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为安全有效防治蝴蝶兰等花卉上的异迟眼蕈蚊,采用浸虫法和混合法测试了除虫菊素、印楝素、鱼藤酮和苦参碱4种植物源杀虫剂对异迟眼蕈蚊幼虫的生物活性,及亚致死浓度对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两种方法活性测定结果均表明,除虫菊素活性最好,100 mg/L浓度处理6日龄幼虫,72 h的校正死亡率均高于90%;对3龄幼虫处理后72 h的LC50为20.39 mg/L。相同浓度下,4种植物源杀虫剂对2龄幼虫的活性明显高于3龄和4龄幼虫。LC20和LC40浓度时处理幼虫,除虫菊素处理的理论死亡率与实测死亡率相近,印楝素的实测死亡率明显低于理论值,亚剂量印楝素明显降低幼虫的化蛹率、雌蛹质量和羽化率,显示出较好的生长发育抑制作用。研究结果为异迟眼蕈蚊生物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印楝素对草地贪夜蛾的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印楝素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毒力与防效,为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提供技术参考。【方法】采用浸叶法与喷雾法测定了印楝素对草地贪夜蛾的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治效果。【结果】在室内条件下,0.3%(φ)印楝素乳油处理草地贪夜蛾7 d后,2龄和3龄幼虫的LC50值分别为0.59和0.46 mg/L;40%(w)印楝素干粉处理草地贪夜蛾7 d后,2龄和3龄幼虫的LC_(50)值分别为0.93和0.79 mg/L。0.3%印楝素乳油处理草地贪夜蛾3 d后,2龄和3龄幼虫的AFC50值分别为0.30和0.12 mg/L;40%印楝素干粉处理草地贪夜蛾3 d后,2龄和3龄幼虫的AFC50值分别为0.53和0.30 mg/L。0.3%印楝素乳油稀释500倍喷雾处理后1、3和7 d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效分别达到了24.83%、50.34%和75.50%。【结论】印楝素对草地贪夜蛾具有较好的毒杀活性与拒食活性,7 d后的防治效果较好;印楝素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治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印楝素对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的室内毒力与田间防效,为柑橘木虱的生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浸叶法和喷雾法测定印楝素对柑橘木虱三龄若虫和成虫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治效果。【结果】在室内印楝素处理柑橘木虱三龄若虫1、3、7 d后LC_(50)值分别为2.77、1.14、0.61 mg/L;而16.0 mg/L印楝素处理木虱成虫4 d后死亡率仅为13.33%,与清水对照无显著差异。0.3%印楝素乳油800倍液喷雾处理后 1、3、7 d 对柑橘木虱田间防效分别为14.35%、49.56%和86.4%。【结论】印楝素对柑橘木虱若虫具有良好的毒杀活性,药后7 d 防治效果较好,但对成虫没有毒杀活性;印楝素在柑橘木虱若虫防治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在室内测定了烟碱、苦参碱、鱼藤酮和印楝素4种植物源杀虫剂对椰心叶甲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虫态及其寄生性天敌椰心叶甲啮小蜂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虫态的相对毒力。结果表明,烟碱、苦参碱、鱼藤酮和印楝素4种植物源杀虫剂对椰心叶甲和椰心叶甲啮小蜂成虫的益害毒性比分别为0.159、0.117、0.111和0.174。在有效防治椰心叶甲的前提下,对其天敌椰心叶甲啮小蜂的安全性依次为印楝素烟碱苦参碱鱼藤酮。印楝素和烟碱可在椰心叶甲综合治理中发挥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植物源杀虫剂对烟蓟马的毒力、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采用浸叶法测定4种植物源杀虫剂对烟蓟马2龄若虫和成虫的毒力,分析亚致死浓度对2龄若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印楝素和苦参碱对2龄若虫的毒力相对较高,LC50分别为6.983 mg/L和9.571 mg/L。