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现代化进程,儿童与自然的联系逐渐割裂,"自然缺失症"问题的发展态势愈加严重.在此背景下,自然教育开始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社区公园交互性景观作为儿童最易接触到的自然教育形式,能够有效提升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为其成长发育道路注入强劲的动力.本文基于自然教育理念,对社区公园中的交互性景观偏好展开研究,运用...  相似文献   

2.
幼儿园自然教育有助于引导幼儿爱护自然、尊重生命,关注环境、保护地球,并激发幼儿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为探讨幼儿园自然教育研究的新思路与方向,文章运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我国近20年(2004—2022年)的幼儿园自然教育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发现:我国幼儿园自然教育研究可以划分为平缓期、发展期和起伏期3个发展阶段;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意识理念、环境创设、课程建设、活动实施,以及解决策略5个方面,并取得一定成果。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研究展望:教育目标应坚持以幼儿为本,支持幼儿在自然中游戏;教育价值应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教育活动形式应灵活多样化;研究方法应加强实证研究和行动研究。  相似文献   

3.
当代大都市背景下儿童与自然的关系受到广泛关注,针对城市儿童出现"大自然缺失症"及亲子关系互动交流途径缺失等问题,自然教育逐渐得到重视,现代园林设计同样需要新的思路和方法更好地发挥其社会意义和教育意义。文章主要以浙江长乐国家林木种质公园规划设计为例,该项目关注公园设计中的自然教育功能,并针对培养自理型、自立型、自信型、自强型4类自然教育景观,提出相应的设计方法与原则,对当代中国园林中自然教育功能设计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一些重要的基础理论和大量的实证研究均表明一个事实:绿色校园对儿童具有有益的影响。亲生命假说、应力恢复理论、注意力恢复理论、散件理论等理论为理解绿色校园对儿童的积极影响提供了指导。绿色校园对儿童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促进身体活动和身体健康,促进精神、心理健康,提升学习效果,促进对校园的欣赏,培育亲社会情感。  相似文献   

5.
朱凯  汤辉 《广东园林》2013,(5):32-35
亲社会行为又叫积极的社会行为,具体指人们有益的行为。文章通过阐述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定义、内涵和国外基于亲社会行为培养的幼儿园户外环境设计,总结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幼儿园户外环境营建原则和设计方法。试图以此提高业界对儿童使用场地的重视,从而使幼儿园户外环境的设计朝着培养幼儿健全人格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及“双减”政策的实施,与环境相关的自然教育活动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各地区自然教育的开展情况存在差异,尤其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北方城市,虽拥有各种有利于开展自然教育的资源优势,但自然教育发展缓慢。以内蒙古代表城市包头市为例,基于国内通用的ASEB分析法对其进行了自然教育的情况的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包头市开展自然教育的主要优势为丰富的自然文化资源及国家和地方政策的支持,主要劣势为行业发展较慢导致其缺乏成熟的讲解系统。同时,蒙汉文化结合的自然教育模式和家长理念的改变为包头市自然教育的开展提供机遇,而因各个年龄段学生理解认知能力的不同,设计出不同形式的、适合不同年龄学生的自然教育课程为包头市开展自然教育的最大挑战。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实施,人民的生态文明意识逐步提高,我国的自然教育行业应运而生。在此背景下,自然教育作为补充学校教育的重要基础认知教育,能够在新时期为景观行业拓展新内涵。对自然教育理论体系和自然教育、环境教育和景观设计三者关系进行研究,提出了自然感知、认知参与和系统学习的新设计理念,结合千岛湖小黑鱼儿童乐园和唐山皮影主题乐园开展的实践,提出了挖掘具有本土特色的景观主题、规划符合自然教育逻辑的场地、应用多样化的自然教育科普媒介和强调公众参与的后期运营的融合新手段。  相似文献   

8.
自然优先是指在景观设计和建造过程中,以自然为中心和主体,通过自然做工促进场地生态系统健康发展,既能保障自然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又能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生态支撑和服务。以广西金钟山自然教育基地设计为例,选择自然场地为基址,尊重和适应场地景观格局,因借自然展开总体布局;展馆建筑规格和造型与场地空间尺寸和山林轮廓线相呼应,整体景观与山林环境融为一体;采用边坡、植被和水系生态修复及就地取材等技术途径,探讨将自然优先理念融入自然教育基地的方法,以期为自然教育基地规划与建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农林高校应重视开展美育北京林业大学庞薇一、美育在培养农林学科高级人才过程中的作用与功能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它能引导人们通过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和科学美的感受、鉴赏与实践,树立和发展正确的审美观,提高人们的鉴赏水平和创造能力,使之具有全面和...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儿童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群体,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自然增教育的缺失已成为当今儿童成长常态,这会给儿童带来身体、心理等多方面的问题。结合中国小学自然教育校园植物景观现状,阐述了自然教育的重要性,并以长沙市育才第三小学校园植物景观设计之优缺点为基础,对小学校园结合自然教育的植物景观设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儿童成长牵动祖国未来,儿童成长环境影响其一生发展。以儿童为主体,从其自身的触觉感知角度出发,以儿童活动方式与场地间的关系为纽带,分析儿童生理触觉与心理触觉两种不同体验类型,主动触觉与被动触觉两种不同体验方式,探讨儿童户外活动场地在触觉体验上的设计特点与材料应用。丰富与强化儿童户外活动场地带来的触觉体验效果,调动儿童触觉感知能力,使得儿童在尽情玩耍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与学习。  相似文献   

