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研究黄芪多糖标准提取物为目标,综合化学指标和生物学指标,对纯化前后所得黄芪多糖进行比较分析。采用改良差示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以红外光谱表征、TLC和GC-MS分析单糖组成,对多糖化学特征进行评价分析;采用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OH、超氧自由基O2~-·和总抗氧化活性4项指标对多糖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黄芪粗多糖中的多糖质量分数为50.00%,纯化后的黄芪多糖纯度为81.15%;TLC结合GC-MS结果显示,黄芪多糖水解物中含有鼠李糖、阿拉伯糖、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5种单糖,其摩尔比为1.52∶3.27∶1.00∶44.66∶9.55;纯化后的黄芪多糖对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OH的清除率、对超氧自由基O2~-·的清除率及总抗氧化活性较纯化前的黄芪粗多糖均更强。结果表明,纯化后黄芪多糖得到有效富集,并保持了原有的性质和活性,产品品质得到提高,为黄芪多糖制备工艺的科学性、合理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正约旦研究人员通过2,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BTS)自由基阳离子(ABTS+·)脱色法、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法和铁离子还原能力(ferric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FRAP)法评价发酵及21 d贮藏过程中开菲尔样品的抗氧化活性,并测定VE和β-胡萝卜素的含量,研究谷物发酵剂和商业化发酵剂对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与比较瓜蒌不同部位中多糖类成分的组成、性质及其抗氧化作用,试验通过对瓜蒌皮多糖和瓜蒌子多糖的总糖含量、糖醛酸含量和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及单糖组成分析,研究与比较了瓜蒌不同部位中多糖类成分的组成和性质;采用测定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和总还原能力的体外模型,对瓜蒌不同部位中多糖类成分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评价与比较。结果表明:瓜蒌皮多糖与瓜蒌子多糖均含有大量的糖醛酸,单糖组成为D-甘露糖、L-鼠李糖、D-葡萄糖、D-半乳糖、L-阿拉伯糖、D-木糖、D-葡萄糖醛酸与D-半乳糖醛酸,但含量与比例存在差异;瓜蒌皮多糖和瓜蒌子多糖均有较强的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和还原能力,但瓜蒌皮多糖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强于瓜蒌子多糖,瓜蒌子多糖的总还原能力优于瓜蒌皮多糖。说明瓜蒌不同部位中存在不同类型的酸性杂多糖,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研究紫甘薯源花青素的抗氧化活性及模拟胃肠道消化对其活性的影响。通过微量法和比色法测定紫甘薯源总花青素含量,并测定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然后进行胃肠道模拟消化试验,测定紫甘薯源花青素消化后的总花青素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紫甘薯源花青素具有较强的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胺盐[2,2’-azinobis-(3-ethylbenzthiazoline-6-sulphonate),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羟自由基(·OH)清除能力和铁离子总抗氧化能力(ferric ion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or,FRAP),均显著强于维生素C(VC),且与浓度成正比,半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值分别为0.16、2.47、0.11 mg/mL。并且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也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IC50值为0.73 mg/mL。在模拟胃肠液消化后0.5~2.0 h,紫甘薯源花青素的总花青素含...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植物乳杆菌XN1904E胞外多糖产量,考察培养温度、培养基初始pH值、碳源和氮源对植物乳杆菌XN1904E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植物乳杆菌XN1904E产胞外多糖的最佳培养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 6.5、培养温度37 ℃、半乳糖为最适碳源、鱼蛋白胨为最适氮源,此条件下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XN1904E胞外多糖产量为235.41 mg/L;植物乳杆菌XN1904E胞外多糖水溶液(0.2 mg/mL)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的清除率为27.54%,表明其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6.
试验采用水提醇沉法从玛卡中提取多糖,并对其含量及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玛卡多糖提取率为31.52%,玛卡多糖中多糖含量为95.75%,葡萄糖醛酸含量为4.17%。体外抗氧化试验表明玛卡多糖对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有一定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7.
