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从生物途径探索有效控制大斑病在玉米生产带来的危害,本试验以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为目标菌株,采用对峙法和盆栽接种试验获取生防菌,并测定其盆栽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从128株玉米内生细菌获得1株对玉米大斑病菌拮抗效果最佳的菌株,最长半径与最短半径比值为2.9.从玉米内部分离到的内生生防...  相似文献   

2.
研究旨在筛选对猕猴桃黑头病病原真菌(Diaporthe eres)有拮抗作用的菌株。通过平板对峙法从陕西周至县猕猴桃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到1株具有明显拮抗作用的菌株BKH。显微及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为双向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ambifaria)。菌株BKH在平板上能显著抑制Diaporthe eres生长,抑菌率为72.5%,且对猕猴桃黑头病田间防效可达91.7%,在猕猴桃黑头病生物防治方面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生防菌BH-2的抑菌作用和抑菌因子的相关性质,采用管碟法,对其发酵液中活性代谢产物的抑菌作用及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发酵液中活性代谢产物具有较广的抗菌谱,对多种植物病原菌均表现较好的抑制作用。此外,活性代谢产物耐121℃高温,在偏酸性或中性条件下稳定,有较强的抗紫外线照射能力,对蛋白酶K和胰蛋白酶稳定性较好,54℃下15d的稳定性较好。这为该菌株的进一步研究和产品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出对烟草青枯病有效防治的生防菌,通过稀释涂布法从烟株根际土壤分离到一株具有明显拮抗作用的菌株69-1,经16S rDNA鉴定该菌株为壮观链霉菌(Streptomyces spectabilis),并用该菌株进行烟草青枯病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经菌株69-1处理烟株茎围、有效叶片数、最大叶宽、最大叶长、上中下部烟叶单叶干重、最大叶面积、产量均显著增加,且对烟草青枯病的相对防效达60.42%,同时对不同处理组的初烤烟叶进行化学成分的检测分析,发现菌株69-1处理相对于对照组烟叶品质更佳。该菌株菌剂处理不仅可以提高烟株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效,而且还提高烟叶品质和产量,可为烟草青枯病生物防治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
地椒提取物杀螨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地椒中提取挥发油及乙醇提取物,研究并比较了地椒乙醇提取物和挥发油对棉红蜘蛛的触杀活性。结果显示地椒乙醇提取物对棉红蜘蛛显示出很强的触杀作用,其毒力回归方程为Y=4.2967+1.1792x,LD50为3.95 mg/mL;地椒挥发油对棉红蜘蛛也具有显著的触杀活性,触杀作用的毒力回归方程为Y=4.6691+1.4427,LD50为1.70 mg/mL,低于乙醇提取物LD50,显示其杀螨活性较乙醇提取物更高。此外,杀卵活性试验也显示地椒挥发油的杀卵作用要高于地椒乙醇提取物,其挥发油和乙醇提取物的杀卵LC50分别为2.241和5.714 mg/mL。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目前黄瓜种子健康检测及消毒处理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概述了种子生物引发方法、引发条件和引发效应以及用于引发处理的生防菌的种类、生物引发的作用杌理以及引发机制,对种子生物引发研究和实际应用前景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生防菌ZJH-10对黄瓜灰霉病诱导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生防菌ZJH-10诱导黄瓜抗灰霉病的作用机制,本试验采用了生理生化测定方法,测定了黄瓜根部和叶部组织中的丙二醛(MDA)、蛋白质、可溶性糖、维生素C、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结果表明,黄瓜经ZJH-10处理并同时接种灰霉病菌后,黄瓜根部和叶部组织中的丙二醛含量明显低于其它处理,并于处理后第5 d达到最低值。蛋白质、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都明显高于其它处理,其根部含量分别在处理后第5 d、3 d 和5 d 达到最大值,叶部各含量变化与根部的基本一致。叶部组织中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也明显高于其它处理,都在处理后第3 d达到最大值。由此表明,ZJH-10可能通过改变这些物质的含量来提高黄瓜对灰霉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8.
