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再论我国中密度纤维板发展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叶克林  王恺 《木材工业》1997,11(2):24-26
本文简述了中密度纤维在我国的发展历史,针对我国中密度纤维板生产近年来迅猛增长的态势,在1996年长沙“中密度纤维板发展问题研讨会”的基础上,从发展和中观的角度,再次分析中密度纤维板工业的市场,原料资源,生产,科技和经营管理以及政府宏观调控指导等问题,并提出了应采取的措施,以期引起政府和企业界的重视,促使我国中密度纤维板工业健康有了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密度纤维板被广泛应用于家具制造、室内装修等行业,现在薄型中密度纤维板已开始代替纸板应用于制作包装盒等产品。但中密度纤维板的耐水性较差,吸水厚度膨胀率较高,严重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因此,对提高中密度纤维板防水性能的研究,已成为中密度纤维板生产中急迫的研究课题。传统的中密度纤维板生产工艺中,均以石蜡作为防水剂,其原理是将石蜡附着在木质纤维表面,部分地堵塞纤维之间的空隙,截断水分传递渠道和缩小与纤维之间的接触面,达到防水的目的。采用的工艺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熔融施蜡,即将石蜡高温熔化后泵入(喷射)到纤维中;另一种是通…  相似文献   

3.
竹木混合纤维的制备直接关系到竹木复合中密度纤维板生 产工艺路线的选择。此项研究在比较分析竹、木纤维形态差异的基础上,考察了竹木片混合 磨浆的可行性和影响纤维质量的主要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在适宜的工艺条件下,可以采用 竹木片混合磨浆工艺制备用于中密度纤维板生产的竹木混合纤维;在实验室条件下,竹木片 混合比和磨浆时间对纤维质量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4.
竹木混合纤维的制备直接关系到竹木复合中密度纤维板生产工艺路线的选择。此项研究在比较分析竹、木纤维形态差异的基础上,考察了笮木片混合磨浆的可行性和影响纤维质量的主要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在适宜的工艺条件下,可以采用竹木片混合磨浆工艺制备用于中密度纤维板生产的竹木混合纤维,在实验室条件下:竹木片混合比和磨浆时间和对纤维质量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水玻璃胶黏剂在纤维板中的应用效果,以芦苇纤维和水玻璃胶黏剂为主要原料,制备了芦苇中密度纤维板,综合考察了密度、施胶量、活化剂用量对纤维板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确定了芦苇中密度纤维板的较佳制备工艺为板材密度0.80 g/cm~3,施胶量为25.00%,活化剂量为5.00%,由此制备的芦苇中密度纤维板的各项物理力学性能达到GB/T 11718—2009规定的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6.
湿法中密度纤维板是以木质纤维为原料,施加一定量的胶粘剂及其它功能性的化学药剂,采用湿法生产工艺,经纤维分离、成型、热压等工序制成的一种中密度纤维板。湿法,是各国生产纤维板的主要方法,其产品目前主要是薄型硬质纤维板,品种比较单一,使用范围受到限制。为了加快我国纤维  相似文献   

7.
我国中密度纤维板生产能力发展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国中密度纤维板生产能力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简要回顾,提出其在发展过程中依靠科技进步,促进了我国中密度纤维板生产能力的发展。指出我国中密度纤维板生产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20世纪90年代是我国中密度纤维板生产能力快速增长时期,进入21世纪我国已成为全球中密度纤维板生产量最大的国家。  相似文献   

8.
艾军  陆仁书 《木材工业》2001,15(2):9-10,13
研究了麦秆在不同预热处理条件下,其纤维化学性质以及制得的中密度纤维板的性能,同时结合施胶量对不同预热处理麦秆纤维板性能的影响,探讨了在麦秆纤维/脲醛树脂胶中密度纤维板生产中施胶量对板性能影响的重要性。结果表明,采用预热温度为160℃左右、预热时间5~7min的处理条件获得的麦秆纤维在16%左右的施胶量时,可获得满足GB/T 11718-1999标准的麦秆纤维/脲醛树脂胶中密度纤维板。  相似文献   

9.
中密度纤维板在我国得到迅速的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中密度纤维板发展中关于中密度纤维板布局、建厂规模、产品品种、生产原料以及工艺设备等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企业在生产中使用氨处理来降低中密度纤维板中甲醛释放量的行为,引发了中密度纤维板的氨释放。氨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危害,而我国尚无中密度纤维板中的氨释放量检测方法。笔者采用气候箱法、干燥器法、气体分析法对中密度纤维板中氨释放量进行测定,分析不同氨释放量检测方法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采用气候箱法、干燥器法、气体分析法能较好地检测出中密度纤维板中氨释放量,并且部分中密度纤维板中的氨释放量较高,同时不同方法测定的氨释放量之间存在一定的换算关系。  相似文献   

