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为了探究烯效唑浸种处理对盐碱胁迫下藜麦幼苗生长的缓解效应,以陇藜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法研究不同浓度烯效唑(0、15、30、45和60 mg/L)浸种处理对不同程度盐碱胁迫(CK 0 g/kg、轻度盐碱3 g/kg、中度盐碱5 g/kg、重度盐碱7 g/kg)下藜麦苗期(播种后28 d)农艺性状及生理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藜麦幼苗渗透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根系活力在轻度盐碱胁迫(3 g/kg)下均有所提高,以应对盐碱环境,缓解氧化损伤;根冠比和壮苗指数在中度盐碱(5 g/kg)处理下达到最大;藜麦幼苗农艺参数、光合参数、渗透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根系活力在重度盐碱胁迫下明显下降,丙二醛含量在重度盐碱胁迫(7 g/kg)下达到最大,说明盐碱程度的加深显著影响藜麦幼苗的生长。在同一盐碱水平上,低浓度烯效唑浸种处理后,藜麦幼苗的根冠比、壮苗指数、叶绿素含量、渗透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和根系活力均显著升高,丙二醛含量有所下降,且浸种浓度在15 mg/L时缓解盐胁迫效应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纤维素基水凝胶处理下藜麦盐碱胁迫及干旱胁迫下的生理特性,以藜麦品种津藜 1 号为试验材料,分别研究了纤维素基水凝胶浸种对不同盐碱胁迫下(300mmol/L NaCl、200mmol/L Na2SO4、200mmol/L NaHCO3 和 200mmol/L Na2CO3)藜麦种子的发芽率、胚根长、胚芽长、鲜重的影响和土壤中施用纤维素基水凝胶对干旱胁迫下藜麦幼苗根长、株高、根冠比以及叶片叶绿素、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纤维素基水凝胶浸种 2h 处理,增加了盐碱胁迫下藜麦种子的发芽率、胚根长、胚芽长和鲜重。在土壤中施用纤维素基水凝胶后,增加了藜麦幼苗的根长和株高、降低了幼苗根冠比,提高了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氮含量。纤维素基水凝胶能够有效改善盐碱胁迫和干旱胁迫下藜麦的生长状况。  相似文献   

3.
为能给土壤贫瘠地区藜麦高产优质种植的钾肥施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了不同钾肥量条件下(0、40、60、80、100 kg/hm2)藜麦的干物积累、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等。结果显示:藜麦干物质累积量随藜麦生长而增大,变化动态可用Logistic方程拟合;干物质累积速度呈先增后减单峰曲线变化规律。出苗55 d开始,施用钾肥处理T1、T2、T3、T4较不施用钾肥处理T0显著提高藜麦株高、茎粗等生长指标及叶绿素含量。施用钾肥延长了藜麦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出现时间,施钾量越大则延长时间越长。施用钾肥量为80 kg/hm2的藜麦增产结果最佳,产量高达6519.10 kg/hm2;蛋白质含量最高,为7.81%。综合试验结果,钾肥施用量为80 kg/hm2可作为试验区藜麦栽培种植的最优钾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4.
