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姬松茸的碳氮营养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常规培养方法,研究了姬松茸对碳、氮营养的利用情况。结表明,姬松茸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是可溶性淀粉,其最佳碳源浓度为7%,其次是葡萄糖、蔗糖,而甘油对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有机氮源比无机氮源更适合姬松茸菌丝生长,最适有机氮为酵母膏,其最佳浓度为0.4%-0.5%,其次是牛肉浸膏、蛋白胨,最适无机氮为(NH4)2SO4,NH4NO3次之,而KNO3几乎不能被利用。  相似文献   

2.
以7年生‘赤霞珠’葡萄为试材,运用~(13)C和~(15)N标记技术,分别标记单干单臂树形和直立龙干树形距离主干最近和最远的新梢叶片,研究不同树形之间的碳氮营养吸收分配规律。结果表明:无论是单干单臂树形还是直立龙干树形,标记新梢的叶片固定和吸收碳氮营养大部分用于自身新梢的建设(73.49%~98.59%),剩余的向外运输。单干单臂树形标记新梢叶片制造的碳氮营养优先向水平方向上距离其较近的新梢分配,而直立龙干树形的碳氮营养具有极性分配特征,即上部新梢叶片制造的碳氮营养优先向下部新梢分配,中间新梢截留的碳氮营养少,分别是下部新梢的69.84%和75.61%。无论哪种树形均以标记新梢上的葡萄果实获得的~(13)C和~(15)N分配比率较高,其他未标记的新梢上果实获得的~(13)C、~(15)N分配比率很低。综合来看,以标准一致的树形有利于碳氮营养的均衡分配。  相似文献   

3.
氮钾互作对番茄叶片碳氮代谢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温室基质栽培条件下,以番茄材料A20为试材,采用2因素5水平响应面中心复合设计,研究不同的氮钾营养组合处理对番茄单株产量、果实品质及叶片碳氮代谢产物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氮营养的增加(74~414 mg · L-1范围内),番茄叶片碳氮代谢产物和酶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随着钾营养的增加(101~525 mg · L-1范围内),番茄叶片糖含量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酸性转化酶(AI)、中性转化酶(NI)活性呈增加趋势,而氮代谢产物和蔗糖合成酶(SS)、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通过建立各指标与氮钾二因子的二次回归方程发现,氮钾营养是影响番茄叶片氮代谢和碳代谢的主要因子,氮钾互作对叶片游离氨基酸含量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影响显著。相关性分析显示番茄产量、品质与叶片碳氮代谢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氮钾共同作用于番茄叶片的碳氮代谢过程,进而影响番茄产量和品质。综合分析试验结果,当营养液氮营养为300~350 mg · L-1、钾营养为370~52...  相似文献   

4.
在温室基质栽培条件下,以番茄材料A20为试材,采用2因素5水平响应面中心复合设计,研究不同的氮钾营养组合处理对番茄单株产量、果实品质及叶片碳氮代谢产物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氮营养的增加(74~414 mg · L-1范围内),番茄叶片碳氮代谢产物和酶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随着钾营养的增加(101~525 mg · L-1 范围内),番茄叶片糖含量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酸性转化酶(AI)、中性转化酶(NI)活性呈增加趋势,而氮代谢产物和蔗糖合成酶(SS)、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通过建立各指标与氮钾二因子的二次回归方程发现,氮钾营养是影响番茄叶片氮代谢和碳代谢的主要因子,氮钾互作对叶片游离氨基酸含量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影响显著。相关性分析显示番茄产量、品质与叶片碳氮代谢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氮钾共同作用于番茄叶片的碳氮代谢过程,进而影响番茄产量和品质。综合分析试验结果,当营养液氮营养为300~350 mg · L-1、钾营养为370~520 mg · L-1 时,番茄叶片碳氮代谢旺盛,产量和品质达到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5.
红壤山地温州蜜柑初果树的施氮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红壤山地 3~ 5年生温州蜜柑初果树进行不同施氮量的果实产量效应研究及叶片的氮、磷、钾营养诊断。 3年试验结果表明 ,其最佳施氮量为年株施纯氮0 2 5kg ,其早期高产的叶片营养指标 (7月份 )为全氮量2 712 %~ 3 32 6 %、全磷量 0 16 5 %~ 0 186 %、全钾量1 6 88%~ 1 775 %。  相似文献   