11.
1概述鞍山刨花板厂于1991年通过对现有湿法纤维板设备的改造,设计出既能生产普通硬质纤维板又能生产湿法中密度纤维板的多功能生产线.由于湿法生产中密度纤维板工艺还在研究和发展阶段,所以本文着重探讨湿法中密度纤维板的设计方案和生产工艺。湿法中密度纤维板(简称MDF)生产工艺是基于利用木材或其它植物纤维原料中的木责成份在高温下塑化融溶将本纤维等组份自身地合,利用纤维素、半维素中所含的羟基形成氢键结合力,利用少量的热固性木材胶粘剂,进一步形成化学结合力,从而牢固地把木纤维胶合成一体。因此,它可以通过湿法成型,…  相似文献   

12.
专利名称:一种中密度纤维板的生产方法专利申请号:02158208.4 公开号:CN1509854 申请日:2002.12.20 公开日:2004.07.07 申请人:呼和浩特海兴人造板有限公司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密度纤维板的生产方法,主要技术特征是生产原料中以柠条、沙柳、红柳等灌木为主要原料,以石蜡、脲醛胶为辅料。本发明主料、辅料配比合理。以灌木资源为原料生产中密度纤维板目前在国内市场上还未见到。利用柠条、沙柳、红柳等灌木资源生产的中密度纤维板,板面光滑、色泽美观、纤维细、密度适中,完全可以替代用木材资源作原料生产中密度纤维板。  相似文献   

13.
从纤维形态、化学组成两个方面分析了蔗渣原料对中密度纤维板质量的影响。据此 ,以木质原料作参照 ,对蔗渣中密度纤维板的工艺设计及生产过程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废弃化学纤维与木材纤维复合生产中密度纤维板的生产工艺。经试验研究:废弃化学纤维与木材纤维复合生产中密度纤维板是可行的,经饰面后表面性能良好,产品物理力学性能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5.
国产中密度纤维板设备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自1974年开始中密度纤维板(MDF)生产的试验,80年代初引进了一批中密度纤维板(MDF)生产线。现在我国的中密度纤维板年生产能力已达26.5万m~3,并以每年10%以上的递增量增长,加上即将投产的中密度厂家,我国的MDF生产能力已达30万m~3。我国2000年规划MDF年产量要达到50万m~3,平均每年增加2.2万m~3,如果以年产1.5万m~3生产线计算,需要上14套,如  相似文献   

16.
热风炉干燥机在中密度板生产中的应用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密度纤维板生产过程中,纤维干燥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纤维干燥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中密度纤维板的质量。它不但要求在一定时间内将纤维含水率干燥到8%~12%,而且还要求在这段时间内纤维上附着的脲醛胶不被固化。另外,干燥机的热能消耗占整条生产线的 1/2还要多,节能是降低产品成本至关重要的环节。因此,在中密度纤维板生产线设计过程中,干燥机的形式选择和设计尤为重要。本文将在干燥机设计、结构与节能方面进行探讨.1 干燥机的工作原理 在中密度纤维板生产工艺过程中,木片在蒸汽压力中由纤维分离机磨碎变为细长的纤维。磨碎的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的中(高)密度纤维板产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许多大型的生产线或投产或在建设中。2004年6月,山东省东营Zhenghe木业公司的年产16万m^3的中密度纤维板生产线投产;7月,广东省亚洲创建(河源)集团的年产20万m^3中密度纤维板生产线开始生产;广西梧州三成木业公司的年产24万m^3中密度纤维板生产线正在建设中,同时,广西南宁高峰Rongzhou公司年产13.5万m^3的中密度纤维板生产工厂也在建设中。  相似文献   

18.
<正>目前全国中密度纤维板厂达500多家,年产量超过了3 000万m~3,大多数厂家生产E_2级板材,有300多家生产E_1级板。仅有少数几个厂可以生产E_0级板材。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消费者开始选用E_0级人造板进行室内装修。E_0级中密度纤维板有着广阔的  相似文献   

19.
对以巨尾桉木片为原料用于中密度纤维板生产的工艺适应性进行了探索,着重测试加入巨尾桉木片后的纤维形态、纤维松密度、纤维pH值及干燥纤维含水率,分析比较了半成品与成品板的板面质量和物理力学性能,表明在巨尾桉木片使用量不超过木片总量30%的情况下可用于中密度纤维板生产。  相似文献   

20.
1982年堪称为中密度纤维板年,而八十年代将是中密度纤维板的lO年。一是因为这种材料在世界上越来越受到家具工业乃至其他行业的欢迎,二是生产中密度纤维板比起进口热带阔叶材及其它细纤维阔叶材合算。此外,全世界的设计人员都认为,中密度纤维板用于研制新产品时是一种使用范围不受限制的材料。目前,世界中密度纤维板生产发展极不平衡,以欧洲,美国的规模最大,其次是亚洲、大洋洲、非洲及拉美。欧洲包括土耳其在内共有16个中密度纤维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