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不同种植年限苹果园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数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常显波  刘举  韩京龙  苏宏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5):1423-1423,1426
采用常规方法对山东省烟台市周边地区不同种植年限果园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数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不同土层中,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果园土壤pH值和含水量的变化没有明显的规律性;果园土壤有机质和全磷含量呈增加的趋势,而全氮和全钾含量呈降低的趋势.不同种植年限果园土壤的三大类微生物的相对数量并没有很大的变化,仍然是细菌最多,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在不同土层中,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呈增加的趋势,土壤放线菌数量呈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增施微生物菌剂对设施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微生物菌剂对设施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的影响,以微生物菌剂为研究对象,探讨在设施温室番茄种植中施用微生物菌剂对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种类、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微生物菌剂可以明显提升设施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微生物总量,改善微生物种类的结构,复合肥750 kg/hm2+商品有机肥9000 kg/hm2+微生物菌剂135 L/hm2处理对速效磷、速效钾的提升最为显著,分别较对照提升59.32%、48.50%;微生物总量较对照提升70.90%.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山药不同种植模式(两茬间隔0、3、6、10 a,分别记为YPI-0、YPI-3、YPI-6和YPI-10)对土壤环境的影响,以土壤线虫群落和土壤理化性质为分析指标,采用线虫形态学鉴定方法和土壤常规分析方法进行研究,以期为通过改变种植模式防治植物寄生线虫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pH值,及有机质、速...  相似文献   

4.
为探寻合适的林药复合种植模式,在昆明市海口林场选择华山松+滇黄精、油橄榄+滇黄精、核桃+滇黄精3种不同林药复合种植模式,1.5年后对3种林药复合种植模式下的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华山松+滇黄精复合模式林地土壤肥力得到提高,其中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全钾提高较为明显;油橄榄+滇黄精复合模式对林地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含量的影响较大,其余指标差异不明显,土壤总体肥力变化也不明显;核桃+滇黄精复合模式林地土壤除速效钾和全钾含量提高外,其余指标含量均下降。林下种植滇黄精对土壤理化性质有影响,且不同林分复合种植模式下的影响差异明显,其中以华山松+滇黄精复合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有明显的改善作用,适合推广。  相似文献   

5.
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结果,综述了免耕、连作、轮作、间作、套作等种植模式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讨论了上述不同种植模式与微生物群落的关系,并提出了今后这一领域需深入研究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酸性土壤施石灰对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及烟叶产质量的影响,以期为宜宾市酸性土壤改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K326为供试烤烟品种,结合大田试验与室内试验,研究石灰对土壤p H、有机质、微生物数量及烟草化学成分等的影响。[结果]与不施石灰处理相比,施石灰处理土壤p H、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分别提高32.7%~115.8%和32.9%~73.3%,真菌数量降低25.0%~51.9%,烟株生长发育增强,烟叶产质量、可用性提高。[结论]在宜宾烟区p H 5.06左右的土壤,石灰施用量以1 500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7.
有机种植对麦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麦田土壤微生物为研究对象,利用平板计数、微平板法(BIOLOG-ECO)、聚合酶链式反应与变性梯度凝胶电泳联用技术(PCR-DGGE)探究有机种植方式对麦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平板计数结果表明,在各土层中细菌数量最多,约为1.1×107 CFU/g。BIOLOG-ECO测定结果表明,有机种植表层土样中微生物活性最高,其252h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达0.68,有机种植较之常规种植能够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P0.05)。在麦田中施用有机肥初期可以提高表层土壤微生物利用碳源的能力。PCR-DGGE结果表明,有机种植的条带数明显多于常规种植,有机种植麦田中细菌种群更为丰富,有机种植可以增加土壤细菌多样性,且不同土层细菌多样性存在差异。对DGGE条带进行了测序分析,常规种植主要优势菌群归属为马赛菌属(Massiliasp.),有机种植中则是埃希氏杆菌属(Escherichiasp.)和志贺氏杆菌属(Shigellasp.)。综上,有机种植可丰富麦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增加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区水土流失严重,春季玉米生长环境恶劣,为了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促进玉米增产,研究分析深松、深松秸秆还田、深翻秸秆还田和旋耕对春季土壤理化指标和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松秸秆还田能够显著增加土壤水分和>0.25 mm土壤团粒结构占比.深翻秸秆还田能够显著增加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容重和pH.在苗期深...  相似文献   

