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阜阳地区麦后移栽棉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阜阳地区麦收后移栽棉花的现实意义,详细介绍了麦后移栽棉的育苗、移栽技术、田间管理和后期催熟技术。  相似文献   

2.
针对鄂北棉区麦后移栽棉生产中种植密度过稀的现状,开展麦后移栽棉适宜密度试验。结果表明:鄂北棉区麦后移栽棉适宜密度在3.00万~3.75万株/hm2,可达到以密争早、以密补迟、提高产量的目的,麦后移栽棉纤维品质符合纺织工业要求。  相似文献   

3.
麦后移栽棉生产现状及技术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时湖北省有代表性的三市五县(市区)十乡镇18户农户麦后移栽棉生产情况的调查研究,摸清了麦后移栽棉的生产现状,存在的问题与技术成因;针对麦后移栽棉生产的关键技术难题,在近两年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4.
戴茂华  刘丽英  吴振良 《农技服务》2010,27(5):566-566,576
麦后移栽棉作为一种新的栽培模式,对确保粮食安全下的棉花生产意义重大,对麦后移栽棉的效果及配套栽培技术进行了详细具体的叙述,可操作性强,旨在促进粮棉双增产,达到棉田增效、棉农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随着棉田种植结构调整,麦后移栽棉在襄阳市占棉花种植面积的62%。麦后移栽棉的栽培可以大幅度提高小麦单产与效益,为国家粮食安全与提高棉田综合效益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氮素营养诊断及追肥推荐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采用植株反射仪法在马铃薯块茎膨大期、块茎形成期对氮素营养诊断的应用,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块茎形成期和块茎增长期植株NO3^-含量的临界值分别为6331.4mg/kg、4112.9mg/kg。这两个时期可以作为马铃薯氮素营养诊断的最佳时期,并根据植株硝酸盐诊断,建立了推荐追肥模型。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生产上麦后棉秋桃比例偏高、伏桃比例低等问题,提出提高伏桃比例的措施,以改善棉花品质、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8.
麦后移栽棉的效果及优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河南省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农业大省,人均耕地面积少,粮棉争地矛盾比较突出,粮棉两熟种植是提高复种指数,实现粮棉双丰收的必由之路。但目前的麦棉套种方式,由于粮棉共生期间存在的争光、争  相似文献   

9.
水稻氮素和叶绿素SPAD叶位分布特点及氮素诊断的叶位选择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32  
 【目的】研究分析水稻氮素和SPAD值的叶位分布特点,并试图提出SPAD计诊断氮素营养状况的最佳测定叶位。【方法】在95-38、武育粳3号、镇稻5394、9915等4个粳型品种和1个籼型品种R161-10的盆播氮肥试验和宁粳2号大田氮肥试验的基础上,研究水稻氮素和叶绿素含量(SPAD值)随叶位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不同叶位叶片的含氮率、叶绿素含量、SPAD值之间及其与总叶片含氮率和植株含氮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比较不同叶位叶片SPAD测定值的变异系数。【结果】水稻不同叶位叶片含氮率、叶绿素含量、SPAD值均存在差异,增加施氮量能提高叶片含氮率、叶绿素含量和SPAD值,同时减少叶位间的差异;SPAD值对氮素的敏感性顺序为顶4叶、顶3叶和顶2叶,而顶1叶的敏感性排序因品种不同而不同;穗分化期、齐穗期和成熟期均以顶3叶与总叶片及植株含氮率相关系数最高;且适宜氮素水平下,穗分化期顶3叶SPAD值的变异系数最小。【结论】以某一特定叶片的SPAD值或以叶色差的大小来诊断水稻氮素营养状况和推荐水稻穗肥施用时,顶3叶是较为理想的指示叶或参照叶。  相似文献   

10.
麦后移栽棉主攻伏桃,争早秋桃的栽培管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种植棉花用工多、投资大、管理技术复杂、产量不稳定等原因,导致棉花种植面积急速下滑。经过在鄂北棉区多年的试验示范,总结了一种全新的栽培模式——麦后移栽棉。该模式有效地稳定了棉花种植面积,并促进了粮棉双增产。在多年试验示范研究中,不仅探索出适合鄂北棉区麦后移栽棉主攻伏桃、争早秋桃的栽培管理措施,而且还总结出鄂北棉区麦后移栽棉的生育特点。  相似文献   

11.
江汉平原麦后移栽棉适宜施氮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寻江汉平原棉区麦后移栽棉模式最适宜施氮量,以中棉所63为研究对象,于2018-2019年连续2年进行不同施氮量(0、90、180、270、360、450 kg·hm-2)的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施氮量对麦后移栽棉的生长、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棉株倒4叶SPAD值呈增加趋势,花铃期倒4叶SPAD值与施氮量呈极显著一元二次关系。以施氮量在270~360 kg·hm-2之间籽棉占整株干物质量比例较大,且氮素向生殖器官转移速率最大。施氮量360 kg·hm-2处理的棉花产量、氮肥表观利用率、氮肥贡献率均最高。采用线性加平台模型拟合得出麦后移栽棉适宜施氮量为318.75 kg·hm-2(2018年)、310.64 kg·hm-2(2019年),产量潜力可达到4 463.58 kg·hm-2(2018年)、4 662.53 kg·hm-2(2019年)。综合棉花生长、产量、氮素迁移及利用的结果,推荐江汉平原麦后移栽棉适宜施氮量为310.64~318.75 kg·hm-2。  相似文献   