依据形态学、分子生物学以及菌株的生理生化特征对菌株A4进行鉴定,并研究其对樱桃番茄采后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菌株A4为生防菌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其对樱桃番茄采后的重要致病菌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和扩展青霉菌(Penicillium expansum)均有抑制作用;平板对峙试验表明,贝莱斯芽孢杆菌A4对上述2种病原菌生长的抑制率分别高达66.56%和59.19%,预先接种浓度为1.0×109 CFU/mL A4菌悬液的樱桃番茄患病率分别降至14.67%和4.00%;扫描电镜显示,生防菌A4通过抑制病原菌的萌发和生长,降低病原菌的致病能力,减少病害的发生。本研究为生防菌贝莱斯芽孢杆菌的鉴定提供了参考,并为提高樱桃番茄采后病害的防治技术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开发杀线虫活性高的生防资源以防控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病。以34个细菌菌株发酵液为试材,通过直接触杀法测定其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触杀活性;利用16S rDNA基因,并结合菌落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确定生防菌株的分类地位。筛选出9个细菌菌株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触杀活性较高,48 h线虫的校正死亡率达72.36%~82.59%;经鉴定,菌株Chi9-7、Nong3-5、Nong5-6和b1-3为枯草芽胞杆菌,菌株b5-4为贝莱斯芽胞杆菌,菌株Chi9-2、Xia4-11、Gu4-7和Z-1为解淀粉芽胞杆菌。本研究筛选并鉴定了杀线虫作用明显的9株芽胞杆菌,为微生物杀线剂的研发提供了新的生防资源,也为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病的有效防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提升自贡地区水稻生产水平,引进9个杂交水稻品种,对其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了系统的田间调查、取样测定和实收测产,筛选出适宜自贡市及相似生态条件区域的优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试验结果分析表明:荃优1606、锦城优雅禾、宜优1611表现出主要农艺性状好、生育期适中、产量高等特点,适宜在本地区示范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1.
稻田土壤中抑草真菌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稻田土壤为材料,采用稀释涂布法,结合生物抑草活性测试跟踪,筛选分离抑草真菌微生物。结果表明:从稻田土壤中筛选到32个菌株,其中11个菌株对莴苣根长和株高的抑制率高于50%,这11个菌株中有5个对稗草株高的抑制率高于40%,而对水稻具有抑制作用的有3株,没有抑制作用的2株。8号菌株因对稗草具有较好抑制率而对水稻没有影响,作为目标菌株,开展了其生长特性研究。形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表明8号菌株属于曲霉属。该菌株的最优培养条件为以蔗糖为碳源,以酵母浸膏或蛋白胨为氮源,最适温度30℃,最适pH 6。8号菌株的菌液含蛋白质5.14 mg/L,总酚酸5.59 mg/L,可溶性糖448.12 mg/L,总黄酮为2.39 mg/L。8号菌株可开发利用为微生物除草剂应用于稻田除草。  相似文献   

12.
采用平板对峙法、平皿叶片法,从苹果树根际土壤样品中分离筛选得到7株苹果早期落叶病广谱拮抗菌株,其中菌株BS24对苹果早期落叶病主要病害斑点落叶病和褐斑病的病原菌拮抗效果最佳,抑菌带宽度分别为9.5 mm、9.2 mm。综合菌株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试验表明菌株BS24无细胞培养滤液可显著抑制苹果早期落叶病主要病原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菌株抑菌谱较广,对苹果其他几种病害如灰斑病、圆斑病、轮斑病、腐烂病、轮纹病、炭疽病等的病原菌均有明显拮抗效果。菌株BS24具有良好的苹果早期落叶病生防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11株侧柏内生真菌的农药活性及分子生物学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别采用生长速率法和种子萌发法测定了11株侧柏内生真菌J46、J77、J80、J85、J86、J94、Y51、Y52、Y57、Y125、Y127发酵液对苹果腐烂病菌、番茄灰霉病菌等12种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及对反枝苋种子的除草活性。结果表明,有10株内生真菌对至少一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率大于50%;其中Y52、J94、Y127、J77、J46等5种内生真菌对苹果腐烂病菌的抑制率高于70%,J94、Y52、J77、J46等4种内生真菌对番茄灰霉病菌抑制率高于70% 。内生真菌对反枝苋种子幼根的生长表现出较强抑制作用,抑制率在70%以上的有8株。对筛选出的8株具有较好抑菌或除草活性的侧柏内生真菌进行了ITS 序列系统发育分析,确定其均为链格孢属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ria)。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甘肃贝母(Fritillaria przewalskii Maxim.)内生真菌的应用价值,以甘肃贝母为材料,研究其内生真菌生物碱类代谢产物的多样性及抑菌活性。利用生物碱沉淀反应和薄层色谱技术(thinlayer chromatograph TLC)检测生物碱类成分,依据平板打孔法测定其抑菌活性,结合形态特征和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序列鉴定菌株。从甘肃贝母的健康鳞茎中分离得到13株内生真菌,其中,菌株G6能产生多种生物碱物质。但薄层色谱分析表明,菌株G6代谢的生物碱成分与川贝类生物碱并不一致。测定其抑菌活性发现,总生物碱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显著的抑制效果而对粪肠球菌的抑制作用中等。结合形态学特征及ITS序列信息,菌株G6被鉴定为镰刀菌属接骨木镰刀菌(Fusarium sambucinum)。虽然菌株G6并不能产生与寄主相同的生物碱物质,但其在新生物碱及抑菌化合物的开发利用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森林凋落物中尝试分离与鉴定具有抗菌与抗氧化活性的真菌资源。以大兴安岭森林凋落物为材料,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凋落物真菌,通过内部转录间隔区序列(ITS)进行真菌鉴定,利用平板打孔药剂扩散法测试抗菌活性,通过TLC-DPPH法进行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测定。本研究共分离得到65株真菌,它们分别隶属于47个属,54个分类单元,其中有16株真菌的序列相似性≤98%。这16株真菌中有8株有抗细菌活性,有10株有抗真菌活性,有6株菌的粗提物有抗氧化活性。发现3株真菌同时具有抗菌、抗氧化活性,它们最相近菌属分别为Phaeosphaeria、Cephalosporium和Ophiobolus。大兴安岭真菌资源丰富,本研究为抗菌及抗氧化的真菌天然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基础数据与备选菌株。  相似文献   

16.
