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茶文化与饮食文化、旅游文化、企业文化等众多的文化热一样,已经成为众所瞩目的文化热点。申城首家茶艺馆——宋园茶艺馆去年七月十日开馆迄今,轰动效应不减,吸引数千爱茶人士品茗观赏,海内外报纸、电台纷纷采访报导,称誉沪上。“宋园”超乎意料的社会反响,使我们对茶艺馆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也促使我们对茶艺馆应负的社会责任这一课题加以探讨、摸索、实践、总结。结合“宋园”的实践,我们体会到现代茶艺馆的社会责任有以下五个方面,不当之处,万望各界爱茶人赐教。  相似文献   

2.
茶文化在社区文化中的积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文化在社区文化中的积极作用上海宋园茶艺馆卢祺义近年来,茶文化已在不少社区蓬勃兴起,作为我国茶叶出口重要口岸的上海也不例外:各种茶艺表演及茶文化研讨活动此起彼伏,方兴未艾;闸北区政府以宋园茶艺馆为依托,决定把茶文化列为社区特色文化,目前正与上海市茶叶...  相似文献   

3.
茶馆文化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 ,有悠久历史的茶馆又迎来了一个新的繁荣时期 ,邻次栉比的茶楼、茶苑、茶坊忽如雨后春笋 ,在有着丰厚茶文化积淀的中国大地上破土而出 ,令人目不暇接。继中国各大城市茶艺馆之后 ,各地中小城镇的茶艺馆也相继出现、发展。在物质财富不断丰富的今天 ,追求优雅的文化娱乐与休闲活动以满足精神文化需求 ,是具有浓郁文化艺术氛围的茶馆得以繁荣的社会背景。茶艺馆文化艺术氛围的形成有直接和间接内容二大方面的因素 ,直接内容包括建筑装饰、茶座设计、茶品、茶食、茶点等 ;间接内容包括陈列物…  相似文献   

4.
现代茶艺馆设计规范要求,运用设计基本原则与资源要素配置,经过缜密地构思,将茶艺馆的艺术定位、功能选择、经营活动、文化内涵等设计理念,通过精确布局、精当装饰、精细安排,共生成其形象层建筑美、物质层科学美、服务层和谐美、艺术层文明美的高度融合;自然形成现代茶艺馆复合功能特征和丰厚的文化底蕴;赋予人们生态文明时代的多重享受。这是现代茶艺馆设计应该达到的艺术规范。  相似文献   

5.
《农业考古》2001,(4):105
深圳仙人泉茶艺馆位于深圳市深南中路与华强南路交汇处的润南酒店六楼 ,营业面积1 6 0 0平方米 ,是深圳市目前最大的茶艺馆 ,茶艺馆设有三个大堂和 2 6间豪华包厢 (其中日式1 0间、中式 1 6间 )。茶艺馆装饰清幽高雅、返朴归真 ,既有“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园林造景 ,又有异城风情的和式风格。茶艺馆还聘请了著名的书、画家为茶馆“量身定做”了上百幅优秀作品 ,这些作品以其可视、可读、可思的独特性 ,显现和折射出丰富的文化内涵。茶艺馆拥有一支 1 2人的茶艺、茶道专业表演团 ,是深圳目前独一无二的茶艺、茶道表演艺术团 ,可为您表演农家…  相似文献   

6.
自从1989年在北京举办《茶与文化展示周》以来,仅仅十年期间,在祖国大陆已出现热浪滚滚的茶文化高潮。作为茶文化高潮的标志,除了各地纷纷举办的茶文化节和国际茶会、专家学者们撰写了大量的茶文化论著和出版茶文化刊物之外,雨后春笋般涌现的茶艺馆尤其引人注目。特别是九十年代后期,各地掀起了茶艺馆热潮,仅是首都北京,目前就有一百多家,形势非常喜人。茶艺馆不同于传统的老茶馆,不仅在于它的装潢华美、新潮或者古典高雅,还在于它具有更高的文化品位。更重要的是现代茶艺馆的经营者具有自觉、主动的文化意识,把向群众传授品…  相似文献   

