授田。秦民户的土地主要是通过继承、买卖和转让的方式获得,"授田"只是民户获得土地的一条次要途径。秦土地制度的性质是私有制。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提高西安市高陵区红薯的种植水平,统一和规范红薯种植品种结构,2019年高陵区渭丰种植合作社引进秦薯5号、秦薯4号和商薯19号3个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引进品种秦薯5号、商薯19号比高陵区当地多年主栽品种秦薯5号分别增产1 468kg/667m2和978kg/667m2,增产率达32.04%和21.34%,可在高陵区作为主导品种大面积栽植。  相似文献   

11.
秦王朝之建立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农业发展,中国农业由此跨入整体发展时期。秦统一,推动了中国农学的哲理化趋势;加强了中国农业的政策制度建设;促进了中国农业文明远播。秦农业是秦、汉帝国之兴盛与建立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2.
秦油2号硝酸还原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体外诱导法系统地测定了秦油2号不同部位的硝酸还原酶活性。结果表明:秦油2号硝酸还原酶受底物浓度、诱导时间、pH值、光和温度等因素影响;叶龄和叶位是其活性变化的内在因素;器官之间也存在着酶活性的差异,其大小顺序为根、叶片、叶柄、茎;硝酸还原酶活性具有季节性的变化。秦油2号的硝酸还原酶活性高于中油821,间接表明秦油2号品种耐肥性强,氮素利用率高。  相似文献   

13.
1选用良种当前的育苗繁殖育种,应首选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秦薯1号(优质高淀粉型)、秦薯2号(高产食饲兼用型)、秦薯3号(优质食用型)、秦薯4号改良优系(优质食饲兼用型)以及红心431,通过严格提纯因地区和用途选择利用.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油菜秦油10号的生育特性,从播种、育苗移栽、病虫害的防治等方面总结了油菜秦油10号移栽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秦薯4号春薯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块根膨大速率、干物质积累、干物质分配、块根ABA含量变化4个方面,对秦薯4号干物质积累及分配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秦薯4号块根膨大有两个高峰期,第一高峰期出现在栽苗后80~100d,栽苗后120~140d出现第二次膨大高峰期;在全生长过程中,秦薯4号的生长势弱于徐薯18。秦薯4号的生物学干物质积累量普遍低于徐薯18。而经济产量普遍高于徐薯18;从干物质分配情况来看,秦薯4号在栽种60d以后T/R值小于1,呈递减趋势,而且秦薯4号的T/R值普遍小于徐薯18,说明秦薯4号干物质分配更加合理,更容易形成较高的经济产量;秦薯4号块根ABA含量在栽后40~70d增加较快,90~110d含量最低,110~140d含量又迅速增加,这与秦薯4号块根膨大速率变化趋势相似。  相似文献   

16.
采用茎尖离体脱毒培养方法,以康0101-2马铃薯品种为对照,研究了MS、LS2种基本培养基对秦芋30号、秦芋31号品种的马铃薯脱毒苗茎尖分化的影响,以及不同配方培养基对微型薯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LS培养基促进了秦芋30号和秦芋31号茎尖分化,使脱毒苗扩繁系数显著增加;在马铃薯脱毒薯试验中使用MS+2.0mg/LBA的配方,显著缩短了脱毒脱毒薯的形成时间。  相似文献   

17.
论秦与大地湾农业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论秦与大地湾农业文化的关系甘肃省天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徐日辉秦发祥于甘肃天水,是其先祖非子为周孝王牧马有功被封邑于“秦”,始有秦赢之称;大地湾亦在甘肃天水,以中国农业文化发源地之一而著称于世。同一地区能产生如此重要的历史文明,二者之间有无关系,至今未见...  相似文献   

18.
该新品种(系)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继秦薯四号之后选育的,脱毒短蔓高产优质,耐贮性极为突出的甘薯新品种(系)。综合性状均优于秦薯四号,其特点:结薯早,宜春夏栽培。“秦秀2000”茎蔓一般长60厘米(秦薯四号为100厘米),不易旺长,不需翻蔓提蔓,耐水肥;“秦秀2000”春薯产量一般在5000千克以上(秦薯四号为3000千克左右),夏薯亩产为3000千克以上(秦薯四号为2000千克  相似文献   

19.
引大入秦水利工程作为一项规模浩大的自流灌溉工程,1976年开工,用时40年全面竣工,极大缓解了整个受水区的工农业发展及城乡生活用水问题。但建设周期过长也让引大入秦工程凸显出许多问题,早期供水模式单一,具有明显区域性,与受水区的供需出现偏差等,阻碍了引大入秦工程实际功能的发挥。通过对引大入秦工程的分析,并总结后期工程调整的思路与策略,对我国农田水利建设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发达的农业是秦统一中原的基础中国农业博物馆萧克之秦赢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纵横四海,一统华夏,虽至子婴降汉(公元前206年)仅历15年,但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这个地处西垂的秦怎样步入强国之林,又何以统一中原?纵观秦的历史,主要原因是农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