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GIS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GIS技术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中,可以节省经费5倍,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6倍,同时使林业经营管理更趋科学化。GIS在森林资源管理领域中的应用涉及到基础数据库的建立、对森林资源的分析评价、森林的经营管理诸方面,因而改变了以往的林业调查作业方式,能快速编制各种林业专题图件;有利于“3S”技术的结合建立现代化的森林资源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2.
林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造林事业 ,扩大大森林资源 ,不仅生产大量木材及林副产品 ,还起到涵养水源 ,保护水土 ,防风固沙 ,调节气候 ,保障农牧业生产等保护生态环境作用。近几年来 ,各地区对如何提高造林成活率的问题比较重视 ,但发展很不平衡 ,部分地区 ,肓目追求数量和速度而不顾质量。因此 ,提高造林成活率 ,必须处理好质量和数量的关系。只有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才能谈到增加数量。因此 ,提高造林成活率便是首要问题。要想提高造林成活率必须做到以下几项重要技术措施。造林地整地又称造林地整理 ,是在造林前改善环境条件(主…  相似文献   

3.
青海省森林面积逐年增加,森林资源的发展在数量上开始走出"低谷",实现了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的"双增长"。森林资源是决定林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森林资源的发展对青海省的经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整地和造林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主要论述了在实际工作中常用的一些造林方法。  相似文献   

4.
王伟 《中国林业》2012,(11):36-36
造林工作中,造林地的清理是造林整地翻垦土壤前的一道工序。通过整地可以改善造林的立地条件、清除灌木、杂草和采伐剩余物。造林整地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首先是因为造林地种类多、条件差,多为未经耕作过的自然状态,这就决定了整地任  相似文献   

5.
SDZ山地弹齿整地机整地效果分析徐子坤,金万昌,韩加勇(黑龙江省铁力林业局)更新造林前的整地是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恢复和增加土壤肥力、清除杂草、减轻病虫害、提高更新造林质量的重要措施。过去更新造林整地一直是人工作业,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费工费...  相似文献   

6.
厅党组决定召开全省森林资源保护与林政管理工作会议 ,目的是分析形势 ,总结经验 ,表彰先进 ,部署工作。我讲三个问题 :一、充分认识森林资源保护与林政管理工作在林业生态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林业问题归根到底是一个保护森林资源 ,培育森林资源 ,发展林草植被 ,改善生态环境的问题。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是林业工作的重要基础 ,是一切林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是衡量整个林业工作成败的重要标志。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 ,使我们甘肃绿的快、绿的多、绿的好 ,就能改善生态环境条件 ,就能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就有利于发展地方经济和提高人民生…  相似文献   

7.
邓丽芳 《山西林业》2011,(3):35-36,40
森林资源是林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通过介绍常用的整地和造林方法,说明普及林区整地、造林技术是快速增加林区森林资源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8.
“八五”期间,山西省临汾地区采取不断调整优化林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多方筹集资金,加大林业投入;加强领导,促进绿化达标,开展竞赛活动、重奖林业功臣;深化改革,落实林业政策;组建专业队伍,坚持常年整地造林;保护森林资源,巩固绿化成果,使林业建设取得了优异成绩。  相似文献   

9.
退耕还林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耕还林造林技术与一般造林技术有所不同,尤其是山势陡峭、地形复杂、长期开山种粮、水土严重流失的地方.造林技术要求更高. 一、退耕还林地的整地一般无须进行植被清理和剩余物的清除,而应根据不同的坡度、不同的开垦年限,采用不同的整地方式.  相似文献   

10.
黄土丘陵区降水量小、苗木成活率低,在造林整地时采用相应的整地技术,可有效拦蓄径流,增加土壤水分,改善土壤条件,增加造林成活率。本文总结多年的工作实践,详细介绍了黄土丘陵区几种主要的抗旱造林整地技术,为该区域林业生态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辽宁省西部干旱低山丘陵区人工造林成活率较低影响辽西干地区植被恢复与重建,为探索这一生态问题,进行了采取竹节壕整地方式对土壤含水量、造林成活率影响相关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取竹节壕整地技术措施,对提高造林成活率及促进幼树生长具有显的作用,土壤含水量提高58.8%~64.3%,造林成活率可提高41.5%~45.9%,幼树高生长提高158%以上。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东沙窝沙漠区采取提前整地、压沙等方式,选用良种壮苗、蘸泥浆、覆沙、平茬复壮、纯林改混交林等综合技术进行造林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区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普遍提高,小气候环境明显改善:植被区风速比旷野区降低了25.8%~32.6%;灌木固沙林在夏季降低气温10℃左右,降低地温6~10℃,冬季地面最高温度提高2~4℃。  相似文献   

