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植物源除草剂壬酸除草活性及其应用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内条件下测定30%壬酸EW对23种供试杂草的防除效果.结果表明:30%壬酸EW 11 250、15 000、22 500 g a.i./hm2 3个剂量对供试杂草均有较好的防除效果,剂量越高,防除效果越好;阔叶杂草防效优于禾本科杂草;鲜重防效明显优于株数防效.田间应用效果趋势同室内一致.在20 000 g a.i./hm2和25 000 g a.i./hm2 剂量下,田间用水量以750 L/hm2的防治效果最好且差异显著.3 750 g a.i./hm2剂量以上对麦子、油菜、水稻、草坪、花生、马铃薯等均有不同程度的药害,剂量越高,药害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出具有较高除草活性的微生物菌株,并对其次级代谢产物中除草活性物质进行分离纯化,本试验从西瓜细菌性果腐病病叶上分离纯化微生物菌株,利用茎叶处理法测定了其次级代谢产物除草活性,利用16S rDNA序列和生理生化试验对除草活性最高的菌株进行了种属鉴定,进而利用硅胶柱层析结合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其次级代谢产物中的除草活性物质进行了分离纯化。结果表明:共分离得到4株具有除草活性的细菌,其中菌株XG1对马唐的除草活性最高,将其鉴定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发酵液经液-液萃取,硅胶柱层析和HPLC分离纯化得到了保留时间为15.757 min的除草活性物质Ⅰ。本研究证明,菌株XG1具有开发成微生物源除草剂的潜力,并为今后分离纯化细菌次级代谢产物的除草活性物质和开发新型细菌除草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草茎点霉粗毒素的除草活性和杀草谱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种子萌发、胚根和胚芽伸长、植株生长量、叶片伤害反应为参数,测定了草茎点霉粗毒素的除草活性.在最高毒素浓度500μg·mL-1时.种子萌发的抑制率为17.89%,胚根和胚芽伸长的抑制率分别为37.26%和28.37%,植株鲜重减少了15.5%,叶片病斑面积6.53mm2.粗毒素杀草谱和对作物安全性测试结果为:鸭跖草和藜对毒素最敏感,伤害反应为4级;反枝苋和虎尾草伤害反应分别为3级和1级;玉米和高粱对粗毒素敏感,小麦、大豆和花生对粗毒索不敏感.  相似文献   

4.
为开发新型微生物源除草剂,本研究对青海青稞酒糟中分离到的微生物菌株发酵液进行抑草活性的测定,筛选出抑草活性菌株并进行鉴定.结果显示,16株酒糟菌菌株的发酵液对野燕麦种子发芽的抑制率达到50.00%以上,菌株JZ1-1-9的抑制活性最高.酒糟菌发酵液对野燕麦的芽长、根长、鲜质量、干质量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菌株...  相似文献   

5.
程亮 《西北农业学报》2016,25(7):1074-1079
为明确燕麦镰刀菌(Fusarium avenaceum)中除草活性物质,以野燕麦种子为靶标,采用活性追踪法,对燕麦镰刀菌正丁醇萃取物进行活性成分分离和活性测定。正丁醇萃取液旋转蒸发去溶剂后进行硅胶柱层析,以二氯甲烷和甲醇的混合液进行梯度洗脱,每50mL收集为一个馏分,共收集到50个馏分。生物测定结果表明:以二氯甲烷和甲醇的体积比为20∶1的混合液,洗脱得到的馏分24~27对供试杂草野燕麦表现出较强的活性,其对野燕麦的除草抑制作用均为4级。合并馏分24~27,以二氯甲烷和甲醇的体积比为15∶1的混合液作为展开剂进行薄层层析(TLC),通过生物测定结果表明,Rf值在0.47~0.58的活性条带对野燕麦有较强的除草抑制活性,对野燕麦的除草抑制作用达到5级。HPLC分析发现,该活性条带主要含有3个组分,最大吸收峰在260nm,其保留时间分别为6.378、19.721和22.403min。  相似文献   

6.
