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茶叶大辞典》实际上是部中华茶文化的百科大辞典。因为从广义上说 ,茶文化包括了茶叶的种植、加工、销售、品饮以及与之相关的诸多文化现象 ,本书正是涵盖了这些内容。就狭义的茶文化而言 ,则是专指人们在使用茶叶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现象 ,本书的茶史部、茶具部、茶俗部、艺文部、茶人部、茶著部等六个分部 (占全书 1 9个分部的近三分之一 )都可划入这一范畴。可以说在已出版的茶叶辞书中 ,有关狭义茶文化内容以本书的分量最重。如 1 988年农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业卷》 ,全书十个部分 ,只《茶业总论》部分涉及茶文化…  相似文献   

2.
受鸦片种植扩张、茶叶出口受阻等因素影响,民国初期黔茶产量骤减。国民政府西迁后,极力发展贵州茶业,对贵州茶叶进行改良。其通过扩大茶叶种植面积、进行茶叶改良实验、提升茶农种植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贵州茶业产量。但国民政府碍于自身的剥削属性,其茶叶改良政策忽视了种植茶叶对于农民的经济价值,从而导致此政策未能激发农民种茶的积极性,影响茶叶改良的成效。  相似文献   

3.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它内涵丰富,具有文学、艺术、道德、宗教等多方面的内蕴,其灿烂光辉,还辐射到经济领域,可谓是文化、经济双欣双茂之花。一、促进茶叶生产发展唐代陆羽《茶经》付梓问世后,极大地推动了饮茶的普及,在更大范围内成为“比屋之饮”,由此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陆羽写《茶经》时,已有8个道(相当现在13个省区)43个州生产茶叶。到了宋代,茶诗茶词兴盛,茶馆文化发达,尤其是城镇茶馆环境幽雅,文化氛围浓厚,茶叶生产也随之扩大,生产规模由唐代的43个州发展到66个州。明清时期茶文化进一步繁荣,在文化艺术方面…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茶文化旅游是一项新兴的农业生态旅游项目,通过探索和研究它对茶业经济的影响,以进一步促进中国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方法】从生态农业旅游中的茶文化旅游的背景、内容及其实践,探讨与分析茶文化旅游与茶产业的关系。【结果】茶文化旅游是将茶文化作为旅游资源,以物质性实体文化为载体.包括茶的发现、茶的历史、茶的生产、茶的习俗、饮茶艺术、茶的礼仪、茶的科技成果等,集茶叶生产、旅游观光、休闲娱乐、购物等为一体的新兴旅游项目,同时也是茶产业的重要内容之一。【结论】茶文化旅游使茶业带动旅游.又以旅游促进茶产业,提高茶产业的附加值,向人们普及茶的知识、促进茶消费.推动茶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台湾茶叶生产、加工、销售和茶文化的发展概况 ,总结了台湾茶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提出了通过弘扬茶文化和发展茶叶深加工产业来促进四川茶叶销售和茶业经济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根据贵州茶叶加工业与国内外比较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制约发展的因素,以贵州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优势、生产潜力、良种和品牌为基础,浅析贵州茶叶加工业的发展趋势。认为:在“十一五”期间,贵州茶叶栽培面积将稳定增长,加工规模不断扩大;茶叶消费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科学技术的提升将促进茶叶加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茶叶深加工是茶产业经济的新增长点;贵州茶叶加工业的发展方向是实现茶叶加工产业化。  相似文献   

7.
《福建农业》2011,(8):32-33
最近福安茶叶生产蓬勃发展,茶业经济欣欣向荣。茶叶面积、产量、茶类品种、红茶产值和销售总量、无性系茶树良种率等均跃居国内前茅。闽台茶业合作迈开步伐,茶文化事业蒸蒸Et上.茶业人才脱颖而出.福安茶业进入了复兴发展的最好时期。  相似文献   