蜂胶对机体的诸多保健功效与其抗氧化活性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对目前国内外采用的清除羟自由基和氧自由基能力测定法、β-胡萝卜素-亚油酸法、清除DPPH自由基法、ABTS阳离子脱色法、FRAP法、ORAC法等抗氧化活性测定方法的原理及优缺点作了概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测定黄连与黄连须、黄连茎叶主要生物碱含量并建立高效液相(HPLC)指纹图谱,分析其抗氧化活性的谱效关系。采用HPLC分析比较黄连及黄连须、黄连茎叶中小檗碱、表小檗碱、药根碱、黄连碱、巴马汀含量差异并建立指纹图谱,通过羟自由基(·O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2,2-联氮基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自由基体外清除试验与总还原力试验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差异,应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HPLC指纹图谱与抗氧化活性的谱效关系。结果发现小檗碱、巴马汀含量为黄连>黄连茎叶>黄连须;药根碱、黄连碱和表小檗碱含量为黄连>黄连须>黄连茎叶;总还原力为黄连>黄连茎叶>黄连须,·OH、DPPH、ABTS·+自由基清除力为黄连茎叶>黄连>黄连须;总还原力与各峰均有较强相关性,·OH、DPPH、ABTS·+自由基清除力与4号峰相关性较强。说明黄连茎叶体外抗氧化活性较强,黄连须与黄连茎叶均有一定药用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9.
桑枝皮多糖的提取及组成成分与体外生物活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更好地发掘桑枝皮的药用价值,采用热水浸提法从桑枝皮中分离提取多糖,其得率达到28.5%。采用薄层层析(TLC)法和非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分析桑枝皮多糖的组成成分,初步推定桑枝皮多糖为一种杂多糖,由鼠李糖、木糖、阿拉伯糖、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等单糖组成。桑枝皮多糖的体外生物活性试验显示其具有较强的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IC50为1.7mg/mL)和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IC50为0.298mg/mL)。上述结果提示桑枝皮多糖是降血糖和抗氧化的天然药物资源。  相似文献   

10.
为了优化柳芽粗多糖(crude polysaccharide of willow bud,CPW)提取工艺并考察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试验采用超声辅助水提醇沉法提取柳芽粗多糖,并运用响应面分析法进行优化;以维生素C(vitamin C,VC)为对照,通过比色法检测其总抗氧化能力、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DPPH·)以及抑制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羟自由基(·OH)的能力,评价CPW体外抗氧化效果。结果表明:CPW最佳提取工艺为液料比70∶1(mL/g),水浴温度56℃,超声功率440 W;采用该提取工艺对CPW的提取率达到6.6%。不同浓度CPW能够有效清除DPPH·和抑制·OH和O2-·的产生。说明优化的CPW超声辅助提取工艺切实可行,且所提取的CPW抗氧化能力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黄芩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从还原力,清除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4个方面研究黄芩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并与VC进行比较。结果:黄芩多糖对上述自由基均有不同程度清除作用,其还原力较低;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略低于VC;对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强于VC,EC50为0.261 mg/mL;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弱于VC,EC50为0.724 mg/mL。结论:黄芩多糖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为改善酸羊乳风味与品质,提高酸羊乳的功能价值,将自浆水中筛选的植物乳杆菌JS5和JS19用于羊乳发酵,研究其对酸羊乳理化性质、质构特性及功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 种植物乳杆菌与商业发酵剂复合发酵后,均能在贮藏期内有效提高酸羊乳持水性和表观黏度,降低其硬度与胶着性,促进乙醛和双乙酰的释放;添加植物乳杆菌JS5的酸羊乳胆固醇降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最高可达36.62%;添加植物乳杆菌JS19的酸羊乳体外抗氧化能力更强,贮藏1 d时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率高达70.58%,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达32.03 μmol/L。2 种菌株均为适用于羊乳发酵生产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13.
从清除DPPH自由基、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清除羟自由基(-OH)三方面,对柞蚕丝胶的抗氧化性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显示,5%柞蚕丝胶溶液和其胰蛋白酶酶解液,DPPH清除率分别为49.96%、10.6%;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清除率分别为20%、40%;羟自由基(-OH)清除率分别为40%、64%。试验表明,柞蚕丝胶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4.