印楝素、苦参碱和鱼藤酮的亚致死浓度LC40对2龄若虫期和蛹期有显著延长作用,对化蛹率、羽化率、单雌产卵量和卵孵化率有明显地抑制作用。印楝素LC40对化蛹率、羽化率、单雌产卵量和卵孵化率的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分别为23.64%、17.60%、18.37%和12.54%。说明印楝素和苦参碱对烟蓟马的致毒作用较好,低龄若虫(2龄期前)是防治的最佳时期,除发挥2种药剂的毒力外,还可通过亚致死浓度对存活若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形成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河西走廊地区棉蚜发生动态及植物源农药药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棉蚜田间种群动态消长规律,筛选得到高效、低毒的植物源农药,为棉蚜的绿色防控和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7、2018年在甘肃省敦煌地区棉田采用田间人工调查方法调查虫情,选用以植物源农药0.5% 藜芦碱可溶液剂、0.5% 苦参碱水剂、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8% 阿维菌素乳油等为主的10 种不同类型的杀虫剂开展田间防治棉蚜药剂筛选试验。【结果】 2017、2018 年棉蚜种群的发生动态趋势基本一致,每年从5月上中旬棉蚜即迁入棉田持续为害至棉花收获前,有两个相同的高峰期,分别为6 月上中旬和 7 月中下旬,但不同年份间发生程度存在差异,2017和2018年最高峰值三叶虫量分别为平均8 713.3和1 880.0头/百株,化学农药 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持效性最好,药后14 d防效达90.22%,两种植物源农药0.3%印楝素乳油和0.5%苦参碱水剂防治效果较好,药后14 d 的防效分别为84.41%和85.06%。【结论】 河西走廊敦煌棉区棉蚜田间年发生动态有两个高峰期,棉蚜药剂防治的最佳时期为7月上旬;植物源农药0.3%印楝素乳油和0.5%苦参碱水剂可用于棉蚜的绿色防控药剂,也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相似文献   

7.
6种植物源农药对松丽毒蛾幼虫的毒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筛选出用于防治松丽毒蛾的有效植物源农药,选用质量分数分别为1.3%苦参碱可溶液、0.6%印楝素乳油、0.5%藜芦碱可溶液、1%苦参·藜芦碱可溶液、1.2%烟碱·苦参碱乳油、4%鱼藤酮乳油等6种植物源农药,采用点滴法和浸叶法开展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6种农药对松丽毒蛾幼虫均有良好的杀虫活性.参试药剂以1.3%苦参碱可溶液和1.2%烟碱·苦参碱乳油的杀虫作用最强,0.5%藜芦碱可溶液的杀虫作用较弱;点滴法测定结果,1.3%苦参碱可溶液、0.6%印楝素乳油、0.5%藜芦碱可溶液、1%苦参·藜芦碱可溶液、1.2%烟碱·苦参碱乳油、4%鱼藤酮乳油致死中质量浓度分别为1.652、4.137、6.256、3.919、1.602和3.256 mg/L;参试6种植物源农药对松丽毒蛾幼虫均有理想的致死作用,可广泛应用于防治松丽毒蛾幼虫.  相似文献   

8.
关晓庆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0):4541-4542
[目的]筛选对枸杞木虱高效且对天敌低毒的生物药剂。[方法]在室内进行多种生物药剂对枸杞木虱的药效试验,并进行天敌敏感性试验,筛选对枸杞木虱高效且对天敌低毒的生物药剂。[结果]生物药剂中印楝素毒力最大,LD50为0.16 mg/L,其次为黎芦碱、苦参碱、绿僵菌、烟碱、鱼藤酮、Bt;烟碱毒力较差。天敌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生物药剂中,多异瓢虫对印楝素的敏感性最大,浓度为3.00mg/L时,多异瓢虫死亡率达88.92%,其次为苦参碱和黎芦碱;多异瓢虫对烟碱和鱼藤酮较不敏感。[结论]印楝素、黎芦碱、苦参碱、绿僵菌等生物药剂对枸杞木虱有良好的毒杀效果,但印楝素对天敌的杀伤作用较大,生产实践中应合理选用。  相似文献   

9.