于世河  郑颖  孟凡金  刘欢 《种子》2022,(11):31-36+53
以科罗拉多蓝杉种子为材料,采用6个浓度[0(ck)、0.2%、0.4%、0.6%、0.8%、1.0%]的中性盐(NaCl、Na2SO4)和碱性盐(Na2CO3、NaHCO3)胁迫处理,测定胁迫后蓝杉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相对盐害率及幼苗长等指标,分析盐碱胁迫对蓝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NaCl、Na2SO4和Na2CO3、NaHCO3胁迫,对蓝杉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相对盐害率及幼苗长存在不同程度的抑制,且各处理间各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指标均随着盐碱浓度的增加(0~1.0%)而下降,而相对盐害率则随着盐碱胁迫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低浓度(0.2%~0.4%)中性盐和低浓度(0.2%)碱性盐胁迫对蓝杉种子萌发及生长指标无显著影响,当中性盐胁迫浓度≥0.6%、碱性盐胁迫浓度≥0.4%时,明显抑制蓝杉种子...  相似文献   

5.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水氮条件对藜麦幼苗生长指标、根系生长指标及其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藜麦各测试指标与氮肥用量、灌水控制水平关系极为密切。在同一灌溉水平下,藜麦叶面积、生物量、根系总体积等幼苗及根系生长指标均随氮肥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而根系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等生理指标均随氮肥用量的增加呈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施氮量相同时,叶面积、生物量、根系总体积等形态指标均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大,而POD活性、MDA含量等生理指标均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减小,且各处理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水氮交互作用对各指标均有影响,对叶面积、生物量、根系总体积、POD活性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在试验设置的水氮范围内,藜麦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表型可塑性;在中度或重度干旱胁迫下,施肥均能缓解干旱对藜麦的胁迫。综合考虑,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5%~85%、施氮量为1~2g/kg的组合最优。  相似文献   

6.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水氮条件对藜麦幼苗生长指标、根系生长指标及其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藜麦各测试指标与氮肥用量、灌水控制水平关系极为密切。在同一灌溉水平下,藜麦叶面积、生物量、根系总体积等幼苗及根系生长指标均随氮肥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而根系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等生理指标均随氮肥用量的增加呈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施氮量相同时,叶面积、生物量、根系总体积等形态指标均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大,而POD活性、MDA含量等生理指标均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减小,且各处理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水氮交互作用对各指标均有影响对叶面积、生物量、根系总体积、POD活性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在试验设置的水氮范围内,藜麦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表型可塑性;在中度或重度干旱胁迫下,施肥均能缓解干旱对藜麦的胁迫。综合考虑,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5%~85%,施氮量为1~2g/kg的组合最优。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以藜麦品种‘Tomico quinoa’作为研究材料,缓解剂硝普钠(SNP)作为外源NO (Nitric oxide)供体,研究不同浓度梯度SNP (100, 200, 400μmol/L)处理对150 mmol/L NaCl胁迫下藜麦幼苗形态及生理特性的影响。本研究测定藜麦幼苗的株高(PH)、鲜重(FW)、叶绿素(Chl)、可溶性糖(SS)、脯氨酸(Pro)、可溶性蛋白(S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丙二醛(MDA),并分析各指标与藜麦幼苗耐盐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50 mmol/L Na Cl明显抑制了藜麦幼苗的生长,而SNP处理则能一定程度上缓解NaCl胁迫对藜麦幼苗造成的伤害。其中SNP处理显著提高了盐胁迫下藜麦幼苗叶光合色素含量以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积累,同时增强了抗氧化酶的活性,且显著降低了膜脂过氧化产物的含量,使其恢复到正常水平。由此推测外源NO在缓解藜麦幼苗盐胁迫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低温胁迫对不同藜麦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低温胁迫对藜麦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以红藜、白藜、黑藜3种不同藜麦为实验材料,采取小盆暗萌发、营养土育苗的方法,在人工模拟低温胁迫环境下(4℃)分别处理不同的时间。结果表明:1)白藜和红藜游离脯氨酸含量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先上升后下降,黑藜的脯氨酸含量随着时间的变化逐渐上升。2)不同藜麦的丙二醛含量随时间的变化均呈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出现最大值的时间不同,但波动都比较小,恢复条件之后含量均相对上升。3)不同藜麦幼苗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在低温期间持续上升,解除胁迫后活性下降。4)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不同藜麦幼苗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先上升后下降,在48 h达到最大值。实验表明:低温胁迫不同的时间对3种藜麦生理生化指标影响程度不同,随着时间的延长,各指标的变化趋于稳定。抗寒性强弱依次为:黑藜、白藜、红藜。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桔梗种子萌发在混合盐碱胁迫下所受的影响,并寻求提高桔梗种子在盐碱胁迫条件下萌发力的方法,以桔梗种子为研究材料,将两种中性盐(NaCl, Na2SO4)和两种碱性盐(NaHCO3,Na2CO3)按不同的比例混合,交叉模拟出20种不同的混合盐碱组合,研究混合盐碱胁迫对桔梗种子萌发的影响,并深入研究不同浓度亚精胺在筛选出的抑制最显著的混合盐碱浓度组合C(1∶9∶9∶1)胁迫下对桔梗种子各项发芽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盐碱胁迫对桔梗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及相对盐害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且通过相关性分析表明,盐碱浓度是抑制桔梗种子发芽的主导因素。施用外源性物质亚精胺后,低浓度亚精胺可促进桔梗种子在盐碱胁迫下的萌发,高浓度反而抑制,本研究中最适桔梗种子萌发的亚精胺浓度为0.5 mmol/L。本研究可为桔梗规范化种植过程中的盐碱地选择及提高桔梗种子耐盐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鲁梅克斯是一种耐盐碱、抗寒、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的高产优质牧草,为探明鲁梅克斯F2代种子是否具有同样的耐盐碱能力,本试验分别采用两种中性盐和两种碱性盐进行组合,每个组合设置不同浓度(20、40、60、80、100、120 mmol/L),以模拟30种盐碱胁迫处理,以国内品种为对照,对引进品种及其F2代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及幼苗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的混合盐碱胁迫对种子的萌发影响不显著,高浓度抑制幼苗的生长;在80 mmol/L的复合盐碱胁迫下,引进品种与F2代种子均能萌发,而对照不能萌发;3种不同幼苗中的SOD、POD活性及MDA含量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叶绿素含量先降后升。研究表明,鲁梅克斯F2代种子的盐碱抗性同亲本基本保持一致,具有一定的抗盐碱能力,适合在60 mmol/L的混合盐碱土地上种植。  相似文献   

11.