芽孢杆菌的生防活性及其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从青海省大通县达隆村农田采集自然感病的植物叶片并分离出真菌菌株,以密花香薷为靶标草,通过离体叶片和温室盆栽试验以及作物安全性评价,筛选获得1株具有较好除草活性的生防菌DT-XRKA。结果表明,离体叶片接种DT-XRKA 7 d后,密花香薷叶片上出现产3~4倍于菌饼大小的灰褐色病斑,病斑面积达到了整个叶片的50%以上,在接种处可见大量灰褐色的菌丝,中心黑色,边缘褐色,且叶片开始逐渐失绿变黄,病级达到5级。不同浓度(1.47×101~1.47×104个/mL)的DT-XRKA孢子悬浮液对密花香薷的发病率达到67.84%~96.42%,病情指数为51.11~97.97,鲜质量防效达到52.44%~82.67%。作物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DT-XRKA菌株孢子悬浮液对油菜、白菜、番茄、黄瓜和辣椒安全。经形态学特征和rDNA-ITS序列分析将DT-XRKA鉴定为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  相似文献   

8.
地衣芽孢杆菌1801的分离鉴定及其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泡菜样品中筛选到一株对多种食品腐败指示茵都有抑菌活性的菌株,经初步鉴定为地衣芽孢杆菌1801.用TYG培养基进行发酵培养,其抑菌活性在发酵18 h达到高峰,该茵发酵培养物的抑茵活性对蛋白酶K、热、酸碱较稳定.采用pH3沉淀法可将该茵的活性物质进行初步提取.  相似文献   

9.
将采摘的苦楝果实烘干、粉碎后,以甲醇为溶剂,用超声波法提取后,配成不同浓度的苦楝果实提取液,测定其对巨大芽孢杆菌、短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4种芽孢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和抑菌百分率。结果表明:苦楝果实提取液浓度越高,其抑菌作用越强。苦楝果实提取液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最大,对短芽孢杆菌的次之,对巨大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最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和LC-MS/MS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研究短期和长期饲喂添加枯草芽孢杆菌日粮对育肥湖羊瘤胃内容物菌群和血清代谢物的影响。【方法】选择日龄((60±10) d)相近、体质量((19.51±2.07) kg/头)接近的湖羊断奶公羔36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CON)、枯草芽孢杆菌Ⅰ组(BSN)和枯草芽孢杆菌Ⅱ组(BSH),每组12只羊。CON组饲喂基础饲粮,BSN组饲喂基础饲粮+100 mg/kg枯草芽孢杆菌,BSH组饲喂基础饲粮+200 mg/kg枯草芽孢杆菌。预试期10 d,正试期60 d,分别在正试期的第30天(短期)和第60天(长期)每组随机选择6只羊取瘤胃内容物和血清进行分析。【结果】① 短期和长期饲喂添加枯草芽孢杆菌饲粮对湖羊瘤胃微生物丰富度指数Chao 1指数和多样性指数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湖羊瘤胃菌群在门水平上,短期饲喂BSN组的螺旋体菌门、迷踪菌门相对丰度较CON组显著降低(P<0.05),长期饲喂BSH组的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在属水平上,短期饲喂BSN组普雷沃氏菌属UCG-003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而瘤胃球菌属1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长期饲喂BSN和BSH组湖羊普雷沃氏菌属UCG-003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② 短期饲喂BSN和BSH组湖羊血清代谢物中L-苹果酸、D-2,3-二羟基丙酸、5-氨基水杨酸、2-氮杂环丁烷羧酸、棕榈酰溶血磷脂酸、1-磷酸果糖、核黄素均较CON组显著降低(P<0.05);BSN组5 磷酸脱氧核糖、丙烯酸、甘氨酰异亮氨酸、2-酮丁酸、1,2,4-偏苯三酚、β-D-半乳糖、丁酸乙酯均较CON组显著降低(P<0.05),而3′-磷酸腺苷较CON组显著升高(P<0.05),差异代谢物相关通路为辅因子的生物合成、核黄素代谢、磷酸转移酶系统等。