5种常用生物杀虫剂对黄芪豆蚜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浸虫法和浸叶法测定了5种生物杀虫剂(藜芦碱、苦参碱、乙基多杀菌素、鱼藤酮、印楝素)对黄芪豆蚜的室内毒力。不同药剂浸虫法测定结果表明,0.3%苦参碱水剂对黄芪豆蚜表现出较高的毒力,LC50值为0.667 mg/L,其次是0.3%印楝素乳油,LC50值为1.224 mg/L;5种药剂浸叶法测定结果显示,0.3%印楝素乳油和0.3%苦参碱水剂对黄芪豆蚜的毒力较高,LC50值分别为10.948,11.149 m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对黄芪豆蚜的室内毒力较低。0.3%苦参碱水剂和0.3%印楝素乳油是防治中药材黄芪豆蚜较好的生物制剂,进一步进行田间试验后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筛选高效低毒药剂,防控棉蚜,选用3种常见药剂在自然条件下,利用喷施处理方法,3种杀虫剂为苦参碱、藜芦碱、吡虫啉,清水为对照,田间试验表明:苦参碱防控棉蚜效果最好,LC90为2000 mg·L-1;藜芦碱的LC90均>10万mg·L-1,新型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对棉蚜的毒性依然很高,对多异瓢虫安全性也较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不同糖类物质对多异瓢虫捕食能力和飞行能力的影响,为发挥多异瓢虫的控害效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补充不同糖类营养后,室内测定多异瓢虫成虫在不同棉蚜密度条件下的捕食量,通过室内飞行磨系统测定不同处理下多异瓢虫的各项飞行参数。【结果】补充不同糖类营养后多异瓢虫成虫对棉蚜4龄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属于Holling-Ⅱ型。补充糖类营养后,随猎物密度逐渐增加,多异瓢虫对猎物的捕食能力增加,搜寻能力逐渐下降,与清水处理相比,葡萄糖、蔗糖处理下多异瓢虫捕食能力和搜寻能力均有提高,雌成虫日最大捕食量分别可达675.68、757.58头,雄成虫日最大捕食量可达374.53、609.76头;补充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棉子糖后多异瓢虫累计飞行时间及累计飞行距离均显著延长,雌成虫累计飞行时间分别为7.78、6.17、7.58、6.80和6.63 h,累计飞行距离分别为9.51、7.70、8.46、6.94、7.12 km,雄成虫累计飞行时间分别为4.69、4.99、5.17、5.09和5.20 h,累计飞行距离分别为4.53、5.41、5.28、4.72和5.52 km;多异瓢虫雌虫在补充葡萄...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出对白星花金龟较理想的植物源杀虫剂.白星花金龟近几年在葡萄上造成严重危害,大量使用化学农药不但影响葡萄的品质,而且对人类健康构成隐患,与当今大力发展绿色和有机葡萄生产不协调.[方法I采用触杀和W毒两种方法,对0.3;苦参碱水剂(Mat rine)、5;天然除虫菊素乳油(pyrethrina)和0.3;印棟素乳油(Azadirachtin)三种植物源杀虫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并与5;吡虫啉乳油(Imidacloprid)进行比较.[结果]四种杀虫剂对白星花金龟的胃毒毒力比触杀毒力高.各药剂对白星花金龟胃毒毒力大小排序:5;吡虫啉乳油(LC50值为5.456 mg/L)>0.36;苦参碱水剂(LC50值为10.557 mg/L)>5;天然除虫菊素乳油(LC50值为15.079 mg/L)>0.3;印棟素乳油(LC50值为23.459 mg/L),[结论]5;吡虫啉乳油可用于绿色食品生产中白星花金龟的防治,0.36;苦参碱水剂和5;天然除虫菊素乳油则可以纳人绿色和有机食品生产中对白星花金龟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氟啶虫酰胺亚致死浓度处理棉蚜对十一星瓢虫捕食功能反应的影响,为合理使用杀虫剂和协同生物防治防控棉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测定氟啶虫酰胺对棉蚜的毒力,以供试药剂的LC25、LC50为处理浓度,采用浸叶法处理棉蚜,选取活体棉蚜作为十一星瓢虫的食物,分析对其捕食功能反应的影响。