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西藏水土流失分区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西藏位于我国西南边陲,总土地面积12046万km2,总人口215万人。西藏土壤侵蚀分布相当广泛,现有轻度以上侵蚀面积10342万km2,占自治区总面积的8585%。侵蚀类型以冻融侵蚀为主,占总侵蚀面积的8911%,分布于西藏各地;水蚀范围较小... 相似文献
4.
5.
6.
7.
本文对长汀县4年来的水土治理工作进行评析,认为治理成功之处在于观念和方法上有所创新,其经验值得推广。为了提高水土流失治理的质量,文中提出了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 一、流域概况 珠江由西江、北江、东江及三角洲网河区组成。整个流域位于北回归线两侧的亚热带地区,跨越滇、黔、桂、粤、湘、赣六省(区),其中二级支流左江的上游在越南境内。流域总面积453690平方公里,在我国境内442100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9.
长汀是我国南方花岗岩地区水土流最为严重的县份之一,十几年来,经过治理,水土流失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改善,但仍有水土流失面积上百万亩。面对新的形势,紧迫的治理任务,本提出实施“大封育小治理”模式,坚持自然修复和人工治理相结合,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与发展农村经济相结合,摆正了生态建设过程中眼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自然力与人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11.
2000年起,长汀县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过程中,在项目的组织管理、制度管理、实施管理、验收管理、资金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规范,总结出了一套科学的管理办法,提高了治理质量和效果,进一步促进了治理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2.
诏安县茶园水土流失现状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针对诏安县茶园水土流失的特点,以保持水土,改良土壤为基础,提出合理规划及工程、农业技术和植物措施等相应的治理对策,达到既能保持水土,又能促进茶树生产丰产、优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连江县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连江县已治理和有效控制水土流失面积2.32万km2,水土流失面积仅占土地总面积的7.1%,但是,人为不合理的生产和建设活动造成的强度和极强度流失面积却呈上升趋势。人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已达到令人担忧的程度。本文阐述了该县水土流失现状、特点和分布,分析了产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危害,并提出了水土流失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4.
长汀县在2000年以来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过程中,根据坡面径流调控理论,创新采用坡面工程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等高草灌带造林技术,并作为关键技术运用在强度侵蚀区的治理实践中。与对照坡地相比,等高草灌带治理区植被盖度由28%上升为91%,侵蚀模数由4836t/km2.a下降为438t/km2.a,径流系数由0.52减少为0.27,有效地削减了坡面径流泥沙,控制了水土流失,促进植被快速生长覆盖地表,从而使退化生态系统得到较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树种结构单一是长期困扰水土流失区生态环境优化的一个主要因素。由于水土流失区植被覆盖率低,且跑水跑肥,使得阔叶树难以自然恢复,以马尾松为主的针叶林对水土流失区保水保肥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水土流失区营造阔叶树是解决树种单一的唯一办法。自2000年以来,长汀县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创新治理模式,从恢复生物多样性入手,以培育地力、改善局部环境为着力点,在马尾松纯林混交阔叶树,力争重建一个结构合理、功能协调的植物群落,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达到良性循环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平武县位于涪江上游,地处四川盆地西北部边缘。县内地质地貌结构复杂,水土流失类型较多,以面蚀、沟蚀、泥石流等重力侵蚀为主。"5.12"地震发生后,对我县原有水土保持设施带来了毁灭性的破坏,水土保持设施遭受重创,损毁严重。为了将地震带来的水土资源损失降低到最低,提出了个人认为值得实施的几点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深圳市水土流失面积逐年减少,并在近4年保持稳定,水土保持工作成效显著。本文在分析深圳市水土流失现状和危害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深圳市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近年来推行的政策及采取的措施,总结了工作中的经验和目前存在的问题,为全国城市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长汀县水土流失地形因子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汀县为研究区域,应用Arc GIS软件空间分析功能,分析长汀县不同高程、坡度、坡向的水土流失分布特征,分析水土流失成因。研究结果显示,长汀县53.41%的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高程300~400m的地带,15~25°和8~15°坡度地带水土流失面积分别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36.68%和34.90%,60.89%的水土流失集中在高程300~500m、坡度5~25°区域,不同坡向水土流失分布情况基本上与阳坡、阴坡分布相一致。 相似文献
19.
本从仙游县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入手,阐述了该县水土流失现状、特点和分布,分析了产生水土流失的危害及原因,并提出水土流失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