探明不同盐逆境水平对耐盐水稻穗部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旨在为沿海滩涂水稻种植和耐盐水稻高产育种提供科学依据.以'扬农稻1号'(V1)、'南粳5055'(V2)和'通海粳18-2'(V3)为试材,利用盐池设施设置O g/kg(S0)、1.5 g/kg(S1)、3 g/kg(S2)3个不同盐分水平,采用裂区试验,测定分...  相似文献   

12.
NaCl胁迫对野生大豆幼苗生理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究NaCl胁迫对野大豆幼苗生长发育以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以0、0.2%、0.4%、0.6%和0.8%NaCl处理野大豆幼苗,分析不同胁迫条件下,野生大豆幼苗生理指标和光合参数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野生大豆幼苗在0.2%NaCl胁迫下能保持稳定生长且Fv/Fm升高;0.4%~0.8%NaCl胁迫显著抑制幼苗的生长与光合作用;NPQ随NaCl胁迫浓度升高先下降后升高,Fv/Fm随盐浓度的升高先升高后下降;随着光照的增强,各处理组的ФPSⅡ、qP呈下降趋势,ETR呈上升趋势;0~200 μmol/(m2·s)光照强度下,0.2%NaCl胁迫处理组的ФPSⅡ高于对照。0.4%NaCl可能是其生长发育、生理及光合的临界盐浓度。低光条件下低浓度NaCl胁迫(0.2%NaCl)对植株的ФPSⅡ有促进作用,而强光条件下NaCl胁迫对野生大豆植株的损害加剧。  相似文献   

13.
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抗旱性及DNA甲基化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蓝型油菜是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多倍体物种,是优质食用植物油和饲料蛋白质的重要来源之一。但是其驯化历史较短,遗传背景狭窄,且在整个生命周期中都对干旱胁迫敏感,因此培育高产耐旱品种是甘蓝型油菜的重要育种目标之一。本文用15%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对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不同世代(S1~S4)及其二倍体亲本进行不同时间的胁迫处理,并结合表型观察,以及叶片中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含量、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生理指标的测定,初步了解上述材料的抗旱性差异。结合表型观察和叶片中相对含水量分析,发现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S1~S4及其亲本的抗旱性表现为甘蓝 Bn-S3 Bn-S4 Bn-S1 Bn-S2白菜型油菜。干旱胁迫后Bn-S3、Bn-S4的POD及SOD活性较高,MDA含量较低,表明Bn-S3和Bn-S4能更加有效地清除活性氧(ROS),对过氧化损伤的防御能力更强。通过HPLC分析发现所有材料的甲基化水平在胁迫12 h时最高,其中亲本白菜型油菜Br的甲基化水平最高, Bn-S1和Bn-S4介于两亲本之间,而Bn-S2和Bn-S3低于两亲本。甲基化敏感多态性分析也显示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在干旱胁迫后,甲基化和去甲基化水平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表明植物的甲基化变化可能有利于提高其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为了筛选出耐盐性较强的藜麦品种并为苗期耐盐性鉴定提供参考,以3个不同的藜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在盐胁迫下用测量法测定其相关生长指标,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叶绿素含量,电导法测定相对离子渗透率,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比较了耐盐基因CqNHX1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NaCl胁迫下SQ1株高降幅较小,生物量有所增加,相对离子渗透率几乎不变,且CqNHX1aCqNHX1b表达量均极显著升高,说明SQ1在高盐环境下能正常生长;SQ34的株高和叶绿素含量均显著降低,生物量保持不变,而CqNHX1aCqNHX1b表达量均显著升高;QQ61的根冠比和叶绿素含量极显著下降,相对离子渗透率极显著升高,CqNHX1aCqNHX1b呈下调表达,说明该品种耐盐性较弱。