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王淑芳  郭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2,(13):7932-7933,7936
论述了促进粮食主产区农民家庭生活消费增长的重要意义: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归宿;是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内在动力;是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分析了粮食主产区农民家庭生活消费增长的限制因素,主要是:农民家庭纯收入绝对量低,持续增加难度大,生产消费支出逐年上升,养老、医疗、教育等支出负担沉重,不良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短期难以改变等。提出了通过国家财政倾斜,粮食生产适度规模化和产业化,提升农户特别是劳动力素质等促进农民家庭生活消费较快增长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家庭式流动进入城镇成为新趋势。农民进入城镇成了打工、消费的农民工,实现了从"生产工具"到"消费主体"的转变。本文采取经济计量学方法,运用Tobit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在城购房农民家庭消费的各种因素。结果表明,在城工资性收入、丈夫目前职业类型、双薪家庭对消费有显著正的影响效果;同住人口数与消费有显著负的影响效果,贷款购房的家庭各项消费支出会减少;对此提出提高在城购房农民家庭消费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运用角色理论进行分析,农民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扮演着主体的角色,受农民现有素质短板的制约,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农民的角色扮演发生了冲突:农民生态道德观的缺失、原有的生活陋习、现有的民主政治素质、文化素质普遍低下、农村消费模式不科学等素质问题,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负作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呼唤“新型”农民,要从两方面进行角色发展,第一,角色转化:农民——农商,农民——生产能手,传统村民——新型村民;第二,转化思路:遵循农民的主体意识,利用高校的教育资源,发挥政府的宏观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多年来,养猪业受市场几经波折,到2006年下半年以来.毛猪和猪产品一直处于稳中有增.特别进入2007年5月份以来价格急剧攀升,达到历史以来最高消费价格水平,且猪源严重不足。这对养猪的农民来说,能赚到钱了,但对社会多数消费大群体,希望猪肉产品价格的稳定,及时吃上新鲜安全的“放心肉”.特别是对大中城市低收入家庭和农村的农民,更是消费猪肉产品的大群体。为关心生猪生产的健康发展.国务院温总理曾于今年五月份赴陕西考察生猪生产情况.并指出“生猪生产和市场供应事关群众生活,影响全局.不能掉以轻心”。  相似文献   

5.
本论文立足于大学生群体,以合肥高校为切入点,分析合肥高校大学生的消费特征,并就折射出的问题给出分析和建议,以此方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倡导大学生在校园内形成合理消费的风气。同时对大学生个人、家庭、学校提出合理的建议,促进分期消费平台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6.
查阅了《河北经济年鉴2010》和《中国食品工业年鉴2005》等大量文献资料,收集和整理了2005~2009年河北省的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性支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的主要商品量、农民家庭平均每人主要消费品消费量、农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以及2009年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2009年各市人口的消费现状等数据,利用数据对比的方法,全方面分析河北省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性支出和需求情况,分析了河北省食品市场的空间情况。结果表明:河北省人民群众对食品消费的需求呈刚性增长趋势,食品市场的空间将持续扩大。  相似文献   

7.
宝鸡市农村消费需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陕西省宝鸡市农民的消费需求为研究对象,对宝鸡农民的消费现状进行了阐述,采用边际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消费的收入弹性3个指标分析了宝鸡农民消费需求与收入的关系,剖析了宝鸡农民消费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提出了一些开发宝鸡农民消费潜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自党中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宁阳县的农村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农村家庭收入增加了,消费水平提高了,生活质量改善了,农民的消费意识和消费模式也发生了改变。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家庭的生存性消费已然获得了满足,发展性消费成为必然趋势。因此,农村地区的消费市场已开始显示出其重要位置,国家和企业正在开发这一巨大的潜力消费市场。本文以宁阳县农村家庭为例,研究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影响农村家庭消费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目的是给其他地区农村家庭消费提供参考建议,以便有效解决我国农村家庭消费问题,实现我国农村家庭的合理消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由于民族地区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发展水平低,收入增长缓慢,加上消费环境差及教育和医疗支出占比较大等因素的影响,使其购买力低下,制约着民族地区农民的消费发展潜力.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十分不利.为此,从农民消费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能进一步释放民族地区农民的消费潜力,扩大民族地区农民的消费,以此拉动区域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10.
自党中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宁阳县的农村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农村家庭收入增加了,消费水平提高了,生活质量改善了,农民的消费意识和消费模式也发生了改变。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家庭的生存性消费已然获得了满足,发展性消费成为必然趋势。因此,农村地区的消费市场已开始显示出其重要位置,国家和企业正在开发这一巨大的潜力消费市场。本文以宁阳县农村家庭为例,研究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影响农村家庭消费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目的是给其他地区农村家庭消费提供参考建议,以便有效解决我国农村家庭消费问题,实现我国农村家庭的合理消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一、农民家庭养鸡美国最初的养鸡业主要是作为农场的副业,即农民家庭养鸡,它属于农业生产的一个附属部分,农民养鸡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出售鸡肉和鸡蛋,而是为了提供家庭食品消费的需要,增加家庭食品蛋白质供给。虽然农民家庭养鸡的数量和规模在逐渐扩大,由于受到品种的限制,鸡的  相似文献   