8.
第一届婺源国际茶文化节举办茶文化论坛,并召开婺源茶业发展战略座谈会,这是非常可喜的事情。欣喜之余,我作为一名从事茶叶生产、经营20多年的茶人,也想就茶文化与茶叶的话题谈一些看法,以供专家们参考,恳请指正。  相似文献   

9.
今年早些时候,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安徽省茶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欣闻安徽省在京举办徽茶文化活动,很有意义,谨表热烈祝贺。我国是茶的原产地,茶叶生产历史悠久,茶文化源远流长。发展茶叶生产,建设现代茶业,既可增加农民收入、繁荣茶区经济,又能改善人居环境、再造秀美山川;倡导普及饮茶,发扬光大茶文化,  相似文献   

10.
论唐宋时期的茶叶消费与茶文化的发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洪升 《古今农业》2006,1(4):89-100
唐宋时期,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茶叶生产异军突起,获得了快速发展,茶业遂成为传统社会中新兴的、有很大发展潜力的产业。茶业的发展,为社会提供了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商品茶,满足了社会城乡居民对茶叶的消费需求,促使自唐代以来的饮茶风习日炽,茶叶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备的生活必需品。唐宋茶叶消费逐渐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茶文化由此发端并不断发展,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为助推贵州"500万亩高品质绿茶基地"的建设,结合贵州山区茶产业发展的实际,从茶资源的利用着手,就茶叶消费、生产成本效益、投资风险三个方面进行定量和定性的经济理论分析,初步提出"茶业经济"的概念,倡导茶叶发展应科学规划、发挥优势、理性发展、规避风险.  相似文献   

12.
颜浩 《农业考古》2006,(5):296-297
茶业是江西省婺源县的传统主导产业,婺源是国家茶叶标准化示范县,是“中国茶叶之乡”,是全国绿茶外销出口基地县。茶业对婺源的农业,乃至整个县域经济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一、婺源茶业的回顾1、全县茶业经济基本情况。2005年是婺源茶业经济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的一年。统计资料显示,2005年,全县实现茶业系列产值达2.16亿元,增长58%;茶叶总产量5000吨,比2004年增加807吨,增长19.4%,其中,名优茶产量1000吨,同比增产150吨,增长17.65%;茶业出口12500吨,比2004年增加4500吨,增长56.25%;创汇800万美元,比2004年增加200万美元,增长33.3%。全县农民…  相似文献   

13.
唐代繁荣昌盛的社会形态、迅猛发展的茶业、日益繁荣的茶文化、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活跃的外交活动及僧人频繁的互访留学等各种有利因素,为唐代茶及茶文化向外广泛而有效传播提供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交通运输和外交往来等诸多有利条件和广阔的平台。唐代茶及茶文化向外传播不仅对周边少数民族地区及海外诸国的饮茶文化习俗的形成及茶业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而且促进了唐朝和这些地区间文化、科技、贸易、经济等方面的广泛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4.
茶博会:场面火爆。展示茶叶企业实力的“大舞台” 6月18日至21日,由湖北省农业厅支持,湖北省茶叶学会、湖北省茶叶协会等单位主办的2009华中(武汉)茶业博览会暨茶文化节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行。18日上午,湖北省农业厅果品办主任、省茶叶学会理事长、组委会主任李传友主持开幕式,  相似文献   

