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维持肠道上皮屏障结构和功能的正常是猪发挥优秀生产性能的基础。但是,在养猪生产中,多种感染和非感染因素可能会诱发猪肠道产生过度炎症,损伤肠道上皮并导致修复机制受损,从而严重影响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对于不同因素导致的肠道过度炎性反应而言,其共同特点是炎性反应启动后会被放大从而产生大量的炎性细胞因子。最新的研究发现,细胞程序性死亡(PCD)在肠道炎症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关键角色。本文围绕PCD在肠道炎症发生中的作用,以及饲料成分对肠道PCD调控和对肠道炎性反应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肠道上皮细胞是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场所,肠道屏障功能关系到动物的健康和正常生长。环境、管理、饲料等诸多因素都会引发肠道屏障功能受损,使有价值的营养素不能用于生长。源自于皂树的皂苷类物质具有刺激细胞介导的针对不同病原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的作用,而其中的多酚类物质具有抗氧化和抗炎症反应的特性,被广泛用于降低家禽肠道的炎症反应(由不同病原因素、饲料因素或管理应激因素引起的肠道炎症),从而改善家禽肠道形态特征、营养物质利用率和生长性能;在面临高病原挑战压力时,还可以提高家禽对不同肠道病原体的抵抗力,改善肠道健康。  相似文献   

3.
研究发现一些选择性乳酸菌株具有抑制肠道疾病炎性因子产生、稳定菌群、改善肠道黏膜免疫系统的功能。文章结合炎症性肠炎介绍乳酸菌通过调节炎性细胞因子IL-1β、INF-γ的表达,改善肠道黏膜炎症,控制疾病的进一步恶化。进而探讨其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研究乳酸菌调节宿主肠道慢性炎症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聚半乳糖(GOS)对脂多糖(LPS)刺激的哺乳仔猪盲肠微生物区系、肠道炎症和屏障功能的影响.选取18头初始体重[(1.57±0.05)kg]相近的新生哺乳仔猪,随机分为对照组、LPS刺激组和GOS添加组,每组6头.GOS添加组的仔猪每天灌喂1 g/kg BW的GOS溶液,对照组和LPS刺激组的仔猪灌喂等...  相似文献   

5.
长链支链脂肪酸(LC-BCFAs)是一类具有甲基等烃基支链结构的功能性脂肪酸,在预防炎症、癌症和代谢紊乱等一系列疾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肠道健康对于畜禽的健康、高效和安全养殖等具有重要意义。最新研究表明LC-BCFAs在调控动物肠道健康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以动物肠道作为研究靶点,系统地综述了LC-BCFAs在缓解肠道炎症、改善肠道菌群、维持肠道屏障和促进肠道消化吸收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同时探讨了LC-BCFAs调控动物肠道健康的潜在机制,为深入了解长链支链脂肪酸对动物肠道健康的调控作用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金荞麦提取物对猪肠道上皮屏障因子和炎症因子的影响,试验用60%乙醇提取金荞麦茎叶有效成分,培养猪小肠上皮细胞(IEC),用不同浓度金荞麦茎叶提取物(10、50、100、250μg/mL)处理IEC,48 h后刮取IEC,提取RNA,实时荧光定量RT-PCR测定肠道炎症因子TNF-α、IL-6、IL-8、IL-22、IL-10和肠道屏障相关因子ZO-1、Occludin的表达。结果:金荞麦茎叶提取物为黑色粉末或块状物,提取率为13.1%;不同浓度金荞麦提取物均可下调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并显著升高抗炎因子IL-10的表达,肠道屏障相关因子ZO-1、Occludin的表达升高。结果表明:金荞麦茎叶乙醇提取物浓度为250μg/mL时可显著抑制肠道炎症因子,并强化肠道上皮细胞的紧密连接屏障。  相似文献   

7.