藜麦品种间耐盐性存在显著差异,耐盐性强弱为:SQ1 > SQ34 > QQ61,SQ1作为高耐盐品种,可在盐碱地进一步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盐碱胁迫下甜菜碱对海岛棉幼苗光合作用和生物量积累的影响,及在生长发育中的作用,为其在海岛棉抗盐碱栽培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本研究采用三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新海35号和新海48号为试材,盐碱浓度为0、120、180、240 mmol L-1,甜菜碱浓度为0、30、60 mmol L-1。随着盐碱浓度升高, 2种海岛棉幼苗株高、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植株鲜重及干重积累均呈显著下降趋势,喷施甜菜碱后海岛棉幼苗生长发育、光合特性及生物量积累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同一盐碱浓度下,随着甜菜碱浓度升高,海岛棉幼苗各项指标均先升高后降低,且30 mmol L-1>60 mmol L-1>0 mmol L-1, 30 mmol L-1与60 mmol L-1甜菜碱浓度之间无显著差异;同一甜菜碱浓度下,随着盐碱浓度的升高,对海岛棉幼苗各项指标的促进作用均表现为持续下降趋势,在盐碱浓度120 mmol L-1下,喷施30 mmol L-1甜菜碱对提高海岛棉光合气体参数具有显著效果,进而提高了海岛棉幼苗株高及增加了生物量积累;新海35号较新海48号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因此,在盐碱地(0~120 mmol L-1)栽培中,叶面喷施甜菜碱(30 mmol L-1)对海岛棉生长发育及光合作用具有显著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盐渍化土壤中盐胁迫是作物种子萌发和生长发育的主要限制因子, 探究盐分胁迫下提高种子萌发率的技术及机制对开发利用盐碱地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不同耐盐能力的高粱品种国甜2011和国甜106为材料, 研究了盐分对甜高粱种子萌发期生长过程的影响, 并比较了耐盐性差异。以耐盐性弱的国甜106为试材, 探究盐分胁迫下不同生长调节物质[γ-氨基丁酸(GABA)、赤霉素(GA3)、激动素(KT)和水杨酸(SA)]对甜高粱种子吸水萌发过程中生长特性的调节效应。表明, 盐分胁迫显著抑制种子的吸水萌发, 降低种子的吸水速率、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 增加种子的相对盐害率和丙二醛(MDA)含量。外源生长调节物质可有效缓解盐害, 显著增加种子的吸水率、发芽率、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 提高SOD (超氧化物岐化酶)、POD (过氧化物酶)、CAT (过氧化氢酶)的活性, 促进K +、Ca 2+、Mg 2+离子的吸收, 降低Na +和MDA含量。外源生长调节物质主要是通过提高保护酶活性、渗透调剂物质含量和维持体内离子平衡来提高耐盐性。GA3和GABA对盐害的缓解效应较好, 而KT促进种子对Mg 2+的吸收效果较好。本研究表明外源生长调节物质(尤其是 GA3和 GABA)可用于盐碱地高粱生产, 为减轻盐碱地对高粱的盐碱胁迫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不同干旱程度对不同藜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期耐旱性的影响,以忻藜1号(黑藜)、忻藜2号(白藜)和忻藜3号(红藜)为材料,采用培养皿萌发、土培育苗的方法,设置6个PEG 6000浓度梯度(0、5%、10%、15%、20%、25%),对3种藜麦的种子和幼苗进行处理,测定其种子发芽率、发芽势、下胚轴长、根长等指标和幼苗脯氨酸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1)随着PEG 6000浓度的升高,藜麦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下胚轴长和根长都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用回归分析求得白藜半致死PEG 6000干旱胁迫浓度为20.02%,黑藜为20.25%,红藜为24.70%;(2)随着PEG 6000浓度的升高,3种藜麦幼苗SOD和POD活性都呈先升后降的趋势;MDA和脯氨酸含量与干旱胁迫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由此可得,红藜耐旱性最强,黑藜次之,白藜最差。  相似文献   

18.
