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闽楠天然次生林林分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闽楠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通过12块标准地调查获取数据,运用混交度、大小比数和角尺度分析林分空间结构特征,并采用林分空间结构评价指数将其划分为5个评价等级。结果表明:(1)林分平均混交度为0.525,林木为强度混交;平均大小比数为0.506,林木分化属于中庸向劣态过渡状态;平均角尺度为0.518,林木呈聚集分布。(2)林分空间结构评价指数值为0.08~0.89,与理想的空间结构差距较大;仅5号标准地评价等级最高(Ⅴ级),其表现为林木混交程度高,林木大小分化不明显,分布格局为随机分布,闽楠为主要优势树种,在林木竞争上占有优势地位,是较理想的空间结构模式。研究结果可为优化闽楠天然次生林空间结构经营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吉林省金沟岭林场两种天然起源的杨桦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在两种天然起源的杨桦次生林内各设置3块30 m×30 m的样地,进行每木调查和空间定位,采用角尺度(W)、大小比数(U)与混交度(M)等空间结构参数对其树种结构及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起源Ⅰ包含乔木树种15种,优势树种为水曲柳、山杨和白桦;起源Ⅱ包含乔木树种11种,优势树种为白桦、山杨和紫椴。(2)起源Ⅰ角尺度平均值为0.559 3,大小比数平均值为0.489 6,混交度平均值为0.653 0;起源Ⅱ角尺度平均值为0.558 5,大小比数平均值为0.501 6,混交度平均值为0.621 3。两种天然起源林分空间分布格局整体呈聚集分布,林木处于中庸生长状态,混交度介于中度~强度混交。(3)起源Ⅰ的优势树种水曲柳和起源Ⅱ的优势树种紫椴,处于各混交状态和各生长状态的林木个体比例相近;而两种天然起源的共有优势树种山杨和白桦以强度和极强度混交为主,山杨在两种天然起源中均以优势生长为主,白桦在起源Ⅰ中各生长状态林木个体比例相近,在起源Ⅱ中以优势生长为主。(4)起源Ⅰ和起源Ⅱ的林分空间结构指数分别为0.664 8和0.649 1,起源... 相似文献
3.
4.
以恩施州不同海拔马尾松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根据海拔梯度设置湖北民族学院后山(T1)、恩施市莲花池村(T2)、恩施市吉心村(T3)、利川市毛家院子(T4)4个样地,每个海拔梯度地点用全站仪建立4块20 m×20 m固定监测样地,分别对每块样地展开调查,分析其树种组成、胸径结构等非空间结构和角尺度、混交度、大小比等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海拔马尾松天然次生林多为小径阶林木,天然更新状况良好,胸径分布宽度与海拔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林分的平均角尺度随着海拔的上升趋于随机分布,其中T1至T3的林分中,海拔与角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不同海拔的各林分平均混交度普遍处于弱度混交和中度混交之间,其中T2至T4的马尾松天然次生林林分中,海拔与混交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各林分整体平均大小比数在0.5左右,其中T2至T4的林分海拔与大小比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随着海拔的升高,天然次生林中马尾松、杉木和柏木等针叶树种成为主要优势种。 相似文献
5.
6.
该研究应用东北林区调查的119天然林标准地数据,通过绘制各林分直径分布直方图,分析林分的直径分布规律,运用SB分布、指数分布、正态分布、WeibuU分布和β分布函数对其进行拟合,建立直径回归模型,并采用矩解法求解参数,更精确地比较各种分布函数对实际数据的拟合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林木株数随着直径的增大呈减少的趋势;指数分布和Weibull分布的拟合效果较好,但指数分布优于Weibull分布.观察指数分布函数的各参数的变化规律,发现参数a基本不变,而参数b在变化.绘制参数b与林分调查因子间的散点图,发现指数分布中的参数b与林分平均直径有显著的相关性.通过相关性分析,选择函数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幂函数的拟合效果最好,相关系数最高.通过对参数b的再参数化建立模型,最终得到最优的天然次生林林直径分布模型. 相似文献
7.
天然次生林的经营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一直致力于天然次生林经营和管理的研讨,特别是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以来,为保护森林资源,合理经营和管理天然次生林,实践创造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经营技术和管理方法,为天然次生林的经营和管理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8.
