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韦汉祥 《林业调查规划》2004,29(Z1):115-116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一项庞大的社会性系统工程,它具有广泛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在实施过程中一定要把握正确的方向;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注重实效;要生态优先,三大效益兼顾;政策引导与农民自愿相结合;示范带动,稳步推进;依靠科技进步,确保工程质量和效益;要坚持与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脱贫致富相结合,实行政府目标责任制等.  相似文献   

2.
退耕还林还草文化是弘扬生态文明理念之行,是繁荣新时期生态文化之需,是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建设之魂,是推动退耕还林还草高质量发展之要。文中在论述退耕还林还草文化建设重大理论与现实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退耕还林还草文化建设的基本构想,包括退耕还林还草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核心内容、基本特征、基本方法。退耕还林还草文化核心内容包括退耕还林还草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退耕还林还草文化是一种复兴文化、智慧文化、和谐文化、科学文化,其建设的基本方法包括全面研究、系统归纳,深入挖掘、精心创作,吸收借鉴、博采众长,广泛传播、正面引导。深入研究退耕还林还草文化,对于深刻理解退耕还林还草这一生态文明建设史上的标志性工程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4.
怎样实现退耕还林还草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山仑 《林业科学》2000,36(5):2-4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 ,也是西部大开发中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实施区域之一。1 999年朱基总理视察陕北时提出的“退耕还林 (草 ) ,封山绿化 ,个体承包 ,以粮代赈”1 6字政策措施切中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要害问题 ,也是这一地区实现山川秀美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但如何使这一政策措施得到全面贯彻 ?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在建国初期 ,通过数年大规模科学考察就曾经提出 ,滥垦滥牧是造成黄土高原严重水土流失和人民生活贫困的主要原因 ,应将实现“土地合理利用”作为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核心问题。 1 980年 ,中央领…  相似文献   

5.
中外退耕还林还草比较及其启示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在全面回顾总结世界各国退耕还林还草概况的基础上,论述了中外退耕还林还草的三大不同特点,分析了国外退耕还林还草的历史实践对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退耕还林还草试点的四方面启示,以期推动我国退耕还林还草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呼盟海拉尔市为加快生态环境建设步伐,开展了大规模的造林绿化工程,通过增加投入、造林绿化、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使海拉尔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海市属国家三北防护林规划区,多年来,他们把造林绿化的重点放在营造西山防风固沙林和东山农田防护林上,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在东山建起农田防护林带19条,防护面积达20万亩,初步形成了防护体系,在西山人工造樟子松林10多万亩,形成西北大型防风固沙林带,使全市有林地面积达到1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4%,极大地改善了市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 近年来,为使海拉…  相似文献   

7.
历史上,巴彦淖尔盟杭锦后旗曾是林草丰茂的膏腴之地。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境内乌兰布和沙漠平均每年东移5~10米,埋没农田,淤积渠道,阻塞交通,并有上千吨泥沙借助西北风输入黄河,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近亿元。因此,改善生态环境,重塑秀美山川既是全旗各族人民的夙愿,也是旗政府实施经济战略的一项首要任务。 2000年,我旗被国家列为退耕还林(草)工程的试点示范县。工程实施两年来,全旗共完成退耕还林种草31.5万亩。实践证明,这项工程对我旗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从杭锦后旗的畜牧业发展看…  相似文献   

8.
西吉县退耕还林还草与农民脱贫致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西吉县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提出了促进农民增收要走生态综合治理、根据不同区域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加快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农民与市场的有效联结之路。  相似文献   

9.
秦东 《陕西林业》2001,(5):20-21
多年来,渭南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生态环境治理工作,2001年市政府把退耕还林工程列入为民要办的十件大事之一,加强领导,真抓实干。退耕还林(草)试点工作从1999年实施至今,全市已完成1999年和2000年退耕还林(草)25.34万亩,宜林荒山荒坡造林11.0万亩,完成1999年退耕还林(草)政策兑现,生态治理成为我市各级政府工作中的一件大事,一个抢抓机遇,乘势而动,大打生态环境建设总体战的群众运动在我市各地迅速掀起。 (一)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实施退耕还林  相似文献   