7.
认识茶艺馆     
范增平 《农业考古》2000,(2):173-175
本文为范增平先生参加“2000年上海国际茶文化节”学术讨论会上宣读的论文。 一、茶艺馆的出现 茶艺馆的出现,是偶然,也是必然。在台湾社会创造了“茶艺”这个名词之后,无巧不巧,一位从法国学习服装设计回来的管寿龄小姐,在台北市仁爱路四段27巷8弄6号芙蓉大厦开设了“茶艺馆”,这是第一个挂出“茶艺馆”招牌的茶艺馆,根据管小姐的说法是,她从小喜欢艺术,尤其是中国的书画艺术,以她游学欧洲三年的体会,她觉得中国人的艺术天份固然极高,但如果要在西洋艺术上求发展,则往往囿于对西洋文化的体验不够,无法得到其神髓而难…  相似文献   

8.
文化的积淀,艺术的显示,礼仪的弘扬──从茶馆到茶艺馆浙江湖州市教师进修学院钱大宇从茶馆到茶艺馆是一种演进,也是一个把茶饮日渐推向生活,再从生活融进文化艺术审美的精神领域的过程,对这个发展轨迹,并对其几个环节特点的探索,则对茶文化的研究以及对当今茶艺馆...  相似文献   

9.
茶艺馆是我国茶产业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全国正在推广实施茶馆经营服务规范标准与等级划分评定。本文从茶历史文化、茶馆演变和外地经验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以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0.
再谈茶馆和茶艺馆湖州市教师进修学院钱大宇茶馆、茶艺馆是中国民俗文化的产物,均带有中华民族的烙印,最近时期,各地茶馆和城市里茶艺馆的兴起,不妨说是一个信号,它表明人们在生活亟欲现代化的变化过程中,一度丢失的传统正重新被重视和找回。民俗、传统有顽强的性格...  相似文献   

11.
茶艺馆的新时代功能(台湾)蔡荣章这里所说的“茶艺馆”是指1980年以后陆续在台湾与中国大陆成立的商业性喝茶场所,包括单纯提供泡茶、喝茶的服务以及兼有餐食、茶叶茶具贩卖、茶学讲座等业务。这样的茶艺业除直接以茶艺馆为名外、尚有称为茶艺中心、或某某轩、某某...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个文化人,供职于福建省安溪县文化馆。1996年5月,响应县委、县政府鼓励机关干部离岗办实业的号召,只身来到广东惠州创办集茶艺、品尝和销售为一体的茗山茶艺馆。四年多来,先后在广东惠州、惠来、福建泉州办起了四家连锁企业,以高品位的茶文化装修格调,高质量的名茶产品,高文明的茶艺服务,高规格的文化交流,逐步形成“茗山茶艺”的特色与风格,探索出一条文化与商业相结合的传播茶文化、促销安溪茶的经营之路。弘扬茶文化必须有载体,办好茶艺馆把品尝与促销有机结合起来,是推动茶文化传播和扩大名牌优质茶叶销售的有效途径我…  相似文献   

13.
杨力 《农业考古》2001,(2):177-178
正当歌厅、酒吧经营步履艰难 ,受到百姓冷落之时 ,茶艺馆却像雨后春笋般地活跃在三晋大地。位于北大街的茗香茶艺馆和新建北路的天上人茶艺馆是成立较早的 ,已有 5年之久。近 2年来 ,又有近百家茶艺馆先后开业。据了解 ,还有一些茶艺馆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建中。其中 ,已开业且规模较大、品位较高有的“山西天上人间茶艺轩”、“新山西茶点楼”、“三晋茶楼”、“德馨茶楼”、“沁香釜轩茶艺馆”、“茗和茶艺馆”、“五福茶艺馆”等十余家。位于祁县城内渠家大院的“长裕川”茶庄博物馆及“好三”茶艺馆也已开张。茶艺馆 ,她将给三晋人民带来茶…  相似文献   

14.
钱大宇 《农业考古》2003,(4):96-98,100
“现代人 ,喝酒还是饮茶 ?”江西《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专号》(2 0 0 0年 2期 )刊登了在大千茶艺馆讨论这个话题的文章 ,不免有酒厂经理与茶艺馆主各说短长的争论的感觉。酒与茶的争论也自古而然 ,但从酒和茶的文化角度而言 ,今天再来议论一下还是很有意义的事。酒和茶在我国都有悠久的历史 ,长期以来它们各以自己不同的性格和文化内涵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也以各自的优势和人们的喜与忧、激昂与恬静紧密相联 ,因此必然会出现人们对酒与茶的不同社会评价 ,会衍化为人格化的酒与茶的争功的故事。在古人笔记中曾有不少两者争功的事 ,如茶骄傲地…  相似文献   