长期饲喂BSH组10E,12Z 共轭亚油酸、N4-乙酰胞嘧啶、吡咯烷酮羧酸、9,10-环氧十八烷酸、肌酸酐均较CON和BSN组显著升高(P<0.05),差异代谢物相关性最高的关键通路为程序性坏死、鞘脂信号通路和鞘脂代谢。③ 属水平上差异微生物和差异代谢物相关性分析发现,普雷沃氏菌属UCG-003与大豆苷显著负相关(P<0.05),螺旋菌属2与3′-磷酸腺苷显著负相关(P<0.05),而瘤胃球菌属UCG-011与对苯二甲酸、喹啉酸、5,7-二羟基-2-(4-羟基-3,5-二甲氧基苯基)-4H-色胺-4-酮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枯草芽孢杆菌短期饲喂可调节湖羊瘤胃微生态平衡,使纤维降解有关的细菌相对丰度增加,但长期饲喂不仅调节能力降低,且长期大剂量(200 mg/kg饲粮)饲喂还会引起瘤胃微生物菌群失调;同时,枯草芽孢杆菌可影响湖羊代谢过程,短期饲喂可能调控辅因子的生物合成、核黄素代谢、磷酸转移酶系统等代谢过程,长期饲喂可能调控程序性坏死、鞘脂信号通路和鞘脂代谢。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对野燕麦具有致病作用的生防菌株。【方法】从青海省罹病杂草叶片上分离病原真菌,采用离体生测法和温室盆栽接种法,评价其发酵液对野燕麦的致病性,用盆栽生测法评价其对主栽作物的安全性,并采用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的方法,鉴定其对野燕麦致病力较强的菌株。【结果】分离获得了XN-1、XN-3、XN-4、XN-9和GD13 5株病原真菌,其中XN-1、XN-3和GD-13的发酵液对野燕麦离体叶片表现出较强的致病力,对种子的萌发抑制作用明显,对野燕麦表现出较强的侵染力,显著抑制植株的生长发育,且对青海省主栽作物中的蚕豆和豌豆相对安全。经鉴定,XN-1、XN-3和GD-13分别为链格孢(Alternaria sp.)、黑附球菌(Epicoccum nigium)和短小茎点霉(Phoma exigua)。【结论】XN-1、XN-3和GD-13有望成为防除阔叶田野燕麦的真菌除草剂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对野燕麦具有致病作用的生防菌株。【方法】从青海省罹病杂草叶片上分离病原真菌,采用离体生测法和温室盆栽接种法,评价其发酵液对野燕麦的致病性,用盆栽生测法评价其对主栽作物的安全性,并采用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的方法,鉴定其对野燕麦致病力较强的菌株。【结果】分离获得了XN-1、XN-3、XN-4、XN-9和GD-13 5株病原真菌,其中XN-1、XN-3和GD-13的发酵液对野燕麦离体叶片表现出较强的致病力,对种子的萌发抑制作用明显,对野燕麦表现出较强的侵染力,显著抑制植株的生长发育,且对青海省主栽作物中的蚕豆和豌豆相对安全。经鉴定,XN-1、XN-3和GD-13分别为链格孢(Alternariasp.)、黑附球菌(Epicoccum nigium)和短小茎点霉(Phoma exigua)。【结论】XN-1、XN-3和GD-13有望成为防除阔叶田野燕麦的真菌除草剂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13.
为了开发恶性杂草野燕麦的生防真菌制剂,从刺儿菜患病植株根际经单孢分离获得一菌株HZ-31,并对其进行分离及致病性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的适宜生长温度为20~30℃,喷雾接种病原菌的孢子量为1×108 mL-1时,接种后14d野燕麦地上部完全萎蔫,接种后保湿超过24h,可以明显提高该菌株的致病效果;在孢子悬浮液中添加φ=0.2%SDP可以明显提高致死效果,对小麦、蚕豆、豌豆安全,对青稞轻微致病,对油菜严重致病;形态学鉴定及ITS rDNA序列分析将其定为多孢木霉(Trichoderma polysporum)。综上,菌株HZ-31具有开发成为真菌除草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烟草青枯病拮抗芽孢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抑菌活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不同烟区健康烟草的根际土壤样品中筛选对烟草青枯病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芽孢杆菌,为防治烟草青枯病提供生防资源。