6.
碳、氮含量及比值与库尔勒香梨产量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不同施氮水平下库尔勒香梨树体的碳氮含量与产量间的相关性,为梨园优化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6年生的库尔勒香梨为试材,研究0、150、300和450Nkg·hm-2(分别用N0、N1、N2和N3表示)4个施氮处理下树体的干物质量、碳氮含量及产量的相关性.[结果]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新生器官的干物质量、除中心...  相似文献   

7.
以新疆阿拉尔市九团嫁接5年库尔勒香梨为试验材料,通过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施氮水平(N1(150 kg·hm-2)、N2(225 kg·hm-2)、N3(300 kg·hm-2)、N4(375 kg·hm-2)、N5(450 kg·hm-2))对库尔勒香梨园生育期内土壤氮素养分、植株叶片全氮含量变化的影响,以期探究梨园适宜施氮量。结果表明:氮肥施用量增加对0~40 cm土层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较为显著,0~40 cm土层各处理硝态氮、铵态氮、碱解氮含量大致呈“增加-降低-增加”趋势;随着氮肥施用量增加,各处理间土壤硝态氮、铵态氮、碱解氮含量变化大致为0~20 cm>20~40 cm>40~60 cm。随着氮肥施用量增加,梨树叶片全氮含量呈“增加-降低”趋势,且各处理间全氮含量表现为当年枝条叶片>多年枝条叶片。石细胞含量、可溶性糖、维生素C含量会随着氮肥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N3、N4处理叶片养分含量较高、果实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5种硝态氮与铵态氮配比(NO3∶NH4+=100∶07、5∶255、0∶502、5∶75、0∶100)对黄芩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M2处理(NO3-∶NH4+=75∶25)的发芽率和株高最高,同时该处理的SOD、POD活性和硝酸还原酶活性也最强,表明M2(NO3-∶NH4+=75∶25)处理的硝态氮和铵态氮比例是黄芩生长的最佳氮元素配比。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不同氮处理对番茄植株叶片养分的影响及增施CO2的效果。以番茄"鸿途"为试验材料,在2个自然光照人工气候室内,采用苗钵基质栽培,设置5个氮素处理的营养液(50、150、250、350、450 mg·L^-1,分别设为N1~N5)、2个CO2浓度(300、600μL·L^-1,分别设为C1、C2),分别测定植株开花期、坐果期、果实膨大期生物量及叶片硝态氮和矿质元素含量。结果表明:中氮处理(N 250~350 mg·L^-1)下,植株干质量、叶片硝态氮含量以及矿质元素N、P、K、Ca、Mg含量均较高。增施CO2处理后,番茄植株干质量较C1处理增加了10.2%,叶片N、K、Mg含量都增加了20%左右,P含量没有变化,Ca含量降低了25.67%;低氮处理(N 50 mg·L^-1)下,番茄植株干质量、叶片硝态氮含量以及矿质元素N、P、K、Mg、Ca含量均较对照N3处理低。增施CO2处理后,植株的总干质量没有显著增加,其叶片硝态氮含量以及N、P、K含量也没有显著变化,而Ca含量在开花期和坐果期较C1处理分别增加了37.72%、15.45%,Mg含量在开花期较C1处理增加了43.86%;高氮处理(N 450 mg·L^-1)下,植株干质量较N3处理降低了18.03%,叶片硝态氮含量较N3处理增加了111.44%,叶片N、Ca、Mg含量与N3处理接近均较高,P、K含量较N3处理均降低了10%。增施CO2处理后,植株干质量较C1处理增加了35.92%,叶片硝态氮含量增加不显著,叶片N、K、Mg含量较C1处理分别增加了19.06%、27.82%、24.87%,而叶片P含量变化不显著,叶片钙含量在番茄开花期、坐果期和果实膨大期都较低,较C1处理分别降低了21.37%、17.16%、7.75%。综合番茄生长各项指标及经济效益,在营养液N浓度为250~350 mg·L^-1时,增施CO2浓度到600μL·L^-1(C2)最能促进开花期番茄植株叶片养分含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0.
 以‘中农106’黄瓜为试材,对其进行不同温度和光照强度[正常温光25/15 ℃,光强(700 ±30)μmol · m-2 · s-1;亚适宜温光18/12 ℃,光强(200 ± 20)μmol · m-2 · s-1;低温弱光12/8 ℃,光强75 ~100 μmol · m-2 · s-1]处理,研究亚适宜温光条件对结果期黄瓜生长、生理特性和氮(N)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正常温光处理相比,亚适宜温光和低温弱光处理下黄瓜株高、叶面积、果实大小与产量均明显下降,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果实品质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也随处理温度和光照强度降低而降低。亚适宜温光条件下,结果期黄瓜根系、叶片、果实中N 含量均有所下降,亚适宜温光和低温弱光处理降低了结果期黄瓜N 运转蛋白基因的表达,且温度和光照强度越低,黄瓜根系、叶片和果实中N 运转蛋白基因表达量越低。说明亚适宜温光可能通过降低N 运转蛋白基因的表达,抑制了N 的吸收,降低N 含量,进而抑制了黄瓜生长。  相似文献   