【结果】饲喂氟啶虫酰胺不同亚致死浓度处理棉蚜后,十一星瓢虫捕食功能反应等参数及寻找效应均有一定影响,且随药剂浓度增加,对其捕食能力影响越大。饲喂氟啶虫酰胺LC50处理的棉蚜后,十一星瓢虫日捕食量及搜寻能力显著降低,与对照相比,十一星瓢虫1、2、3、4龄幼虫和成虫的瞬时攻击率分别下降0.38%、7.18%、2.19%、16.83%、1.41%,处理一头棉蚜所用的时间分别延长0.002 4 d、0.001 6 d、0.000 6 d、0.000 5 d、0.000 1 d,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下降0.72、2.52、7.76、7.01、1.17头/皿。【结论】饲喂氟啶虫酰胺亚致死浓度处理棉蚜对十一星瓢虫1~4龄幼虫及成虫的瞬时攻击率降低,处理棉蚜所用时间延长,日最大捕食量下降。其中饲喂氟啶虫酰胺LC50处理棉蚜对十一星瓢虫各虫态捕食功能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田埂碱蓬带对棉田多异瓢虫种群发生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分析田埂碱蓬带对棉田多异瓢虫种群发生的影响,为合理利用非棉田生境实施棉蚜的生态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田间种群系统调查和天敌控害功能罩笼评价。【结果】 田埂碱蓬带是棉田多异瓢虫的重要来源;有碱蓬带的棉田中多异瓢虫种群密度、多异瓢虫与棉蚜的益害比均高于没有碱蓬带的对照棉田,其中多异瓢虫平均密度是对照棉田的1.9倍、益害比是对照棉田的8.8倍;利用罩笼进行天敌隔离处理,第7和14 d处理组(封闭罩笼)棉花上棉蚜种群增长率均显著高于开放罩笼的对照组;有碱蓬带的棉田中捕食性天敌对棉蚜的控害指数显著高于对照棉田。【结论】 棉田田埂碱蓬带能有效增加棉田中多异瓢虫种群密度并提高益害比,对控制棉田棉蚜发生发挥着重要作用。碱蓬在天敌保育与控害中有重要作用,棉田周边予以留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温度变化对多异瓢虫[Adonia variegata ( Goeze)]成虫捕食棉蚜能力的影响。【方法】在17、23、29和35℃四个处理温度下,室内测定多异瓢虫成虫在不同棉蚜密度条件下的捕食量。【结果】不同温度下多异瓢虫成虫对棉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属于Holling-Ⅱ型。随着温度的升高,多异瓢虫成虫对棉蚜的捕食能力逐渐增加。在相同温度条件下多异瓢虫成虫对棉蚜的寻找效应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小。在35℃条件下,多异瓢虫成虫的a/Th最大,捕食能力为17℃的2倍。【结论】温度对多异瓢虫的捕食量影响显著,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多异瓢虫成虫的捕食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环氧虫啶对多异瓢虫成虫存活及繁殖力等生命参数的影响。【方法】 利用喷雾塔进行定量喷雾,测定不同浓度环氧虫啶处理24 h后多异瓢虫成虫的存活情况,计算LC20及LC50。利用这2个浓度处理多异瓢虫成虫,逐日记录成虫的存活情况以及产卵量、卵孵化率。【结果】 环氧虫啶对多异瓢虫成虫的LC20及LC50分别为2.29和12.51 mg/L。经这2个浓度环氧虫啶处理后,多异瓢虫雌雄成虫寿命均显著缩短(P<0.05),产卵前期显著延长(P<0.05);对照组与LC20处理组的产卵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LC50处理组产卵量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卵孵化率显著高于2个处理组(P<0.05)。