9.
李南 《乡村科技》2023,(11):87-89
为研究混交种植对沙棘生长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试验以沙棘纯林为对照(CK),设置沙棘×刺槐混交林(T1)、沙棘×山杏混交林(T2)和沙棘×侧柏混交林(T3)处理,研究沙棘光合特性、果实品质和土壤养分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混交种植显著提高了沙棘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提高了果实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维生素C含量,增加了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其中,以沙棘×山杏混交林处理的沙棘生长最好,果实品质最佳,对土壤养分的提升效果最明显。由此可见,混交种植是提高沙棘种植效益的有效措施,其中沙棘×山杏混交种植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不同耕作模式下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连续两年定位试验,研究不同耕作模式下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还田能够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有机质、速效钾含量,但是对土壤全磷、速效磷影响较小。秸秆还田是影响土壤理化性质的主要因素,不同耕作模式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为改善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微生物环境,进而提高污染土壤的肥力,以皇竹草(Pennisetumsinese)和黑麦草(Lolium perenne)为试验材料,采用单作和间作模式,研究两种不同种植模式下牧草对重金属复合污染去除和富集以及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变化。结果表明,在处理1和处理2复合污染土壤中,间作模式处理下皇竹草和黑麦草Pb、Cd、Cu和Zn富集系数均极显著地高于单作模式。与种植牧草前相比,单作皇竹草处理1和处理2土壤的Pb、Cd、Cu和Zn含量分别降低了49.59%、87.80%、67.48%和73.55%,56.07%、88.73%、63.75%和72.25%,单作黑麦草处理1和处理2土壤重金属含量分别减少了51.45%、87.20%、55.44%和70.95%,55.45%、88.99%、48.83%和70.37%,间作皇竹草和黑麦草处理1和处理2土壤重金属含量分别下降了58.35%、92.29%、81.31%和90.69%,65.44%、93.25%、79.29%和89.60%。在处理1复合污染的土壤上,与种植牧草前相比,单作皇竹草土壤的蛋白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和纤...  相似文献   

12.
不同种植方式对土壤水分含量和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设置垄种、沟播、宽窄行平作和等行距平作等4个处理,探讨不同种植方式对土壤含水量动态变化和夏玉米产量等影响.结果表明,沟播、垄种处理的土壤含水量高于等行距平作和宽窄行平作.垄种、沟播处理的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比等行距平作分别提高了6%和8%,光合速率比等行距种植分别提高了2%和3%,产量比等行距平作分别增加了11.0%和11.1%,而宽窄行平作处理的水分利用率、光合速率、产量分别比等行距平作降低了9%,5%和7%.相比之下,沟播种植方式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揭示间作下桑园土壤肥力、土壤微生物结构、多样性之间的关系,为改进桑园间套作模式和桑园培肥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桑树净作为对照(CK),设桑树间作大豆(MSS)、桑树间作花生(MPP)和桑树间作甘薯(MST)3个间作模式,开展2年田间试验,分析4种种植模式下桑园土壤理化性状、细菌多样性指数和群落结构特征。【结果】土壤养分含量、OTU数量、α多样性指数和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均随种植模式而变化。与CK相比,间作显著改变了土壤pH、速效钾含量,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全磷和有效磷含量。α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间作桑园土壤中细菌OTU数量及ACE、Chao1、Simpson指数均高于CK,其中间作处理的ACE指数与CK差异显著(P<0.05)。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表明,种植模式影响桑园土壤中大于1%的优势细菌门数量,在丰度前10的细菌门类中,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芽单孢菌门(Gemmatimonadetes)、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是间作土壤中的优势种群,相对丰度之和在62.32%~71.27%;在属水平上,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Uncultured_bacterium_f_SC-I-84、Uncultured_bacterium_f_Chitinophagaceae、酸微菌(Ilumatobacter)、硝化螺旋菌(Nitrospira)、JGI_0001001-H03、砂壤土杆菌(Ramlibacter)和黄色土源菌(Flavisolibacter)是间作土壤的优势细菌属,较CK分别高60.9%、50.0%、19.1%、17.9%、11.3%、25.0%、50.5%和45.6%。此外,各模式下土壤细菌属群落相对丰度与土壤养分含量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结论】不同桑园间作模式显著改变了桑园土壤pH及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并影响桑园土壤中优势细菌分类水平组成(门、属)和优势细菌的相对丰度,改变了细菌群落结构和丰富度;发展桑园间作大豆和花生有利于改良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细菌多样性,维护桑园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红壤微生物丰度和群落组成对不同调酸剂的响应,分析影响碳/氮关键代谢过程微生物的变化,通过盆栽实验,设置不施肥(CK)、钙镁复合剂(L)、钙镁复合剂配施猪粪(ML)和钙镁复合剂配施秸秆(SL)4个处理,采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分析土壤细菌、真菌和古菌以及碳/氮代谢关键过程微生物。结果表明:L、ML和SL处理显著提高土壤pH值和交换性钙/镁,显著降低土壤交换性酸。调酸剂增加了细菌优势菌中的变形菌门相对丰度,降低了绿弯菌门和酸杆菌门相对丰度;降低了真菌优势菌中的毛霉菌门相对丰度;增加了古菌优势菌中的广古菌门和深古菌门的相对丰度,降低了奇古菌门的相对丰度。冗余分析结果显示,速效钾是影响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土壤pH和有机碳是影响土壤真菌和古菌群落结构组成的关键因子。碳代谢过程的贡献度方面,变形菌门的贡献度在SL处理中最高,放线菌门和芽单胞菌门的贡献度在ML处理中最高。氮代谢过程中,各处理绿弯菌门对硝化作用的贡献率均超过80%。调酸降低了绿弯菌门和酸杆菌门在反硝化与硝酸盐异化还原过程中的贡献度,L与SL处理的变形菌门贡献度低于ML处理,而ML处理的放线菌门贡献度高于L与SL处...  相似文献   

