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宁南惠民蚕业专业合作联合社由宁南县蚕桑技术协会牵头,于2012年11月29日正式成立。是农村蚕业专业合作社和蚕桑技术指导员组成的农村产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现有6个蚕业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60万元。该社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推行"联合社+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以发展现代蚕业、促进农户增收为工作核心,在蚕业发展中,向社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专业  相似文献   

2.
朱富贵 《四川蚕业》2011,39(4):10-11,26
蚕业生产从上世纪70年代初在宁南安家落户,现今已有40个春秋。从当初的小产业到成为宁南县的经济支柱产业,最初只是解决农民的油盐钱,如今成为农民家中的摇钱树。究其原因是宁南蚕业一直处于低风险,高效益的轨道上运行,这主要归功于当地政府的政策导向,但蚕业工作者的辛勤付出也是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3.
《四川蚕业》2014,(2):60-60
<正>2014年5月4日至5日,川滇九县市春茧收购协调会在凉山州冕宁县召开,凉山州宁南、会东、德昌、西昌、冕宁、普格、会理、金阳和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九县市蚕业管理部门、茧丝龙头企业、州市蚕种场主要负责同志共40余人参加会议,凉山州发改委、州商务局、州蚕业管理局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出席会议。会议由凉山州蚕业管理局局长、州蚕业协会会长王其明同志主持。会上宁南、巧家等县交流汇报了春蚕生产及  相似文献   

4.
李定赢 《四川蚕业》2012,40(1):52-52,57
<正>宁南县蚕桑生产技术协会于2004年12月9日正式成立,本协会是在宁南县委组织部的安排部署下,在宁南县科协、科技局、蚕业局的大力支持下成立的蚕桑生产技术协会。1宗旨宁南县蚕桑生产技术协会是着眼于蚕业生产的长远发展,立足行业,顺应市场,正确引导蚕业生产健康有序的发展,为宁南县蚕业生产提供科技信  相似文献   

5.
陈国荣 《四川蚕业》2008,36(4):47-48
<正>宁南蚕桑发展起步于上个世纪70年代,经过全县上下的不懈努力,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进入了蓬勃发展期,截止目前,宁南蚕业  相似文献   

6.
陈国荣 《四川蚕业》2012,40(2):26-26
<正>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快和外出务工人数的增加,蚕桑产业发展面临发展机遇与严峻挑战。如何提高养蚕效率,减轻劳动强度成为蚕业部门科技人员重点努力的方向,为加快推进宁南蚕业产业化发展,宁南县蚕业局从栽桑养蚕中劳动强度最大  相似文献   

7.
钱忠兵 《中国蚕业》2008,29(1):69-71
结合如皋发展高效规模化蚕业的进程,总结其在实施区域规模发展、探索高效配套技术、实施优质品牌战略和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分析其在蚕业后道发展、蚕业龙头企业培植、市场体制建设和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如何进一步提升高效规模化蚕业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具有"中国蚕桑之乡"称号的宁南,以前桑树病虫少之又少,特别是桑树赤锈病更是罕见。然而在2016年后,桑赤锈病在不同乡镇均有不同程度发生。桑赤锈病可以在短短2-3d时间内把全县喂几万张蚕种的桑叶全部危害,严重威胁了宁南蚕业发展,为了减少赤锈病对我县蚕业的影响,加强对赤锈病了解和防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丁光滔  林平 《四川蚕业》2008,36(4):57-60
<正>在江水滔滔的金沙江畔闪耀着一颗璀璨的蚕业明珠——四川宁南。这里,漫山遍野尽染桑园绿色;这里,优质蚕茧享誉神州大地;这里,生丝缕缕演绎丝路神韵。走进宁南,你  相似文献   

10.
针对宁南县蚕业产业化发展现状,提出了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同时提出了以产业结构调整为途径,以科技进步为支撑,以龙头企业为带动,以提质增效为目标,着力在生产专业化、布局区域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化等方面下功夫,创新生产模式,有效解决蚕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全面提升现代蚕桑产业化水平,推进宁南蚕业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1.
谢忠良 《四川蚕业》2009,37(2):59-60
<正>2009年5月11-12日四川省蚕业管理总站组织成都、德阳、内江市蚕业站及宁南、珙县、高县、乐至、南部、嘉陵、武胜等优势特色蚕桑基地县和邛崃、金堂、荣县、井研等蚕桑生产重点县(市、区)代表60多人,在邛崃市召开了全省小蚕共育暨蚕桑  相似文献   