15.
1、上海茶艺培训的起步阶段,上海茶艺培训工作起步较早,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期市茶叶学会成立以后,以“茶与健康”为主要内容的广泛意义的茶文化宣传培训工作就已逐步开始。1982年秋,最先意识到茶文化信息春汛的市茶叶学会,即组织了当时最有影响的一次品尝会,参加茶会的有科学、文艺、教育、茶业等各界代表人士和关心、支持茶文化事业的市委、市政府领导100多人,在社会上造成很大影响;1988年7月4日,40年来第一支台湾学术、文化、艺术、工商界所组成的“台湾经济文化探问团”赴大陆访问,7月8日,著名茶艺专家范增平先生到上海了解有关茶文化情况,首次与陶艺家许四海先生见面,并与新闻界人士一起研讨台湾茶艺的发展现状,演示了台湾茶艺,经新闻媒体报道后,使众多上海市民了解了台湾茶艺是怎么一回事:1989年6月,市茶叶学会、《劳动报》社在豫园古戏台举办了首届上海茶文化研讨会,品尝了安徽六安名茶“霍山黄芽”的冲泡技巧;1989年9月18日,市茶叶学会召开茶文化研讨会,出席会议的有著名专家学者和知名人士陈沂、谈家桢、峻青、哈华、钱梁等90余人,对宣传茶文化的意义以及上海开展茶文化活动提出许多宝贵意见。这是上海第一次高层次的、有重大社会意义的专题茶文化研讨活动,对上海茶文化包括茶艺的社会大培训实际上起了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宋诗与茶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茶文化 ,兴于唐而盛于宋。宋人蔡条《铁围山丛谈》中曾说 :“茶之尚 ,盖自唐人始 ,至本朝为盛 ,而本朝又至佑陵 (即宋徽宗 )时益穷极新出 ,而无以加矣。”主要表现在茶叶采摘制作以及品茶艺术方面 ,在唐代发展的基础上更进一步 ,在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与意义。宋代文化艺术繁荣兴旺 ,关于茶学的著作层出不穷 ,大量的笔记杂著、文集诗词 ,其中茶文化的内容比比皆是。今试就顾廷龙主编、清朝吴之振等辑的《宋诗钞》中有关茶文化的内容 ,略加分述 ,以管中窥豹 ,从一个侧面了解宋代茶文化发展的历史风貌与特色。一、茶叶…  相似文献   

17.
《农村新技术》2011,(3):6-6
专家指出,推广中华茶文化,推动我国茶产业发展,应以文化打头阵,走食品工业发展之路。一、业界:茶产业发展应以“茶文化”打头阵 据了解,中国饮茶文化历史悠久,但是目前却没有国际知名的中国茶品牌。业内人士认为,中西方截然不同的茶叶消费模式和关注重心,是导致中国茶叶品牌走不出国门的重要原因。对于茶叶消费,西方人更关注的是“健康”,茶叶作为一种健康饮品得到推广和接受。  相似文献   

18.
中国茶文化在经历了唐代初兴、宋代发展、明清鼎盛这三个大的历史阶段之后,才有了今天茶文化蓬勃发展的崭新面貌。总体而言,明清时期是中国茶文化蓬勃发展、逐步进入鼎盛的时期,直到清代晚期之后才盛极而衰。在这一时期,国家的茶业经济相当繁荣,茶叶产区进一步扩大,尤其  相似文献   

19.
三、21世纪茶叶生产与消费格局展望21世纪,人类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越来越大,茶业的生产和发展也同样将在更大的程度上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和分配。回顾过去一个世纪茶业的发展历程时,我们可以看到,茶叶生产、贸易的不断扩大和一项项科研成果的推出紧密相关。在前瞻21世纪的茶业的发展总体是乐观的,以下几个方面将是未来的世界茶业发展的大趋势。1.茶叶的消费将持续增长从20世纪初到目前,世界人口从16亿增加到近60亿,人口增加2郾75倍,同期内世界茶叶消费量则增加7郾5倍,人均年消费量从0郾19kg增加到0郾45kg,…  相似文献   

20.
如果以1989年9月18日上海市茶叶学会举办的茶文化研讨会为上海现代茶文化兴起的标志,那么上海现代茶文化已有17年的历程。这17年来,在政府部门、专业社团及社会各方面的通力合作下,上海现代茶文化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不仅打造出国际茶文化节、少儿茶艺以及社区茶文化活动等著名文化品牌,并成为创建文明城市、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抓手,而且对倡导“国饮”、推动茶经济也是“功德无量”的。现在,上海人均茶叶消费从1990年代初的200克上升到900多克,全市茶叶店铺多达6000多家,各类茶馆有3000多家,就业人员也达到4、5万人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