益生菌对肠道黏膜免疫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些选择性益生菌株具有抑制肠道疾病炎性因子产生、稳定菌群、改善肠道黏膜免疫系统的功能。结合炎症性肠炎(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介绍某些选择性益生菌(probiotics)通过调节炎性细胞因子1β-白介素、γ-干扰素的表达,改善肠道黏膜炎症,控制疾病的进一步恶化。作者将从肠道黏膜的重要性,益生菌与Toll样受体、核转录因子(NF-κB)的关系,以及益生菌对肠道黏膜免疫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进而探讨其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研究益生菌调节宿主肠道黏膜免疫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炎症及氧化应激是造成动物机体组织和器官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肠道炎症可造成肠黏膜损伤,进而影响其屏障功能,减弱动物对外界刺激的防御能力。植物多酚具有抗氧化、抗炎、调节肠道菌群等多种潜在功效,且具有低毒、无耐药性等特点,因此,在新型饲料添加剂的开发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目前大部分植物多酚在动物体内的代谢及调控机制尚不明确,这极大阻碍了其合理有效利用。本文基于近期研究就植物多酚对氧化应激与炎症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进行综述,为其在新型饲料添加剂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肠道是家禽养分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也是重要的免疫器官,维护肠道健康是预防家禽肠道炎症的重要目标。饲料“禁抗”前主要通过在肉鸡饲粮中添加饲用抗生素来预防肠道炎症和促进生长。然而,长期使用饲用抗生素易产生细菌耐药性和禽类产品中药物残留,最终影响人类健康。因此,饲料“禁抗”后如何缓解肠道炎症和维护肠道健康已成为肉鸡养殖业重要的瓶颈问题。近年来,在人类和动物上的研究表明,益生菌、益生元、合生素以及后生元等可通过选择性地促进有益菌的增殖、竞争性排斥致病菌、增强肠道免疫功能以及在后肠形成短链脂肪酸等代谢产物调控宿主肠道健康。文章综述了饲粮中添加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以及后生元等微生态制剂缓解肉鸡肠道炎症和维护肉鸡肠道健康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制定肉鸡肠道健康营养调控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已有大量研究探讨BLD酵母菌的作用,其对炎症性胃肠疾病(IBD)(细菌介导和肠毒素介导的腹泻炎症)有很好的疗效。旨在探讨BLD酵母在肠道抗炎机制过程中所参与的步骤及机制。对已发表的介绍BLD酵母菌抗炎作用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综述表明:BLD酵母针直接对病原微生物及宿主相关机制已经探明,BLD酵母通过分泌蛋白抑制促炎细胞因子增殖,调节整个炎症反应过程中肿瘤坏死因子κB,进而调节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活性的ERK1/2和p38表达。BLD酵母激活过氧化物酶体的表达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用于保护肠道炎症和IBD。BLD酵母同时抑制"细菌过度生长"和黏附宿主细胞,分泌一种蛋白酶降解难辨梭菌毒素A及其受体,并刺激机体产生抗体中和毒素A。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BLD酵母干扰IBD发病机制可能是通过俘获肠系膜淋巴结的T细胞起作用。BLD酵母的多重分子抗炎机制有效地证明其对肠道炎症有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仔兔在断奶期的肠道菌群结构极易发生紊乱,从而引起腹泻造成大量死亡,严重阻碍了兔养殖业的发展。因此,建立健康稳定的兔肠道菌群对于降低兔腹泻的发生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系统综述了仔兔肠道菌群早期定植规律及其调控措施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缓解和阻止仔兔断奶腹泻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内质网应激参与动物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的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未折叠或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在内质网腔中过量积累而引发内质网应激,持续的内质网应激则会导致动物肠黏膜屏障损伤并诱发肠道炎症。本文就内质网应激发生机制、未折叠蛋白质反应及内质网应激与肠道炎症互作机制进行了综述,旨在为防治动物肠道炎症提出新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3.
肠道微生态能够影响机体营养物质的摄入、储存及消耗,对动物生长发育影响较大。微生态的建立受出生方式、饲养模式、抗生素、疾病及周围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肠道菌群的作用正日益受到重视。宿主的健康生长需要一个动态平衡的肠道微生态环境。仔猪阶段平衡的肠道微生态环境尚未建立,易受外界因素影响,造成生长迟缓、饲料转化率低下甚至疾病的发生。调节肠道菌群被认为是可以减少动物疾病的发生并且提高饲料转化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作者回顾了国内外关于仔猪肠道微生态的研究进展,从肠道微生态的组成与功能入手,从不同发育阶段仔猪肠道微生态建立的过程及调控手段展开论述,以期为研究仔猪肠道微生态的形成、成熟及微生态对仔猪生长发育的作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路线,讨论了应用T-RFLP分析技术相对于应用传统方法研究肉鸡肠道微生物的优势,总结了应用T-RFLP分析技术研究肉鸡肠道微生物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应用T-RFLP分析技术研究肉鸡肠道微生物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肠道是机体重要的消化与免疫器官,维持肠道健康对猪的生长发育和疾病预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人们对肠道微生物功能的认知,猪肠道微生物组的研究正逐步成为热点。目前,尽管对某一生长阶段猪的肠道微生物组已有较为深入的理解,但仍缺乏有关商品猪整个生命周期范围内肠道微生物组动态变化的全面纵向研究。而从出生到出栏,猪在整个生长周期内的肠道微生物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一个动态的发育过程。