12.
为探寻江汉平原棉区麦后移栽棉模式最适宜施氮量,以中棉所63为研究对象,于2018—2019年连续2年进行不同施氮量(0、90、180、270、360、450 kg·hm-2)的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施氮量对麦后移栽棉的生长、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棉株倒4叶SPAD值呈增加趋势,花铃期倒4叶SPAD值与施氮量呈极显著一元二次关系。以施氮量在270~360 kg·hm-2之间籽棉占整株干物质量比例较大,且氮素向生殖器官转移速率最大。施氮量360 kg·hm-2处理的棉花产量、氮肥表观利用率、氮肥贡献率均最高。采用线性加平台模型拟合得出麦后移栽棉适宜施氮量为318.75 kg·hm-2(2018年)、310.64 kg·hm-2(2019年),产量潜力可达到4 463.58 kg·hm-2(2018年)、4 662.53 kg·hm-2(2019年)。综合棉花生长、产量、氮素迁移及利用的结果,推荐江汉平原麦后移栽棉适宜施氮量为310.64~318.75 kg·hm-2。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棉花SPAD值推荐施氮模型应用与修正,为棉花SPAD法推荐施肥模型在田间应用的准确性、普适性及合理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3个处理:按照棉花生育时期测定SPAD值推荐施氮(N1);按照棉花叶龄测定SPAD值推荐施氮(N2);按当地高产模式推荐施氮(N3);对比SPAD值、产量构成指标等数据变化特征,修正SPAD值推荐施氮模型。【结果】N1处理与SPAD值关系式为y=0.090 3x+46.618, R2=0.855;N2处理与SPAD值关系式为y=0.108 6x+48.666,R2=0.765,N1处理的追氮量与SPAD值的相关性要高于N2处理;M1推荐的N1处理追氮量与M2推荐的N2处理追氮量对产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N1的追氮量417.45 kg/hm2高于当地高产的追氮量,N2的285.40 kg/hm2低于当地高产的追氮量,但是N1和N2的产量均明显低于当地高产产量;在棉花各个生育时期,N1与N2的追肥量与棉花需肥量趋势基本一致,但是各时期N1的追肥量高于N2的追肥量。【结论】棉花SPAD值推荐施氮模型具有科学性、可应用性,但在土壤、气候、管理模式变化时需要对模型参数进行修正,才能达到SPAD值与施氮量的最大相关性。修正SPAD值推荐施氮模型时可以利用原有模型的推荐施肥量、当地多年高产施肥量,通过反推快速得到当年就能使用的新推荐施肥公式。  相似文献   

14.
以鄂杂棉29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密度和施氮量对麦后直播棉产量及其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施氮量条件下,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总果节、单铃重、单株成铃数、成铃率下降,现蕾果节位升高,群体总铃数增加,伏桃比例上升.在施氮量225 kg/hm2条件下产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施氮量300kg/hm2条件下,产量先随密度增加而增加,达一定密度后产量反而下降.施氮量225 kg/hm2条件下以60000株/hm2产量最高,施氮量300 kg/hm2条件下以52 500株/hm2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5.
春小麦生长期间,取植株茎基部,采用二苯胺法和 NO_3~-N 快速试纸法同时测定NO_3~--N 浓度。发现拔节期 NO_3~--N 浓度、氮肥施用量和地上部干物重有较好的相关性。同时两种测试方法之间也存在极好的相关性(r=0.95)。当达到最大产量,施氮后 NO_3~--N 开始在体内累积。因此以达到最佳经济产量时体内的 NO_3~--N 浓度作为临界值较为合适。该值相当于二苯胺法测试值为2.50。当测定体内 NO_3~--N 浓度低于临界值时,则需增加氮的追肥量。  相似文献   

16.
棉花麦后移栽与麦棉套作综合效益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棉花麦后移栽与麦棉套作2种模式下,对小麦与棉花的投入、产出进行综合效益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麦后移栽模式下,棉花产量较麦套棉减产9.79%,而小麦则增产42.86%,总体直接效益较麦套栽培模式增收1 978元/hm^2。棉花麦后移栽模式是既能保证粮食安全,又能稳定棉花生产,解决粮棉争地矛盾,解放劳动力,值得大力推广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7.
定额灌水与等氮量不同追氮时期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田条件下研究了定额灌水与等氮量不同追氮时期对优质强筋小麦品种郑麦9023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定额灌水与等氨量不同追氮时期对面团流变学特性、蛋白质含量、硬度、沉降值、千粒重均存在明显影响.增加灌水量有助于改善面团流变学特性,蛋白质含量、千粒重、沉降值及容重均以灌拔节水(W1)最好.氮肥用量相同,与氮肥全部基施相比,基追比按4:6情况下,面团流变学特性表现较好,蛋白质含量、沉降值以及千粒重均明显增加;孕穗期较拔节期追施,综合品质进一步改善.由此可知,拔节期或孕穗期追施氮肥对于进一步改善小麦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密度与叶面追施氮肥对春小麦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同密度与叶面追施氮肥对春小麦品种龙麦-26品质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对春小麦品质的影响表现为籽粒的蛋白质含量和面粉湿面筋含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密度显著影响小麦的产量,在本试验条件下以600万株/hm2基本苗产量较高,密度过高和过低都不利于产量的形成;叶面追施氮肥可以增加籽粒蛋白质含量和面粉的湿面筋含量;低密度条件下叶面追施氮肥的增产幅度较大,而在中高密度条件下对产量的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