不同基因型燕麦萌发期耐盐碱性分析及其鉴定指标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究不同燕麦品种萌发期的盐碱胁迫耐性,筛选适宜于松嫩平原种植的燕麦品种,用NaHCO3胁迫模拟松嫩平原盐碱环境,对49份来自国内外不同地区的主栽燕麦品种进行了研究。试验测定了150mmol/LNaHCO3胁迫下燕麦种子的发芽率(GR)、发芽势(GP)、发芽指数(GI)、活力指数(VI)、胚根鲜重(RFW)、胚芽鲜重(GFW)、胚根干重(RDW)、胚芽干重(GDW)、胚根长(RL)和胚芽长(GL)10个生长指标,运用不同方法对其进行数据分析,进而评定不同燕麦品种的耐盐碱等级。结果表明:通过对各生长指标的耐盐碱系数进行主分量分析,得到GP、RFW、RL相互独立的3个综合指标,涵盖了全部数据92.182%的信息量;通过隶属函数分析和聚类分析将49份燕麦品种分为4类,其中蒙燕1号、SX3、晋燕9号为高度耐盐碱品种,T6、T13等5个品种为耐盐碱品种,坝莜12号、SX2等29个品种为中度耐盐碱品种,HLJ 1、白燕7号等12个品种为盐碱敏感品种;由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得到最优回归方程D=-0.09+0.447GP+1.018RFW+0.366RL(R 2=1.000),可为快速筛选耐盐碱燕麦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甘蓝型油菜、白菜型油菜、芥菜型油菜、白芥和芸芥种子萌发期的耐盐碱性差异,分别采用0(CK)、0.4%、0.6%、0.8%、1.0%、1.2%和1.5%的NaCl溶液和0(CK)、0.1%、0.2%、0.3%、0.4%、0.5%和0.6%的NaHCO3溶液进行萌发期胁迫处理,测定了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浓度NaCl溶液处理,油菜及其近缘植物的平均发芽率依次为芥菜型油菜(71.7%)>甘蓝型油菜(64.0%)>白芥(62.4%)>白菜型油菜(48.4%)>芸芥(30.6%)。当NaCl的浓度为1.0%时,芥菜型油菜的发芽率最高,为91%,芸芥最低,仅有2%。不同浓度NaHCO3溶液胁迫下,5种植物的平均发芽率依次为白芥(85.3%)>甘蓝型油菜(84.3%)>白菜型油菜(59.1%)>芸芥(42.9%)>芥菜型油菜(34.3%)。当NaHCO3溶液浓度为0.4%时,白芥的发芽率最高,为95%,而芥菜型油菜最低,为0。综上,芥菜型油菜对NaCl胁迫的耐性最强,白菜型油菜和芸芥对NaCl胁迫的耐性差;白芥和甘蓝型油菜对NaHCO3胁迫的耐性强,而芥菜型油菜对NaHCO3胁迫的耐性较差。可见,在油菜种植区改良盐渍化土壤,中性盐渍化土壤最好选用芥菜型油菜,偏碱性盐渍化土壤可以选用白芥或甘蓝型油菜。  相似文献   

20.
通过研究不同土壤含水量条件下马铃薯的植物学性状、生理指标和显微指标等,探讨马铃薯在干旱胁迫下的抗旱反应和抗旱生理机制。试验用‘青薯9号’和‘闽薯1号’2个品种,以T0 (CK)适宜水分(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0%~75%)为对照、其他土壤含水量分别为55%~60% (T1)、40%~45% (T2)、25%~30% (T3)和出苗后不再浇水(T4)等水分胁迫处理下,分析其植物学性状、生理指标和显微指标。试验结果:(1)水分胁迫对2个马铃薯品种的植物学性状(株高、茎粗、地上部分鲜重、地上部分干重、叶面积、根的鲜重、根的干重和根长)均有显著影响,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降低,‘青薯9号’和‘闽薯1号’2个品种的上述性状指标均有降低趋势,其中‘青薯9号’的株高、地上部分鲜重、地上部分干重、根的鲜重、干重和根长均大于‘闽薯1号’。(2)生理指标分析表明:在T2~T4水分胁迫下,马铃薯的脯氨酸(Pro)、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含量与对照T0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0.01);(3)显微结构分析表明:叶片的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和栅海比均受到水分胁迫影响。该试验为马铃薯的抗旱栽培和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