沙地云杉内生真菌拮抗菌株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4株沙地云杉内生真菌中筛选出对8种植物病原物具有拮抗效果的沙地云杉内生真菌。本研究初筛采用皿内对峙法筛选,复筛采用打孔法筛选。两种方法相结合筛选出了对8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拮抗效果的沙地云杉内生真菌。初筛后具有25株沙地云杉内生真菌对8种植物病原真菌有抑制作用。复筛后具有4株沙地云杉内生真菌对8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抑制效果。本研究通过以上两种筛选方法筛选出具有拮抗作用的沙地云杉内生真菌,为下一步深入研究代谢产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西芹黄萎病病原菌开展室内防治药剂筛选和药剂毒力测定。按照药剂最大推荐剂量从14种供试药剂中初筛出8种有效药剂,以进口多菌灵、菌哥、新世生、瓜果类太宝、太医最佳,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率达100%。8种药剂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EC50依次为进口多菌灵(0.0063 mg/ml)<太医(0.0073 mg/ml)<活根菌灭(0.0077 mg/ml)<枯萎灵(0.0079 mg/ml)<瓜果类太保(0.0092 mg/ml)<根腐宁(0.0103 mg/ml)<新世生(0.0192 mg/ml) <菌哥(0.0844mg/ml),进口多菌灵和活根菌灭对病原菌孢子萌发的EC50分别为1.50×10-4 mg/ml和1.55×10-4 mg/ml。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培养基种类及成分对单针藻产油特性的影响,充分挖掘单针藻产油潜能,以Monoraphidium sp. HDMA-11为供试藻株,以细胞数监测、干重法和尼罗红染色法检测了BG-11培养基、BBM培养基、TAP培养基、D1培养基和SE培养基对藻株生长速度、生物量及含油量的影响,并对藻株可利用的碳源、氮源种类及浓度进行筛选与优化。结果表明,TAP培养基可极大缩短藻株培养周期,使藻株生物量生产率提升了127%,油脂生产率提升了117%。当乙酸添加量为2 mg/L,氯化铵浓度为750 mg/L,藻株的产油指标进一步提高。优化后藻株的生物量生产率为70 mg/(L·d),较初始培养条件提升了218%,优化后藻株的油脂生产率为315 RFU/(L·d),较初始培养条件提升了116%。本研究优化了Monoraphidium sp. HDMA-11的培养条件,明确了乙酸和氯化铵浓度对藻株生长特性及产油指标的影响,为进一步挖掘藻株产油潜能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9.
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从拉萨市城关区的12种市售水果中分离酵母菌,并采用平板划线法对酵母菌菌株进行纯化;采用病斑法对皿内抑菌效果较强的6株拮抗酵母进行活体防效测定,并采用26S r DNA D1/D2区域序列测定法对酵母菌进行了分子鉴定。结果表明,193和233号两株酵母对梨毛霉菌(Mucor sp.)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其发酵液防效强于菌悬液;193号菌株对梨青霉菌(Penicillium sp.)有明显防效,其菌悬液抑菌作用大于发酵液。分子鉴定结果显示,6株酵母菌归为5个种,48号菌株为隐球酵母(Cryptococcus adeliensis),77号为葡萄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193号为汉逊德巴利酵母(Debaryomyces hansenii),230和235号为禾本红酵母(Rhodotorula graminis),233号为胶红酵母(Rhodotorula mucilaginos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