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大理州马铃薯作物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体系与施肥指标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大理州多年多点马铃薯"3414"田间试验结果,系统地分析对产量与土壤养分测试值之间的关系,建立马铃薯作物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体系。在建立马铃薯土壤养分丰缺指标的基础上,选用适合的回归分析方法,拟合肥料效应回归模型,采用每个试验最佳产量与相应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建立效应方程,通过效应方程计算土壤养分分级指标下的肥料施用量,确定不同丰缺等级下的平均推荐施肥量上、下限,建立马铃薯施肥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
“农用微生物菌剂”在小白菜上的肥效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卫红 《农技服务》2014,(11):68-68
通过对农用生物菌剂在小白菜上的田间肥效对比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作物相对产量与土壤有效养分存在的对数函数关系,且相关方程显著,相关系数较高,证明小区域建立指标体系增加了方程的可靠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淮南市小麦施肥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淮南市2008年布置的"3414"试验为基础,通过对土壤养分和相对产量建立对数关系方程,确立了淮南市分区三级土壤养分丰缺指标。运用原始数据平均方法,结合生产实践经验和单个肥料效应试验所建立的三元二次函数效应方程所获得的最佳施肥量上下限,初步建立了淮南市小麦施肥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4.
益阳赫山区水稻施肥指标体系建立初探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在总结分析益阳市赫山区水稻田间试验结果的基础上,系统地提出了不同肥力水平稻田的测士配方施肥技术参数;通过分析水稻相对产量与土壤养分测试值关系,提出了水稻的P、K丰缺指标.根据3414类田间试验结果,选用适合的回归分析方法,拟合肥料效应回归模型,通过多年多点的试验结果,按照土壤养分丰缺指标确定平均推荐施肥量及上、下限,采用每个试验最佳产量与相应土壤速效磷钾含量建立效应方程,通过效应方程计算不同目标产量与土壤养分含量的肥料用量范围,建立水稻施肥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5.
普洱市水稻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体系建设及推荐施肥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普洱市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中水稻"3414"试验结果,在分析水稻相对产量与土壤养分测试值的关系基础上,用水稻相对产量与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进行方程拟合,初步建立了普洱市水稻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得出不同级别的土壤肥力对应的不同含量的土壤碱解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水稻土水稻"3414"完全试验结果进行一元二次肥料效应模型拟合分析,获得了相关氮磷钾施肥参数,结合土壤养分状况、生产水平以及多年经验,建立了本地区水稻测土配方施肥磷钾肥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7.
<正>1试验目的通过"3414"肥料试验可获得玉米最佳施肥量、施肥比例等,筛选、验证土壤养分测试技术,建立施肥指标体系。摸清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土壤供肥能力等基本参数;构建施  相似文献   

8.
2007~2009年在江苏省扬州市选择两种土壤类型小麦田,进行了"3414"施肥效应试验,获得了缺素时小麦的相对产量;采集各试验点土壤样品进行养分含量分析,获得了大量土壤养分数据;根据小麦相对产量和土壤养分数据,建立了不同土壤类型小麦田磷、钾丰缺指标体系。试验结果表明:该小麦田磷、钾丰缺指标体系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应用四湖灌区各县市各中稻种植田块"3414"肥料效应试验结果,按相对产量分级法[1]进行相关探讨分析,并综合参考区域水田土壤取样测试和取样田块施肥调查等相关资料信息,初步建立了区域水田土壤有效养分丰缺指标和中稻作物肥料养分施用量指标。探讨分析表明,依据区域各"3414"试验数据分析确定的相对产量分级指标,继而分析得到的作物施肥推荐指标体系相对有较好的合理适宜性。  相似文献   

10.
<正>0引言通过巴里坤县小麦"3416"田间肥效试验,获得巴里坤县小麦最佳施肥量、施肥比例、施肥时期、施肥方法,筛选、验证土壤养分测试方法、建立巴里坤县施肥指标体系;摸清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土壤供肥能力,构建巴里坤县小麦施肥  相似文献   

11.
湖州市杉木林立地质量的数量化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运用数量化理论Ⅰ模型对湖州市杉木实生林地位指数与多元立地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所选择的项目中发现对地位指数起主导影响作用的是母岩、土壤类型、土层厚度和坡度,起次主导作用的是坡位、土壤容重、土壤有机质和硝态氮含量。对剩余标准差S_y,复相关系数R_(ym),偏相关系数r_(ym),以及残差绝对值和相对值分布的检验结果证明,本得分表的精度较高,可应用于生产实际,并且以运用模型7和模型8为好,既可保证一定精度,又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2.
采用连续液流法研究了石灰施用对酸性土壤磷解吸动力学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石灰处理并不影响动力学模型对磷酸根的解吸机制,选用的抛物线方程、Elovieh方程、权函数方程等6个动力学模型对磷酸根解吸过程的拟合效果均达到显著水平,其中,以权函数方程和抛物线方程拟合度最佳.与对照相比.石灰改良后,赤红壤和黄红壤对磷的解吸具有较高的初始瞬时速率,黄红壤具有较低的初始瞬时速率.扩散机制是磷从固相表面向溶液的移动机制.抛物线扩散方程的扩散系数R可望成为较好的指示土壤磷素生物有效性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3.
徐州泉山自然保护区森林土壤健康指数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晨  于法展  耿佳  周颖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558-11560,11562
在系统调查和分析徐州泉山自然保护区不同林分下土壤形态、物理、化学、酶活性特征以及物种多样性的基础上,运用土壤学知识和专家经验,应用不同类型的评分函数方程,对评价指标数值进行隶属度处理。根据SPSS软件对所获取数据进行差异性检验和相关分析,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通过加权综合法计算出不同林分下土壤健康指数。结果表明,在相近的立地条件下,侧柏林下土壤健康指数(0.35)低于刺槐林(0.47)。  相似文献   

