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3.
藜蒿扦插机分苗取苗机构的设计与运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藜蒿扦插的生产效率,减轻劳动强度,研制了一种藜蒿扦插机。介绍了该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分析了藜蒿苗秆在分苗、取苗机构中的运动规律,建立了藜蒿苗秆分苗、取苗过程的运动模型及其在分苗、取苗过程中的轨迹、速度和加速度方程,确定了分苗过程中苗秆的速度vp取0.02 m/s、加速度ap取1.2 m/s2时和取苗过程中苗秆最大角速度为1.9 rad/s 、最大角加速度为6.6 rad/s2,回程过程气嘴接头最大角速度为2.2 rad/s、最大角加速度为14.0 rad/s2时能有效实现分苗和取苗,并应用MATLAB软件分析了藜蒿苗秆的轨迹、速度、加速度的变化规律,验证该机分苗取苗机构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鄱阳湖藜蒿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激素不同浓度处理藜蒿的扦插效果,扦插后地上部与地下部的生长相关性以及不同部位茎枝的发根情况等。 相似文献
5.
6.
9.
黄花蒿试管苗再生途径及多倍体诱发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为建立黄花蒿品种改良及微繁殖技术体系,以黄花蒿嫩茎、叶为外植体,研究了蒿体培养、试管苗再生途径和多倍体诱发技术.结果表明,在只含6—BA的培养基上,外植体愈伤组织通过胚状体途径发育成植株;2,4—D与6—BA配合使用时形成致密的愈伤组织,愈伤组织转入含细胞分裂素的分化培养基上培养,产生不定苗;带腋芽茎段培养在附加6—BA或KT培养基上,腋芽增殖快,可建立胶芽微繁体系;用0.05%的秋水仙碱溶液浸泡带芽点愈伤组织48h,诱发串达60%,并获得了2n=4x=36的多倍体试管苗. 相似文献
10.
11.
12.
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诱导藜蒿的幼叶和茎段产生愈伤组织和植株。以藜蒿幼叶、茎段为外植体,探索建立再生体系的最适条件和方法。研究表明:用70%酒精先消毒5 s,再用0.1%升汞消毒8 min,其消毒效果最好;MS+6-BA(1 mg/L)+2,4-D(4 mg/L)培养基适宜最适诱导藜蒿茎叶形成愈伤组织,MS+6-BA(4 mg/L)+NAA(0.4 mg/L)继代培养基最适诱导叶丛芽分化,而1/2 MS+NAA(0.5mg/L)+IAA(0.5 mg/L)为丛生菌生根最适培养基。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研究芦蒿的种质资源和遗传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在南京地区栽培的4个芦蒿品种(红芦蒿、伏秋青芦蒿、冬春青芦蒿和白芦蒿)为材料,利用形态学观察和同工酶技术对4个芦蒿品种进行鉴定与分类,并对其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通过形态学观察,可初步确定4份材料为芦蒿,且存在明显的形态差异。4个芦蒿品种有12条过氧化物酶共同谱带和6条酯酶共同谱带,分别占总位点数的92.3%和50.0%,从酶蛋白水平上进一步证实4份材料均属芦蒿种。4份材料间同工酶谱带也有显著差异,与表型差异相一致。田间调查表明,在相同生长环境中伏秋青芦蒿和冬春青芦蒿的生长势较好、产量较高,这与同工酶分析结果相一致。[结论]伏秋青芦蒿和冬春青芦蒿在芦蒿育种中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保障芦蒿作为茎叶菜食用的安全性,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4种芦蒿对Cd积累与转运的基因型差异。结果表明,同一Cd处理水平下4种芦蒿品种干物重变化差异显著(P<0.05),且随着Cd处理水平的增加4种芦蒿品种干物重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100 mg·kg-1时达到最大。随着土壤Cd处理浓度的增大,4种芦蒿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伏秋芦蒿和白芦蒿抗氧化酶活性下降幅度大于大叶青芦蒿和青白芦蒿。4种芦蒿基因型可食部分(茎)Cd含量、富集系数(BFs)和转运系数(TFs)存在显著的品种差异(P<0.05),且富集系数均大于1.0。