【结论】 环氧虫啶对多异瓢虫成虫具有一定的毒杀作用与亚致死效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十一星瓢虫取食氟啶虫酰胺、吡蚜酮、吡虫啉3种农药不同亚致死剂量处理棉蚜对其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为合理使用杀虫剂和协同生物防治防控棉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3种不同农药对棉蚜的毒力测定结果,以供试药剂的LC25、LC50为处理浓度,采用浸叶法对棉蚜进行处理后,选取活体棉蚜作为十一星瓢虫的食物,分析对其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取食3种农药亚致死浓度处理的棉蚜,十一星瓢虫生长发育和繁殖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取食吡虫啉LC25和LC50处理的棉蚜,十一星瓢虫幼虫发育历期较对照分别延长3.01和4.57 d;取食吡蚜酮和氟啶虫酰胺LC25和LC50处理的棉蚜,其幼虫发育历期分别较对照延长0.09、0.50 d和1.48、1.64 d。取食吡虫啉LC25和LC50处理的棉蚜,十一星瓢虫产卵期明显缩短,分别较对照缩短2.56和3.46 d,其单雌产卵量分别较对照下降22.40%、32.45%,孵化率较对照分别下降9.57%、17.02%;十一星瓢虫取食氟啶虫酰胺和吡蚜酮亚致死剂量处理的棉蚜,其产卵量、卵孵化率等下降不明显。【结论】取食3种杀虫剂不同亚致死浓度处理后的棉蚜(害虫),对十一星瓢虫(天敌)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吡虫啉较其他2种药剂影响更为明显,并且不同杀虫剂以及同一杀虫剂不同亚致死剂量对天敌的影响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喂饲棉蚜对方斑瓢虫生长发育及捕食功能反应的影响。【方法】以非转基因棉花品种中棉所49号为材料,在室内研究方斑瓢虫Propylaea quatuordecimpunctata取食棉蚜Aphis gossypii的生长发育及捕食功能反应。【结果】方斑瓢虫1龄平均龄期为1.73 d,2龄平均龄期为2.04 d,3龄平均龄期为1.64 d,4龄平均龄期为1.92 d,蛹期为3.09 d。方斑瓢虫各龄幼虫和成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属于Holling Ⅱ 型圆盘方程,在棉蚜密度相同下,4龄幼虫和成虫取食量远高于低龄幼虫;方斑瓢虫捕食量均随棉蚜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当棉蚜密度增加到一定水平,捕食量趋于稳定。方斑瓢虫各龄幼虫、成虫对棉蚜的寻找效应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减少。【结论】方斑瓢虫取食棉蚜的发育历期室温下为7.3 d,蛹期为3.1 d。方斑瓢虫对棉蚜具有良好的控害潜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筛选防治西蓝花田桃蚜的有效药剂。【方法】采用浸虫浸叶法及田间喷雾法进行室内毒力及田间药效试验。【结果】17%氟吡呋喃酮SL对桃蚜最为敏感,而5%高效氯氟氰菊酯ME的敏感性最差,48 h的LC50分别为7.67和1 011.03 mg/L。供试药剂毒力大小低依次为氟吡呋喃酮>氟啶虫胺腈>阿维菌素>双丙环虫酯>噻虫嗪>虫螨腈>藜芦碱>吡虫啉>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噻虫胺>啶虫脒>溴氰虫酰胺>苦参碱>螺虫乙酯>氟啶虫酰胺>唑虫酰胺>乙基多杀菌素>高效氯氟氰菊酯。5种药剂不同浓度处理对西蓝花桃蚜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施药后7 d,各处理对西蓝花桃蚜的防效达70.10%~90.11%;药后14 d,各处理对西蓝花桃蚜防效为56.93%~82.55%。【结论】生产中可轮换使用氟啶虫胺腈和氟吡呋喃酮,以保证害虫对药剂的敏感性,减缓害虫的抗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