【方法】随机从福建龙岩、四川德昌、陕西汉中等地健康烟草根际土壤中采集30份土壤样品,采用平板稀释法从中分离芽孢杆菌,以烟草青枯病菌为靶标菌筛选拮抗芽孢杆菌,并通过培养特性、菌体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分析及16SrDNA序列分析,对筛选的拮抗芽孢杆菌菌株进行鉴定;采用温室盆栽试验,测定拮抗芽孢杆菌的促生作用、定殖能力和抑菌活性。【结果】从健康烟草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抗烟草青枯病菌活性较好的菌株LW-4,经鉴定其为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LW-4菌悬液对烟草青枯病菌的防治效果为70.37%,其可定殖于烟草根际土壤,具有良好的定殖能力。LW-4对烟草有明显的促生作用;用饱和度为25%的硫酸铵获得的LW-4抑菌物质对烟草青枯病菌的抑菌活性较高,抑菌圈直径达37.82mm。【结论】菌株LW-4在烟草青枯病防治中具有潜在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镰孢菌(Fusarium)分泌多种真菌毒素引起的枯萎病、赤霉病、根腐病和穗腐病等植物病害,造成重大的作物生产损失。化学防治是防治镰孢菌的重要手段,但其带来的镰孢菌抗性和生态环境污染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在病害管理中使用生物防治剂为控制镰孢菌引起的植物病害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和可持续的手段,因此生物防治具有比化学防治更深远的优势。在生物防治剂中使用最广泛的生防微生物是芽孢杆菌属(Bacillus)的成员,其可通过多种机制为植物提供有效控制镰孢菌入侵的方案。芽孢杆菌作为一种优良的生物防治剂已被广泛研究,其可通过生态位竞争、产生抗菌物质、诱导植物系统抗性和塑造根际健康微生物组来拮抗镰孢菌侵染,本文从以上4个方面对芽孢杆菌拮抗镰孢菌的机制进行综述,为农业生产中芽孢杆菌防治镰孢菌病害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国内部分地区不同土壤中棒束孢属Isaria真菌的多样性分布,测定其对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的生物活性,促进棒束孢菌对黄曲条跳甲的生防应用。方法 从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湖南、湖北、河南、河北等地的不同生境中采集土壤样品,通过选择培养基分离纯化棒束孢菌株,根据形态学和分子标记鉴定菌种,采用多样性指数与优势度指数评价生物多样性;采用浸虫法测定棒束孢菌株对黄曲条跳甲成虫的生物活性。结果 从200余份土壤样品中分离得到棒束孢属真菌41株,优势菌种是爪哇棒束孢Isaria javanica,有34株,优势度指数为0.829;玫烟色棒束孢I. fumosorosea有5株,粉棒束孢I. farinosa和环链棒束孢I. cateniannulate各1株。林地物种丰富度最高,多样性指数为1.121,休耕地、果园、耕地和草地的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0.349;林地种间分配最均匀,优势度指数为0.468,休耕地、果园、耕地和草地的优势度指数范围为0~0.159。生测结果表明,大部分供试的棒束孢菌株对黄曲条跳甲都有一定活性,玫烟色棒束孢IfH6102菌株对黄曲条跳甲的活性最高,在处理黄曲条跳甲成虫11 d后,其校正死亡率达60.89%。结论 棒束孢菌在我国土壤中分布广泛,林地生境中的物种多样性最丰富,棒束孢菌具有防治黄曲条跳甲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7.
实验设计合成了经氟化改造的化合物N-硝基-N-2熏4熏6-三氯苯基-N'-4-氟苯基脲(简写成N-硝基-N'-4-氟苯基脲),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氢谱对产品进行了结构表征。同时进行了初步的生物活性实验,表明该化合物具有优良的除草活性。  相似文献   

18.
