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香磨大队一九七六年在科学种田中,采取了谷子下山平播,改大垄为小垄栽培的措施,夺得了高产。七十亩谷子,总产四万七千九百五十斤,平均亩产谷子六百八十五斤,亩产谷草二千斤左右。措施是: 一、整地、施肥:秋翻秋耙,深浅一致,  相似文献   

2.
昭乌达盟地区谷子播种面积在400万亩以上,占粮豆总播种面积的30~40%,因此,谷子产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畜牧业生产的发展。过去由于耕作粗放,十年九旱,病虫、草危害严重,致使谷子历年单产只有百斤上下。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后,由于实行了生产责任制,谷田面积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产量也有提高。昭盟农科所1981年15亩谷子丰产田,平均亩产882.57斤;1982年10亩谷子丰产田,亩产880斤。国营乃林农场平庄分场自建场至1979年的二十余年间,谷子单产一直在200斤左右,在昭盟农科所帮助下,1980年200余亩谷子单产达到399斤;1981年337亩单产710.4斤,1982年,在400亩地力不均、土层薄的田块上,平均亩产超过了650斤。1981年昭盟科委在翁牛特旗桥头公社组织谷子开发试验,面积为11142亩,在前三年亩产约  相似文献   

3.
一、复种水稻,大有可为甘谷川水地区,地处渭河上游两岸,地少人多,水肥充足,气候较暖,具有精耕细作的传统,多年来即有复种的习惯。通常在小麦收后,复种谷子、黄豆、包谷或移栽高粱,而以复种谷子为主要形式,面积最大。在一般年份,小麦亩产700—800斤,谷子亩产500—600斤,两槎亩产1200—1400斤。能否采用其他复科形式,进一步提高产量呢?这是大  相似文献   

4.
山西省壶关县晋庄大队500亩地谷子,1963年平均亩产502.8斤,1964年亩产达591斤,最高的4.8亩,亩产达886.6斤。 1964年所里派我到这个大队蹲点,系统地学习和总结他们的经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位于太行山麓的山西省壶关县晋庄大队,在1965年大旱年份,又获得了第三个谷子丰收年。全大队共种谷子503.3亩,平均亩产643.5斤(包括间作14.1斤),比丰收的1964年增产8.9%。比1963年增产26.9%,比常年1962年增产65.4%。并出现了700斤以上的地块178.5亩,其中有6.91亩谷田平均亩产920.3斤,特别是有0.85亩谷田,平均亩产达到954斤,创造了当地谷田最高丰产新记录,为谷田大面积丰产树立了样板地块。  相似文献   

6.
<正> 我社地处半山丘陵之中,水源缺乏,十年九旱种不保收是我们公社的自然特点.前几年在极"左"思潮影响下,不适当地扩大需水肥较多的玉米,年年占秋粮作物播种面积的80-90%,结果投资大收入小.1982年吸收往年教训,适当压缩玉米种植面积扩大谷子播种面积,在当年前期大旱,后期阴天多雨极为不利的气象条件,固村大队第二生产队村西一块33亩谷子,品种为安316,亩产达710斤,村东一块17亩,品种为流砂白,亩产650斤.全公社种谷11981亩,亩产达179斤,比去年亩产95斤增产85.5%,玉米单产128斤,比去年单产145斤  相似文献   

7.
1983年全县谷子播种60921亩,平均亩产186斤,比1982年亩产131斤,提高42%,其中石系谷播种4715亩,亩产612.6斤。事实说明,谷子并不是低产作物,只要水肥条件好,实行科学管理,也能获得较高的收成,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六方面经验。一、精细整地,防旱保墒俗话说:不怕谷粒小,就怕坷垃咬。谷子粒小,再加整地不细,种子或幼根就不易与土壤紧密结合,对出苗不利,坷垃越多、越大,土壤中空气流通量越大,土壤水分蒸发也越快。从我县气候特点来看,春季是跑墒最严重  相似文献   

8.
<正> 我队处豫西丘岭区,常年种谷子500亩上下,大部分是山岭旱地.几年来,由于重视探讨谷子的生长发育规律,不断改革种植方法,实行科学管理,产量逐年提高.1977年单产突破400斤,1980年在两次7——8级大风、雹袭击下,550亩夏谷平均亩产达到446.7斤,单产比历史上最高的1978年增产41.7斤.在同等条件下.谷子比玉米每亩增产22斤.粮草折价谷子多收39.81元,改变了  相似文献   

9.
本溪县田师傅公社太平大队南岭生产队,地势较高,土质瘠薄,自然条件较差,过去是一个低产队。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广大贫下中农遵照毛主席“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的教导,大破“老祖宗”种田法,在七亩三分地上,实行谷子混种玉米,亩产一千零八十一斤,其中谷子三百四十四斤,玉米七百三十七斤。  相似文献   

10.
我们瓦店大队第五生产队,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以阶级斗争为纲,狠抓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斗争,提高思想觉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因而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一九七六年在各种灾害的袭击下,夺得了粮食亩产1112斤的大丰收。夏播谷子二十亩;平均亩产九百四十五斤半,其中:“衡研130号”10亩,单产957斤,“郑谷4号”10亩,单产934斤,达到历史上最高水平。在生产实践中使我们深深体会到:要想夺取谷子高产,必须扭转过去的“粗种  相似文献   

