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巴林左旗天然草原植被的恢复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国家生态发展的大政方针,按着国家项目建设要求,2002~2003年巴林左旗圆满地完成了天然草原植被恢复与建设项目的各项任务指标即草原围栏改良4733.33hm2,高效节水灌溉饲草料基地540hm2,旱作饲草料基地2126.67hm2.此项目的建设以恢复和保护天然草原,维护草原生态平衡,改善巴林左旗草原生态环境和草原畜牧业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为发展思路,本着统筹规划,全面保护,重点建设,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依靠科技遵循生态环境建设的基本规律,按照相对集中,先易后难,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和治理模式,以建促保,保建并举,突出生态效益,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协调统一的原则.依靠高新科技,运用生物、工程管理等综合措施,有效遇制天然草原的退化,提高和恢复天然草原植被及其生态功能,实现恢复和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保障巴林左旗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科尔沁沙地疏林草原植被恢复技术体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科尔沁沙地天然榆树疏林草原的自然更新能力较强,每年可以产生大量的榆树幼苗,疏林地内每个小居群内的幼苗数以1株~10株最多,每公顷疏林地有幼苗6万多株,折合6株/m2,为榆树疏林草原植被的恢复提供了可能.科尔沁沙地榆树疏林草原的类型多样,具有多种经营利用方向.主要类型可以划分为以下3种:Ⅰ型为散生的榆树疏林草原,Ⅱ型为团块状的榆树疏林草原,Ⅲ型为榆树灌丛疏林草原,榆树和山杏、山里红等共同构成群落的主体.沙地植被的恢复可以采取对天然榆树疏林草原在封育的基础上通过人工经营管理,进行定向培育,可以在短期内按照人类自身的目的尽快地得以恢复;也可以通过人工措施重新建立上述3种类型的人工疏林草原植被.沙地疏林草原植被属于生态经济型植被类型,需要把疏林和草原有机的结合起来,生态与经济效益并重,天然植被人为定向恢复和人工疏林草原植被建设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以6年生白桦为研究对象,在相同的火烧强度和火烧时间下对白桦不同部位进行火烧处理(整株主干火烧和枝下主干火烧)后叶片生理代谢的变化及火后恢复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火烧处理后0~10 d火烧处理均导致白桦叶片膜脂过氧化,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F v/F o、F'v/F'm、qP、ETR)显著降低;叶片启动了应激机制,抗氧化酶SOD活性和POD活性显著提高,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提高,表现出一定的抗火性。火烧处理后10 d火烧产生的伤害开始恢复,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开始下降,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F v/F o、F'v/F'm、qP、ETR)开始上升,到火烧后30 d升高到对照水平,表现出等量补偿效应,丙二醛含量下降到对照水平。火烧后40 d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F v/F o、F'v/F'm、qP、ETR)显著高于对照,表现出超补偿效应,白桦通过提高叶片的光合作用能力弥补火烧造成的伤害;脯氨酸含量和SOD活性仍显著高于对照,这是恢复的一种滞后反应,对树木逆境下生长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4.
大兴安岭火烧迹地植被恢复后土壤理化性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大兴安岭重度火烧迹地经过植被恢复后形成的4种林分类型为研究对象,研究重度火烧迹地在经过植被恢复后,不同林分类型土壤理化学性质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样地相比,樟子松林土壤pH值升高,兴安落叶松林、白桦林和山杨林土壤pH值均降低。兴安落叶松林、白桦林和山杨林土壤有机质、全N、水解N、全P、有效P质量分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兴安落叶松林和白桦林土壤密度降低,樟子松林和山杨林的土壤密度升高。白桦林土壤孔隙度最好。综合比较可以看出,大兴安岭重度火烧迹地经过植被恢复后,兴安落叶松林、白桦林和山杨林均在一定程度上改良了土壤。 相似文献
5.
渝西地区火烧迹地早期恢复植被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渝西地区黄瓜山火烧1年后的迹地以及未火烧林地的群落学调查,研究了不同强度火干扰后群落早期恢复植被特征。结果表明:与未火烧林地相比,火烧迹地内阳生木本植物幼苗物种种数增加,更新苗主要以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桉树(Eucalyp-tus robusta)、白栎(Quercus fabric)、油茶(Camellia oleifera)等萌生枝为主。不同强度火干扰迹地具萌枝的优势乔木树种及所有树种的密度大小均表现出中度火烧迹地显著高于未烧林地和重度火烧迹地(P<0.05);未经火烧林地物种多样性丰富,火烧以后在短时期内降低了群落的多样性及均匀性水平。中度火烧迹地的草本植物盖度明显大于未烧林地(P<0.05),蕨(Pteridium aquilinum)和小白酒(Conyzacanadensis)成为草本优势种。 相似文献
6.