李尚泉  陈佳  何秀苗 《南方农业学报》2021,52(11):3166-3173
【目的】明确广西北部湾海洋细菌胞外多糖(EPS)独特的抗肿瘤等生物学活性,为北部湾海域细菌EPS活性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广西钦州茅尾海红树林浅层土壤样品,使用LB-苯胺蓝培养基及苯酚—硫酸法筛选EPS高产海洋细菌,基于16S rRNA序列进行菌株鉴定;通过高效凝胶渗透色谱和红外光谱测定EPS的分子量及其结构,最后使用噻唑蓝(MTT)法测定EPS对Vero细胞的毒性及抑制HeLa细胞增殖的效果。【结果】筛选出1株EPS产量为0.2917 mg/mL的菌株,命名为QLc-04,在LB-苯胺蓝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的菌落呈白色,不透明,中央略微隆起,表面粗糙,为革兰氏阳性杆菌。QLc-04与芽孢杆菌属(Bacillus)菌株的16S rRNA序列相似性在99.45%~99.82%,其中与B. thuringiensis BT62(CP044978)的相似度最高(99.82%),与B.cereus ATCC 14579T(AE016877)和B.mycoides DSM 2048T(ACMU01000002)相似性均为99.81%;在基于16S rRNA序列相似性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上,QLc-04与芽孢杆菌属聚类为同一分支,因此确定QLc-04为芽孢杆菌属。QLc-04-EPS分子量约179.9 kD,属于具有吡喃型结构的多糖;QLc-04-EPS对Vero细胞无直接毒性,在10~300 μg/mL浓度范围内Vero细胞随QLc-04-EPS浓度的增加其增殖能力不断升高,但QLc-04-EPS浓度超过50 μg/mL时对HeL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显著增强(P<0.05)。【结论】海洋芽孢杆菌QLc-04经发酵培养36 h其EPS产量为0.2917 mg/mL;QLc-04-EPS为典型吡喃型多糖,分子量为179.9kD,具有显著抑制HeLa细胞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从浙江舟山的盐场中分离出了一株耐盐菌,结合生理生化实验及16S rDNA基因序列鉴定结果,表明菌株CK-1为Bacillus的未定种,其系统分类学关系与花津浦芽孢杆菌(Bacillus hwajinpoensis)种最近,命名为Bacillus sp. CK-1。经研究,该菌最适生长NaCl浓度为4%,且能在20% NaCl浓度下生长,表明其为耐盐菌。对其分泌的蛋白酶进行了表征和培养条件的优化。经研究发现,该蛋白酶在pH 8.0和45℃具有最高的蛋白酶活性,并在8%NaCl浓度下仍能保持44.9%的活性。对发酵培养基的优化结果表明,蔗糖、淀粉和麦芽糖均对蛋白酶的生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随着发酵培养基中NaCl浓度的测试表明,该菌分泌的蛋白酶活性随着NaCl浓度的变化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并在12%NaCl浓度时该菌分泌的蛋白酶酶活达到最高。Ca2+对发酵液中的蛋白酶活性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表明其为Ca2+依赖蛋白酶。经优化,在含有KCl 2.0 g·L-1、NaHCO3 0.06 g·L-1、FeCl3 0.001 g·L-1、NaCl 120.0 g·L-1、CaCl2·2H2O 1 mmol·L-1、麦芽糖 10 g·L-1、tryptone 10 g·L-1和初始pH 7.5的培养基中,于40 ℃发酵培养5 h后,Bacillus sp. CK-1所产蛋白酶具有最大的活性。  相似文献   

20.
花椒根腐病生防芽孢杆菌的筛选鉴定及定殖和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花椒根腐病生防芽孢杆菌进行分离、筛选、定殖和防效评价,为开发高效、稳定、持久的生物农药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方法】采用稀释平板涂布法分离健康花椒根际土中的芽孢杆菌,利用点菌法和打孔法2次筛选拮抗效果最佳的芽孢杆菌,根据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试验对其进行初步鉴定,并测定其对1年生花椒根腐病的防治效果。用链霉素标记拮抗芽孢杆菌,并检测该菌在花椒根际及根内土壤中的定殖动态,以此为基础,运用灌根法对花椒根腐病进行预防和治疗处理,计算发病率、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结果】在分离获得的20株芽孢杆菌中,编号为B3的菌株拮抗作用最强,抑菌圈直径达26.0mm,高温处理后仍具有活性,初步确定其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花椒根腐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随B3菌株发酵液稀释倍数增加而增加,B3发酵液原液至稀释200倍以下防治效果显著。定殖动态试验结果表明,无论病原菌存在与否,抗300μg/mL链霉素的突变菌株均能在根际土壤和根内定殖,但根际土菌量大于根内,且早于根内达到峰值,随接种时间延长,定殖量下降并维持稳定。田间试验中,突变菌株B3无论预防还是治疗试验,均能发挥很好的效果,并优于原始菌株和化学农药双效灵。【结论】菌株B3能在花椒根际和根内很好地定殖、排挤病原物,具有对花椒根腐病进行生物防治的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