11.
金县大魏家公社过去谷子产量一直很低,近年来单产只有200斤左右,因此谷子面积日趋减少。为了扩大谷子面积和提高单产,从1980年开始,通过对高产地块和低产地块的调查发现:凡是早播的谷子(小满以前播种),空壳多,产量低;晚播的谷子(小满以后播种)空壳少,产量高。如五家大队四队1980年5月28日播种2亩偃师谷子,亩产784斤;刘家大队六队1981年在萝卜栽子下茬播种锦谷9号1亩,单产621斤;而金家三队连续两年在4月末5月初播种,单产都没有超过300斤。为了探讨谷子空壳多产量低的原因,1982年在五家一队进行了谷子播种试验。一、试验材料和方法供试品种为锦谷9号。从谷雨至夏至共5个播期。田间设计为顺序排列,3次重复,每  相似文献   

12.
1982年对我县谷子主栽品种齐头白亩产八百斤的施肥和密度指标进行了初步探讨。一、试验方法试验设在朝阳县农科所。试验前对0~20厘米土壤耕层进行了养分测定,确定施农肥化肥水平。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小区面积133平方米,六行区,各处理如表1。二、试验结果与分析试验结果如表2。1982年我县全年降水量为259.6毫米,全生育期都处于严重干旱状态,在拔节孕穗期灌水二次。对各因素的增产性能分析如下:1.农肥:亩施6000斤的3个处理,平均亩产为688.3斤,8000斤的3个处理,平均亩产700斤,亩施10000斤的3个处理,平均亩产575斤,以亩施8000斤农肥最好。2.氮素化肥:亩施硫铵30斤的3个处理,平均亩产646.7斤,亩施50斤的3个处理,平均亩产738.3斤,亩施70斤的3个处  相似文献   

13.
我们公社地处镇郊,有10个大队,69个生产队,总耕地62,000亩,其中粮豆面积55,000亩,无霜期120多天,历年以玉米、谷子为主,一年一茬,平均亩产200斤左右,小麦亩产只有150~160斤,低而不稳,1975年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以后,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上  相似文献   

14.
我们壶关县,位于太行山颠,是一个水源奇缺、十年九旱的干石山区,全县36.9万多亩耕地,谷子播种面积占1/3。过去,谷子亩产只有200—300斤,产量低,面积大,对全县粮食生产影响很大。经过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特别是批林批孔以来,全县的谷子生产有了显著变化,1972年以来连续3年亩产上《纲要》、过“黄河”,摘掉了谷子是低产作物的帽子,使它成了一种深受群众欢迎的高产作物。  相似文献   

15.
黄洞公社位于淇县西北部山区,耕地面积11456亩,除3000亩半水地外,其余均为沟坡旱地,常年降雨量770.8毫米,无霜期209天左右。种植作物以小麦、玉米、红薯、谷子为主,其中谷子面积4000亩,占总面积30%左右。过去,由于认识问题,谷子被视为低产作物,多被安排在一些偏远的不施肥的地块,加之品种长期不更换,病害丛生,亩产不上200斤。  相似文献   

16.
(一)沟播谷,既能增产,又能高产沟播谷是我省群众创造的一项高产种谷法,它是以培育壮根为中心,采取深种、浅盖、高培土的管理措施,能有效的防止水肥地谷子的根倒,从而保证谷子的高产、稳收。早在一九五一年和一九五五年温县马庄张图书劳模就以此法,配合其他措施,创造了亩产1022斤和1058斤的高产纪录。由于那时沟播谷是人开沟,手撒籽,手间苗,需要投工  相似文献   

17.
2016年在门头沟区林下谷子示范中,春播谷子张杂3产量表现最好,亩产484.3 kg,夏播谷子冀谷35产量表现最好,亩产440.8 kg。7月20日、21日连续大雨导致部分夏播谷子绝收。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早稻生产上当家品种不高产,高产品种不优良,品种多、杂、乱,劣现象十分严重。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从1987年开始,我们从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梁研究所引入泸红早1号品种进行试种,当年共种植6.84亩,平均亩产1082.3斤,其中凤江陈绍良2.14亩,平均亩产达1146斤。1988年扩大到2792亩,平均亩产858斤,比青秆黄增产194斤,增29.2%,其中连片种植的吴家库村示范片l04.16亩,平均亩产941.6斤;平等陈家宅村陈进标种植2.35亩,平均亩产高达1106斤。  相似文献   

19.
我院试验农场,今年1004亩冬、春小麦获得平均亩产645.3斤的收成(籽粒干重,含水为12-12.5%)。比1964年亩产459斤增产40.7%,比历史最高的1960年亩产606斤增产6.4%。其中有206亩亩产800斤;135亩亩产831.16斤;11.6亩亩产870斤。我院农场建国初期产量很低,1950年小麦亩产220斤;1954年亩产480斤;1960年亩产606斤;以后几年,因受自然灾害影响,产量有所下降,亩产达五百斤上下。今年又跃到645.3斤。今年小麦能获得丰产,经和试验农场职工座谈讨论,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是毛泽东思想挂了帅,在革命化的道路上前进了一步,调动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其次是社教运动以  相似文献   

20.
我们顺河第一生产队,几年来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认真贯彻执行农业“八字宪法”,坚持科学种田,大豆连年增产。在文化革命前亩产100多斤的基础上,1973年亩产325斤,1974年亩产350斤,1975年亩产401斤,1976年亩产432斤。1977年在英明领袖华主席抓纲治国战略决策指引下,以揭批“四人邦”为动力,结合我队实际,狠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