当土壤Cd浓度超过0.5 mg·kg-1时,芦蒿茎中Cd含量均超过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说明该土壤已不适宜种植芦蒿,当土壤Cd含量略高于自然背景值时,则可以选择伏秋芦蒿。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研究芦蒿茎蛋白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碱提酸沉法提取芦蒿茎中的蛋白,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3。)正交试验,研究pH、温度、水解时间和料液比对芦蒿茎蛋白提取率的影响。[结果]在各影响因素中,影响程度依次为pH〉料液比〉温度〉水解时间,碱法提取芦蒿茎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9.0、提取温度50oC、水解时间105min、料液比1:35(g/m1);在此条件下,芦蒿茎蛋白的提取率为75.59%。[结论]优选出了芦蒿茎蛋白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芦蒿的提取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LED不同光质和光强处理对藜蒿(Artemisia selengensis)生长和品质的影响,试验设置了红光、蓝光、红光∶蓝光=8∶1、红光∶蓝光=4∶1、红光∶蓝光∶绿光=4∶1∶1和红光∶蓝光∶紫外光=20∶5∶1 6种光质,60、100、140μmol/(m~2·s)3种光强对藜蒿进行人工光源的水培研究。结果表明,与其他光质相比,蓝光照射处理下藜蒿2个茎的高度、粗度和单株新增部分地上鲜重和地上干重均为最高,且培养25 d时茎高显著高于其他光照处理。蓝光处理下,藜蒿茎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红∶蓝=4∶1处理下,藜蒿茎中可溶性糖含量最高,红光∶蓝光∶紫外光=20∶5∶1处理下,藜蒿茎中维生素C含量最高。3种光强下藜蒿在茎高、茎粗、单株新增部分地上鲜重和地上干重指标上均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蓝光照射有利于藜蒿生长,可改善部分营养品质,试验光强对藜蒿生长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藜蒿(Artemisia selengensis)人工去叶效率低和成本高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气吸式藜蒿去叶机。对气吸式藜蒿去叶机的自动开合夹、自动去叶组件等关键零部件进行设计,并对相关运动参数进行分析,得到各部件之间的运动关系式。试制样机并进行试验分析,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最佳运动参数为:自动开合夹移动速度为0.120m/s、凸轮转速为50r/min、轴流风机风压为100Pa;样机在此最佳参数下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气吸式藜蒿去叶机工作时对藜蒿的夹取率为98%、去叶合格率为89%,具备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为了能从分子水平探讨蒌蒿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蒿属的系统分类和种质资源的鉴定,在此,报道采用小量法(SDS法)和大量法(CTAB法)提取蒌蒿DNA,建立优化的RAPD-PCR体系,并进行引物初步筛选。结果显示,两种抽提方法都可有效抽提出高质量的DNA,大量法得率要明显高于小量法,但小量法抽提的DNA也足够RAPD-PCR反应几十至上百次,不同的实验室可根据实验的需要进行选择。对两种方法抽提的DNA,都进行PCR扩增体系梯度摸索,最优的RAPD-PCR反应条件为:25μl反应体系中,含DNA模板约20ng,10×TaqDNA聚合酶缓冲液2.5μl,2μldNTPs(2.5mM),Mg2 2μl(25mM),TaqDNA聚合酶0.15μl(5U/μl),引物0.5μl(25μM),其余以双蒸水补充。在剔除了重复性差,条带模糊和单态的引物后,有九个引物表现稳定,扩增出来的条带清晰、多态性高。 相似文献
20.
以云南蒌蒿为试验对象,分别进行了紫膜覆盖与蓝膜覆盖2个处理。结果表明:覆盖紫膜后,云南蒌蒿生长势强,早熟、生物产量、经济产量、经济效益、商品率均要高,矿质元素K、Ca、Zn、Mn、Fe的含量高,挥发油中香味物质含量稍有提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