11.
甜椒始花期氮素分配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15N 示踪技术研究了营养液培养甜椒始花期吸收的氮素在体内的动态分配规律。结果表明: 根与果实中氮的含量在始采期以后保持稳定; 而叶片中氮的含量则随生育进程迅速下降, 盛采期时与果实和根相近, 且两倍高于茎和侧枝。始花期由根吸收的标记氮主要贮存在叶片中, 2 周后向新生器官的运转率高达50. 6%, 4 周后达到57. 1%, 6 周后为58. 0%, 说明越是新近吸收的氮素越容易被再度运转到其它器官, 随着在体内时间的延长, 氮的再运转能力逐渐降低。开花后2 周收获的果实中标记氮占始花期吸收总量的3. 24%, 第3、4、6 周分别为11. 12%, 9. 49%和4. 75%。果实是甜椒体内氮的强力库, 氮素竞争力最强。  相似文献   

12.
《Scientia Horticulturae》2005,103(4):461-471
In soilless cultures, fertiliser leaching is particularly large in spring, when fertilisation is applied during rainy periods. Therefore, a better knowledge of the N uptake periods and of the amount of N mobilised from the storage organs could improve fertilisation management during spring growth. Nitrogen allocation was studied for two consecutive years in Ligustrum ovalifolium L. These shrubs were cultivated in containers, fertilised (with or without 15N) in spring and autumn of the first year, and received either fertilisation or only tap water on the subsequent spring growth. Nitrogen assimilated in spring was preferentially allocated to the leaves whereas a large part of N assimilated in autumn was directly stored in the perennial organs, mainly in roots. During the subsequent spring period, N was mobilised from all perennial organs, with a proximity gradient, to sustain bud break and shoot growth. Nitrogen assimilated in autumn was preferentially used to sustain shoot growth, with a rate of 68% of its winter N content against 55% for N assimilated the previous spring. When plants were subjected to spring fertilisation, growth was initially sustained by N mobilisation before N assimilation resumption, but N mobilisation was 15% lower than in unfertilised plants. Overall results a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the improvement of the N-fertilisation efficiency relative to spring growth of ornamental shrubs cultivated in container.  相似文献   