15.
日光温室种植年限对土壤养分与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日光温室土壤养分和土壤微生物数量随种植年限的变化趋势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选取种植年限分别为1、5、10和15a的日光温室土壤为研究对象,同时取温室周边的露地土壤为对照,分别测定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养分.【结果】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随种植年限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第10年达到最大值,全钾含量持续上升,pH值持续缓慢下降;土壤细菌和放线菌在第1年时的数量比对照大幅下降,然后随种植年限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同样在第10年达到最大值,分别是第1年的6.24倍和2.27倍,但是真菌数量持续上升,导致土壤持续偏真菌化;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与细菌、放线菌、微生物总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H值与土壤微生物数量的相关性不显著.【结论】为维持日光温室土壤的持续高效生产,应根据不同年限下土壤微生物数量以及养分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合理施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土壤理化性状与烤烟苯丙氨酸类代谢产物的关系,为调控烤烟中性致香物质含量,进而改善烟草香味及提高烤烟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重庆烟区土壤和烤烟样品各356份,测定土壤理化性状和烤烟苯丙氨酸类代谢产物含量,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土壤理化性状指标进行代表因子提取,将因子分析提取出的土壤理化指标分别与苯甲醛、苯甲醇、苯乙醛和苯乙醇4种苯丙氨酸类代谢产物进行通径分析.[结果]在土壤理化性状指标中,土壤pH对烤烟苯丙氨酸类降解产物含量负向影响最明显,相关系数分别为-0.620、-0.532、-0.397和-0.668;土壤镁含量对烤烟苯丙氨酸类降解产物含量负向影响次之,相关系数分别为-0.422、-0.502、-0.411和-0.593;土壤锌含量对苯甲醇、苯乙醇含量正向直接效应较大,其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183和0.140;土壤全氮含量对苯乙醛含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为-0.204,相关系数为-0.151,对苯乙醛含量影响明显;土壤速效磷、铁、锰含量对苯丙氨酸类致香物质含量的间接影响较直接影响明显.[结论]土壤理化性状指标及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均密切影响烤烟苯丙氨酸类代谢产物含量,调控土壤pH对烤烟苯丙氨酸类降解产物含量的影响最明显,调控土壤镁、速效磷及铁含量对苯丙氨酸类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次之;苯甲醇含量受土壤因素影响最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不同栽培模式下玉米根系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玉米根系代谢活动对土壤微生物生态的影响。【方法】2003和2004年,采用定位试验法,研究了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不同栽培模式(常规、补灌、覆膜、覆草、休闲地(对照))对玉米根区(R)和根外(B)土壤细菌、真菌及放线菌数量的影响。【结果】①覆盖处理能强化玉米根区、根外细菌及真菌的数量差异,提高玉米根区与根外土壤微生物数量比值(R/B)。细菌和真菌的平均R/B分别为常规处理的2.26和2.28倍,但覆盖处理对根区和根外放线菌数量影响不大;②玉米生长活动及根系代谢产物对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的增加有促进作用。种植玉米后,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均高于休闲地。③根系的代谢活动能够降低土壤中细菌与真菌、放线菌与真菌数量的比值,提高细菌与放线菌数量的比值,覆盖模式下降低或提高作用得到加强。但补灌处理与之相反。【结论】覆盖和根系均能大幅度增加根区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强化玉米根区根外细菌和真菌数量的差异。玉米根系的活动能改变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组成比例。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微生物菌剂与有机肥复配对植烟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通过田间小区试验,采用双因素完全组合设计,测定不同处理下各生长期植烟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结果表明,各复配处理中,土壤细菌数量在烤烟3个生长期分别以氨基酸有机肥、菌渣、虾肽有机肥与微生物菌剂复配处理最高,尤其是氨基酸有机肥与微生物菌剂复配处理,高出其他复配处理249.1%~705.5%;土壤放线菌数量在烤烟3个生长期分别以油枯、氨基酸有机肥、虾肽有机肥与微生物菌剂复配处理最优,尤其是旺长期,高出其他复配处理1.2%~116.6%;烤烟团棵期和成熟期的土壤真菌数量均以黄腐酸有机肥处理最低,旺长期以牛粪复配处理最低。综合来看,微生物菌剂与氨基酸有机肥复配能有效改善植烟土壤微生物区系组成,是微生物菌剂与有机肥复配的最佳组合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