以Landsat 5 TM和GF–1 WFV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和像元二分模型,结合0.2 m分辨率的航空CCD数据和全球30 m精细地表覆盖产品,建立植被覆盖度的估算模型,利用火烧前后NDVI差值提取了2001—2020年间大兴安岭地区的火灾信息;通过FVC定量分析了林区整体覆盖度变化和影响因素,并利用热点区域植被覆盖度变化对不同林火后植被恢复力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以NDVI值为参数,运用基于像元二分模型的植被覆盖度遥感估算方法技术路线简单、可操作性强,适用于不同分辨率的遥感数据;dNDVI可以对过火区信息进行有效分离;研究区整体FVC较高,但频发的火灾是影响研究区FVC分布状况及其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不同程度过火区的FVC恢复效果不同,小范围过火区的FVC可以恢复到原始状态,中等范围过火区的FVC经过长时间的自然恢复与原始FVC仍有一定差距,而对于大范围,尤其是特大范围的过火区经过长时间恢复虽然FVC会增加,但和原始FVC相比相差甚远。因此,火灾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破坏性较强,受火灾干扰后森林恢复时间较长且其林分组成与物种难以恢复至原型。 相似文献
7.
青藏铁路格唐段高海拔地区植被恢复研究——I高寒草原植被现状与恢复基本途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铁路的修建加强了西藏与内地的联系,对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在修建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沿线的局部植被生态系统造成不同程度影响和破坏,如何尽快恢复植被生态系统至关重要。对青藏铁路青海境内的高海拔的气候条件及现有植被状况作了统计调查,提出尊重科学,因地制宜的指导原则,恢复与重建的工作一起抓:一方面要增强环保意识,加强管理,综合治理;另一方面通过原有草皮回植,科学管理以及异地繁殖当地草种等途径尽快提高地表覆盖度和植物种群多样性,以期达到最佳的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8.
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是描述植被冠层结构关键参数。本文着重介绍遥感反演植被LAI模型理论发展,以及国内外利用不同传感器数据估测LAI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结合和田河沙漠段生态输水以来植被变化情况,评价和田河沙漠段治理成效,研究植被变化的驱动因素,为和田河沙漠段生态修复提供指导。【方法】运用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和野外调查资料,对和田河沙漠段生态输水以来植被响应特征指标NDVI值进行系统研究分析。【结果】2002年生态输水以来,和田河沙漠段NDVI值整体提高,平均增幅达37.24%。生态输水对河岸1~2.75 km范围内植被影响显著,年际间NDVI值呈先升高后降低又升高趋势。整个沙漠段植被呈现上、下游较好,中游较差的特点,两河汇合口下游15~115 km为植被脆弱区域。沙漠段NDVI值变化与气温和河段耗水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和田河生态输水促进河道两岸植被的生态恢复,植被变好趋势明显。沙漠段NDVI值变化与气温和河段耗水密切相关,温度升高和上、下游断面水量损耗(生态引水)增加,均有助于和田河沙漠段植被改善。 相似文献
10.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TVDI方法在荒漠草原旱情监测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近年来广泛使用的低空间分辨率的MODIS数据以及高空间分辨率的Landast 8数据对同一地区的旱情状况,选择内蒙古自治区干旱频发的乌审旗荒漠草原为研究区,借助分裂窗算法反演地表温度(Ts),获取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建立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的干旱监测模型,分别反演MODIS-TVDI和Landast8-TVDI,并与同期野外实测的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基于MODIS和Landast8 2种遥感数据计算得到的TVDI与各层的土壤水分线性相关显著,两者都能表征地表的干旱分布,且Landast8-TVDI与各层土壤含水量的相关性大于MODIS-TVDI与各层土壤含水量的相关性,其中0~10 cm表层土壤含水量的相关性要好于0~20 cm、0~30 cm的相关性。因此Landast8-TVDI能够更好地反映乌审旗荒漠草原的土壤水分状况,更适宜于旱情监测。 相似文献
11.