13.
富士苹果果实膨大期肥料氮去向及土壤氮素平衡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芬  田歌  于波  何流  刘晓霞  葛顺峰  姜远茂 《园艺学报》2017,44(8):1569-1578
采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0、50、100、150、200、250 kg·hm~(-2))对富士苹果膨大期肥料氮吸收利用、土壤残留和土壤氮素总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施氮水平低于100kg·hm~(-2)时,随施氮水平的提高果实单果质量及产量均显著提高,但当施氮水平高于100 kg·hm~(-2)时,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随施氮水平的提高,肥料氮利用率逐渐下降,且树体吸收的氮来自土壤氮的比例逐渐降低,来自肥料氮的比例逐渐升高;果实膨大期结束时(施氮2个月后),肥料氮的5.98%~13.78%被树体吸收,27.26%~37.38%残留在0~60 cm土体中,48.84%~66.76%通过其他途径损失。随施氮水平的提高,树体吸收的肥料氮量和土壤残留氮量逐渐增加,但肥料氮利用率和土壤残留率却不断降低,同时损失量和损失率不断增加。随施氮水平的提高,0~60 cm土体无机氮(硝态氮+铵态氮)含量显著提高,且残留在土壤剖面中的无机氮主要分布在表土层(0~20 cm)。不施氮和低氮水平(施氮50 kg·hm~(-2))土壤无机氮积累量为负积累,当施氮水平高于100 kg·hm~(-2)时,土壤无机氮积累量均呈正积累。随施氮水平的提高,土壤氮素总平衡由亏缺转为盈余,表明供氮不足会造成土壤氮肥力的下降,过量施氮则会加剧土壤氮素累积,增加氮素污染风险。拟合分析发现,在试验施肥水平土壤氮素总平衡与施氮水平呈线性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其回归方程为y=0.2912x–22.481(R~2=0.986),当施氮水平为77.20 kg·hm~(-2)时,土壤氮素达到平衡。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矮化中间砧苹果树合理的施肥位置,减少氮肥的浪费。试验于2018年和2019年,以‘烟富3’苹果/SH6/八棱海棠为试材,借助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萌芽前在树冠投影范围距树干由近及远的3个水平距离——内环、中环和外环施氮对新梢旺长期细根和土壤15N分布、树体15N吸收以及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的苹果细根(直径≤2 mm)根长密度均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呈衰减规律,主要分布在距离树干水平方向0~100 cm、垂直方向0~40 cm土层范围;与不施肥(对照)相比,施氮增加了细根根长密度,以施氮区内细根根长密度增加最为显著;从垂直方向0~20 cm土层施氮区细根根长密度增加量来看,内环施氮处理增幅最大,为对照的1.33倍~1.36倍,其次是中环施氮处理。各处理土壤15N含量峰值在水平方向均出现在施氮区域,在垂直方向均出现在0~20 cm土层。不同处理间树体细根根长密度与土壤15N分布空间吻合度(RLD-15N)差异显著,内环施氮处理显著高...  相似文献   

15.
以6年生烟富3/M26/平邑甜茶为试材,研究了树干底部滴灌施氮(T1)和1/2树冠投影处滴灌施氮(T2)对苹果氮素的利用、分配特性及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位置滴灌施氮,树体的叶片生长状况及氮素吸收、利用和损失特性差异显著。T1处理的树体叶面积、叶绿素及叶片氮含量显著高于T2处理。不同处理树体15N利用率及器官分配率显著不同,T1处理的树体15N利用率为22.11%,是T2处理的1.37倍。T1处理各器官15N分配率表现为生殖器官>贮藏器官>营养器官,而T2处理的15N分配率以生殖器官最低。T1处理的15N总残留率显著高于T2处理,其中T1处理0~60 cm土层的15N残留率为28.82%,是T2处理的1.23倍。不同位置滴灌施氮处理树体的单果重、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及糖酸比存在显著差异,以T1处理较高。因此,树干底部滴灌施氮显著增加了0~60 cm土层的15N残留率,促进了树体生长和氮素利用,提高了果实...  相似文献   