12.
《农家参谋》2014,(12):25-25
随着土地集中化程度越来越高,农资消费者逐步从单个的农民变成了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农资消费人群发生了变化,将进行大规模的缩减和集中,预计未来5年后,农资消费人群会减少到原来的10%.  相似文献   

13.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以家庭式的流动进入城镇成为新趋势。来自农村的农民家庭期望能够在城市中立足,他们涌入城市在城市购房并成为本地农民工的主体。中小城市、小城镇住房价格低,成为农民家庭安家置业的首选。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河北省南大港孔家庄村在城购房农民家庭的消费结构特点,结果表明,在城购房农民家庭消费与衣食住行灰色关联较高,与娱乐、医疗支出也有比较高的关联,同时贷款支出也与消费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探索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渠道”.  相似文献   

15.
消费误区     
一个家庭的消费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到所有家庭成员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成长,也关系到社会和集体的利益。大多数中国家庭在消费问题上都存有种种误区,即对消费对象、内容的科学性把握不够以及消费行为不科学、不合理。  相似文献   

16.
王彪 《现代农业科技》2009,(11):251-252,254
从农民家庭收入及消费倾向、农民家庭人口结构统计、农民增收渠道、农民对现实生活现状的满意度、农民的知识结构等方面对农民生活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促进农民增收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统筹城乡视角,研究影响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选取1985 ~ 2008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性消费支出的相关数据,建立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和人均生活性消费支出的回归模型,运用计量软件对其进行回归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居民当期消费与当期收入、滞后1期的消费、滞后1期的收入之间不仅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而且存在短期均衡关系,当期收入是决定本期消费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推进农业现代化、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化合作组织、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等政策建议,以提高我国农村消费水平.  相似文献   

18.
何建新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5):238-243,251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面向农民的知识转移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此要理清知识转移过程中碰到的各种问题,提出相应策略,促进知识转移.在分析高校图书馆面向农民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以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农民所需知识内容和特点进行分析,从完善知识转移服务的基础、创新线上知识转移服务、创新线下知识转移服务、创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知识转移服务等方面提出高校图书馆面向农民进行知识转移服务的策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展,高校图书馆馆员要及时地了解乡村振兴建设过程中农民需要的知识内容,并及时跟踪知识转移过程,以针对农民的知识需求,提升高校图书馆面向农民知识转移水平,实现高校图书馆面向农民进行知识转移的社会职能.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变化特征与提升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运用消费经济理论,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中国农村居民消费变化的规律和特征、消费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农民消费的因素最主要的是收入,农民收入与消费呈高度相关性;农民的消费层次比较低,主要满足基本的生存需要.提出了提高农民的消费能力,必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发挥小城镇的聚集效应,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农村市场消费环境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胡定寰 《世界农业》2002,(9):11-13,32
一、农民家庭养鸡美国最初的养鸡业主要是作为农场的副业,即农民家庭养鸡,它属于农业生产的一个附属部分,农民养鸡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出售鸡肉和鸡蛋,而是为了提供家庭食品消费的需要,增加家庭食品蛋白质供给。虽然农民家庭养鸡的数量和规模在逐渐扩大,由于受到品种的限制,鸡的产蛋率非常低,基本上只能满足农户家庭自身消费的需求。到了美国的南北战争期间,中西部地区农民家庭养鸡数量开始迅速增加,主要原因是这一时期中西部地区的谷物,特别是玉米的产量在迅速增加。1870年美国中西部的玉米产量达到全美国产量的70%。玉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