13.
石质荒山作为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区典型困难立地类型之一,其绿化难度较大,成为该区植被恢复及生态建设的难点之一,采用常规整地造林技术很难达到预期效果,为此试验尝试了掘壕整地造林技术模式,开展了这一整地方式对土壤水分条件、造林地微域小气候及造林成活率与林木生长影响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采取这一整地造林技术措施,可使土壤含水量提高7%~51.53%;在生长季5-9月可减少水面蒸发量194.1mm;可使造林成活率提高了24.6个百分点;幼树高生长提高22.18%~187.64%。造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瘠薄河滩地整地质量的优劣,不仅影响林木的当年成活,而且还影响林木成活后的生长发育和连年生长量。通过采取不同整地规格和不同的回坑土类型造林后林木生长情况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采用0.8m×0.8m×0.8m立体方型大坑整地,客土填坑造林,成活率达到了99%~100%,胸径平均生长量最大。林分的各项指标基本达到速生丰产标准。  相似文献   

15.
液态地膜在榆林沙区造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制约林木成活和生长的关健因子是水分条件。为了进一步提高植树造林成活率,促进造林幼树的长势,增强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通过采取对比试验示范,分析探讨液态地膜在榆林沙区及公路护坡中的作用效果,利用液态地膜的保水保墒、增温增肥等功能,来改善植物立地条件,提高苗木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提出适合榆林沙区不同树种、不同立地条件下,液态地膜的最佳处理方法、使用技术。结果显示,在榆林沙区可以大面积推广液态地膜。  相似文献   

16.
指出了经过对元谋县潜在碳汇林业资源的调查以及对低碳资源消耗利用的分析研究,借助国家实施生态恢复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以及长江水土保持林工程等建设项目的机遇,加速了区内造林进度,增加了有林面积,提高了森林林分质量,增加了碳汇林业的储存量。提出了碳汇林业资源的保护措施,加快农村能源建设,利用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循环再利用代替薪材,科学推广青饲料发酵生喂,全面推进农村电网改造,节柴改造,大力发展经济林果和科学管理、充分利用果树的秸秆修剪再生利用,减少了薪柴能源的消耗,迅速消灭森林消长赤字、促进长大于消,以减轻农村劳动强度,提高山区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改变当地的生活环境,加快区域内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为推广创建碳汇林业资源,保护碳汇林业资源提供科学策略措施。  相似文献   

17.
自然因子对中国森林土壤碳储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中分析了森林植被、土壤属性、立地条件、气候条件以及凋落物和根系输入等自然因素对中国森林土壤碳储量的影响。森林植物种类组成决定了进入土壤的植物残体量和分解速率,导致土壤有机碳的含量及分布有很大差异。随着林龄的增加,土壤碳储量会呈现增加或产生波动2种情况。土壤理化性质影响土壤有机碳的含量,而土壤碳储量又影响着土壤结构、根系深度、土层特性、有效水分保持能力、土壤生物多样性等; 海拔、坡度、坡向、坡位等立地条件对森林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各不相同; 温度、水分、CO2浓度等气候因子在森林土壤有机碳的蓄积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凋落物和根系对土壤的输入也可以改变土壤碳库。  相似文献   

18.
在大兴安岭林区的干旱阳坡火烧迹地进行了整地方式、苗木T/R比、造林季节和保苗剂应用对造林成活率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鱼鳞坑整地能够降低土壤温度,增加土壤含水率,进而提高樟子松苗木造林成活率;随着苗木T/R比的降低,樟子松苗木造林成活率增加;樟子松和落叶松苗木春季造林成活率均高于秋季;使用HRC保苗剂后樟子松和落叶松苗木造林成活率平均增加13.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9.
不炼山造林技术及应用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炼山造林具有防止水土流失、保持土壤肥力、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林区生态环境、减少CO2及烟尘大量排放、预防和减少森林火灾发生等优点,其生态和社会效益均明显高于炼山造林,利大于弊。为了进一步推广应用不炼山造林技术,从科学采伐、林地清理、整地挖穴、树种选择、良种壮苗、混交造林、控草抚育等技术环节总结了应用此项技术的实践经验,并对其推广应用的成效进行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与技术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由于所处的特殊地理区位,其林业担负着为京津阻沙源、保水源,为河北增资源、拓财源的特殊历史使命。近年来实施的一系列如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等重大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使全省有林地面积增加到434.2万hm2,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3.25%。在重大林业生态工程实践中,河北省不断进行林业实用技术改进和创新,探索出了适合当地林业发展,应用成功的张北反坡面穴状整地、丰宁牛犁山带状整地和迁西“围山转 坡面积雨水窖”工程贮水抗旱节水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