10.
西部山青水绿 重在退耕还林还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西部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森林破坏严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经济基础薄弱,自然生态条件较差,发展水平仍然较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无一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严重地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团结,作者分析了森林遭到破坏之后所造成的恶果对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的影响,研究了退耕还林在整治国土中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1.
论退耕还林与耕地保护的辨证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辨证唯物主义的角度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国实行的耕地保护和退耕还林的辨证关系,指出退耕还林与耕地保护均是构筑国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退耕还林是改善生态环境、维护国土生态安全的重要举措;耕地保护则是保障国家耕地和粮食安全,维系大局稳定的战略性问题。耕地保护是退耕还林的基础和前提,退耕还林是耕地保护的辅助和保障。要实现耕地保护和退耕还林的协同发展,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二者的辨证关系,统筹规划,是耕地保护与退耕还林协同发展的基础;切实保护农民权益,是耕地保护与退耕还林协同发展的关键;因时、因地、因势制宜,是耕地保护与退耕还林协同发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生态环境的恢复与建设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首要任务,在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发展经济、建设和谐社会进程中,特别要重视退耕还林(草)对保护西部生态环境的作用。从森林资源退化、草场质量下降、水土流失严重、沙(石)漠化面积扩大、水旱灾害加重、生物多样性降低、水资源分布不均的现状,分析了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研究了西部国土安全问题,探讨了几年来退耕还林(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坡耕地退耕还林后的植被恢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生态公益林建设是坡耕地恢复森林植被最重要的模式 ,但对退耕还林后的植被恢复特点和规律的研究却很少报道。本文选择在四川省退耕还林工程中普遍发展的桤木生态公益林为研究对象 ,对其植被恢复特点和规律进行了探讨。1 试验地概况选择坡耕地退耕还林后形成的桤木 (Alnuscremastogyne)生态林和弃耕 1年形成的杂草群落为研究对象。试验地位于四川西缘山地区的天全县境内 ,东经 10 2°4 5′ ,北纬 30°0 3′ ,海拔 80 0m ,坡度 2 6° ,坡向西北 ,坡位中部 ,母质为砂岩风化物 ,土壤类型为紫色土 ,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 ,年平均降雨量 1735 …  相似文献   

14.
不同模式退耕还林地上径流和侵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中,为了提高工程质量,发挥更大生态功效,采取了一些不同的退耕还林模式。通过对该区不同模式乔木型、乔草型、经济林型在其主要生态功效径流和侵蚀方面的研究,在退耕还林初期乔木型、乔草型、经济林型较对照农田年径流模数降低62.78%、42.24%、50.20%,侵蚀模数降低79.5%、60.7%、71.7%,从而总结出乔木型在水土保持方面成效显著,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退耕还林应以乔木型为主。  相似文献   

15.
黄土高原沟壑区退耕还林优化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世东 《林业科学》2004,40(5):71-78
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六大林业重点工程之一 ,由于其作为一项大型工程来建设在我国才刚刚起步 ,技术操作又十分复杂 ,所以急需系统的科技体系指导 ,特别是其优化模式及配套技术等关键科技问题 ,都亟待研究解决。本文以退耕还林工程典型立地黄土高原沟壑区为研究对象 ,引入系统动力学等多种先进理论和技术 ,采取试验站点观测与广泛调研集成等 5个结合的技术路线 ,横跨自然科学、经济科学、社会科学 3大领域 ,共获取原始数据10 0 0 0多个 ,对退耕还林的优化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 ,提出了黄土高原沟壑区山西省乡宁县试验点退耕还林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最优结合、可持续发展的油松×侧柏×花椒×刺槐模式 ,并提出了配套技术及模式机理。  相似文献   

16.
总结了四川实施退耕还林工程7年来在促进解决“三农”问题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分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赋予退耕还林工作的新要求、新任务,探讨了新形势下工程建设的思路和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森林经营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实现工程建设目标的必要措施。在分析四川省退耕林地经营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退耕林地经营工作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对退耕还林要深化认识,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走生态经济协调发展之路,弘扬生态文化,加速科技推广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9.
1THEIMPORTANTMEANINGOFCFF1.1CFFHistoricalBreakthroughofChineseEcologyEnvironmentConstructionAtpresent,theareaofwaterandsoilerosionismorethan3.6millionkm2,andthedesertifiedlandsupto1.74millionkm2,correspondto18.2oftherealmarea(ZhouShengxian,2001).ThemainreasonforwaterandsoilerosionandlanddesertificationinChinaisdestructionofforestsandcultivation,whichresultsinenvironmentaggravationandmorenaturalcalamity(ZhangPeichang,1993;ZhangZhida,1997).Atthebeginningofthecentury,Chinesegovern…  相似文献   

20.
退耕还林区林草复合模式土壤养分动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林草复合系统是广义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模式之一。系统在原有的食物链中加入了新的生产环节,从而能更充分地利用自然资源,提高初级产品的转化率和利用率,有益于改善土壤肥力和生态环境,促进林牧业的协调发展。近年来,随着林牧业的相互渗透及生态经济环境综合治理的需要,林草复合经营日益受到国内外的重视(赵粉侠等,1996;安树青等,2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