作者综述了猪哺乳期、断奶期、育肥期和妊娠期等从出生到育肥过程中不同阶段肠道微生物组的纵向变化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一方面,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显著变化主要发生在断奶期;另一方面,虽然肠道微生物组成随着时间始终在不断变化,但仍有一部分优势菌是一直存在的,这部分优势菌被称为核心菌群,而只在特定时期才出现的菌只是胃肠道中的"过客",也最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肠道微生物组与多种因素相关,如年龄、饮食、环境、抗生素使用等,其中饮食对塑造肠道微生物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可为理解猪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肠道微生物的动态变化规律及改善猪生长性能和健康水平的微生物技术手段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动物的肠道内有复杂而动态的微生物生态系统,这些微生物通过促进营养摄取、宿主防御、免疫调节等,在维持机体健康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菌落的结构组成因母体、饲粮、环境、生理状态变化及自身菌种间互作等因素而不同。水禽(鸭和鹅)属于卵生动物,与哺乳动物相比,其肠道的微生物系统具有特殊性。作者介绍了水禽肠道微生物的建立、肠段不同部位的微生物群结构组成特征及发育性变化,从肠道微生物对水禽生长性能、养分消化吸收的影响,以及与免疫系统的关系3个方面阐述了水禽肠道微生物的主要功能,同时通过饲粮组成、动物体生理状态、外界环境因素、微生物自身因素及互作等4个方面分析了影响水禽肠道微生物的多重因素,并对水禽肠道微生物今后的研究思路及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养殖中饲料配方设计、改善肠道健康、提高生产效益等提供理论依据,从而为从肠道微生物这一崭新靶点精准调控水禽的营养、免疫和生长过程,以及水禽肠道微生物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付域泽  焦帅  张乃锋 《畜牧兽医学报》2022,53(12):4148-4158
复杂和多样化的肠道微生物群落对宿主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产丁酸菌代表了宿主肠道微生态一个重要的功能性群体,多数为革兰阳性厌氧菌。人们发现,该类菌和微生物失调引发的消化道炎症等现象息息相关,因此产丁酸菌成为行业研究热点。产丁酸菌能够利用食物(饲料)中不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合成丁酸,通过调控肠道菌群结构、为肠道上皮细胞供能、增强肠黏膜屏障功能等维护肠道健康,发挥对宿主健康的有益作用。本文从产丁酸菌的生物学分类、消化道产酸机制、肠道炎症调控作用及应用进展等方面做了系统综述,旨在阐明产丁酸菌与宿主健康的互作机制,并提出产丁酸菌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 are commonly used to manage a wide variety of conditions in horses, including management of colic. Flunixin meglumine is by far the most commonly used drug in the control of colic pain and inflammation and has become a go-to for not only veterinarians but also horse-owners and nonmedical equine professionals. NSAID use, however, has always been controversial in critical cases due to a high risk of adverse effects associated with their potent cyclo-oxygenase (COX) inhibition. There are two important COX isoenzymes: COX-1 is generally beneficial for normal renal and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s and COX-2 is associated with the pain and inflammation of disease. Newer selective NSAIDs can target COX-2-driven pathology while sparing important COX-1-driven physiology, which is of critical importance in horses with severe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 Emerging research suggests that firocoxib, a COX-2-selective NSAID labelled for use in horses, may be preferable for use in colic cases in spite of the decades-long dogma that flunixin saves lives.  相似文献   

19.
肠道微生物被称为动物的“隐藏免疫器官”,不仅能参与宿主代谢还能影响宿主的免疫系统,对维持机体健康至关重要。作者主要介绍了培养组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对动物肠道微生物研究的重要意义、传统微生物培养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在研究微生物时各自的优、缺点。培养组学是基于传统微生物培养方法同时采用多种培养条件进行微生物培养,再辅以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和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建立的一种新型微生物分离、鉴定方法,该方法将传统微生物培养技术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优点融为一体。该方法在挖掘“新微生物”的研究中,具有发现、找到并获得的优势;在微生物的研究中可定制分离目标菌株进行验证,并能通过丰富注释清楚地了解肠道微生物组。此外,分析了培养组学分别在家禽肠道、猪肠道、反刍动物肠道等动物肠道的研究应用现状,提出了环境条件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如人类接触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同物种不同性别肠道菌群的差异,以期为培养组学在动物肠道微生物的研究运用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仔猪轮状病毒性腹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仔猪轮状病毒性腹泻是由猪轮状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是危害养猪业的主要疾病之一。猪轮状病毒是一种条件性病原,一般情况下呈隐性感染,当环境因素发生变化、免疫力下降时可暴发。目前尚无有效治疗药物,预防该病的有效方法是加强饲养管理和有效疫苗接种。研制新一代高效、廉价疫苗是重要的研究方向。掌握仔猪轮状病毒性腹泻的动态变化和影响因素,可为其诊断以及疫苗的研制提供科学依据,并为该病发展趋势的科学预测提供数据和信息支持。文章综述了引起仔猪腹泻的猪轮状病毒的分群和分型、培养特性、流行病学、预防治疗及疫苗研制的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