森林火灾是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的自然干扰之一,也是森林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多源遥感技术在森林火灾探测中应用,使得森林火灾的早期探测与实时监测成为可能,遥感技术已成为森林火灾监测和防控的重要手段。本研究综述了遥感技术在森林火灾相关研究方面的应用进展,从灾前、灾时、灾后3个阶段,分析了遥感技术和方法在森林可燃物调查及载量评估、火场态势监测、火险等级预测预报、火烧迹地识别、火后森林受害评估以及植被修复等方面的应用,总结了现有研究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未来森林火灾探测技术的发展方向。多源多尺度遥感探测技术如将无人机、雷达、航空遥感与航天遥感等互相结合,多方位进行森林火前火后监测,为火险等级预报、森林火灾防控、火后森林结构和功能的恢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背景】呼伦贝尔草原作为我国温性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典型的生态及气候特点、代表性的生产方式决定其在草原畜牧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是我国北方的绿色生态屏障,发挥着生态缓冲区功能。草地作为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在农牧业生产、生态及环境保护、气候变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目的】明确不同草地类型的空间分布及变化规律,为草地研究及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呼伦贝尔草原区不同草地及地物类型为研究对象,以1992年、2015年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支持向量机、面对对象分类法获得研究区地物类型空间分布数据,以地统计方法分析时空变化特征,结合植物-生境学分类法划分地带性草地类型潜在分布、社会统计数据、地物类型转化过程分析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对草地类型分布的影响。【结果】研究区耕地、林地、沙地碱地、人工表面4种地物类型面积增加,草地、水体面积减少。草地作为研究区最大的覆盖类型,1992年、2015年分布面积为7 601 258 hm2、7 148 085 hm2,减少幅度5.96%。研究区分布典型草原、草甸草原、低地草甸、山地草甸及沼泽,前... 相似文献
13.
草地类型的分布及变化是草原工作者很重要的研究内容,对于较大面积的草地,应用卫星遥感技术监测和划分草地资源的类型是当今草原学科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应用遥感技术进行草地分类常用的方法有2种:目视解译法和计算机自动分类。简述了草原遥感影像常规解译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基于常规方法存在的不足,试提出研究一种辅助草原遥感影像解译的半透明叠加法。 相似文献
14.
草地植被指数及生物量的遥感估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回顾了我国草地遥感技术的发展过程以及各阶段的主要特点,并对草地植物的反射光谱特征做了介绍。在阐述植被指数在草地科学领域的运用的同时,介绍了植被指数NDVI和RVI的特点,就NDVI和RVI在草地地上生物量估测上的运用做了初步的探讨。其结果表明,在目前草地生物量的估测领域植被指数NDVI运用较RVI广泛。 相似文献
15.
荒漠植被分布稀疏且叶面普遍较小,导致影像中植被光谱特征较弱,分类难度较大.为提高荒漠植被分类精度,选取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为研究区,以无人机遥感影像和数字表面模型为数据源,采用面向对象的随机森林算法,在去相关拉伸光谱信息增强基础上对荒漠植被进行分类,分析去相关拉伸前后分类精度的变化.结果 表明:基于去相关拉伸并结合面向对象... 相似文献
16.
17.
采用叶面积指数数据,通过植被等级划分、转移矩阵及景观指数分析,对内蒙古农牧交错区植被覆盖动态变化和景观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植被覆盖等级空间分布的主要特点为东部由覆盖度等级比较高的中度、中高度、高度植被所覆盖,西部由覆盖度比较低的无植被、低度、中度植被覆盖。2)1983-2019年无植被、低度、中度植被覆盖区域面积在持续减少,中高度、高度植被覆盖区域面积在不断扩大,植被转移的方向主要由低覆盖区向高覆盖区转化,植被得到很好的恢复。3)从植被景观格局角度来看,研究区植被景观破碎化、复杂度程度逐渐变小。不同覆盖等级植被逐渐混杂、聚合。中高度及高度覆盖景观优势度明显提高,植被格局向趋于稳定的方向发展。4)气候因子和人类活动对研究区植被的恢复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相比较而言,人类活动的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8.
19.
基于遥感手段的森林类型/树种(组)的精准识别是森林参数提取和计算的前提,是林业遥感领域的研究前沿,可为宏观尺度快速获取森林资源信息提供重要途径。对多源遥感数据在森林树种识别中的应用研究进行总结分析发现,当前基于遥感数据的树种识别已成为林业遥感的研究热点。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和近地低空遥感数据结合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等分类方法进行树种识别已相对成熟。近年来,无人机技术不断发展,以其灵活性强的特点在林业中有较强的应用潜力,在计算机技术、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和机器学习领域不断发展成熟背景下,低空遥感数据结合深度学习技术应用于森林树种的精确识别是值得深入研究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