14.
阳东县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氮素指标体系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2007―2009年3年来阳东县各地区的水稻"3414"田间肥效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建立了阳东县水稻土壤有效氮素养分极低、低、中、高四级养分丰缺指标,提出了不同肥力水平下水稻土壤的推荐施氮肥量。结果表明,建立的水稻土壤有效氮丰缺指标的数学模型为y=19.058Ln(x)+23.797,水稻土壤有效氮含量与推荐施氮量的数学模型为y=-0.0064x+3.09。根据模型获得的推荐施氮量仍需在生产中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5.
在多年开展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实施及利用耕地地力评价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可操作性强的耕地地力评价成果利用模式:利用耕地地力评价成果中的土壤养分测试数据和肥料田间试验数据建立粮食、蔬菜和大宗特色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标体系;利用耕地地力评价成果,提出不同农作物的适宜种植区、土壤类型、土壤养分、大权重评价因子及主要改良方向;利用测土施肥配方技术指标体系中的产量回归方程估算主要农作物的产量。因此,利用地力评价系统提供的土壤有效养分测试数据和空间数据,扩大了农作物施肥指标体系的使用范围,提高了应用的可操作性和智能化程度;利用农作物施肥指标体系提供的施肥数学模型,地力评价系统可对规划的农作物进行目标产量的估算,提高了地力评价系统评价内容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微型棵间土壤蒸发皿,测定传统耕作(CK)、常规垄作沟灌(FRB)、固定道保护性耕作(PRB)和固定道平作(ZT)4种耕作模式下棵间土壤蒸发,研究棵间土壤蒸发量与蒸腾之间的关系,蒸发占蒸散的比例及其随叶面积指数(LAI)和表层土壤体积含水量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固定道耕作无论是平作还是垄作栽培,在拔节后期均比传统耕作和常规垄作沟灌能更好抑制土壤蒸发。与平作栽培相比,沟垄地形对垄床和垄沟棵间土壤蒸发均有促进作用,且垄沟棵间土壤蒸发要大于垄床。春小麦三叶期至拔节期,CK、ZT、FRB和PRB棵间土壤蒸发量占田间耗水量的比值分别为64.96%、53.16%、74.99%和51.99%。拔节后,各处理棵间土壤蒸发占时段耗水量的比值均降到45%以下。抽穗至灌浆初期,各处理棵间土壤蒸发占时段耗水量的比例在24.46%~31.07%。4种耕作模式相对棵间土壤蒸发强度均随表层土壤体积含水量增大而增加,随LAI的增加而显著减小,两者均呈良好的指数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7.
浙江景宁厚朴数量化地位指数表的编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数量化理论I模型对景宁厚朴林地位指数与多元立地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所选择的项目中对地位指数起主导作用的是土壤结构、土壤厚度和坡形。本文建立了数量化立地指数表,经检验证明,本表精度较高,可应用于生产实际。  相似文献   

18.
黎贞发  高鹰  李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178-5180
利用天津宝坻区1959~2009年气象资料,应用土壤水分动态平衡方程,对无灌溉条件下1m深土层非胁迫水分累积亏缺量进行计算,根据干旱指标,分析该地区干旱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自然条件下,该地区冬小麦生长季97%年份出现不同程度的干旱,春旱极易发生。  相似文献   

19.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investigate a simple and practical method for soil productivity assessment in the black soil region of Northeast China. Firstly, eight kinds of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for each of 120 soil samples collected from 25 black soil profiles were analyzed using cluster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Subsequently, parameter indices were calculated using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Finally, a modified productivity index (MPI) model were developed and valid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uitable parameters for soil productivity assessment in black soil region of Northeast China were soil available water, soil pH, clay content, and organic matter content. Compared with original productivity index (PI) model, MPI model added clay content and organic matter content in parameters while omitted bulk density. Simulation results of original PI model and MPI model were compared using crop yield of land block where investigated soil profiles were located. MPI model was proven to perform better with a higher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maize yield. The correlation equation between MPI and yield was: Y= 3.2002Ln(MP/)+ 10.056, R^2 = 0.7564.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PI model was an effective and practical method to assess soil productivity in the research area.  相似文献   

20.
根据保护性耕作的地表状况和对深松作业的要求,对研制的行间深松部件进行了田间试验,建立了影响深松作业的回归方程。以深松部件牵引阻力F最小为参数优化的目标,用MATLAB进行了优化,得出深松机的优化结构和性能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