文章旨在研究体外条件下辣椒碱对鸭源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效果和抗氧化能力。试验采用平板涂布法测定辣椒碱对3种致病菌的MIC,采用比浊法测定不同时间点菌液的光密度(OD值),绘制生长曲线。采用体外法测定辣椒碱对1,1-二苯基-二苦基肼(DPPH)、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的清除率评价辣椒碱的抗氧化能力。结果显示,辣椒碱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1、2、2 g/L,对DPPH、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均有一定的清除能力。试验表明,辣椒碱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明显,是一种良好的抑菌剂和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15.
为优化海南辣蓼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条件并探讨总黄酮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热回流提取海南辣蓼总黄酮,以提取液中总黄酮的百分含量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运用Box-Behnken 设计(BBD) 对影响提取工艺的因素液料比、提取时间及乙醇体积分数进行分析,应用响应面法优选最佳提取工艺;采用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 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方法,对最佳工艺所得总黄酮进行抗氧化活性评价。结果表明:海南辣蓼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1∶15、提取时间60 min、乙醇体积分数48%,在此条件下总黄酮提取率为10.101%。总黄酮对羟基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95 mg/mL和0.46 mg/mL。该方法优选的工艺合理,操作简便,试验周期短,且提取的海南辣蓼总黄酮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为琼辣蓼的深入开发利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响应面法优化党参多糖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究党参多糖最优提取工艺并研究其体外抗氧化活性,以党参多糖提取率为响应值,以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料液比3个因素为自变量,通过Box-Benhnken中心组合法设计3因素3水平试验方案优化提取工艺,并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力测定考察党参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2...  相似文献   

17.
为促进凉茶渣在畜牧业中的资源化利用,本研究以黑曲霉为菌种固态发酵凉茶渣,首先在单因素试验条件下考察了时间、温度、含水量、浸泡液pH、氮源和碳源对凉茶渣降解率和产物pH的影响;再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和规模化生产实际需要,以4%硫酸铵为氮源,2%葡萄糖为碳源,以降解率为考察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发酵工艺;并通过检测超氧自由基清除率、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评价凉茶渣在最优工艺条件下发酵前后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发现,含水量为60%,浸泡液pH为9.0,31℃发酵168 h是凉茶渣的最佳发酵工艺参数。最佳工艺条件下凉茶渣的降解率为25.23%,发酵产物pH为4.53。当凉茶渣发酵前水提液浓度为24 mg/mL时,超氧自由基清除率为43.56%,羟基自由基清除率为47.06%,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90.71%;当最优条件下发酵产物水提液浓度24 mg/mL时,超氧自由基清除率为30.77%,羟基自由基清除率为95.63%,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87.36%。本试验结果表明,黑曲霉是适宜的凉茶渣发酵菌种,且凉茶渣经过黑曲霉发酵后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8.
研究通过评价甜叶菊总异绿原酸的体外抗氧化、抑菌活性和饲料防霉效果,开发甜叶菊总异绿原酸饲料添加剂。采用DPPH法、FRAP法、ABTS法评价甜叶菊总异绿原酸的抗氧化活性;采用美国临床试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推荐的微量稀释法评价甜叶菊总异绿原酸的抑菌活性;采用Schaal烘箱耐热试验法以及检测油脂中的酸价和过氧化值评价甜叶菊总异绿原酸的抗氧化效力;采用饲料常规试验并用国标法计数饲料中的霉菌总数。结果显示:甜叶菊总异绿原酸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等于VC而强于没食子酸丙酯,其FRAP和ABTS总抗氧化能力强于Trolox;甜叶菊总异绿原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的MIC值分别是32、640、1 152、1 152 mg/L,对以上4种细菌的MBC值均大于1 280 mg/L;最佳添加量的甜叶菊总异绿原酸对油脂的抗氧化效果优于国标规定添加量的BHA;甜叶菊总异绿原酸能降低饲料中的霉菌总数。研究表明,甜叶菊总异绿原酸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抑菌活性和防霉效力,可用于饲料抗氧化剂和防霉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