12.
对宁南县1995—2013年养蚕户数变化的统计调查发现,养蚕户数随着宁南蚕业生产环境的变化日趋减少,桑树抛荒面积逐渐增多;但是蚕桑生产规模在进一步扩大,户均蚕种饲养量在不断增加。通过分析养蚕户数减少的原因,提出了宁南县在新的形势下要培育养蚕大户,整合蚕业资源,依靠科技,稳步推进规模化生产、提高规模化生产效益和进一步加强服务等发展蚕业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对宁南县蚕业发展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伟 《四川蚕业》2009,37(1):44-45
2008年受世界金融风暴的影响,作为传统出口产业的丝绸业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全国蚕茧产量下降,有近万家丝绸企业停产,丝绸产业步入了寒冬。而地处四川省西南部,金沙江畔的山区小县宁南县,抗御住了冰雪灾害的影响,经受住了市场变化的严峻考验,以自己的扎实工作、产品质量和市场信誉赢得了发展。2008年宁南蚕业再创佳绩,蚕茧产量达到15.6万担,蚕农售茧收入达到12994万元,蚕茧总产、蚕茧单产、蚕茧质量、蚕业综合效益继续稳居全省第一。被国内蚕业专家誉为“宁南模式”的发展经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陈全  陈国荣 《四川蚕业》2010,38(1):25-27
"6215"桑园种植模式与科学合理套种管理是提高桑园产值的有效措施,它最大限度的利用了作物在土地的空间与种植时间的不同分布,增加桑地复种指数,充分利用了宁南丰富的光热资源优势;增大了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效率,提高了桑园的经济效益。我县在发展蚕桑的过程中积极探索,通过多次试验总结出一套较为成熟的"6215"桑园种植模式和合理的套种方式,走出了一条符合产业科学发展道路,为做大做强宁南蚕业储备了科技,推进了蚕业科技进步,为现代蚕业产业化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符合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张俊 《广西蚕业》2005,42(3):29-31
1推进蚕农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基本思路。鉴于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蚕业应向集约化发展,才能整体提高蚕业的规模效益。目前广西养蚕单家独户各自经营的小农经济已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要积极推进蚕农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建立,促进蚕农合作组织的健康发展应坚持“政府支持、能人领导、蚕农自愿参与”等基本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6.
汤新新 《中国蚕业》2010,31(1):61-63
概述了德清县发展蚕桑产业的主要成绩,在分析现在蚕桑产业所面临蚕业生产萎缩、从业人员老化、生产用房流失、桑园基础条件差、蚕茧垄断经营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桑园流转机制、加强科技合作与科技推广、整合蚕种生产资源、进一步推进现代蚕业园区建设、优化蚕桑专业生产合作社功能、发展现代观光蚕业等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丁志用  杨斌 《中国蚕业》2006,27(4):59-61
江苏省东台市是全国的优质茧丝生产基地,栽桑养蚕是农民致富的骨干项目,全市有桑园面积8670hm2,年产鲜茧1.5万t,行业产值12亿元,利税8000万元。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养蚕技术不断创新的形势下,如何保护和增加农民利益、扩大蚕桑规模、推进产业化经营,是茧丝绸行业面临的新课题。为此,我们通过多年的探索,以龙头企业江苏民星茧丝绸股份有限公司牵头,创办了东台市民星蚕业合作联合社,创出了“蚕业合作社 公司 工厂 农户”产业化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1创建组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合作经济组织怎样才能适应变化了的新形势和产业化经济的新…  相似文献   

18.
谢忠良  林平 《四川蚕业》2006,34(4):51-52
宁南县地处凉山彝族自治州东南部,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边远山区小县,有农业人口15万人。1992年以来该县按照“一村一品”的思路,依托丰富的光热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蚕桑产业,始终坚持“热不赶、冷不砍.一心一意谋发展”.年产蚕茧6000吨,农民人均蚕茧收入500余元,蚕业每年提供财政收入5000万元以上,成为我省蚕业第一大县。走出了一条蚕业强县富民之路。  相似文献   

19.
《四川蚕业》2005,33(4):61-62
管理综述努力开创四川蚕业新局面吴忠厚(1-1)2004年四川蚕业回顾及2005年展望曾华明(1-3)浅议宁南蚕业的可持续发展邓兴勇(1-6)蚕业恢复发展之我见王志德罗弦(1-7)突出重点更新理念强化协管促进四川蚕业健康稳步发展(2-1)浅谈丝绸行业的规范管理刘泽辉(2-4)加快蚕业产业化发展蔡越昌(2-7)改革蚕业体制促进蚕业产业化李文英(2-10)立足市场抓发展创新机制兴产业白劲斌贺臻全(3-1)宜宾蚕业发展思考刘俊(3-4)做强西充县蚕业产业链的思考李莉(3-6)加强蚕桑基地建设促进行业稳定发展刘俊(3-10)广元蚕业现状及发展对策何利频(4-1)解读《蚕种质量》…  相似文献   

20.
<正>4月12日至15日,全国知名蚕业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向仲怀一行在四川省蚕业管理总站杨彪站长的陪同下,先后深入内江隆昌县、威远县,自贡荣县,凉山州德昌县、宁南县,考察四川"立桑为业",推进现代蚕桑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情况。在德昌出席了中国蚕学会授予德昌县"中国果桑之乡"授牌仪式,在宁南出席了现代蚕桑生产模式现场会。在四川考察调研期间,向仲怀院士一行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