选择3种不同龄组的杉木人工林,研究林下植物物种的组成及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龄组杉木人工林在1 800 m2样地内林下植被的物种数在28~36之间,物种数差异不大,但其主要物种的生态习性差异明显。其中幼龄林30种,中龄林36种,成熟林28种。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 D在0.705 8~0.829 0之间、H在1.709 1~2.515 7之间,中龄林>幼龄林>成熟林。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D在0.880 3~0.923 6之间、H在2.338 9~2.695 0之间,中龄林>成熟林>幼龄林,整体上灌木层高于草本层。 相似文献
9.
林分空间结构是森林生长的驱动因子,会对林下植被的物种组成、分布格局和生长发育产生影响。为明确其影响林下草本物种多样性的关键因子,在定量分析辽东山区的栎类纯林、栎类混交林和胡桃楸混交林3种典型次生林的混交度、角尺度、开敞度、林层指数、竞争指数5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和Patrick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4个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基础上,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探讨不同类型次生林的林分空间结构与林下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3种次生林的混交度、林层指数和竞争指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角尺度和开敞度差异不显著(p>0.05),整体表现为栎类混交林>胡桃楸混交林>栎类纯林;3种次生林林下草本的Patrick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整体表现为胡桃楸混交林>栎类纯林>栎类混交林;3种次生林的空间结构参数与林下草本物种多样性指数的灰... 相似文献
10.
辽东山地山杨天然次生林空间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辽宁老秃顶子国家自然保护区内天然山杨林的空间结构特征,为其经营与保护提供依据。【方法】在保护区内选择有代表性的山杨天然次生林建立50m×50m的标准地3块,通过分析标准地中山杨、蒙古栎、黄桦、刺楸的胸径结构和树高结构,来反映其林分水平的竞争状态,同时利用空间结构分析软件Winkelmass1.0对标准地内各树种的混交度、角尺度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山杨、蒙古栎、黄桦、刺楸的胸径和树高分布特征表现出一致性,整体上都呈现正态分布的特点,且山杨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全林分平均混交度为0.65,处于强度和极强度混交的林木比例达60.0%,作为优势树种的山杨混交度最小,仅为0.45。林分平均角尺度为0.48,整体呈随机分布。【结论】在调整森林结构时,应针对顶极或主要伴生树种的角尺度、竞争树胸径和树高分布、混交度来进行空间结构调整,使经营对象具有竞争优势或不受到挤压的威胁,使整个林分的格局趋于随机分布。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八达岭林场水源涵养林空间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北京市八达岭林场水源涵养林主要森林类型(油松人工林、元宝枫人工林、黄栌人工林和辽东栎天然林)混交度、角尺度和大小比数等结构参数,分析其空间结构特征,以期为研究区水源涵养林经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油松人工林混交度为0.207,介于零度和弱度混交之间;角尺度为0.496,为随机分布;大小比数为0.506,处于劣势到中庸状态。元宝枫人工林混交度为0.053,介于零度和弱度混交之间;角尺度为0.523,为聚集分布;大小比数为0.503,处于劣势到中庸状态。黄栌人工林混交度为0.310,介于弱度和中度混交之间;角尺度为0.499,为随机分布;大小比数为0.420,处于中庸到亚优势状态。辽东栎天然林混交度为0.442,介于弱度和中度混交之间;角尺度为0.494,为随机分布;大小比数为0.512,处于劣势到中庸状态。可见,北京市八达岭林场水源涵养林空间稳定性较差,天然林空间结构稍优于人工林。 相似文献
12.