12.
居住区儿童活动场所景观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赟 《森林工程》2009,25(4):84-87
通过实地调查分析发现一些居住区儿童活动场所设计时出现的问题。通过对儿童身体发育和心理发育特点的分析,给出儿童活动场所的设计原则,提出儿童活动场所景观规划设计方法,解决儿童在户外活动时面临的各种问题,旨在创造一个培养儿童创造力和好奇心、有益于儿童身心健康的居住区儿童活动空间。得出好的环境对儿童的成长起到积极的作用、居住区儿童活动场所是居住区整体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结论,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儿童户外游戏场地自然化设计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中分析儿童游戏场地自然化的意义,探讨儿童游戏场地的构成特点,分别从提升自然式游戏要素吸引力、创造自然情境以及扩展自然感知空间3个方面提出儿童户外游戏场地自然化的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4.
指出了在社区空间精细化发展和创新社会治理的背景下,社区花园为城市儿童提供了亲近自然的便捷机会.为更好实现社区公共空间的综合效益,以深圳市南山区9个社区花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等方法,从社区花园营造特色、运营管理情况和儿童自然教育发展现状等方面,梳理了深圳市社区花园的自然教育活动运营方式,提出了共建社区花园...  相似文献   

15.
儿童具有特殊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因此儿童家具的设计必须考虑安全性、成长性、艺术性和益智性等因素.本文介绍了应用32mm系统,对功能与尺度可调节、适合不同年龄及不同身高儿童使用的学习桌椅进行的设计.  相似文献   

16.
北京麇鹿苑户外生态博物馆具有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两大社会服务职能,作为原产地的麋鹿苑将植物按自然、人工、半自然方式进行配置和管理。结合生态学生境保护与恢复原理,营造富有生机和野趣的户外环境,实现湿地保护和环境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大城市的中心城区和老城区内人口密集,建筑占地面积大导致综合性公园绿地已远远满足不了广大市民的户外活动需求,由此一种新型的休闲绿地——袖珍公园迅速发展起来。作者以近几年来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的小型室外绿色开放空间——袖珍公园为研究对象,就其产生背景、发展历程、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为城市居民创造一个和谐、宜人的绿色室外活动空间。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林业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全面了解爱沙尼亚林业发展的实践和经验,可为我国林业建设提供借鉴。文中研究分析了爱沙尼亚森林资源、林业政策法规、林业机构和管理体制、国有林和私有林管理、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林产品贸易、林业科研教育现状,概述了其林业发展特点并提出对我国林业发展的启示:1)制定和完善林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发挥林业规划的引导作用,实行分类补贴政策;2)建立完备的森林认证体系,提高森林经营技术水平和管理手段,合理保护和利用各类森林资源;3)促使科研教育与森林文化相结合,通过森林户外教育和体验,树立人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理念;4)加强森林公园建设,探索建立国家公园体制。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自然教育的快速发展,自然保护地依托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和自然景观等自然 资源及其独特的人文资源,已经成为自然教育的重要场所。为保障自然保护地自然教育工作的科 学有序开展,梳理当前我国自然保护地开展自然教育的现状,分析自然保护地开展自然教育的具体 实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顶层设计不完善、教育资源挖掘不够、配套设施短缺、专业人才匮乏、 社会参与机制尚未形成等突出问题,提出自然保护地开展自然教育的具体路径。一是自然保护地 行政管理部门做好顶层设计,疏通多元参与渠道,为自然保护地开展自然教育构建完善制度体系。 二是自然保护地主动接受行政管理部门的指导,探索构建与自然保护地自然和人文资源紧密结合的 自然教育实践模式。三是自然保护地要大力加强自然教育设施建设,结合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打造 智能自然教育一体化平台;结合独特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开发精品课程、编写特色教材;利用新媒体技 术做好宣传引导;严格管理程序,不断强化安全管理;注重存量人才培养,积极拓宽引才渠道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