16.
针对宁夏引黄灌区温室辣椒氮肥用量过高的问题,以"长剑73"为试材,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常规施肥(N 300.0 kg·hm-2)、减氮10%(N 270.0 kg·hm-2)、减氮20%(N 240.0 kg·hm-2)、减氮30%(N 210.0 kg·hm-2)及不施氮肥对辣椒生长发育、关键生育期光合特征、产量、品质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氮肥减量10%并没有降低辣椒苗生长质量。减量施氮各处理在关键生育期内株高、茎粗均有所下降。辣椒盛果期氮肥减量10%处理SPAD最高,与常规氮肥相比提高了1.6%,继续减氮叶绿素含量开始下降。氮肥减量10%在辣椒花期、盛果期冠幅比常规施氮提高5.8%、5.6%。辣椒盛果期氮肥减量10%叶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光合速率比常规施肥处理提高9.4%、0.6%、5.3%。减氮10%处理辣椒产量比常规施氮增产1.1%,减氮20%辣椒产量略低于常规处理,但差异并不显著。氮肥减量降低了辣椒硝酸盐含量,同时提高了辣椒维生素C含量...  相似文献   

17.
武阳  孙明德  刘军  田海青  王文娟  刘松忠 《园艺学报》2017,44(11):2171-2178
以7年生‘黄金梨’树为试材,采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3个施氮深度[0(表面施氮)、20和40 cm]处理下不同器官对氮素的吸收、分配及利用效率,并探讨了氮素在土壤中的残留及损失。结果表明,梨果实成熟期,果实的Ndff值最高,其他器官的Ndff值均表现为20 cm施氮深度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各施氮深度处理,~(15)N的分配率均为贮藏器官最高,生殖器官最低。20 cm施氮深度处理的梨树N利用率最高(26.23%),40 cm施氮深度处理最低(15.65%)。N损失率以表面施氮处理最高(54.21%),20 cm施氮深度最低;0~80 cm土层的N残留率以40 cm施氮深度处理最高(31.73%),表面施氮处理最低。因此,本研究中,20 cm深度施氮处理能提高梨树各器官对N肥的吸收征调能力,氮素损失少。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不施肥处理,氮磷钾配施和增施硼肥对青花菜养分吸收分配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现蕾期至花球膨大期,青花菜对氮、磷、钾的吸收量最大,整个生长期对钾的吸收最多,氮次之,磷最少。氮磷钾主要分配在叶片中,现蕾后逐渐向花球转移,从现蕾到采收时,叶片中氮、磷、钾分配率分别降低了19.6%、10%和9.0%,花球中氮磷钾分配率分别提高了23.1%、15.9%和11.1%。不施氮、磷、钾肥显著降低了花球产量、维生素C含量和成品率,增施硼肥处理的花球成品率较氮磷钾肥处理提高了4.8%,不施氮肥和钾硫肥(K2SO4)显著降低了花球中的硫代葡萄糖苷含量。相关性分析表明,青花菜产量与植株内氮、钾积累量显著正相关,成品率与植株内磷营养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以2年生‘红灯’(Prunus avium L.‘Hongdeng’)/东北山樱(Cerasus sachalinensis Kom.)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短截程度对13C和15N分配和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新梢生长期,短截处理修剪促进了碳水化合物向根系分配,极重度短截处理使叶片和新梢中13C分配率分别减少了29.15%和7.3%,粗根和细根中13C分配率增加了46.65%和48.43%。随着时间的推移,短截处理的叶片和新梢的13C分配率均显著高于对照,多年生枝干的13C分配率随短截程度的增加而减小,根系的13C分配率以中短截最低,极重度短截最高。各处理15N利用率从高到底依次为中度短截对照极重度短截,在新梢停长期差别最大,3个处理15N利用率分别为6.91%、5.54%和3.60%;多年生枝干15N分配率随短截程度的增加而减小,短截处理叶片和新梢的15N分配率随短截程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