运用森林健康的相关理论与技术,采用分层评价的指标分值法评价森林健康,一级指标及其下的基本指标均采用等权分配权重的评价方法;分别于2004年和2012年对北京市八达岭林场的16块标准样地进行了森林健康评价指标的调查、量化和测定,2004年调查了13个基本指标, 2012年调查了24个基本指标,共涉及到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抵抗力、生产力(活力)、效益、土壤状况等6个一级指标;对林分各指标逐项进行数量化或评分(定性指标数量化,定量指标标准化),计算出森林健康指数HCI来评价八达岭林场的森林健康状况。结果表明,森林在2012年的HCI为60.33(13个指标;亚健康),仅比2004年(13个指标HCI=60.25;亚健康)提高了0.09(0.15%);16块标准地中10个林分的HCI有升高趋势,其中侧柏-黄栌(提高了29.13%)、西沟糠段林(提高了21.80%)、西沟油松林(提高了18.57%)等标准地的森林健康质量提高明显;但有6个林分的健康水平有明显下降趋势,特别是西沟元宝枫林(下降了21.20%)、西沟黑桦林(下降了23.49%)、西沟核桃楸林(下降了31.15%)等森林健康的质量下降明显。总体上看,森林质量较稳定,但健康质量不容乐观,仍处于亚健康状态(24个指标评价HCI=59.47;2012年),需要林场及时采取生态疏伐、景观疏伐、补植补造、封山育林等经营技术措施改善林分质量,提高森林的健康等级,充分发挥八达岭林场森林的效益。 相似文献
13.
以福建将乐林场栲类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首先根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栲类次生林特点,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其主导功能,然后构建了基于主导功能的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对栲类次生林小班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栲类次生林的127个小班中,处于优质、健康、亚健康、不健康、疾病状态的小班数量分别为26、32、42、16、11个,面积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2.1%、21.6%、30.0%、10.5%、5.7%。其中,严格保护型经营类型的小班健康状况优于经营保护型和一般保护型。评价结果符合实际情况。为制定合理的经营措施,提高栲类次生林的健康状态提供了理论和方法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利用混交度、大小比数、角尺度3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对浙江泰顺天然米槠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林分混交度平均值为0.75,混交程度在中度至强度之间;林分大小比数平均值为0.58,多数林木处于中庸状态,处于优势状态林木多为第I林层林木;林分角尺度平均值为0.65,林木分布格局表现为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15.
油松林林分空间结构分析及评价指数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油松生态公益林林分空间结构并进行评价,用客观数据直观的表现林分空间结构的特点,为培育多功能生态公益林奠定理论基础。以古城林场油松林100 m×100 m的样地实测数据为基础,根据林木坐标位置生成Voronoi图,确定空间结构单元。选取角尺度、大小比数、开敞度、林层指数4个空间结构参数对林分空间结构进行基础性分析。对各个空间结构参数采用乘除法进行多目标规划,并以变异系数法的思想根据各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内部标准差的大小确定参数权重,提出林分空间结构评价指数,再根据该油松林生态公益林的特点,将评价指数值划分为 5 个等级。结果表明,角尺度的均值为0.35,整个林分处于随机分布的状态。大小比数的均值为0.50,整个林分大小分化不严重,林木的胸径差异不明显。开敞度均值为0.40,整个林分透光条件平均水平较好。林层指数均值为0.55,有73%的林木林层指数>0.50,表明该林分中林木绝大多数都与相邻木处于不同林层。该林分空间结构评价指数均值为0.48,林分空间结构整体状态一般。对林分空间结构的分析与空间结构评价指数的构建,不仅能了解到林分空间结构各个方面的状况,也能得知林分空间结构的整体状况,并为森林空间结构优化调整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以帽儿山天然软阔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前后4期13 a的数据进行分析,探索帽儿山林分结构动态变化规律,为帽儿山天然次生林科学经营管理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2007—2020年间直径分布都近似反J形分布,Weibull模型的R2 为0.889~0.917,Logistic分布模型的R2 为0.982~0.989,拟合效果均较好。林分径阶分布均匀,树种组成复杂,非空间结构指标中除林分密度(24.18~26.54)增加外,树种多样性(0.809~0.755)、林分稳定性(0.96~1.12)、株数密度均为下降。空间结构在13 a期间变化不明显,林分水平分布格局(0.525~0.518)呈现聚集分布、林木竞争为中庸状态(0.504~0.499)、林分混交程度整体为中度混交(0.615~0.640)、林分垂直复杂度下降(0.542~0.526)、林分空间综合指数变化稳定。综上所述,帽儿山天然软阔叶次生林林分结构保持相对稳定且呈现正向演替趋势,未来需对林分进行适当间伐,扩大生长空间,改善生境条件,同时适当补植红松等珍贵树种,提高经济价值,改善林分格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