15.
台湾茶艺家范增平被汪怡记茶艺馆特聘为顾问,日前来沪参加茶艺馆开馆仪式,他向沪上茶友介绍了海峡彼岸茶艺的兴起和现状。范先生说,台湾重视茶文化并不早,是从70年代开始的,当年是洋饮料风行,咖啡馆林立,台湾的茶叶业势必十分萧条。1977年,在台北市仁爱路上开出了全省第一家茶艺馆,老板是留法学艺术的管寿龄小姐,里面陈设富有艺术气息,与旧式茶馆不一样。这种“茶艺馆”既发扬传统精神,又结合现代潮流,于是被一批思索“文化寻根”的知识界朋友所重视。他们想推动复兴中华茶文化,得有个“名”才能“言”顺。用“茶道”吧,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由华侨茶业发展研究基金会“茶人之家”召开的北京“茶道茶艺馆迎新年座谈会”于1998年12月24日在北京崇文区龙潭湖公园内京华食苑举行,有力多家茶艺馆负责人参加。据1998年底不完全统计,北京已有茶馆94家。与会者认为,国家昌盛,茶文化空前繁荣,全国茶馆业蓬勃发展。茶是东方文明的象征,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出类拔革的组成部分。茶既是健康饮料,又是富有文化色彩的产品,是人们进行社交的媒介。喝茶是一种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美的享受。应当在茶馆中进一步宣传和普及茶文化知识,可建立不同类型的茶艺馆…  相似文献   

17.
张建国 《农业考古》2005,(4):115-119
自茶艺馆在海峡两岸兴起30年来,取得巨大的成就,形成了一门新兴的行业,国家颂布了茶艺师职业标准,就是对这一新兴行业的肯定。当然当今的茶艺馆界也难免存在许多不足,甚至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情况,有待我们去总结、去分析、去提高,去扬弃。张建国先生针对河北茶艺馆界的情况以“矫枉必须过正”的态度发表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可供大家参考,我们欢迎大家就此问题展开深入的讨论,取得一些共识,以促进我国茶艺馆事业健康地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刘清荣 《农业考古》2006,(5):142-148
中国的茶馆从历时态看,大体都经历了一个共同的发展历程。从两晋南北朝时茶馆的雏形——老姥卖茶水,到唐宋时的茶肆、茶坊、茶楼,到明清时的茶馆再到现代的茶艺馆;从早期的一把壶、两只碗、三两条凳的简陋茶铺,发展到后来的讲究装饰、布置、茶具、礼仪及文化品味的茶馆和茶艺馆  相似文献   

19.
己巳年新春元宵日(1990年2月10日),我国第一家以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茶文化为宗旨,以促进文化、旅游和经贸事业为目的的福建茶艺馆,在风光宜人的福州西湖之滨隆重开放了。福建茶艺馆的建筑格局参考了我国明清时期江南园林的营造法式,在400平方米的有限空间布置了“亭、台、楼、廊、水池、假山”等不同景观,由此产生相互关联对比的艺术效果。北苑楼、闽南厅,是馆内主要的演示茶艺和品茗的场所。北苑楼取名于北宋建州名茶产地建瓯凤山之北苑茶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随着茶文化的兴盛发展,作为茶文化重要的物质与精神载体之一的茶艺馆亦得以兴盛发展。北京、上海、成都、广州、武汉等大都市所拥有的各类茶馆、茶楼、茶园、茶社都是以数百家为计。笔者所在的南昌市这样一座中等城市,近一、二年也新开有禧龙茶馆、苏圃茶馆、红太阳茶艺馆、有空来坐坐、艺品楼、桃源茶艺轩等不下几十家大小不等的茶馆。茶馆之多大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馆万馆皆茶馆之势。茶艺馆的大量涌现,为茶文化的弘扬发展涂抹了绚丽的色彩、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尚有不少茶艺馆经营者却远没有迎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